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口罩是一種衛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過濾進入口鼻的空氣,以達到阻擋有害的氣體、氣味、飛沫進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紗布或紙等制成。口罩對進入肺部的空氣有一定的過濾作用,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時,在粉塵等污染的環境中作業時,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1
3M 中國有限公司
這個公司,以前我都不知道,但這次疫情出來,一罩難求N95N90,在我們這里賣成了天價,然后上網搜了一下
3M中國于1984年11月在中國注冊成立,是在深圳經濟特區外成立的中國第一家外商獨資企業。截止目前,3M公司在中國建立了11個生產基地、27個辦事處、4個技術中心和2個研發中心,員工超過8200人。
2、上海興諾康綸纖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興諾康綸纖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inotextiles Corporation Limited)是中國知名健康紡織品專家。公司集研發、設計、品牌、銷售為一體,從纖維科技的角度,切入健康產業,為社會提供康綸纖維抗菌和綠盾健康呼吸兩大系列高科技產品。
中國口罩出口企業有好多家,風竹紡織,華紡股份,泰達股份,搜于特,延江股份,美爾雅,聚杰微纖等等。
郵政局和中國郵政有什么區別?
郵政局和中國郵政是大家經常見到的,但是很多人都傻傻分不清郵政局和中國郵政到底有什么區別,甚至有很多人都簡單的認為郵政局就是中國郵政。
首先從歷史淵源來看,郵政局和中國郵政曾經確實是同一個。我國的郵政業務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就有,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郵電部正式設立,它是郵電部的前身;
到了1954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正式成立,它是國務院組成部門,主要負責我國郵電業務的發展。
當時郵電部主要負責全國的物流、通訊、電報,電話等業務,現在我們所看到的中國郵政,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其實都是從郵電部分出來的,但是當時郵政儲蓄業務被暫停了。
直到1981年,為了彌補郵電部不計成本建設帶來的虧損,國務院指示郵政部門恢復辦理儲蓄業務;從1986年2月起,郵電部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等12個城市郵政局重新開始辦理儲蓄業務。
同年3月郵電部和中國人民銀行發出關于開辦郵政儲蓄協議的聯合通知,同年4月以后,全國大、中、小城市陸續開辦郵政儲蓄業務。1987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將郵政儲蓄列為郵政企業經營的主要業務之一。
到了1998年,我國對郵電部進行改革,1998年3月,根據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在郵電部和電子工業部的基礎上建立信息產業部,郵電部被撤銷。
同年國家郵政局成立,當時屬于電子工業部,屬于副部級單位。
到了2005年,國家發改委提出關于郵政體制改革方案的匯報,這次郵政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實行政企分開,加強政府監管,完善市場機制,改革郵政主業和郵政儲蓄管理體制,促進向現代郵政業方向發展。
到了2007年,國家對郵政局進行重組,重組后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監管部門也就是國家郵政局,另一部分是主要負責具體業務的中國郵政集團。
其中重組后的國家郵政局是由信息產業部(2008年重組為工業和信息化部)管理的國家局,2009年,根據國家“大部委改革”要求,國家郵政局轉由交通運輸部代管,為副部級中央國家機關。
與此同時,組建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經營各類郵政業務,同時組建郵政儲蓄銀行,實現金融業務規范化經營。
由此可見,在2007年之前,國家郵政局跟中國郵政一直是同一家,當時中國郵政是屬于國家郵政局的一部分。
現在郵政局和中國郵政已經獨立開來,兩者完全不一樣。從2007年進行改革之后,國家郵政局跟中國郵政已經不是同一個單位,而是變成了監管單位和市場主體。
其中國家郵政局是我國郵政業務的監管部門,主要負責國內快遞、郵政等一些業務的監管工作,并不參加到市場的直接經營當中。
而獨立出來的中國郵政集團已經不屬于國家行政部門,而是變成了一家國有獨資控股企業,不再是郵政局下屬的機構,而是是由國務院直接管理的大型央企,它是實施市場化運營的企業,跟其他央企是一樣的。
而且實施政企分開之后,中國郵政業務發展相當迅猛,截至目前中國郵政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郵政企業,旗下業務涵蓋郵政、快遞、金融等各種業務。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中國郵政快遞,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郵人壽都屬于中國郵政旗下的業務。
2020年,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營收達到6645億元,實現利潤606.4億元,在2021年《財富》世界五百強當中排名第74位。
很久之前,郵政局和中國郵政集團其實是一家人,直到2007年的時候才政企分開、一分為二。如今,前者是行政機關,是郵政行業的監管機構;后者是央企,是郵政業務的經營者。因此,二者是政與企的區別,是監管方和被監管者的區別。
首先,介紹一下郵政局的有關概念。在中央層面,設置了一個國家郵政局,這是由交通運輸部管理的副部級國家局;在省級層面,則設置省郵政管理局;在市級層面,則設置市郵政管理局。
但是,在縣級層面,并未全部設置郵政管理局。
郵政管理局是一個行政機關,主要負責監督管理本地區的郵政市場,組織協調本地區郵政普遍服務、機要通信等特殊服務的實施。
例如,中國郵政集團的各級分支機構,順豐、四通一達等快遞、物流公司都要接受郵政管理局的監管。
值得注意的是,郵政管理局是垂直管理的,屬于中直機構,并不列入地方政府序列。
其次,介紹一下中國郵政的有關概念。通常我們說的中國郵政的是指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是由財政部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大型央企,也是俗稱的“副部級”央企之一。
中國郵政集團作為一家公司,負責各項郵政業務的商業化運營。但是,作為一家央企,也要承擔郵政普遍服務義務,受政府委托提供郵政特殊服務。
中國郵政在全國31個省(市、區)、地級市、縣都設有分公司,業務范圍遍及全國各地,特別是對偏遠地區仍然實現了廣覆蓋。
另外,中國郵政集團下設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金融機構,后者也是國有六大行之一。
然后,介紹一下郵政局和郵政公司的關系。簡單來說,郵政局是郵政公司的監管方,對郵政公司開展的商業行為進行監管:
1、郵政公司的有關商業行為需要按照郵政局制定的政策、規定執行,不得違背。
2、郵政局有權對郵政公司的商業行為進行指導、監督和檢查。
舉幾個例子:
1、郵政管理局制定的郵政業疫情防控規定,郵政公司需要執行。
2、郵政管理局可以要求本地的郵政公司提供機要通信服務,后者需要配合。
3、消費者對郵政公司提供的服務不滿意,可以向郵政管理局投訴,郵政管理局可以對中國郵政分公司的違規行為進行調查、處罰。
不過,目前存在一個很尷尬的地方,國家郵政局對中國郵政集團的監管還是比較有效的,但省郵政管理局是副廳級機構,市郵政管理局一般是副處級機,而中國郵政省公司的規格相當于正廳級,市公司的規格相當于正處級,都要比同級的郵政管理局高。
因此,郵政管理局很難有效地對同級的郵政公司實行監管,后者主要聽上級公司的命令。
最后,介紹一下郵政局和郵政公司的區別。1、機構屬性不同、人員身份不同。
上面也講了,郵政局是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是公務員,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國考)進行招錄。另外,郵政局下面也有郵政業安全中心等事業單位,通過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考試招錄人員。
而郵政公司是央企,工作人員是央企職工,既不是公務員,也不是事業人員,沒有所謂的編制。
2、管理模式不同。
國家郵政局是交通運輸部管理的副部級國家局,自主權、獨立性其實沒有外人想象的那么大,很多地方需要按照交通運輸部的規定執行。
而中國郵政集團雖然要接受國家郵政局的監管,但是在郵政商業行為上有很大的自主權。
另外,中國郵政集團下屬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郵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等金融機構其實不歸國家郵政局監管,而是由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等部委監管。
歡迎關注@瑛杰小豬,一起聊聊體制內的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