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貢拉格博名字由來?
因希臘神話故事《愛琴海》而得名。
二、趙莊村的村名由來?
據>記載:明永樂六年(1408)郝.趙.陳三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立村,取名郝趙陳莊.崇禎年間,趙姓在村南另建新村,取名趙辛莊,后兩村合一,因趙姓居多,且遷此最早,更名老趙莊。
三、巴什罕的由來?
巴什罕是蒙語保日罕,佛的意思,因該村蓮花池旁有塊花崗巖石,該民族以為是佛的化身,所以叫巴什罕。
巴什罕鄉位于遼寧葫蘆島市建昌縣,地處遼西丘陵山區,燕山山脈延伸于此。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松嶺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貫穿本縣。最高峰白狼山,海拔1223米,有遼西屋脊著稱。
四、車轍村的由來?
相傳唐(李世民)孫皇后回香泉探親乘車過此,得名車轍。形成集鎮后因地處山區,交通不便,集市逐漸衰落,現僅系一自然村。
五、椒江村的由來?
臺州有個村叫老鼠嶼 后改村名為椒江村
在椒江,老鼠嶼的名聲很響。上了年紀的椒江人,都會知道有這個地名。它位于椒江的出海口,扼守椒江北岸,與椒江南岸的牛頭頸遙相呼應,構成了當年海門“子丑把關”的奇景。 老鼠嶼高32米,它的外形像一只鼠頭朝內、尾巴朝外的老鼠。由于它孤懸海上,獨立成島,因此,習慣上被當地百姓叫做“老鼠嶼”或“老鼠山”。
六、村名的由來?
以舊社會大戶人家姓氏命名的村,如馬家村、李家村、張家村等以其附近地形地貌來取的。如:下溝村、河西村、清水溝等等還有一些是以歷史典故取的如:等駕坡、下馬陵、掛甲臺另外一些是新中國成立為符合新氣象后改的如:康新村、小康村很少一些是以當地神話傳說定的如:曲龍村、飛凰村以及一些以村里的代表物品取的如:水磨村、甜水井村
七、南澳村的由來?
南澳:南澳原為云澳名稱,相傳隋朝已有此名。南表示在南方,澳為海灣可停泊船之地。
明《東里志》(陳天資纂修)載:“淳熙七年(1180年)楊萬里為廣東提點刑獄,先是海寇犯南澳,萬里命諸郡兵討平。此南澳一名見于記載之始”。自此,南澳成為主島稱謂。
八、魯班村的由來?
魯班村的故事,就寫在一座橋上。
一段口口相傳的故事
在營山流傳著眾多關于魯班橋修建的傳說,被當地的老百姓口口相傳,津津樂道。在魯班村有一座魯班橋,相傳便為春秋時期魯班所建。
傳說魯班修橋時怕驚動百姓,常在夜間進行,向來是一夜竣工,如果一夜都沒修起那就作罷。魯班的墨斗是個寶物,無論是石頭或木頭,只要用墨斗線一彈,材料便自動斷裂分開,隨心所欲,裁擇石木,又快又好。這次,魯班來到靈鷲山附近的流江河上架橋,恰巧墨斗干了,便叫徒弟趙巧去河邊舀墨斗水。趙巧偷懶,就躲在樹林里,把尿屙在墨斗里,害得魯班的墨斗再也不靈了。魯班只好用樹枝將已開采的石條,趕到河邊,剛下好基石,聽到雞叫,就此停工。所以,靈鷲附近的河岸上,至今仍是山石累累,河中巨石鋪陳數丈,平坦如橋,自古及今皆稱魯班橋而載入縣志。
魯班村村民,80多歲的楊圲圲從父輩口中還聽到另外一個版本。相傳,魯班修橋,趙巧修雞山(今營山縣大廟鄉境內),二人約定看誰先修好,以雞叫為信號。誰料,趙巧先把雞山修起,拍簸箕慶祝,魯班聽到拍簸箕的聲音,誤以為是雞叫,于是就停止建橋。
傳說的故事,當然不足為信,但是卻為魯班橋增添幾分神秘色彩,同時還得到一個共同的結論,魯班橋是一座未完成的橋。在《營山縣志》有記載:“治東六十里,近靈鷲而匯七曲。有石□□數丈,平坦如橋,其下深潭多魚。相傳魯班夜造,橋未成而金雞鳴,遂止。故河岸山石累累,若運赴河者然。隔岸數尺,土人設義渡以濟。”
九、村字的由來?
‘村’這個字本來寫作‘邨’,這個‘邨’字是‘屯’旁附個‘邑’。”
另一個日本學者宮川尚志認可“村”字起源于“邨”的說法,但是又說:“村起源于漢代的鄉聚,也有的是在魏晉時期戰亂破壞的縣城廢墟上形成的。
這些自然聚落的形成起初只是出于軍事防衛的目的,此后演變成征稅、治安等施政對象。
十、稻香村的由來?
稻香村
稻香村,座落在觀前街東側,創始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取曹雪芹名著《紅樓夢》中大觀園的稻香村為名,是目前蘇州生產經銷蘇式糕點歷史悠久,最為著名的專業店(廠),也是較全面繼承和發展蘇式糕店的最有代表性的商店(廠),因其制作技藝高超,并以兼營蘇式野味而聞名。1926年8月31日《蘇州明報》刊載稻香村新屋落成廣告稱:本號開設蘇城玄妙觀前洙泗巷東首,百有余年,因擴充營業,仍在原址翻造高大洋式門面。值此新屋落成之際,特加"禾"字商標。但據1914年《江蘇省實業行政報告書》載,稻香村創設年代為同治三年(1864年)。而成稿于1931年的《醇華館飲食脞志》則說:"稻香村店主姓沈,洪楊之役避難鄉居,曾設茶食于陽澄湖畔之某村,生意尚稱不惡。亂后歸城,積資已富,因擬擴張營業,設肆于觀前街。"以上記載各執一說,難于詳考。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代代相傳,“南店北開、南味北開”,很快在北方幾十個城市開花結果,風靡一時。但遺憾的是,同根、同源、同門的“稻香村”,至今仍在同一品牌下,在幾十個城市各自為戰。
有關稻香村的店招,也有不同說法。據店中過去的傳說,店主王秋根,祖輩喜看《紅樓夢》,后來從《紅樓夢》中受到啟示,又聯想到茶食糕點的原料都是稻麥,所以決定取名 為"稻香村"。但在《醇華館飲食脞志》中卻說:"店主沈姓……設肆于觀前街,奈招牌乏人題名,乃就商于其摯友,友系太湖濱蒔蘿卜之某農,略識之無,喜觀小說,見《紅樓夢》大觀園有稻香村等匾額,即選此三字,為沈店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