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上海精釀協會》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中國最著名的精釀啤酒協會是哪個協會
國內沒有一個正式的精釀啤酒協會,不過有不少的自釀啤酒愛好者們成立的協會,最早的成立的是北京自釀協會。
們對精釀啤酒有了解嗎
之前僅僅針對少數消費者的冷門產品精釀啤酒,近兩年在消費升級環境下成為啤酒圈中的熱門消費品類。然而,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精釀啤酒消費圈快速擴大的背后是國內消費者認知度較低、價格亂象、質量難保等問題。作為啤酒行業風口的精釀,如何贏得公眾認可、實現長遠發展,仍有待市場檢驗。
商家單向定價
近幾年,精釀啤酒順應消費升級大環境,逐漸成為消費新寵。北京商報記者調查5家在精釀圈里小有名氣的啤酒館后發現,國產精釀啤酒頂著高端啤酒的頭銜,除產品價格遠高于普通工業啤酒外,商家自由定價致使精釀啤酒價格參差不齊。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5家酒館中最少的精釀產品數量在10種左右,最多的產品數量則超過40種,產品價格雖然有相同之處,但定價的產品卻沒有共性。精釀啤酒的價格整體在20-80元/杯的高價格區間,由商家自由發揮,整體呈現出“多、雜、亂”的特點。
值得一提的是,5家酒館中近一半的精釀啤酒產品名稱中都沒有對釀造原料或啤酒種類做出適當標示,沒有可供消費者參考的產品信息。“帝國玫瑰”、“左岸”、“旋轉野馬”等詞匯代替精釀啤酒品類。同時,當北京商報記者任選一款精釀啤酒,詢問酒館工作人員該產品釀造成分時,普遍得到“不是很清楚”的回應。精釀啤酒是否樣樣貨真價實,具有疑問。
酒類營銷專家蔡學飛表示,近兩年,傳統啤酒萎縮、行業消費升級,精釀啤酒因此成為熱門消費品類,吸引大量對精釀啤酒一知半解的商家涉足。且精釀啤酒屬于新興市場,比較明顯的特點就是暴利,大部分商家只考慮利潤最大化,進行單向定價,價格亂象在所難免。長期價格混亂,會對整個精釀行業的健康發展形成阻礙。
混淆高端概念
據了解,精釀啤酒作為舶來品,在中國消費市場并沒有明確的產品定義,消費者對精釀啤酒的認知度也并不高。受訪的5家精釀啤酒館中,有4家酒館工作人員均對記者表示,精釀啤酒目前在發展中主要面臨的問題就是消費者沒有真正認識精釀啤酒這個品類,部分消費人群選擇精釀啤酒是憑借個人口感愛好,但更多人消費精釀啤酒是對高端啤酒概念的追求。
北京自釀啤酒協會會長李威指出,目前中國消費市場對精釀啤酒沒有明確定義,國內精釀啤酒仍參考美國精釀啤酒廠定義標準:首先,精釀啤酒廠必須持有75%以上的股權,保證企業獨立性;其次,每家精釀啤酒廠年產量不能超過600萬桶,規模不能很大;然后,精釀啤酒廠需要堅持傳統釀造工藝。
啤酒專家方剛對此表示,美國對精釀啤酒廠的定義標準不完全適合中國精釀啤酒,國產精釀啤酒有自己的特點。相比美國精釀啤酒產業,國產精釀啤酒規模小,消費者認知度低,整個發展仍處于萌芽狀態。
北京商報記者同時隨機采訪幾位消費者后普遍得到,“對精釀啤酒沒有很深了解,只是覺得口感不錯”、“精釀啤酒或許是釀造的原料用量比較多,糧食含量多”、“好像精釀啤酒里面有活性酵母,對人體有益”等模糊的回答。消費者對精釀啤酒認知度低,部分不良商家也因此有了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機會。
據了解,工業啤酒和精釀啤酒均有生、熟之分。鮮啤酒一般使用酒桶盛放,熟啤酒則經過殺菌程序,以瓶裝、罐裝的形式出售。未經過殺菌的精釀啤酒雖然與工業生啤盛放方式相同,但產品成分中多含有活性酵母。有些商家會打著精釀啤酒的名義,向消費者出售桶裝的工業鮮啤,以假亂真。此外,瓶裝、罐裝的精釀啤酒里沒有活性酵母,部分精釀啤酒商家在銷售時也不會明確告知消費者,存有混淆、誤導消費之嫌。
產品質量堪憂
國內很多精釀啤酒商家最初都采用前店后廠的模式,在一定規模內,商家使用自有釀酒設備在店內進行釀造和出售,屬于合法行為。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自產自銷的商家不受管控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整個精釀啤酒產業處于野蠻增長的階段。產品質量良莠不齊成為精釀啤酒行業普遍現象。
李威指出,精釀鮮啤酒的保質期一般在一周左右,而經過殺菌的精釀啤酒保質期一般為一年。但瓶裝精釀啤酒經過殺菌后,活性風味缺失,口感會大打折扣。
據調查結果得知,北京市場中的精釀啤酒館,旺季補貨周期大概在半個月到一個月,遠超于精釀啤酒七天保質期,啤酒質量難以保障。同時經北京商報記者隨機送檢精釀啤酒后發現,一款標示為帝國精釀茯茶啤酒(雙龍啤酒)355ml的美國進口精釀啤酒中,竟然含有細菌成分,質量堪憂。
方剛對此表示,目前消費者對精釀啤酒沒有概念,國家針對精釀啤酒沒有政策,產品質量難以保障,整個產業“小而雜、雜而亂”的特點逐漸凸顯。精釀啤酒市場需求大,短期內將保持快速增長。因為大規模啤酒企業無法對接這種碎片化、個性化精釀消費市場。目前精釀啤酒份額非常小,之后消費者認知度提高,產品質量得以管控,精釀啤酒或將擴大在啤酒產業中的占比,未來也有產生主導精釀品牌的可能性。
今年精釀市場怎么樣?優布勞精釀好嗎?
近年來中國啤酒消費持續下滑,而中高端啤酒消費則增長明顯。隨著國內居民收入增長及消費觀念轉變,啤酒消費差異化發展趨勢明顯。2019年中國精釀啤酒消費量為87.3萬千升,約占啤酒消費量的2.4%。
精釀啤酒定位中高端
精釀啤酒的定義最初來自于美國,相對于工業啤酒,精釀啤酒主要采用艾爾工藝,上層發酵,可在原料基礎上添加蘋果等多種材料,口味多樣化,在新鮮度和口味上更勝一籌,成為高端啤酒市場的代表產品。
美國的絕大多數啤酒廠為精釀啤酒廠。根據美國釀酒協會(Brewersassociation)數據,截至2018年底,美國共有7450家啤酒廠,其中精釀酒廠數量為7346家,占比為98.6%。2018年美國精釀啤酒銷量同比增長4%,占啤酒銷量的13.2%。
中國精釀啤酒起步較晚,但發展潛力大。近年來各大廠家紛紛布局精釀啤酒市場,包括拳擊貓、珠江啤酒、青島啤酒等企業。
相對對比普通啤酒,精釀啤酒的價格明顯較高,國產精釀啤酒定位普遍在7元/瓶以上,產品定位為中高端。
國內啤酒消費結構分化,為精釀啤酒市場提供支撐
近年來中國啤酒產量持續下滑,而中高端啤酒消費則持續增長。隨著國內居民收入增長及消費觀念轉變,產品消費差異化程度拉大。
根據歐睿分類,將標準瓶(500毫升)價格7元以下、7元~14元、14元以上分別定義為低端、中高端、高端啤酒。
根據歐睿數據,中國中高端啤酒消費占比持續提升。2012年中國中高端啤酒銷售占比啤酒比例為為38%,到2018年,該比例上升至54%,年復合增長率為6.03%。
通過京東和天貓在售精釀啤酒占啤酒的比例粗略測算,2019年,中國精釀啤酒的消費量占比啤酒的比例約為2.4%。
2019年1-11月,中國啤酒產量為3524.7萬千升,同比下降3.5%。2019年全年啤酒產量預測為3679萬千升左右。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2-2018年,中國啤酒進口量整體呈增長趨勢,2019年有所下滑。出口量則整體保持增長趨勢。
通過計算,2018年中國啤酒表觀消費量為(產量+進口-出口)3855.78萬千升,2019年預測為3684.91萬千升左右。
通過中國啤酒消費量、中高端啤酒消費增速及精釀啤酒消費量占啤酒消費量比例測算,2018年,中國精釀啤酒消費量在82.9萬千升左右,精釀啤酒消費占啤酒消費量的比例為2.1%,2019年中國精釀啤酒消費量為87.3萬千升,約占啤酒消費量的2.4%。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啤酒行業品牌競爭與消費需求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關于《上海精釀協會》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