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邁克爾波特提出的五大力量理論適用于什么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是邁克爾·波特(MichaelPorter)于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它認為行業中存在著決定競爭規模和程度的五種力量,這五種力量綜合起來影響著產業的吸引力以及現有企業的競爭戰略決策。
五種力量分別為同行業內現有競爭者的競爭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缺點關于五力分析模型的實踐運用一直存在許多爭論。較為一致的看法是:該模型是一種理論思考工具,而非可以實際操作的戰略工具。該模型的理論是建立在以下三個假定基礎之上的:
1、制定戰略者需要了解整個行業的信息,顯然現實中是難于做到的。
2、同行業之間只有競爭關系,沒有合作關系。但現實中企業之間存在多種合作關系,不一定是你死我活的競爭關系。
3、行業的規模是固定的,因此,只有通過奪取對手的份額來占有更大的資源和市場。但現實中企業之間往往不是通過吃掉對手而是與對手共同做大行業的蛋糕來獲取更大的資源和市場。同時,市場可以通過不斷的開發和創新來增大容量。意義:邁克爾·波特對于管理理論的主要貢獻,是在產業經濟學與管理學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波特的競爭力模型的意義在于,五種競爭力量的抗爭中蘊含著三類成功的戰略思想,那就是總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專一化戰略。適用范圍:一般用于初步的市場分析時使用。
二、簡述波特五種競爭力量模型要素,及決定進入障礙的因素有哪些?
波特五力模型將大量不同的因素匯集在一個簡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個行業的基本競爭態勢。
五種力量模型確定了競爭的五種主要來源,即供應商和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潛在進入者的威脅,替代品的威脅,以及最后一點,來自在同一行業的公司間的競爭。
三、邁克爾波特的五力競爭模型?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中的“五力”指的是?
1、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供方主要通過其提高投入要素價格與降低單位價值質量的能力,來影響行業中現有企業的盈利能力與產品競爭力。供方力量的強弱主要取決于他們所提供給買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當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價值構成了買主產品總成本的較大比例,供方對于買主的潛在討價還價力量就大大增強。
2、購買者的議價能力
購買者主要通過其壓價與要求提供較高的產品或服務質量的能力。
3、新進入者的威脅
新進入者在給行業帶來新生產能力、新資源的同時,將希望在已被現有企業瓜分完畢的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這就有可能會與現有企業發生原材料與市場份額的競爭,最終導致行業中現有企業盈利水平降低。
4、替代品的威脅
兩個處于不同行業中的企業,可能會由于所生產的產品是互為替代品,從而在它們之間產生相互競爭行為,這種源自于替代品的競爭會以各種形式影響行業中現有企業的競爭戰略。
5、同行業競爭者的競爭程度
大部分行業中的企業,相互之間的利益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作為企業整體戰略一部分的各企業競爭戰略,其目標都在于使得自己的企業獲得相對于競爭對手的優勢,所以在實施中就必然會產生沖突與對抗現象,而這些沖突與對抗就構成了現有企業之間的競爭。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PEST和SWOT的區別
1、波特五力分析模型主要分析一個企業的基本競爭狀況。
2、PEST主要用于分析企業外部總體環境的機會與威脅,是企業與環境分析的基礎工具。
3、SWOT分析主要是基于內外部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的態勢分析,運用這種方法分析如何掌握《一本書讀懂財報》,思維導圖筆記法
四、五力模型包括哪五部分?
波特認為行業中存在著決定競爭規模和程度的五種力量,這五種力量綜合起來影響著產業的吸引力以及現有企業的競爭戰略決策。
五種力量模型確定了競爭的五種主要來源,即供應商和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潛在進入者的威脅,替代品的威脅以及最后一點,來自在同一行業的公司間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