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啤酒別名?
啤酒的別稱又話麥酒、皮酒。
啤酒是以小麥芽和大麥芽為主要原料,并加啤酒花,經過液態糊化和糖化,再經過液態發酵釀制而成的。其酒精含量較低,含有二氧化碳,富有營養。它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低分子糖、無機鹽和各種酶。這些營養成分人體容易吸收利用。啤酒中的低分子糖和氨基酸很易被消化吸收,在體內產生大量熱能,因此往往啤酒被人們稱為“液體面包”。
1L12°Bx的啤酒,可產生3344kJ熱量,相當于3~5個雞蛋或210g面包所產生熱量,一個輕體力勞動者,如果一天能飲用1L啤酒,即可獲得所需熱量的三分之一。
答案:啤酒又話麥酒、皮酒。
以大麥為主要原料釀制而成的酒。《清稗類鈔》:“麥酒者……又名啤酒,亦稱皮酒。貯藏時,尚稍稍發酵,生碳酸氣,故開瓶時小泡突出。飲后,有止胃中食物腐敗之效,與他(酒)不同。”據《膠澳志》記載,19世紀末(清光緒年間),德國派軍隊以保護德傳教士之名占領了青島,在青島建啤酒廠。青島啤酒用上等大麥做原料,以蒂大粉多的“青島大花”做啤酒花,采用嶗山礦泉水釀制而成。
二、啤酒的簡稱?
啤酒的別稱有三個,就是糖性飲料,液體面包和清涼飲料……
三、工業啤酒也就所謂的水啤,和精釀具體差異?
第一點,原料不同。
精釀啤酒:原料一般只有4種:大麥芽、酵母、啤酒花和水。個別風味啤酒,會添加一些其他配料來增加口感,但是比較少見。
?
工業啤酒:原料比較多,只要是含有淀粉的都可以拿來代替麥芽,常見的有大米、玉米,甚至還有糖漿。啤酒花也由整朵,變成了碎末、啤酒花制品、啤酒花浸膏等。
?
這樣做的缺點是,導致啤酒的酒精度和麥芽汁濃度降低,口感變淡,泡沫變少,風味變差。但是卻很大的降低了原料的成本,使得啤酒的價格便宜了很多,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
第二點,工藝不同。
精釀啤酒:多數采用的是艾爾工藝(酵母上層發酵),溫度一般控制在10-20度之間。發酵取酒后,不經過殺菌和過濾(或簡單過濾),保留豐富的口感,但是保質期比較短。
?
工業啤酒:一般多用的是拉格工藝(酵母下層發酵),溫度一般控制10度以下。發酵取酒后,要經過巴氏殺菌(低溫)和過濾。目的是延長啤酒的保質期,一般可達1年左右。
?
第三點,周期不同。
精釀啤酒:它的可以理解為精工細作,單單是發酵的時間,就長達2個月左右。雖然釀出的啤酒品質好,但是生產周期比較漫長。而且有些啤酒還需要“后熟”才能售賣,花費的時間更長。
?
工業啤酒:它就相當于流水線作業,一般7天就可以發酵結束,10天左右就是一個生產周期,速度快、效率高。原則上只要原料充足,就可以一直源源不斷的生產。
?
第四點,定位不同。
精釀啤酒:它的啤酒的風味和細分的種類很多,定位是精品化,特色化。價格一般比較貴,從十幾元到上百元的都有。
?
工業啤酒:它的定位是大眾化,產量巨大,是精釀啤酒的幾十倍之多。雖然風格單一,口感較淡,味道遠不如精釀啤酒好喝,但是價格便宜,受眾更廣。
?
第五點,口感不同。
精釀啤酒:泡沫細膩豐富,口感醇厚飽滿,麥香味濃郁,酒精度略高。比較適合慢慢喝,像品酒一樣去體會其中的味道。
?
工業啤酒:泡沫少而且消散度數快,酒精度低,麥香味很淡,口感寡淡。不適合細細品味,比較適合大杯暢飲,當作解渴的飲品。
以上就是工業啤酒與精釀啤酒的區別介紹
四、“啤酒”為什么叫“啤酒”?
啤酒(德文Bien)
用大麥和啤酒花釀成的酒,又有作“皮酒”、“比酒”的。日本人由荷蘭語Bien譯作ビ―ル,更有全部作為音譯的“啤露”。20年代的青島,有人叫作“比露”。現在已很少知道這個譯名了。據考察,目前英語中的Beer(啤酒)其語源也是由德文演化而來,而在青島的德文外來語中,“啤酒”,是一個最普及的詞匯。
百度百科
beer英音:[bi?]美音:[b?r]
以下結果由譯典通提供詞典解釋
名詞 n.
1.啤酒[U][C]
Most beers are made from barley.
多數種類的啤酒是用大麥釀制的。
2.一瓶(杯,罐)啤酒[C]
Buy me a beer, Jack.
杰克,給我買杯啤酒。
3.發酵性的飲料[U]
以下結果來自互聯網網絡釋義
beer
1.啤酒;比爾
beer 啤酒;比爾
五、喝啤酒還可以叫什么
吃液體面包
據推算,1升啤酒所產生的熱能相當于250克面包或800毫升牛奶所產生的熱量,所以啤酒有“液體面包”的美稱。
啤酒是德語“Bier”音譯過來的,最開始根據音譯成“皮酒”或者“比酒”,后來這種酒喝著有種沁人心脾的感覺,就改成“脾酒”,酒是入口飲用的飲品,所以就把“月”字旁改成了“口”字旁,叫做啤酒,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