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燕京啤酒區域代理利潤分析
網上的啤酒比線下貴的原因是啤酒物流成本高,還要保住利潤,所以就貴。
目前中國酒品還一定程度是沿襲傳統的銷售模式:即生產商→省級經銷→地區經銷→縣級經銷→一批分銷→二批分銷→商店(或店鋪)→消費者這一傳統的銷售模式。這種傳統的銷售模式,存在著中間環節多,層層加價,酒品到了終端消費者的手里,價格出現了大幅增加,有的甚至達到了200%或300%的增幅。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2.燕京啤酒總代理
有,青島啤酒、燕京啤酒、哈爾濱啤酒、珠江啤酒、重慶啤酒、漓泉啤酒都在永州賣的比較好。而且,在永州的冷水灘,新田等地都有相關代理和經銷專店,為全市廣大青島啤酒愛好者提供服務。每逢重大節假日,全市各縣區都在各大小酒店開展優惠服務。
3.做燕京啤酒代理商
有很多,你具體什么方位,我有朋友在麗澤橋,豐益橋,等附近,都是燕京啤酒的代理商。
4.代理燕京啤酒利潤大嗎?
雪花更好,畢竟是老品牌
雪花是中國啤酒市場銷量NO.1,市場份額23%。
不強!雪花的盈利水平僅是百威英博中國的 30%左右。
主要是雪花品牌集中在中低端,高端占比較小。近年雪花通過代理喜力品牌以及推出自身高端產品,來扭轉這一劣勢。但通過市場觀察發現,其仍是用操作低端啤酒的手法來運作高端品牌,營銷思維和能力有待加強。
5.燕京啤酒的利潤是多少
“大綠棒子”一般是12度
燕京啤酒成立于1980年,總部位于北京,是一家啤酒生產企業[1][2]。燕京已經成為中國最大啤酒企業集團之一。2009年啤酒產銷量467萬千升,進入世界啤酒產銷量前八名、銷售收入133.08億元、實現利稅29.98億元、實現利潤8.65億元。
燕京啤酒經過多道工序精選優質大麥,燕山山脈地下300米深層無污染礦泉水,純正優質啤酒花,典型高發酵度酵母,不遺余力追求技術領先,始終以中國人口味為堅持,真誠制造中國人的啤酒。
6.燕京啤酒渠道分析
1、華潤雪花啤酒成立于 1993 年,曾榮獲「中國啤酒十大影響力品牌」第一名,在國內 24 個省、市、區營運 74 間啤酒廠。雪花啤酒因其「泡沫豐富潔白如雪,口味持久溢香似花」而得名,深受到全國消費者的普遍喜愛,成為深受當代年輕人喜愛的啤酒品牌。如今,華潤雪花啤酒旗下還擁有勇闖天涯、雪花純生、雪花原汁麥、雪花淡爽等眾多備受消費者歡迎的啤酒產品。
2、哈爾濱啤酒集團有限公司創建于 1900 年,是中國最早的啤酒制造商,其生產的哈爾濱啤酒也是中國最早的啤酒品牌,也是中國第 5 大啤酒釀造企業。2008 年,哈爾濱啤酒被百威收購,成為百威英博旗下品牌。
哈爾濱啤酒根據原料、制造過程、口感等不同冠以不同名稱,主要有:清爽、淡爽、勁爽、特制超鮮、小麥王、1900 經典、冰純、冰純淡爽和白啤等 30 多款中高檔產品。
3、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03 年,由英德 2 國商人合資開辦,是中國最早的啤酒生產企業之一,總部位于山東青島。上世紀 90 年代末,青島啤酒運用兼并、重組、破產、收購、合資建廠等多種資本運作方式,在中國擁有了 50 多家啤酒生產基地。如今,青島啤酒遠銷世界 70 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世界第 5 大啤酒廠商。
4、燕京啤酒
5、雪津啤酒
7.燕京啤酒盈利能力分析
燕京啤酒的空瓶現在沒有人回收。
在我國,十幾年前由于制作啤酒瓶子的工藝還沒有非常的發達,所以產能非常低。所以啤酒廠為了能夠加速生產都回收使用過的啤酒瓶,但是現在啤酒瓶廠的工藝非常的發達每天的產量非常的高,所以這些啤酒瓶就已經沒有人回收了。即使回收也是作為碎玻璃來處理。將這些碎玻璃熔化處理后,再進行其他玻璃制品的加工。
8.燕京啤酒利潤表分析
李福成,北京燕京啤酒集團公司董事長。
高級經濟師,出生于1954年9月1日,北京市順義區人,中共黨員。1996年畢業于北京市委黨校,學歷研究生。現任北京燕京啤酒集團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他曾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當選為黨的十五大代表、全國九屆人大代表。此外,他還擔任中國企業聯合會啤酒協會副秘書長、中國企業聯會常務理事、中國釀酒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常務理事、北京企業聯合會、北京市企業家協會副會長等社會職務。
9.燕京啤酒盈利
第一:5大巨頭開始提價。提價表現在大家對原有產品整體性的提價,主要發生在2018年的年初這個階段。
第二:調整產品結構。包括青島、雪花、百威、燕京,也包括嘉士伯等各個企業都在不斷的推出新的高端產品。
百威從全世界拿到中國來了20多個高端品牌。這些高端品牌包括墨西哥的科羅納、美國的一些經典啤酒品牌鵝島等,還代理了韓國的蘭賣、日本的三寶樂等。
雪花啤酒推出了一系列的高端新品,包過勇闖天涯的升級版,還有黑石系列、馬斯利等一系列高端產品。
同時雪花啤酒利用股份置換方式,把喜力中國的業務拿到了自己的報表之內,形成了雪花啤酒+喜力品牌結構。
青島啤酒也推出了一系列的高端品牌,包括奧古特、1903、白啤、黑啤等一系列的高端產品。
第三:巨頭品牌在國內開始進行產能優化。產能優化的集中表現是關閉一些小亂差的工廠。雪花啤酒關閉了20~30家工廠,青島啤酒也關閉10家左右,之前包括嘉士伯在整合重啤的過程中,已經關掉了十幾家的落后產能。這種關閉對行業來說不是利空,而是一種優化產能的利好。
巨頭企業在一邊關閉工廠的同時,也在新建一些大型的集中式的工廠。一般關停的工廠都在5萬噸之下或者10萬噸之下,新建的工廠大概都在百萬噸級。這種大規模的現代化工廠,更能夠體現成本和效率上的優勢。
(三)
啤酒行業還有一個重要板塊就是進口啤酒。
進口啤酒從2011年的6.7萬噸一路增長到2018年達到了80萬噸,用了8年的時間增長了15倍以上。
在2011年到2015年左右的時候,進口啤酒里邊的主力軍是德國啤酒,大概占據了50%。從2015年開始,進口啤酒發生了格局上的變化,德國啤酒統治地位開始下滑,取而代之的是巨頭品牌的進口啤酒,巨頭品牌的進口啤酒主要體現在像百威旗下的科羅娜,還有百威旗下的福佳、教士等品牌,還有嘉士伯旗下的1664,喜力旗下的喜力啤酒等。
從2018年到2019年看,進口啤酒開始發生10% 左右的下滑。下滑的兩個主要原因是:第一巨頭品牌開始嘗試國產化,包括百威旗下的一些品牌,像嘉士伯旗下的1664都開始了國產化。第二個因素是進口啤酒不像進口紅酒,因為進口啤酒有著天然的短板,啤酒的工藝原料,包括設備,它的通用性比較強,進口紅酒它受制于原料和產地的因素,所以是進口紅酒在中國可以占到統治地位。但是進口啤酒他的原料、工藝、設備的通用性、替代性很強,所以有著天然的瓶頸和天花板。
目前來看進口啤酒的占據行業大概3%的份額,這一點位已經開始成為天花板。
但是進口啤酒有幾個特點:
第一全部是高端產品,因為它受制于運輸等成本環節的制約,所以他只能做中高端產品。
第二,它只能做一些特色產品。特色產品就是與國內的主流品牌有差異的產品。
正是這兩點幫助進口啤酒打開了中國消費市場,也讓消費者接觸到了不同類型、不同口味,甚至不同顏色、花色的啤酒。進口啤酒教育了消費者,讓消費者不再單一的去消費一個口味的產品。再是讓消費者認知到啤酒消費的多元化。這種多元化也就培育了兩塊市場,第1塊就是國內啤酒的跟隨,包括青島、雪花、燕京等國內企業開始在產品研發上去靠近進口啤酒。
舉個例子講,在2014年之前,國內品牌很少去做白啤這個品類,但是到今天我們發現所有的巨頭品牌都開始推白啤這個產品。
跟進和模仿,也幫助國內的品牌實現了產品的高端化和多元化,也讓消費者去感知到啤酒市場的多元化和個性化。
(四)
與此同時,也推升了精釀啤酒這個模塊。目前來看,精釀啤酒的總規模并不大,總產量的占比大概不超過1%。
但是品牌眾多,在精釀啤酒領域里邊玩家非常多。國內統計看,目前大概有3000家左右的精釀啤酒企業。
目前,精釀啤酒領域非常活躍。自2010年左右,一幫受國外留學經歷,在美國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群回到國內,從“因為喜歡所以熱愛”的角度開始,從發燒友的身份開始探索精釀啤酒,到2019年,國內的5大巨頭也全部進入了精釀這個行業領域。
精啤在產品研發上推出的IPA,包括皮爾森、果啤、白啤等一系列產品。在精釀品類里邊,包括燕京啤酒也已經在廣西和福建建立了專門的精釀啤酒生產線,百威啤酒在武漢專門建設了一條國內比較先進的精釀啤酒車間。
關于精釀啤酒定義和標準這兩年一直有著爭議,現在來看主流的聲音還是按照美國BA的標準去定義的,也就是包括從規模、原料,甚至主流啤酒的控股比例等角度做了嚴格的定義。美國精釀它強調的是獨立自主,同時他也強調了小而美的角度。認證機構就是美國的精釀協會--BA。只有加入了這個機構或者是受到機構認證的企業生產的啤酒在美國才叫精釀啤酒。但是在中國還沒有這么一個權威機構,或者是由這么大的一個團體去認證,或者去鑒定哪個品牌是精釀啤酒。出現了國內無論大小啤酒企業都在做精釀,也沒有人說哪一個產品是精釀哪一個產品不是精釀。
如果區別一下中國和美國的精釀市場的話,美國是協會的認證制,中國現在和未來的幾年,在沒有大的力量介入或者大的團體或者協會介入的背景之下,美國是認證制,中國是認可制。
當然,在這種中國式的認可制背景之下,也會有一些魚龍混雜。就是說所有的企業,所有的品牌都能夠用精釀啤酒通用品牌,因為沒有人來說不可以用,這會產生意外的影響。會出現各個企業都在努力去做產品的研發,從消費者的需求角度去應對市場的多元化。
(五)
從現在的信息和數據來看,我感覺未來一兩年之內的中國啤酒行業會發生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
第一從價格戰向價值戰去轉移:過去中國啤酒市場的爭奪充滿著資本的味道。也就說大家為了爭奪份額,一方面進行快速收購,同時也進行著激烈的價格戰。行業內,甚至民間也經常說,啤酒賤如水,我覺得這句話是對應過去特定時期的標簽,但是未來會發生變化。
目前資本收購的窗口期已經關閉了,沒有可以收購的標的了,五大巨頭已經占據了83%的份額。大魚吃小魚時代已經過去了,既然份額的穩定性已經到了,大家再血琳琳搶份額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不約而同的開始調整產品結構,優化產能,提高盈利能力。
第二中國啤酒短期之內行業格局的變化不會太大:因為5大巨頭里邊雪花、青啤和燕京是國資,百威和嘉士伯是外資。目前為止這兩支隊伍之間的格局變化都不會太大,行業格局趨于穩定。
第三未來在向中高端轉移的同時,市場一定是高度的碎片化:頭部市場的高度碎片化表現在用單一品牌或者單一的品種、品類去統治高端或超高端的時候,已經不太可能了,因為頭部市場需求的多元化和多變化已經開始,企業很難用一個單一品牌或單一品類去應付。
第四強者更強,尾部更大:所謂的強者更強,巨頭品牌的體量、巨頭品牌的行業集中度會越來越大,但是會很溫和的前進。也會形成大量的小眾品牌群,包括像精釀啤酒或者是以進口啤酒形成的大量高端小眾品牌群。未來不排除中國市場會有上萬家小而美的酒吧似的精釀啤酒企業。
從國家政策的層面,啤酒行業已經解除了行業限制,也已經把行業準入的門檻拉低了。未來不排除從尾部角度誕生更多的小眾品牌,這些小眾品牌會依托某一個城市甚至某一個或幾個社區。
10.燕京啤酒主營業務分析
燕京1980年建廠,1993年組建集團。在發展中燕京本著“以情做人、以誠做事、以信經商”企業經營理念;始終堅持了:走內涵式擴大生產道路,在滾動中發展,年年進行技術改造,使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堅持依靠科技進步,促進企業發展,建立國家級科研中心,引入尖端人才,依靠科技搶占先機;積極進入市場,率先建立完善的市場網絡體系,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目前全國市場占有率達到12%以上,華北市場45%,北京市場在85%以上;積極完成股份制改造,由產品經營轉向產品與資本雙向經營,1997年兩地上市 ,獨特的“紅籌背景、A股身份”股權結構模式,為燕京快速穩定的發展提供了雄厚的資金保障;精心打造企業文化,長期培育的“盡心盡力的奉獻精神,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敢打硬仗的拼搏精神,顧全大局的協作精神,為企業分憂的主人翁精神” 以奉獻機制與激勵機制相結合的分配模式,促進企業快速發展。
11.燕京啤酒區域代理利潤分析表
李福成,北京燕京啤酒集團公司董事長。
高級經濟師,出生于1954年9月1日,北京市順義區人,中共黨員。1996年畢業于北京市委黨校,學歷研究生。現任北京燕京啤酒集團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他曾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當選為黨的十五大代表、全國九屆人大代表。此外,他還擔任中國企業聯合會啤酒協會副秘書長、中國企業聯會常務理事、中國釀酒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常務理事、北京企業聯合會、北京市企業家協會副會長等社會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