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啤酒還有什么叫法
一扎啤酒
扎是容量,計量單位 質量技術監督局在計量法里“扎”沒有定義的,在法定計量單位里也沒有“扎”的,一扎是多少也沒有規定,因此,導致小扎也是扎,大扎也是扎。按照規定,賣散裝啤酒要求使用計量器具啤酒量杯。因為杯做的和一扎差不多,所以習慣上叫“一扎”。也有說法講一扎指的是一扎壺,一般扎壺容量是3000ML。
一提啤酒
一提啤酒多為6聽,每聽330ml,一箱4提24聽。部分進口啤酒一聽是500ml,一箱12聽。
一件啤酒
瓶裝啤酒通常論件算,一件12瓶,一瓶多為550ml,相當于罐裝的兩聽。
一袋啤酒
用塑料袋裝啤酒是老青島人的做法。在一年四季的街頭上,男女老少拎著泛著白色泡沫的袋裝啤酒款款而行,代表著這個城市別樣的身份和氣質。 提著一袋散啤,走過一段青石板路,坐上2路電車,老青島的午后呈現在面前的是“文藝范”特濃的市井生活景致。
2. 啤酒另外一種叫法
啤酒 屬于音譯中的音譯+類別。
音譯為啤,并加上類名“酒”,組成名詞“啤酒”,就像“吉普車”、“霓虹燈”、“皮卡車”一樣。
“啤酒”的名稱是由外文的諧音譯過來的,“啤”字中國過去的字典里是不存在的。
“啤”字:有人根據國外對啤酒的稱呼如德國、荷蘭稱“Bier”;英國稱“Beer”;法國稱“Biere”;意大利稱“Birre”;羅馬尼亞稱“Berea”等等,這些外文都含有“啤”字的音,于是譯成中文“啤”字創造了這個外來語文字。
“酒”字:beer具有一定的酒精,歸為酒類,故翻譯時用了“啤酒”一詞,一直沿用至今。
3. 啤酒俗稱什么
相當于3-4瓶啤酒。
一扎啤酒大概有200ML,國內的瓶裝啤酒容量為600ml所以相當于3-4瓶啤酒。 扎啤是鮮啤酒或生啤酒的俗稱,為什么稱為“扎”,有兩種說法: 一是外文音譯而來; 二是粵港習慣稱呼,從釀造工藝來講,其本質就是釀制成熟的,未經熱處理的,在市上以特定方式出售的鮮啤酒。
扎是容量,計量單位 質量技術監督局在計量法里“扎”沒有定義的,在法定計量單位里也沒有“扎”的,一扎是多少也沒有規定,因此,導致小扎也是扎,大扎也是扎。按照規定,賣散裝啤酒要求使用計量器具啤酒量杯。因為杯做的和一扎差不多,所以習慣上叫“一扎”。
4. 啤酒能叫什么
古代稱酒醴 啤酒生產是采用發芽的谷物作原料,經磨碎醣糖化、發酵等工序制得。按現行國家產品標準規定,啤酒的定義是:“啤酒是以麥芽為主要原料,加酒花,經酵母發酵釀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氣、起泡的低酒精度飲料。”在古代,也有類似于啤酒的酒精飲料,古人稱之為醴。大約在漢代后,醴被酒曲釀造的黃酒所淘汰。清代末期開始,國外的啤酒生產技術引入我國,新成立后,尤其是80年代以來,啤酒工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到現在已成為世界第二啤酒生產大國。像遠古時期的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和古埃及人一樣,我國遠古時期的醴也是用谷芽釀造的,即所謂的蘗法釀醴。《黃帝內經》中記載有醪醴,商代的甲骨文中也記載有不同種類的谷芽釀造的醴。《周禮?天官?酒正》中有“醴齊”,醴和啤酒在遠古時代應屬同一類型的含酒精量非常低的飲料。由于時代的變遷,用谷芽釀造的醴消失了,但口味類似于醴,用酒曲釀造的甜酒卻保留下來了。在古代,人們也稱之為醴。故人們普遍認為自古以來就沒有啤酒,但是,根據古代的資料,我國很早就掌握了蘗的制造方法,也掌握了自蘗制造飴糖的方法。酒和醴在我國都存在,醴后來被酒所取代。
5. 啤酒的叫法
1.大綠棒子泛指哈爾濱綠色瓶裝啤酒,地區不同叫法不同,有稱之為“大棒”,有稱之為“哈啤”,多數指爾濱綠色瓶裝啤酒。
2.哈啤分為兩種:綠色瓶裝哈爾濱啤酒和白色瓶裝哈爾濱啤酒,綠色瓶裝就是傳說中的大綠棒子,白色瓶裝多數叫“哈爾濱小棒”,也稱之為哈啤。
3.雪花根據地區不同叫法也不同,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沈陽地區生產的雪花啤酒,通長稱之為“老雪”,阜新地區生產的雪花稱之為“白牌”,又名“奪命12度”。
哈爾濱啤酒集團有限公司創建于1900年,是中國最早的啤酒制造商,其生產的哈爾濱啤酒是中國最早的啤酒品牌,至今仍風行于中國各地。哈爾濱啤酒集團有限公司位于哈爾濱市香坊區油坊街20號,是中國大陸第五大啤酒釀造企業,共擁有13家啤酒釀造廠。
哈啤集團的市場份額在哈爾濱約為66% ,在全國為5%左右。目前,哈爾濱啤酒銷往除西藏以外的全國其他省區,并遠銷英國、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臺灣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6. 啤酒也叫酒
上海話啤酒就叫比酒。比普通話音輕點。
7. 啤酒的另一種叫法
純生或鑄劍池
什么叫啤酒?與中國傳統的白酒、黃酒相比,啤酒是一個舶來品,十九世紀才引進中國。中國最早記載啤酒口感的書籍《航海述奇》,曾說道:“其色黃,味極苦,容半許……”
啤酒是由谷物(主要是麥芽)、水、啤酒花,混合發酵的產物。啤酒花是一種植物,主要負責調味,讓啤酒起泡,賦予啤酒獨特的苦味,延長啤酒的保質期,也勸退了不少討厭苦味的酒客。
臨朐產酒,有白酒也有啤酒,白酒叫“秦池”,啤酒喚“純生”,當然,這是現在的稱呼,在以前,白酒稱“串香”,啤酒則叫“鑄劍池”。
白酒易貯存,所以如今偶爾還會有一瓶兩瓶的“串香”存世,物以稀為貴的理念,如今誰要是能喝上兩口“串香”,那可是能吹噓很長時間的談資。
反觀啤酒,可就沒那么幸運了,同樣是酒,但“酒是陳的香”這句老話就沒法用到它身上了,“鑄劍池”早已銷聲匿跡,或許在酒桌上還會不經意的提到這個名字,多數人大概都已經把它遺忘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鑄劍池”啤酒可是風靡一時,娶親蓋房,迎賓待客,酒宴之上必不會少了它的身影。也正是這個啤酒的名字,讓世人知道了老龍灣,知道了鑄劍池的傳說。
“鑄劍池啤酒”不論包,不論箱,而是論“扎”,一“扎”十瓶,用“匹子繩”捆著,到了夏天走親訪友的時候,少不得買上一“扎”,綁在自行車后座上,一路顛簸著帶到親朋好友家中。
啤酒隨和,深受大眾歡迎,喝啤酒要的是干脆,是豪爽,與喝白酒紅酒的淺飲慢酌不同,啤酒大都是一飲而盡,不管酒杯有多大,哪怕用碗喝,只要一碰杯,隨著一聲豪氣干云的“哈了!”,轉瞬一大杯(碗)酒就被咕嘟咕嘟倒進肚中,那架勢絕對的氣壯山河,就連“哈了”的話語都令人蕩氣回腸。
夏日的夜總是來的晚,華燈初上時,隨意坐到一個燒烤攤位前,一份花生毛豆,一份馥香的肉串,幾杯冰爽的啤酒,看著眼前川流不息的車輛,聽著身邊此起彼伏的說笑,品味著這真實的人間煙火,日子就是如此平淡而幸福。
有人說自己的酒量是“半斤白酒,兩瓶啤酒”,這當然是他的自謙之語,不過,“花看半開,酒飲微醺”,而啤酒最容易讓人達到這個狀態,如果條件允許,還是喝點兒啤酒為妙,再說,啤酒也是酒嘛!
8. 啤酒為什么叫啤酒
釀造啤酒的材料:啤酒花、發芽的大麥、糖、酵母。
自己家釀造也很麻煩的,除非商業化,有銷售渠道,要是自己喝不建議在家釀造,成本也很大
釀造啤酒的步驟:
粉碎:研磨麥芽顆粒。出糖:將粉碎后的大麥芽浸泡在熱水中,釋放放出麥芽糖,形成麥芽糖汁。過濾:麥芽糖汁與谷物分離。
熬煮:麥芽糖汁被煮沸,并添加啤酒花調味。
冷卻:麥芽汁冷卻后,投入酵母發酵。
發酵:酵母在發酵過程中將糖汁轉化為酒精和二氧化碳。發酵過程大約半個月以上,讓啤酒成熟。
裝瓶:在裝瓶時加入少許糖,使啤酒在瓶中發酵,產生二氧化碳。
儲存:使啤酒的風味更加飽滿。儲存時間為1到6個月。啤酒,
家釀啤酒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這個隊伍。在家里釀造啤酒其實并不算太難,大部分設備在本地的炊具城都可以購買到,只有個別的原料或小的輔材可能需要在網上購買。那么今天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下如何自己在家里做啤酒。
工具/原料
麥芽粉碎設備:手搖磨粉機或對輥。
糖化設備:30-40L的保溫桶,20L不銹鋼煮鍋一個,攪拌工具,過濾網,糖度計或比重計,250ML玻璃量筒,溫度計,電子秤,硅膠管一個(配套糖化鍋的籠頭),500ML量杯,250ML三角瓶(也可以選擇其他容器,活化酵母)。
煮沸設備:30-40L不銹鋼煮鍋一個。
冷卻設備:8-15米盤管(不銹鋼或銅管,或者板式換熱器),或者用3-5個大的飲料瓶裝滿水凍成冰。
發酵設備:發酵桶(建議2個,1個發酵,1個用來裝瓶,桶上帶龍頭更好),單向水封。
其他設備:長度1-2米的硅膠管,洗耳球,75%酒精或其他消毒劑。
裝瓶設備:壓蓋器,空酒瓶,金屬瓶蓋或搖擺蓋,洗瓶刷,或者PET塑料瓶。
啤酒花,麥芽,酵母,水。
淡色麥芽3.5KG 焦香麥芽0.5KG 西楚酒花40G S04酵母11.5G水28L
第一步 糖化
糖化,顧名思義就是。。。。糖化,把麥芽里的淀粉轉化成麥芽糖的過程,麥芽糖是我們釀酒所需要的,糖會由酵母轉化成酒精,之所以你會喝醉,那都是麥芽糖和酵母的功勞。當然糖化其實是個很復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還會產生很多其他物質,這增添了啤酒的風味,讓他喝起來不才不會像醫用酒精一樣。糖化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將粉碎好的麥芽,放在66-68度的水中侵泡至少一個小時。那么我們開始粉碎麥芽吧:下面這個叫對輥,用來粉碎麥芽的,當然用其他類似粉碎設備也是可以的。
雖然用其他設備也是可以粉碎的,但是有一點就是,不能磨得太碎,太碎麥芽容易結塊,要做到麥芽破裂,但是外面的麥麩盡量完整,因為在后面過濾麥汁的時候麥麩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麥麩之間形成的空隙,有利于麥汁過濾,并且使麥汁更清澈。
好了,麥子全部粉碎完畢了。看到保溫桶里的編織管了么,將這個接在桶內出水口的位置,可以防止麥芽堵住籠頭。編織管的內徑是可以調節的,內徑越小,過濾速度越慢,相反過濾速度越快,一般建議把內徑調大一些。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東西可以防止麥芽堵住籠頭。
下面該把麥子投到熱水里了,在磨麥芽的時候我們應該先燒好16L的75度的熱水。
將麥芽緩慢倒入熱水中,邊倒邊攪拌。
攪拌不好的話麥芽是會結塊的,就像這個樣子。
換個姿勢再看一次,看清楚了么,這對糖化效率影響非常大。
好混入麥芽后,水溫大概會降低到70度左右,當達到68度的時候,就開始蓋上保溫桶的蓋子,耐心等待一小時。
如果溫度不夠,可以加熱一些80度以下的熱水。如果溫度過高,那就再等一會。
第二步 過濾
在等待的這段時間里,你需要燒12L 75度的水用來洗槽。哦?洗槽,一會我們來講講什么叫洗槽。一個小時到了,打開保溫桶。
先接出一點麥汁。
一開始的麥汁是比較渾濁的,不要著急倒入煮鍋里。
把這些麥汁倒到量筒里,我們要測一下糖度。
用冷水冷卻到20度以后,放入比重計,記住這個刻度。1.068, 我們把這個叫做頭道麥汁比重。
我們把渾濁的麥汁倒回桶里,經過幾個來回以后,麥汁就清澈了。將硅膠管接到龍頭上,管子放入桶底,好了,開始接麥汁吧。這么做的目的是減少麥汁的氧化,麥汁和酒都是非常害怕氧氣的。
當麥汁流變小,桶內麥汁沒有了的時候,好了,前面我們燒的洗槽水該上場了。過濾后形成的麥床。
將洗槽水慢慢倒在麥芽上,動作要輕柔,不要破壞麥床。
為什么要洗槽呢?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些基礎知識。在糖化過程中,麥芽和水的比例是有一定要求的,因為這影響了麥芽中淀粉酶把淀粉轉化成麥芽糖的能力。通過科學及生產經驗總結,麥芽和水的比例應該在1:2.5到1:5之間。我們前面用了4公斤麥芽和16L水,這個比例正好是1:4。僅僅這些水是沒有辦法把所有的麥芽糖都溶解出來的,在加上麥芽與糖化水都出于靜止狀態,所以麥芽中還殘留了很多的麥芽糖。洗槽的目的就把這些殘留在麥芽中的麥芽糖溶解到水中。用6L水我們進行第一次洗槽,收集到的麥汁我們稱為第二道麥汁。再6L水我們進行第二次洗槽,收集到的麥汁我們稱為第三道麥汁。隨著洗槽,麥汁的濃度越來越低,麥芽糖被徹底洗出來了。
第三部 煮沸
麥汁收集完畢了,這個時候我們大概收集到了23-24L麥汁。開煮。煮沸的過程非常非常重要。1、殺菌。2、通過煮沸,酒花中的有效成分為啤酒提供了苦味。3、麥汁中易于使啤酒渾濁的蛋白質和多酚凝結了出來,形成沉淀。其他的有利因素就不在這里贅述了。
煮的過程中,蓋子不要蓋死,因為煮沸過程中產生的一些不好的物質,需要隨蒸汽排出去。另外火不需要太大,保持開的狀態就可以了。我們的目標是煮沸60分鐘。
秤好酒花。當麥汁燒開后,第一次投入酒花10G。當30分鐘后,投入第二次酒花15G。當煮沸55分鐘,關火5分鐘前,投入最后一次酒花15G。酒花通過長時間煮沸為啤酒提供了苦味,不經過煮沸的酒花能提供較多香味,少量苦味。我們最后投入的酒花就是起到增加香味的目的。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收集一些煮開的麥汁來活化酵母。哦!活化酵母?我們對生物學一竅不通啊!其實沒那么難,操作起來非常簡單。用消毒好的干凈瓶子,接入少量燒開的麥汁(也可以用涼白開),冷卻到30度后,稀釋到5-8P,投入酵母,充分晃勻。靜止30-60分鐘。
酵母通過活化,會慢慢蘇醒過來。這里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
30度的溫度,酵母會非常迅速的活化。酵母也可以直接用白開水活化,上一張酵母活化圖片。
第四步 冷卻
熱麥汁需要盡快冷卻,我用的東西是冷卻盤管,這個東西淘寶上很容易買到,價格多少錢的都有,大家自己斟酌吧。材質上我個人建議有條的話盡量用不銹鋼的,銅的也可以,但是沒有不銹鋼的容易清潔,而且銅本身也存在氧化的問題,并且銅的質量參差不齊,其中可能含有一些其他的金屬元素。不銹鋼盤管的冷卻效率在家釀中已經足夠了。這個時候要注意,由于麥汁已經煮完了,細菌是很容易滋生的,所以后面的每一步都要做好消毒工作,避免污染。將盤管清洗干凈,噴灑酒精消毒,備用。
關火后迅速朝一個方向攪拌麥汁,我們稱之為回旋沉淀,這有利于麥汁中雜質的沉淀。靜止5分鐘。
放入盤管,一頭接到水龍頭上,開始冷卻。
大概20-30分鐘左右,我們看到麥汁表面不會有一點蒸汽出現了,這個時候說明溫度至少降低到25度以下了。準備開始裝入發酵罐
使用板式換熱器冷卻的方法,
9. 啤酒有幾種叫法
到精釀酒吧最核心的應該是找到最適合自己味蕾的酒,怎樣從萬花叢中選中一瓶可以帶給味蕾享受的酒,并且能深刻品嘗出其獨有味道,才是高逼格的體現。
通常情況下,每種精釀啤酒風格都擁有著不同的基本味道表現,有些味道來源于麥芽,有些出自啤酒花,有些源自原料的多樣性,還有些味道產生于啤酒發酵階段或取決于不同的釀造工藝。所以首先要弄清楚精釀啤酒都有哪些味道呈現。
1.苦味
主要來自于啤酒花,特別是美式IPA或英式苦啤,通常都會有比較明顯的苦味。
2.酒花味
它包括很多種類,例如草藥味、泥土味、針樹葉味、杉樹味,且帶有令人愉悅的苦味。
3.稻草味
它常會出現在凸顯酒花味的啤酒中,例如歐洲拉格啤酒、IPA和美式淡色艾爾。
4.太妃糖味
這種味道來源于麥芽本身,尤其出現在德式維也納麥芽配制的維也納啤酒(Vienna)、比利時琥珀啤酒或者世濤啤酒(Stout)中。
5.草藥味
主要源自啤酒花的味道,其中包括月見草(Oenothera biennis)、薄荷、留蘭香(Mentha spicata)等味道。
6.胡椒味
常出現在比利時艾爾(Belgian Ale)中,且有黑胡椒味或者白胡椒味。
7.酸味
特指令人愉悅的酸,皆來自于檸檬、柑橘或酵母等產生的果酸味,例如比利時拉比克啤酒(Lambic)、柏林小麥啤酒(Berliner Weisse)等。
8.醋味
像法蘭德斯紅色艾爾(Flanders Red Ale)、拉比克(Lambic)、法蘭德斯老棕色艾爾(Flanders Oud Bruin)、貴茲(Gueuze)這樣的比利時酸啤,常會帶有讓人記憶猶新的水果醋味。
9.焦糖味
通常來自于焦糖麥芽(Caramel Malt),慕尼黑麥芽(Munich Malt)或維也納麥芽(Vienna Malt),且略苦回甘、甜味十足!
10.香蕉味
常出現在德國小麥啤酒中,如半發酵小麥啤(Hefeweizen)、古斯(Gose)、水晶小麥啤(Kristall-Weizen)、柏林小麥啤酒(Berliner Weisse)等。
11.松香味
常出現在美式淡色艾爾(American Pale Ale)中,其味道多來自于美式啤酒花,例如:克拉斯特酒花(Cluster)、摩西酒花(Mosaic)、亞麻黃酒花(Amarillo)等。
12.蘋果味
大多數英式淡色艾爾(English Pale Ale)都會出現這種味道。倘若帶有明顯的青蘋果味,那就意味著啤酒還太嫩,仍需更多時間進行熟成。
13.泡泡糖味
經常會出現在德國小麥啤酒(Weissbier)中,且由一種名為愈創木酚(Guaiacol)的天然有機物而產生的。
14.葡萄柚味
美國啤酒花會帶有這種味道,但奇怪的是葡萄柚味卻成為比利時啤酒的主要特征。
15.土壤味
比利時艾爾或英式艾爾常有類似的味覺,其好似濕土壤或濕石頭的味道,且主要來自于英國啤酒花。
16.煙熏味
來自于煙熏麥芽(Smoked Malt),特別是德國的煙熏啤酒尤其明顯,喝這種味道的啤酒就像是在大口吃培根!
17.餅干味
很明顯,它來自于淡麥芽的標準味道。
18.甘草味
這種味道出自于深色麥芽,帶有甘草味的啤酒包括有德式黑啤(Schwarzbier)、英國老式艾爾(Old Ale)、波特(Porter)和世濤(Stout)。
19.雪利酒味
常出現在比利時野生酵母的拉比克啤酒(Lambic)中,甜雪莉酒味則出現在瓶中二次發酵的啤酒中。
20.咖啡味
這種味道也出自于深色麥芽,帶有咖啡味的啤酒包括有歐洲深色拉格(European Dark Lager)、棕色艾爾(Brown Ale)、波特(Porter)和世濤(Stout)。
21.紅酒味
該味道常出現在木桶內熟成的啤酒,例如野生酵母啤酒拉比克啤酒(Lambic)或者烈性艾爾(Strong Ale),時常會帶有這種味道。
22.葡萄干味
它常會出現在深色艾爾中,例如:帝國世濤(Imperial Stout),且通常產生于啤酒釀造的發酵階段。
23.酵母味
新鮮的酵母味有點像剛出爐的面包,而臭酵母味卻是由于啤酒中的硫化物過多,特別是硫化氫含量較高時,從而會產生這種不良的味道。
24.麥芽味
它是啤酒最顯著的味道之一,且伴有餅干味、烘烤味與太妃糖的味道。
25.丁香味
常出現在德國小麥啤酒(Weissbier)中,且經由發酵中的酚類化合物而產生。
26.玫瑰味
多來自于啤酒花,有時也會出現在瓶中二次發酵的比利時艾爾啤酒(Belgian Ale)中。
27.燒焦味
通常來源于被高度烘烤的麥芽,且在世濤啤酒(Stout)中最為常見。
28.奶油糖味
常出現在部分烈性淡色艾爾(Strong Pale Ale)中,例如蘇格蘭艾爾啤酒(Scotch Ale)或者英式烈性艾爾(English Strong Ale)
29.核桃味
來源于水果麥芽(Fruit Malt),且常會出現在英國北方的棕色艾爾(Brown Ale)中。
30.柑橘味
出自于啤酒花,特別是美式和一些英式的啤酒花皆帶有這種味道。
31.煙草味
常來源于德國的泰南格(Tettnanger)啤酒花,該酒花具有苦香兼優的特點,且有著優質酒花香氣和較低的律草酮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