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啤酒花添加量
1.1、 啤酒一把洗凈熬到水有味花無味,過濾后,土豆切小塊入啤酒花水中煮泥狀停火(一般我都是溫度下來一點的時候用勺子捻到無顆粒)
2.2、花水放溫后加白酒一小杯,糖和鹽一點點發酵粉關包,放面粉少許成糊狀用筷子按同一方向攪拌,加蓋子發酵,發酵好了(自己看吧,可以看出來,有好多泡泡)再加水(不能太涼的水)加面繼續攪拌發酵,再發酵起,再加面加水攪拌,再發酵起,保持稀糊狀。
3.3、在發酵好的面糊里放面粉,雞蛋,牛奶(奶粉),糖(這次要多些,我每次都放的少,結果面包沒味道),油(平時炒菜用的),發酵粉,少許鹽和成軟面團再發酵。(這里面和看自己家能吃多少了吧,第一次還是少和點烤幾個試試)
4.4、面團發酵起不能再揉,就開始揪一塊面團,不要太大開始做成自己喜歡的形狀,不會的朋友可以在網上搜一下,很容易學的,做好后就放在烤盤里再醒半個小時,(這個可以自己掌握,有時室溫不一樣,發酵的程度也不一樣,只在面包再才發大,表面光滑就預熱烤箱去)我第一次的時候都不知道要預熱直接就放進去烤的,現在才知道要預熱。一般是165度到180度,看自己家的烤箱情況了,有時我怕烤的色太深就用錫紙蓋住上面,每次只能烤一盤放中間的隔上15-20分鐘,自己琢磨吧。基本上上的色就可以了。
5.5、烤的時候準備一個雞蛋打散,烤一會的時候,感覺面包表面有點硬了,但不是能有色,就用刷子沾蛋液在面包上刷一層,烤到時間就行了。
2. 啤酒花添加量一般多少
濃度色澤,起泡數量,
3. 啤酒花的添加比例
啤酒苦味偏重,原因是啤酒花質量較次以及啤酒花添加、麥汁煮沸等工藝條件不當所致,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①酒花不是新鮮合格的酒花,而是使用了陳酒花或是在高溫條件下儲存的酒花,這種酒花會產生氧化產物而使啤酒苦味偏重。
②不同的原料質量和不同的糖化效果會有不同的熱麥汁產量。如果熱麥汁產量比理論計算的偏低很多,而酒花的添加比例相對不變,就等于增加了酒花添加量,酒花的添加量越大,麥汁中的a-酸含量越高,造成了同樣的添加比例而啤酒苦味偏重。
③不同的酒花制品的添加比例也有所不同。這是因為酒花粉碎度與分散度越好,酒花中的酒花樹脂就容易浸出、分散和溶解,因此粉狀酒花、顆粒酒花和酒花油的添加比例應該比整酒花的添加比例偏低,否則啤酒苦味則偏重。
④在高煮沸強度和較高pH條件下的麥汁煮沸,會使苦味樹脂更有效地異構化,異構化作用可以使苦味樹脂的苦味度和溶解度都有所增加,而異構化作用的進行條件是麥汁強烈煮沸。因此當麥汁煮沸強度較大和pH較高時,酒花添加比例不作相應調整,麥汁和啤酒的苦味會偏重。
⑤由于強烈的氧化作用,會造成酒花中含有的酸迅速氧化溶解,使苦味偏重,因為B酸的氧化產物的溶解度比a-酸還要高,更具有強烈的苦味。所以添加了B酸含量高的酒花,麥汁煮沸強度較大,澄清靜置處于高溫、敞口的條件下,麥汁和啤酒苦味也會偏重。
4. 啤酒花是添加劑嗎
山西省最早生產苦瓜啤酒、也是目前省內啤酒廠苦瓜啤酒產量最大的山西月山啤酒有限公司。
日前,中消協在市場上隨機抽樣 17種“苦瓜”啤酒進行檢測,結果卻顯示,這些“苦瓜”啤酒中的化學合成色素成分居多,并沒有真正的“苦瓜”或苦瓜提取物。
用苦瓜直接釀造啤酒,從目前技術水平看,還沒有發現這種工藝的出現。目前市售的各種苦瓜啤酒添加的全部是“苦瓜營養液”或“苦瓜汁”。而這次送檢的 17種“苦瓜”啤酒,均未檢出苦瓜的標志成分苦瓜皂甙。這就是說,“苦瓜”啤酒并沒有添加真正的苦瓜或苦瓜提取物,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苦瓜釀制的啤酒,而是添加了化學合成色素。
5. 啤酒花添加量多少
簡稱“酒花制品”。包括酒花浸膏、異酒花浸膏、酒花粉、顆粒酒花和酒花油等。與傳統的全花添加法相比,具有有效成分利用率高和便于控制用量以及節省貯運費用等優點。因而在啤酒釀造中日益廣泛應用,目前已占世界酒花總產量的40%以上。
新鮮的酒花干燥后制成的全酒花,不易保管、不便運輸、有效成分利用率不高等缺陷。而酒花制品不但便于保管運輸、幾乎可以無限度貯存,而且啤酒釀造中有效成分利用率也高。
酒花制品通常指酒花的任何一種加工后的存在形式,常用酒花制品有顆粒酒花、酒花浸膏、酒花油等。
一、顆粒酒花
是把粉碎后的酒花壓制成顆粒,密閉包裝并充入惰性氣體保藏的酒花制品。具有體積小、不易氧化、運輸使用、控制和保管都比較方便的優點。
二、酒花浸膏
是利用萃取劑將酒花中α-酸萃取出的樹脂浸膏,是以α-酸為主體成分的酒花制品。酒花浸膏的主要優點是提高了α-酸的利用率。按萃取劑的不同可分為有機溶劑萃取浸膏和CO2萃取浸膏。
三、異α-酸浸膏
酒花先通過異構化再進行CO2萃取制成異α-酸浸膏。α-酸浸膏應和顆粒酒花、酒花浸膏等配合使用,可以在發酵后或濾酒前添加,添加量根據產品苦味要求確定。
四、酒花油
在二氧化碳萃取制備α-酸浸膏的廢液中,存在大量的β-酸酒花油。在適當的條件下進行萃取,可獲得含20%左右的酒花油和70%β-酸及其衍生物、α-酸、多酚物質含量極少的固體樹脂浸膏,即β-酸酒花油。β-酸酒花油替代麥汁煮沸中最后一次添加的酒花,可提供新鮮的酒花香氣,添加的數量可通過試驗確定。
6. 啤酒花添加量怎么算
I. P. A啤酒即印度愛爾啤酒(India Paleale),是一種出口啤酒。原麥汁濃度較高,酒花添加量比普通的愛爾啤酒也高。“Pale”意指口味較褐色啤酒(Brow)清爽。
I. P. A啤酒色可能比貯藏啤酒深。在Burton-on-Trent地區水中含很高的硫酸鈣,因此生產高發酵度,貯藏質量好的啤酒。
7. 啤酒花添加量1噸啤酒
酒花中苦味物質的含量由于酒花的品種、制品類型、貯存時間、產地等不同而有所不同。萊垍頭條
國際上習慣以酒花中а-酸(g/hL熱麥汁)的含量來計算酒花的添加量。 Wollmer提出可用下式計算酒花添加量:B=а+β/9 方程式中B=每克酒花的苦味度,BU а-------------酒花中а-酸含量,% β-------------酒花中β-酸和β-軟樹脂含量頭條萊垍
8. 啤酒釀造酒花添加原則
①沒有選擇質量優良的酒花品種和適宜的儲存條件。由于酒花長時間儲存會揮發和損失香氣成分,所以陳年酒花的質量會有很大的缺陷,再加上有些生產廠家沒能重視酒花的儲存條件,庫存積壓的酒花早已發生質量變化,仍然使用同等比例的次酒花,導致啤酒酒花香氣不足。
②酒花添加方式與酒花質量存在問題。這個原因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加以分析。
②酒花添加方式與酒花質量存在問題。這個原因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加以分析。
一是添加方式要根據酒花質量進行合理搭配。一般是最后一次添加的酒花能促進香氣成分的增加,以添加香型酒花最為適宜。
二是添加時間。最主要的是最后一次添加時間,如果添加時間過早,則大部分香氣被揮發掉,反之過遲則酒花在麥汁中分散不勻,造成與麥汁接觸時間短,溶解不充分。
三是添加質量。如果最后一次添加酒花的質量較差,雖然數量多,但由于其中主要成分含量低而不能滿足增加啤酒香氣的需要。
③.酒花粉碎損失了主要香氣成分。這是由于沒有在低溫條件下進行,粉碎時產生的高溫造成酒花油揮發或發生高溫氧化作用,使酒花不再有多少香味,加上添加時間上的失誤,使得僅有很少量的酒花油溶解在麥汁中。如果最后一次添加酒花后在高溫下停留時間太長,也會使酒花油在高溫條件下發生變化和繼續揮發。
④沒有選擇較好的香型酒花作為增香酒花。
近年來我國的酒花生產發展很快,酒花產生產量已占國際產量的80%,主要品種分別有顆粒酒花、酒花浸膏、酒花油等。
酒花是精釀啤酒的靈魂,好的精釀啤酒必須對產品的源頭產品進行把控。精釀啤酒設備投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9. 啤酒加啤酒花
啤酒花和酒花浸膏在釀酒過程中主要有三種功能:第一就是增加啤酒的香氣,第二是起到過濾麥汁作用,使得啤酒的酒體顏色更清透。第三是起到防腐作用。
一、啤酒花是天然的,酒花浸膏是提煉過的。就類似于鮮榨果汁和濃縮果汁的道理一樣。
二、 高端的啤酒使用啤酒花,低端的使用酒花浸膏。
三、 酒花浸膏的效果比啤酒花更好,價格更便宜,所以用的多。
但不管怎樣,既然允許使用,則安全是沒有問題的。就好像我們吃的方便面一樣,不能說方便面不能吃,但還是少吃為好。
10. 啤酒花用量
啤酒以大麥芽﹑酒花﹑水為主要原料﹐經酵母發酵作用釀制而成的飽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現在國際上的啤酒大部分均添加輔助原料。有的國家規定輔助原料的用量總計不超過麥芽用量的50%。但在德國﹐除制造出口啤酒外﹐國內銷售啤酒一概不使用輔助原料。國際上常用的輔助原料為﹕玉米﹑大米﹑大麥﹑小麥﹑淀粉﹑糖漿和糖類物質等。
11. 啤酒花投放量
啤酒生產大致可分為麥芽制造、啤酒釀造、啤酒灌裝3個主要過程。
1、麥芽制造
有以下6道工序。
大麥貯存:剛收獲的大麥有休眠期,發芽力低,要進行貯存后熟。
大麥精選:用風力、篩機除去雜物,按麥粒大小分級。浸麥:浸麥在浸麥槽中用水浸泡2至3日,同時進行洗凈,除去浮麥,使大麥的水分浸麥度達到42~48%。
發芽:浸水后的大麥在控溫通風條件下進行發芽形成各種使麥粒內容物質進行溶解。發芽適宜溫度為13~18℃,發芽周期為4~6日,根芽的伸長為粒長的1~1.5倍。長成的濕麥芽稱綠麥芽。
焙燥:目的是降低水分,終止綠麥芽的生長和的分解作用,以便長期貯存;使麥芽形成賦予啤酒色、香、味的物質;易于除去根芽,焙燥后的麥芽水分為3~5%。
貯存:焙燥后的麥芽,在除去麥根,精選,冷卻之后放入混凝土或金屬貯倉中貯存。
2、釀造
有以下5道工序。主要是糖化、發酵、貯酒后熟3個過程。
原料粉碎:將麥芽、大米分別由粉碎機粉碎至適于糖化操作的粉碎度。
糖化:將粉碎的麥芽和淀粉質輔料用溫水分別在糊化鍋、糖化鍋中混合,調節溫度。糖化鍋先維持在適于蛋白質分解作用的溫度(45~52℃)(蛋白休止)。將糊化鍋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兌入糖化鍋后,維持在適于糖化(β-淀粉和α-淀粉)作用的溫度(62~70℃)(糖化休止),以制造麥醪。
麥醪溫度的上升方法有浸出法和煮出法兩種。蛋白、糖化休止時間及溫度上升方法,根據啤酒的性質、使用的原料、設備等決定用過濾槽或過濾機濾出麥汁后,在煮沸鍋中煮沸,添加酒花,調整成適當的麥汁濃度后,進入回旋沉淀槽中分離出熱凝固物,澄清的麥汁進入冷卻器中冷卻到5~8℃。
發酵:冷卻后的麥汁添加酵母送入發酵池或圓柱錐底發酵罐中進行發酵,用蛇管或夾套冷卻并控制溫度。進行下面發酵時,最高溫度控制在8~13℃,發酵過程分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發酵5~10日。發酵成的啤酒稱為嫩啤酒,苦味犟,口味粗糙,CO2含量低,不宜飲用。
后酵:為了使嫩啤酒后熟,將其送入貯酒罐中或繼續在圓柱錐底發酵罐中冷卻至0℃左右,調節罐內壓力,使CO2溶入啤酒中。貯酒期需1~2月,在此期間殘存的酵母、冷凝固物等逐漸沉淀,啤酒逐漸澄清,CO2在酒內飽和,口味醇和,適于飲用。
過濾:為了使啤酒澄清透明成為商品,啤酒在-1℃下進行澄清過濾。對過濾的要求為:過濾能力大、質量好,酒和CO2的損失少,不影響酒的風味。過濾方式有硅藻土過濾、紙板過濾、微孔薄膜過濾等。
3、灌裝
灌裝是啤酒生產的最后一道工序,對保持啤酒的質量,賦予啤酒的商品外觀形像有直接影響。灌裝后的啤酒應符合衛生標準,盡量減少CO2損失和減少封入容器內的空氣含量。
桶裝:桶的材質為鋁或不銹鋼,容量為15、20、25、30、50L。其中30L為常用規格。桶裝啤酒一般是未經巴氏殺菌的鮮啤酒。鮮啤酒口味好,成本低,但保存期不長,適于當地銷售。
罐裝:罐裝啤酒于1935年起始于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軍需而發展很快。罐裝啤酒體輕,運輸攜帶和開啟飲用方便,因此很受消費者歡迎,發展很快。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塑料瓶裝:自1980年后投放市場,數量逐年增加。其優點為高度透明,重量輕,啟封后可再次密封,價格合理。
主要缺點為保氣性差,在存放過程中,CO2逐漸減少。增添涂層能改善保氣性,但貯存時間也不能太長。PET瓶不能預先抽空或巴氏殺菌,需采用特殊的灌裝程序,以避免攝入空氣和污染雜菌。
瓶裝:為了保持啤酒質量,減少紫外線的影響,一般采用棕色或深綠色的玻璃瓶。空瓶經浸瓶槽(堿液2~5%,40~70℃)浸泡,然后通過洗瓶機洗凈,再經灌裝機灌入啤酒,壓蓋機壓上瓶蓋。經殺菌機巴氏殺菌后,檢查合格即可裝箱出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