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洛克啤酒
相信很多愛酒人士都知道,比利時的啤酒是公認的具有獨特風味的啤酒。在比利時,啤酒種類繁多,可以說是占據當地酒水市場的半壁江山,無論是醇厚、清爽,還是傳統、現代,都一應俱全。其中慕妃白啤酒是比利時一款口感經典的啤酒,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款酒吧。
慕妃白啤酒是一款高度發酵的比利時小麥白啤,精選純凈的水源、上等的大麥芽、小麥芽、啤酒花、酵母為原料,再加入芫荽籽和苦橙皮精心釀制而成,其酒體呈渾濁的狀態,各種酵母、小麥等天然成分漂浮在品種,散發著特有的麥芽香,細細品味,清爽怡人,口感層次豐富,讓人回味無窮。
值得一提的是,慕妃白啤酒的包裝既復古又新潮,棕色又矮小的瓶型,搭配淺藍色的瓶蓋和酒標,看起來不那么嚴肅卻又創意十足,讓人看過一眼后便難以忘懷,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慕妃白啤酒是無數啤酒愛好者心中個性、獨特和時尚的代表,無論是口感還是包裝都吸引消費者。另外,此酒的酒精度適中,是日常餐酒、解渴解暑的上佳之品。感興趣的朋友們,趕緊品嘗一下吧。
其他產品推薦
北京二鍋頭52度2.5L
澳洛克2006干紅葡萄酒禮盒
紅高粱原燒桶裝清香型白酒
法國卡斯特戴維
2. 啤酒斯洛克
馬克·塞爾比,(英文譯名--Mark Selby ) 綽號:Jester from Leicester (萊切斯特小丑);Mark the Shark(馬克大鯊魚);中國外號;冷笑話大王;逆轉王;決勝局之王。1998年,馬克·塞爾比榮膺英國15歲以下錦標賽冠軍。在第二年的業余挑戰巡回賽中,他憑借穩定的發揮躋身1999/2000賽季職業巡回賽。首個職業賽季,他3次打進9項賽事的64強,年終第122的排名確保他能夠繼續參加職業賽事。2011年,塞爾比成為歷史上第九位世界第一,也是第一個以非世錦賽冠軍選手成為排名世界第一的選手。個人信息
轉職業年份:1999年世界排名:1[2012年]過去五個賽季世界排名:9-7-4-11-39-36-29重要成績:2007斯諾克世錦賽 亞軍 13:18希金斯(一度連追7局)2008溫布利大師賽 冠軍 10:3斯蒂芬·李2008威爾士公開賽 冠軍 9:8奧沙利文(瘋狂逆轉4個賽點)2010溫布利大師賽 冠軍 10:9 奧沙利文(瘋狂逆轉4個賽點)2011德國大師賽 亞軍7:9威廉姆斯2011上海沃德大師賽 冠軍10:9威廉姆斯(瘋狂逆轉3個賽點)2012威爾士公開賽 亞軍 6:9 丁俊暉2012英錦賽 冠軍10:6 墨菲最愛的電影:《阿甘正傳》(Forrest Gump)(一說《肖申克的救贖》)
最愛的歌手:賈斯汀·蘭德爾·汀布萊克(Justin Timberlake)
最愛的食物:印度菜
座右銘:Enjoy life, and live every day like it might be your last.(享受生活,當每天是末日那樣去生活。)
最愛的顏色:藍色
最喜歡的飲料:Budweiser(百威啤酒)
最愛的電視節目:Question of Sport(體育問答)
目前最大的愿望:獲得世錦賽冠軍,成為世界第一
3. 巴洛克啤酒
力格勒屬于高檔啤酒類。
力格勒的釀酒廠位于德國奧古斯堡,早在1386年就開始釀造啤酒了,到了1911年,知名設計師撒早了巴洛克風格的力格勒酒屋,成為的德國的歷史遺產。力格勒經歷了六個多世紀,釀造啤酒的工藝不斷在進步,在保留經典的同時,也在大膽創新。
力格勒使用莫扎特之泉來釀造啤酒,使用的酵母更是傳承百年的純種酵母,打造的手工精釀啤酒獲得多項國際榮譽,阿瑪里斯50、西姆科3、奧古斯都8等產品的推出,集齊了經典烈性型、美式酒花型、比利時風格、英式風格、德式傳統風格,通過品嘗啤酒,回味精釀啤酒的跌宕歷史。
4. 洛克啤酒價格
個人認為草莓檸檬味的最好喝。
四洛克啤酒一共草莓檸檬味、黑櫻桃味、橘子味、芒果味、檸檬蘇打味、蘋果味、葡萄味、水蜜桃味、西瓜味和雜果味共十種口味. 這是個充滿心機的啤酒!我喜歡草莓檸檬味酸酸甜甜戀愛的味道。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5. 洛克啤酒圖片
rio強爽勁大。
通常銳澳強爽雞尾酒的酒精度都在5左右,度數本身跟啤酒雖差不多,但是銳澳雞尾酒又屬于預調雞尾酒,其中含糖量比較高,一般來說含糖量越高的酒的后勁特別大。銳澳雞尾酒喝起來果汁味比較濃,掩蓋了酒精的味道,所以很容易喝著喝著就容易喝多,就會感覺到酒的后勁大,最后喝多幾瓶就快醉了。
6. 克洛德啤酒
白蘭地起源于法國干邑鎮(cognac)。
干邑地區位于法國西南部,那里生產葡萄和葡萄酒。
早在公元12世紀,干邑生產的葡萄酒就已經銷往歐洲各國,外國商船也常來夏朗德省濱海口岸購買其葡萄酒。
約在16世紀中葉,為便于葡萄酒的出口,減少海運的船艙占用空間及大批出口所需繳納的稅金,同時也為避免因長途運輸發生的葡萄酒變質現象,干邑鎮的酒商把葡萄酒加以蒸餾濃縮后出口,然后輸入國的廠家再按比例兌水稀釋出售。
這種把葡萄酒加以蒸餾后制成的酒即為早期的法國白蘭地。
當時,荷蘭人稱這種酒為“brandewijn”,意思是“燃燒的葡萄酒”(burnt wine)。
公元17世紀初,法國其他地區已開始效仿干邑鎮的辦法去蒸餾葡萄酒,并由法國逐漸傳播到整個歐洲的葡萄酒生產國家和世界各地。
公元1701年,法國卷入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法國白蘭地也遭到禁運。
酒商們不得不將白蘭地妥善儲藏起來,以待時機。
他們利用干邑鎮盛產的橡木做成橡木桶,把白蘭地貯藏在木桶中。
1704年戰爭結束,酒商們意外的發現,本來無色的白蘭地竟然變成了美麗的琥珀色,酒沒有變質,而且香味更濃。
于是從那時起,用橡木桶陳釀工藝,就成為干邑白蘭地的重要制作程序。
這種制作程序,也很快流傳到世界各地。
公元1887年以后,法國改變了出口外銷白蘭地的包裝,從單一的木桶裝變成木桶裝和瓶裝。
隨著產品外包裝的改進,干邑白蘭地的身價也隨之提高,銷售量穩步上升。
據統計,當時每年出口干邑白蘭地的銷售額已達三億法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