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淡色艾爾和ipa的區別
ipa是小麥釀酒。
IPA原本是英國商人為了向印度出口英式苦啤/淡艾而過量使用啤酒花,雖然啤酒更苦,但保質效果讓它能在過兩次赤道的運輸航線中安全無虞,甚至還能轉運澳大利亞而被當地人叫做“來自東印度的淡色艾爾”,從而成為IPA的名稱來源。
2. 印度深色艾爾
最典型的是,印度淡色艾爾
3. 為什么叫印度淡色艾爾
通常在7℃左右。IPA全稱是India Pale Ale,直譯是印度淡色艾爾啤酒。它的由來是因為從英國本土去趟印度,要從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繞路,一走就是幾個月。沿途經過兩次赤道,劇烈的氣溫變化加上長途旅行,這沒電沒冰箱的,帶上船的水,放沒多久就餿了。于是,英國人想到了啤酒。
啤酒含有酒精和可以防腐的啤酒花。因此,當時英國最大酒廠之一的Bow(船首)酒廠,就建在碼頭附近。他們生產的啤酒,使用了大量麥芽和啤酒花,大幅提升了啤酒的酒精度,并起到了很好的防腐作用。而這,就是我們今天喝的IPA的雛形。
4. 淡色艾爾 ipa
IPA的全稱,是India Pale Ale,直譯就是“印度淡色艾爾啤酒”。是近年來火的啤酒種類,沒有之一。起初是19世紀英國為出口印度而專門生產的啤酒,和艾爾相比,IPA 苦味更重,酒精度也更高。
雖然IPA名叫印度淡色艾爾,但這種酒的確是英國人創造的。
英殖民初期,英國殖民者面臨一個很嚴峻的問題:從英國到印度,船上這好幾個月,沒有可靠的淡水水源。
當時,還沒有蘇伊士運河。從英國本土去趟印度,要從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繞路,一走就是幾個月。沿途經過兩次赤道,劇烈的氣溫變化加上長途旅行,沒電沒冰箱的,帶上船的水,放沒多久就餿了。
5. 印度棕色艾爾
一、酒精濃度差異(烈性):
根據牛津辭典,Stout的詞意為:「濃郁、厚重」。當世濤啤酒初次問世時,全名是「棕色世濤」(Brown Stout),意指為較濃郁的波特啤酒,也因為有淺色世濤啤酒的存在,而必須加上顏色形容詞以為區別。
所以在字義上,世濤應該有著比波特高的酒精濃度,但是根據風格指南的記載,并非所有名稱中帶有「世濤」二字的酒款酒精濃度就一定比波特高。
BJCP 2015 STYLE GUIDELINES記載的美式波特酒精濃度介于4.8%~6.5%,但愛爾蘭世濤酒精濃度4%~4.5%、甜世濤的酒精濃度為4%~6%、燕麥世濤是4.2%~5.9%的酒精濃度范圍,皆低于美式波特。
2016 WBC Style Guidelines風格記載的烈性波特酒精濃度在5.1%~6.6%間,而甜世濤、燕麥世濤和傳統愛爾蘭世濤的酒精濃度稍低于前者。
以此觀之,酒精濃度高低并非區分波特與世濤的適當方式。
二、原料與風味差異:
波特啤酒在歷史發展進程中,是從棕色艾爾演變而來,所以延續使用較多焦糖與水晶麥芽的習慣,味道以焦糖與堅果為主調,而世濤啤酒則使用深度烘烤大麥或麥芽(Roasted Barley),有顯著的焦焙味(Burnt)。
有論者因此提出深度烘烤大麥或麥芽的使用,以及焦焙般香氣與味道的有無,可作為區分兩者的方式。
但是,BJCP記載的英式波特跟美式波特,都允許使用深度烘烤大麥或麥芽,也都會出現焦焙味道;WBC風格指南中的棕色波特跟美式帝國波特也都有焦焙風味的描述。所以,以原料與風味的差異進行判斷,似乎也無法有效區分波特與世濤啤酒。
6. 印度淡色艾爾IPA
三倍IPA,美國產的一款精釀啤酒。IPA的全稱,是India Pale Ale,直譯就是“印度淡色艾爾啤酒”。較高的苦度與濃烈的香氣,是IPA最大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