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易十三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
是酒還是問人
法國葡萄酒的等級是根據產區劃分的,白蘭地等級則是根據桶貯時間劃分的。人頭馬的生產標準高于干邑產區生產法令規定的標準,陳化期7年以下的是VS,達到7年的是VSOP,超過12年的是CLUB(即“人頭馬俱樂部”),達到15年的是Napoléon(即“拿破侖”級),超過20年的是XO,超過30年的是L’AGED’OR(即“金色年代”),達到50年以上的就是路易十三了。
白蘭地的品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橡木桶陳化時間。經過長達半個世紀的陳化歲月,路易十三的境界當然至高無上。廣告上描述說:“品嘗路易十三,就像經歷一段奇幻美妙的感官之旅:最初可感覺到櫻桃、水仙、茉莉、百香果、荔枝等果香,旋即流露香草和雪茄盒的香味;待酒精逐步揮發,鳶尾花、紫羅蘭、玫瑰、檀香木樹脂的清香更令人回味。一般白蘭地的余味只能持續十五至二十分鐘,而路易十三這款香味與口感極為細致的名酒,余味卻能繚繞長達一個小時以上。”
二、路易十八的堂弟,被拿破侖槍決的那位公爵是誰
他叫“當甘公爵”。
1804年三月十五日。他是波旁王朝的后裔,流亡德國,后來被拿破侖抓回去執行了槍決。
三、“路易十三”是何許人呢?哎呀,好像是路易十四…
路易十三法國波旁王朝國王;路易十四是路易十三的長子,出生于法國圣日耳曼昂萊
四、路易十三的太后為什么屢次謀反
路易十三是波旁王朝開國君主亨利四世的長子,1601年出生,母親是意大利托斯卡納公國的瑪麗·德·美第奇公主。他的父親崛起于持續了三十年之久的法國宗教戰爭,因此登基時貴族勢力衰弱。亨利四世出身于新教貴族家庭,盡管后來迫于政治壓力改宗,但在宗教方面總體是維護新教的。在歐洲政治方面,西班牙雖然已經衰落,但實力仍然較強,通過和同樣處于哈布斯堡家族統治下的奧地利的同盟,依舊維持著對法國的遏制政策。西班牙依然維持著對尼德蘭南部的統治,直接威脅著法國北部邊境,并試圖再次吞并已經獨立的荷蘭。英國雖然有所發展,但實力總體偏弱,且國內宗教矛盾尖銳。亨利四世提出天然疆界的政策,其實質就是要擴張法國領土,打擊西班牙,稱霸歐洲。 1610年,路易十三登基,瑪麗·德·美第奇攝政。太后的家族與西班牙關系密切,所以太后實行了親西班牙的政策,貴族勢力也有所恢復。1615年,在太后的主導下,路易十三與西班牙公主安娜結婚(因為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出身于奧地利,所以習慣上稱安娜王后為奧地利的安娜),他的妹妹伊莎貝爾則嫁給了安娜的哥哥菲利普四世。但路易十三并不滿意太后的政策,所以親政后試圖改變太后的政策,但一直受到太后的壓制。1617年,路易十三派人暗殺了太后的寵臣,太后逃奔到布魯爾。雖然后來經人調解太后回到了巴黎,但母子的隔閡依舊。宮中形成了以路易十三為核心的王黨和以太后、國王的弟弟奧爾良公爵加斯東為核心的后黨。在宮廷方面,路易十三一直對母親、弟弟和出身哈布斯堡家族的妻子懷有戒心。瑪麗·德·美第奇也陰謀廢黜路易十三,立奧爾良公爵為國王。而國王夫婦不和,婚后多年無子,也給太后和奧爾良公爵的陰謀提供了便利。在黎塞留的鐵腕政策的打擊下,奧爾良公爵最終失勢,太后也逃到了布魯塞爾,處于西班牙人的庇護之下。1638年,安娜王后生下王儲(未來的路易十四),王室終于穩固了。兩年后,奧爾良公爵菲利普也出生了。而原奧爾良公爵加斯東只有一個女兒,失去了對抗國王的最后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