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游戲,是1960年代,MIT的Sloan管理學院所發展出來的一種類似[大富翁]的策略游戲。Sloan管理學院的學生們。各種年齡、國籍、行業背景都有,有些甚至早就經手這類的產/配銷系統業務。然而,每次玩這個游戲,相同的危機還是一再發生,得到的悲劇結果也幾乎一樣;下游零售商、中游批發商、上游制造商,起初都嚴重缺貨,后來卻嚴重積貨,然而,消費者的需求變動,卻也只有第二周那一次而已!如果成千上萬、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參加游戲,卻都產生類似的結果,其中原因必定超乎個人因素之上,這些原因必定藏在游戲本身的結構里面。
啤酒游戲:
在這游戲里,有三種角色可讓你來扮演。從產/配銷的上游到下游體系,依序為:
1) 情人啤酒制造商
2) 啤酒批發商
3) 零售商
這三個個體之間,透過訂單/訂貨來溝通。也就是說,下游向上游下訂單,上游則向下游供貨。
游戲是這樣進行的:由一群人,分別扮演制造商、批發商和零售商三種角色,彼此只能透過訂單.送貨程序來溝通。各個角色擁有獨立自主權,可決定該向上游下多少訂單,向下游銷出多少貨物。至于終端消費者,則由游戲自動來扮演。而且,只有零售商才能直接面對消費者。
通過模擬十周的產、配、銷,您會發現當消費者需求這個蝴蝶翅膀振動了一下,經由整個系統的乘數作用將產生很大的危機:一方面是零售商大量缺貨,一方面是制造商大量囤積存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