我來給樓主解釋一下。
這個問題,說到底是由于英語本身的性質和不同英語國家的文化習慣導致的。
所謂的音標,就是和我們漢語的拼音差不多,是在初級階段用來幫助學習英語的人正確拼讀英語單詞的,目前國際上比較常用的有國際音標和韋氏音標兩種。但是問題就出在“正確”這兩個字上了,到底什么是正確,什么衫仿又是不正確呢?這是沒有一定的界限的。
一、英語本身性質的影響
我們知道,有語言的地方就有方言。不同的地區有不一樣的發音習慣,這種習慣經過一代一代的傳承,久而久之逐漸形成了方言。那么對于同樣的語句,用不同的方言講就會阻礙人們的交流。所以,這時候就需要一種通讀的發音規則來克服這種交流障礙,在國外是音標,在中國就是拼音了。實際上,這樣的說法也是不準確的,因為方言也可以有自己的拼音,比如現在就敬含有人發明了上海話拼音。所以,在拼音兩個字前,我們還應該加三個字,叫做普通話拼音。
中國人或學習中文的外國人之亮塌笑所以普遍認同普通話拼音,就是因為它是官話的標準發音。中國的方言眾多,而且許多中國的方言不但打破了發音的音節,還打破了每個音節的音素,所以有些方言雖然講的是漢語,但我們可以完全聽不懂,比如粵語之于北方人。所以,普通話的存在意義是無可替代的,大家只有學好普通話才能順暢地交流。
但英語顯然不是這樣,他是印歐語系日爾曼語族的一個分枝,它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方言讀法,只打破發音的音節以及改變了個別音素的發音方式,對于絕大部分音素來說是不發生改變的。所以,即使從不同英語國家來的人呆在一起只會感覺到對方的英語聽起來有一些別扭,但絕不會同不懂。所以,對于他們的實際需要而言,音標沒有那么重要。
二、文化習慣的影響
樓主可以試想一下小時候學漢語的過程,你是先會拼音呢還是先會講話?當然是先會講話了。所以,不論拼音還是音標,對于任何一種語言(特別是母語)的學習者來講,最初語言環境的熏陶,已經完全可以讓你掌握不同單詞的發音方法了,音標的存在只是給你總結一下通用的發音規律,沒有音標完全也可以學會語言,只不過有了音標就更快。
但是眾所周知,目前全球有很多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也形成了幾種不同的主流口音,比如美式口音、英式口音、澳洲口音、印度口音等等,它們已經不只是一種方言了,而是經過多方面改變之后形成的不同英語文化,這一點在各自的俚語中體現的最明顯。就發音問題而言,在不影響交流的前提下,每個地區、民族或國家都習慣于認同自己的發音方式,一般不會改變,甚至引以為豪,舉個例子,在美國,紐約地區的發音被認為是比較標準的美式英語,但美國前總統布什是德州來的,他一輩子都堅持德州口音,即使被其他人嘲笑鄉巴佬,他也不愿意改變。因此,他們一般不會學習所謂的國際音標,因為國際音標與他們平時使用英語的習慣有很多出入之處,過度糾正反而連話也不會說了。比如大多數英國口音的人在快速對話的時候,都會把某些單詞中的T省去,比如letter或later,直接讀成le er或la er,雖然保留了T的停頓但是隱藏了其發音,而這樣的發音在國際音標中是絕對不被允許的。所以,世世代代這樣講話的人又怎么可能去鳥所謂的發音規則呢,他們對交流的要求是舒服、有效、方便,完全按照國際音標來反而不像自己了。
純手打,望采納!^-^
美國學校,基本上不教國際音標。雖然KK音標是美國人發明的,你問美國小學老師,可能沒有幾個人知道是什么,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國際音標。 美國學校不衡察教國際音標,不等于不教發音,只是不用國際音標。
標音的方法通常有二種。一種就是利用國際音標(IPA =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這種音標通常用于外語教學和學習辭典。另一種是所謂的重拼法(respelling),那就是照一個字的念法把該字重新拼成一般常見易讀的拼法,這種標音法常見于英美的母語辭敬攔桐典。
國際音標,這個作為傳統英語教學的入門級的必修內容,終于被中國教育部進行了一些約束。教育部指出:小學生學英語主要目的在于培養興趣,小學階段的英語,將不教音標。
那么英國人和美國人是否使用國際音標?一般不用!
英國人和美國人使用的字典一般不用國際音標。而賣給外國人的字典,才使用國際音標。當然,國外這個市場對英文詞典是巨大,二戰結束以來,英文漸已成為世界語,十三億的中國人與一億多的俄羅斯人都在學英文,數量之多,遠超過了英、美、加拿大、澳洲、新西蘭的母語人口。
英式發音的DJ音標,在英國印給本土人士用的字典里面沒人理會它。比如《牛津袖珍英語詞典》POD4 (1942)用的還是老牛津音標。至《牛津高級英語學習詞典》OALD(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問世(1948),以營銷國外為主,才開始全面采用了IPA系統。
在美國本土,同樣地,也從沒有人理會過KK音標。因此,美國人說不用KK音標,我們不要奇怪,他們可能從小學到大,都是用的韋伯字典,學的是韋氏音標。李陽提到過,美國人到中國來,嚇了一跳,他們不知道他們的音標是被那樣標出來的,而我們卻比他們習慣的多!
美國傳統詞典的標音方法屬于重拼法(Respelling),即,照一個字的念法把該字重新拼成一般常見易讀的拼法。AHD就是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的縮寫,其音標即美國傳統詞典音標。
Merriam-Webster’s系列的英文字典,一向固守自己古傳的那套所謂韋氏音標。韋氏音標,是北美國家(以美國和加拿大為代表)當今最通行的注音規則。對美國英語來說,國際音標并不準確,比較準確的音標是Webster的,即韋氏音標,能夠比較好反映美國人的實際發音。對于已經掌握聲音語言來說,用簡單的韋氏英標,就比較方便,而且韋氏音標,在美國用的很廣泛。韋氏音標靠幾個標調的符號來亮坦區分聲音,不像國際音標,還有專門的寫法。
直到2008問世的MWALD(Merriam-Webster’s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 Dictionary),注音系統才開始采用IPA, 當然也是著眼于商業利益,便于營銷國外。
國際音標,簡單說,是英語國家的人(國際音標學會在倫敦,成員有英國人,美國人,還有非英語國家的人,比如法國人等)制定的,旨在規范英語發音。可是實際上,母語國家的配薯人都不使用這培鉛者些音標,包括英國人,也不用。結激芹果,國際音標就成為專門為非英語國家學習者使用的工具。
因為國際音標就是逗你玩兒的,你自己想想這事兒有邏輯么?為了學一州蠢個拼音文字的發音而檔此去學另一種拼音冊蠢陪文字?
那些音標主要是為非英語國家服務的。
英語國家學的是自然拼讀,見詞能讀,聽音能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