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中國啤酒釀酒協會名單》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 1、求一片贊美啤酒的文章,最好是贊美雪花啤酒的。高分,速求,等10分鐘
- 2、中國生產的啤酒95%都加了甲醛,是不是真的?會中毒嗎?
- 3、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進入中國啤酒行業的外資為什么大規模撤出中國
求一片贊美啤酒的文章,最好是贊美雪花啤酒的。高分,速求,等10分鐘
2007年3月27日,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華潤雪花全國產銷量率先突破500萬千升,雪花單品銷量率先突破300萬千升,雙雙取得全國銷量第一。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副理事長肖德潤、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啤酒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杜福泰等啤酒行業協會領導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記者、華潤雪花公司各大區的經銷商代表出席了此次新聞發布會。
2006年華潤雪花啤酒的產銷量突破500萬千升,約占整個啤酒行業產銷量的151,成為中國啤酒行業產銷量第一的企業,打破了中國啤酒行業多年不變的格局。華潤雪花旗下的全國品牌雪花啤酒繼2005年幫肖量全國第一之后,2006年更以3037萬千升的產銷量,再次蟬聯全國銷量第一的桂冠。
華潤雪花從1994年成立之初的單一區域工廠,發展到目前擁有48家工廠,全國產銷量最大的專業啤酒公司,主要得益于華潤雪花擁有一整套清晰的企業發展戰略和成功的整合模式,得益于華潤雪花全體員工堅韌不拔的努力、勇于創新的韌勁和辛勤的勞動。華潤雪花始終堅持自己的企業發展之路,從最初的沿江沿海戰略到目前的全國發展戰略,從區域品牌戰略到目前的全國性品牌戰略,不但發展了自己,也為中國啤酒行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華潤雪花啤酒董事總經理王群表示:華潤雪花啤酒一直力求突破和創新,能取得今天的輝煌業績,離不開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和支持。華潤雪花將在持續良好增長的同時,與國內其它啤酒企業伙伴一起,共同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發展的氛圍,為廣大的啤酒消費者提供豐富多樣的優質啤酒。
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表示:華潤雪花啤酒是中國啤酒行業首家產銷量突破500萬千升的啤酒企業。十幾年來穩健快速的發展,使其從一個區域性的單一工廠,發展成為啤酒行業中銷量最大的企業。華潤雪花啤酒產銷量快速成為全國第一,也表明中國啤酒行業經過本土啤酒企業和外資啤酒企業的多年整合后,行業格局正在發生重大的變化,表明中國啤酒行業是一個健康、快速成長的行業,是一個大有作為的行業。
追本溯源,華潤雪花啤酒遼寧公司的前身——沈陽啤酒廠已有73年的生產歷史。而雪花啤酒真正被命名為名牌產品,則是在1979年的國家輕工業部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泡沫潔白如雪、口味溢香似花”,來自于東北沈陽的雪花啤酒被命名為全國優質酒。從那時起,“雪花”成為國內啤酒業的名牌產品,也成為了沈陽人的驕傲,無論是外地人還是沈陽人,都毫不掩飾地表現出對雪花啤酒的贊美和厚愛。由于生產規模所限,雪花啤酒在市場上一直供不應求。雖然從80年代初開始,雪花啤酒先后進行了兩次的技術改造和擴建,但是年產能也只是在20萬噸左右。雪花啤酒盡管有一個響亮的品牌,但其規模和實力仍然不夠強大,難以走出家門,無法逾越區域性名牌和全國性名牌的屏障。
讓“雪花”真正走出家門,“飄”得更遠,這是“雪花”人孜孜以求的夢想。機遇總是垂青于有準備的人,正值“雪花”需要注入強大資金、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方式,尋求做大做強這一品牌的戰略途徑之際,沈陽雪花以其良好的市場口碑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吸引了香港華潤集團的目光。“雪花”的名牌效應和華潤集團的強大實力,雙方優勢互補,一拍即合,1994年,沈陽華潤雪花啤酒有限公司(現己更名為華潤雪花啤酒遼寧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合資后的“雪花啤酒”如虎添翼,香港華潤公司和世界排名第二的國際著名釀酒集團sAB,這兩大股東為“雪花”注入了強大的資金,提供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管理和技術,尤其是以全新的國際化經營理念,使“雪花”這一傳統名牌煥發了生機和活力,發展勢頭更加強勁,2002年起連續兩次被國家質監總局認定為“中國名牌產品”。
市場永遠是產品的風向標。“雪花”多年來的產品定位一直在普通消費群體,在低端消費市場覆蓋率很高。但中高檔市場的缺失意味著難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名牌,為了在中高檔場所見到它的身影,華潤雪花遼寧有限公司開始加快產品結構調整的步伐。他們組織專門隊伍,針對市場需求不斷細化的情況,每次投入380萬元,靈活運用“五w”分析法(即針對什么樣的人who、在什么地方where、是什么時候when、喝什么東西wrnt、為什么喝why)進行全方位的市場調研。在準確把握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先后推出了雪花金麥、雪花炫彩?冰純、雪花超純、雪花純生等不同口味的中高端系列產品,構筑了多元化的產品結構,使“雪花”適應了不同的消費群體,搶占到更多的市場份額。
與國際接軌,高起點引進世界先進的管理和技術,使“雪花”在產品結構和生產規模等方面都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連續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的雪花啤酒品牌價值高達111 85億元!同時,雪花啤酒還獲得了國家產品質量免檢證書!
作為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最大的利潤中心,華潤雪花(遼寧)有限公司是遼寧省最大的啤酒生產基地,在沈陽、大連等城市擁有8家生產企業。盤點華潤雪花啤酒遼寧公司的成長軌賦予了無上的榮光,還在于它作為一個本土企業體現出的深厚的責任感和“鄉情意識”。“雪花”,以“產業報國、奉獻社會”的崇高理念,為“企業公民”這一概念注入了嶄新的內涵。
納稅額,往往是衡量一個企業責任感最重要的砝碼。2003年~2006年,華潤雪花啤酒(遼寧)有限公司上繳利稅分別為3365億元、3534億元、4115億元、7237億元。
從1998年開始,“雪花啤酒”的名字醒目地映現在沈陽海拔最高的建筑物——遼寧彩電塔的塔身上。多年來,雪花啤酒惠及沈陽,惠及社會的慈善愛心也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一座可以仰止的豐碑:1998年到2005年,雪花啤酒遼寧公司參加各項公益活動的款項達到2300多萬元。一所所“雪花希望小學”,一個個居民閱報欄……“雪花”不僅是陪伴聚會開懷暢飲的最佳伙伴,更以其最優秀企業公民的慈善情懷走進了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8年間,“雪花”在站亭以及居民小區設立了75個閱報欄,耗資近60萬元,為沈城增添了一道靚麗的文化風景線;在綏中縣、遼陽市太子河區、遼陽縣等地區出資40萬,建立了四所雪花希望小學,在建立希望小學之余,“雪花”還出資5萬元,資助10名貧困學生求學。華潤雪花啤酒遼寧有限公司總經理那永卓表示:“作為一個成熟的企業,華潤雪花不僅要能創造財富,更有義務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而為貧困的孩子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則更是一項關注成長一代,有助于祖國人才培養的大事業。支持公益事業,華潤雪花啤酒從自己做起,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不斷提升,不斷成長的過程。”
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的信念,“雪花”的名字還多次出現在沈陽市的各種大型活動中,華潤雪花廣場足球賽、慶祝申奧成功、祝賀中國隊出線彩車巡游……白1999年起至今,雪花啤酒先后出資1000多萬為彩電塔的亮化工程出力,舉世矚目的2006中國沈陽世界園藝博覽會,雪花啤酒提供的贊助費達550萬元。
在扶植高雅藝術活動中,“雪花”同樣傾情贊助,99年至今贊助戲劇節、中國國際音樂節、新年音樂會等達50余萬元。
2005年8月15日,得知遼寧撫順、本溪、鐵嶺等地遭遇特大洪澇災害之后,“雪花”高層領導連夜召開會議,研究援助受災地區的愛心計劃,在情況十分緊急,來不及購買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情況下,在“雪花”原本擁有大量訂單以及市場需求的情況下,仍然從庫房調出25噸釀酒用的大米,緊急送往重災區。
翻開“雪花”的慈善大事記,不難看到,“雪花”在緊急情況下,將生產屈居第二位,將災情、人民放在首位的情況不勝枚舉,東大屯鄉也是這樣在緊急關頭得到了“雪花”抽調來的價值近3萬元的31萬斤大米。
從“中國名牌”到“企業公民”,雪花啤酒真正如嬌艷的花朵一般用自己優秀企業公民的胸懷和魅力向周圍散播著芬芳……
無論是全國銷量第一,還是中國名牌,雪花啤酒始終將自己定位于消費者的忠實朋友,用真心為消費者帶來快樂,送來祝福;無論未來的路還有多長,多遠,雪花啤酒一直懷揣著“積極、進取、挑戰”的信念,奮力搏擊,闊步前進。
中國生產的啤酒95%都加了甲醛,是不是真的?會中毒嗎?
最近,在網上有一個自稱是在啤酒廠工作多年的員工,他透露了許多中國內地啤酒廠的內幕,其中,為了節約成本而加甲醛的事。目前,我國啤酒加甲醛在業內是一個大家心照不宣的行規。原因只有一個,甲醛太便宜了!可是,啤酒企業要活,老百姓的利益就不重要嗎?
在啤酒的制造和儲存過程中會生成絮狀沉淀物,讓酒變得渾濁。對此,廠家往往使用穩定劑來消除沉淀物,甲醛因其“質優價廉”成為穩定劑首選。但因甲醛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確定為可疑致癌物,歐洲國家相繼禁止在啤酒里使用甲醛。專家指出,盡管甲醛含量低于每升0.2毫克是安全的,但大量飲用會增加肝的負擔,長期飲用還會影響生殖能力。如今,歐洲啤酒廠家已通過無毒方案來解決沉淀問題。比如用PVPP(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來消除沉淀,但成本較高。在中國,甲醛替代物如硅膠、PVPP等生產得很少,幾乎全靠進口,與使用甲醛相比,“成本高幾十倍”。對于一個年產數百萬噸啤酒的企業來說,用甲醛所節省的成本絕對不是一點半點。
2003年3月,深圳金威啤酒宣布在產品中不再使用“有害助劑”甲醛,并聲稱自己是全國第一家不添加甲醛的啤酒企業,引得業內罵聲一片。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啤酒分會秘書長杜律君告訴記者,就產量比例來看,95%的國產啤酒都加了甲醛。有些企業宣稱自己不用甲醛,其實往往只是部分產品不用而已。一位業內人士還告訴記者,現在高檔啤酒基本上已不再使用甲醛,但一兩塊錢的啤酒不可能不加甲醛,因為成本根本下不來。
然而,很不幸的是,幾乎所有受訪的消費者都對甲醛問題毫無了解。專家指出,甲醛在啤酒中經過分解之后,殘留量很低,甚至低到難檢測出來的地步,因此一般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甲醛在我國的《食品安全法》中明確規定不能將它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國內的標準規定每升啤酒里可含0.2毫克甲醛,但目前國內啤酒的甲醛含量普遍達到了1.2毫克。
中國的啤酒業該到好好反省一下的時候了。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進入中國啤酒行業的外資為什么大規模撤出中國
一、跨國啤酒企業在華發展階段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國外許多啤酒品牌就開始搶灘中國,尤其是90年代后洋啤酒的“大舉入侵”更是顯著,僅在1993年就有60多家跨國公司挾巨資、技術,以及國際知名品牌來開墾中國這塊“釀造業最后的處女地”。而經過幾年的“戰火硝煙”后,大部分公司被淘汰出局了。然而,由于中國市場的誘人潛力,許多境外啤酒巨頭一改往日的作風,又卷土重來。大體上,跨國啤酒企業在華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而由于前兩階段與后一階段有著明顯的差別,有人將它們歸為一個階段。
第一階段:洋品牌啟動啤酒市場階段
時間:上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特點:對中國市場充滿夢想:一個遍地流淌著蜂蜜和牛奶的地方。盡管早在100年前,中國便開始了啤酒生產,但真正普及消費還是近十幾年的事。跨國啤酒企業就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開始進入中國的,這時也正是中國的啤酒市場真正啟動的開始。
改革開放之初,在消費產品和生活方式方面,或多或少帶進的西方的一些東西,其中啤酒消費是對傳統白酒市場及其他飲料市場的一種豐富、一種創新。因為飲用啤酒是屬于西方傳入的一種方式(西方人稱為液體面包),故在當時還屬于少數人消費的階段,未太普及,品牌競爭也不太明顯。因此,洋品牌得以順利進入中國,并開始它的擴張和發展。時至今日,人們還是認為洋啤酒是較為好的啤酒。
第二階段:在營銷戰役上鎩羽而歸
時間:上世紀90年代初~本世紀初:特點:定位于高檔市場,用外國品牌征服中國市場。90年代初~21世紀初,外資啤酒進軍中國啤酒市場,主要特點是品牌輸入,通過輸入國外成功的啤酒品牌、成型的營銷模式、良好的品牌文化和理念、成熟的市場操作手法……赤膊上陣,一切都親力親為,高層是外國人,“用外國人來征服中國市場”!據統計,當時在中國生產的外國品牌有28個,中外合資的有92個,產量占國內總產量的16.7%。世界知名的品牌就有富仕達、嘉士伯、藍帶、百威等。各大巨頭幾乎齊聚中國。
但是,在外資第一輪進入中國市場的行動中,投資建廠的方式多遭遇失敗,并且由于價格、口味、市場等原因,終致水土不服而紛紛撤出,有的品牌甚至徹底退出了中國市場。其原因大體有:
1.以百威、生力、嘉士伯、喜力為代表的國際品牌及合資品牌定位在高端市場,產品價格偏高,難免曲高和寡。
2.進入成本太高,這些企業購并國啤、擴張市場時都下了血本,使洋啤一下子有了吃不消的感覺。
3.隨著國產啤酒的逐漸興起,尤其是早期“老字號”——青島、哈啤借勢重出江湖,加快收購重組,快速向全國市場擴張,搶占市場份額。
4.中國啤酒市場區域化特征十分明顯,90年代各地方紛紛建廠投入生產,地方強勢品牌不斷涌現,一些洋啤在銷售渠道上不諳門道,投入較高,銷售策略也沒有本土化,使它們在市場上不斷受挫。
第三階段:用資本的力量敲門
時間近期以來:特點:教中國品牌征服中國市場。據了解,歐美、日本等傳統的啤酒消費市場已經飽和,有的甚至正在萎縮,唯有中國市場保持增長態勢。中國釀酒工業協會調查顯示,2003年,國內啤酒消費量達到2400萬噸左右,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啤酒消費市場。
由于看好這個大市場,自2002年初開始,外資啤酒在中國掀起了新一輪搶灘熱潮:南非SAB啤酒公司牽手華潤啤酒,斥巨資并購西部大王藍劍啤酒:我國最大的啤酒釀造商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和世界最大的啤酒釀造商安海斯·布希公司(百威啤酒制造商,簡稱AB公司)正式簽署戰略性投資合作協議,百威(武漢)公司也擴增生產線,產能很快將達到50萬噸以上:世界第三大啤酒品牌比利時英特布魯斥巨資入股珠江啤酒,同時并購浙江開開集團:而以朝日、三得利為代表的日資啤酒在華也大肆擴軍,并與燕京聯袂合作,也使得外資啤酒第二輪進入中國的聲勢更加壯大。我國啤酒業業已卷入國際一體化的洶涌大潮中。
這個階段,由于市場競爭的充分,加上口味多樣化、消費心理個性化所體現的消費多元化,品牌發展呈現多元特征,區域品牌在特定區域市場依然強勢,全國性品牌的擴張步伐放緩,外國品牌重新復蘇。與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貿然進入相比,如今洋啤酒巨頭在中國的表演技巧有了巨大的改變,主要以資本滲入本土啤酒企業,在中國啤酒市場發起新一輪的進攻。
關于《中國啤酒釀酒協會名單》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