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陜南和陜北,為什么叫陜西省?
我們現今的省界通常以自然地形(山、河、湖等)為界,如河南、河北以分屬黃河的南北而得名,湖南湖北以位屬洞庭湖的南北而得名,山東山西以分屬太行山的東西而得名等。但卻有這樣的一個省份,其省份的得名卻源於鄰省的一座小縣,這便是陜西省。
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有一個叫陜縣的地方,現在已經是陜州區了。這里就是陜這個地名的發源。秦孝公十年,就是公元前390年,離現在有兩千四百年了,還沒有一統天下的秦國,就設置了陜縣這個行政建制。北魏孝文帝時候,改陜縣為陜州,之后年余年,陜縣和陜州交替成為這個黃河邊地方的名字。宋代的時候,在幾天的陜西地區設立一個大的行政區域——路。名字叫做陜西路,因為此路位置就位于陜州以西。
今天陜西的行政范圍,是以西安為中心,以南漢中安康稱陜南,以北延安榆林稱陜北,以西寶雞稱陜西西府,以東渭南稱陜西東府。現在陜南陜北,西府東府純粹是指陜西省的方位區域同古時陜西省的陜和西根本不同。當今的陜西行政范圍與西周時期所謂的“陜西”有很大的不同,而陜西省中的“陜”是位于河南省境內的陜縣,陜西境內無“陜”。
以上屬于小編的觀點,而且陜南,陜北,關中,三地皆不同。
單獨叫陜南,或者叫陜北,或許關中都不合適。
單獨一地不能代表整個陜西省,而叫陜西正好符合。
二、“陜”到底是什么意思?為何陜縣不在陜西?為何有陜西沒有陜東?
題主問了三個問題。我對陜西比較了解,來回答一下。
“陜”字有多個含義,陜縣不在陜西省而屬于河南省管轄。
其實,這種地名“錯位”的現象在我國不少見。例如貴縣不在貴州而在廣西,晉州(之前叫晉縣)不在山西省而在河北省,徽縣不在安徽省而在相距遙遠的甘肅省。
下面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這個有趣的現象。
“陜”字的含義我們平時對“陜”字用得少。現在一說“陜”字,很多人會想到陜西省。確實,這是陜西省的簡稱。
其實它還有另外幾個含義。
其一,“狹窄”的意思
在古代,“陜”字曾經與“陿”、“狹”、“峽”字通用,是“狹窄”的意思。
例如先秦時期墨家學派的著作總集《墨子》中,有“ 是故溪陜者速涸”一句,意思是說“因而狹窄的溪流容易很快干涸”。
其二,指險要之處
“陜”字有“狹窄”的意思,進而引申為險要之處,類似于關隘。
例如東漢時期編著的語文工具書著作《說文解字》中,對“陜”字的解釋為“隘也”。
其三,地名
周朝時,今河南省三門峽市張汴塬一帶稱為“陜塬”。
北魏孝文帝時設置陜州。之后歷代一直稱為陜州。
其四,姓氏
關于“陜”姓的來源,有幾個說法。
西周初期,年幼的周成王繼位,由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姬旦)和上卿召公奭(姬奭)輔政。
當時西周天下很不穩定,于是周公旦和召公奭為免精力過于分散,就“分陜而治”。
于是,以“陜塬”為分界線,把西周王朝的統治區劃分為東西兩大區域,兩人分別治理。
他們的后裔子孫就以封邑名稱“陜”為姓氏,稱陜氏,世代相傳。
還有一說,“陜”姓出自阿拉伯人苫思丁之后裔,取先祖名字“Shams al-Din”(阿拉伯語)首音的諧音,以漢字為姓氏,稱為陜氏、閃氏、詹氏、鄯氏。這是回族中的一支。
還有一說,明朝時期的回族凵氏,被帝王賜姓改為“陜”姓。其中還說朱元璋建立明朝、稱帝后,分賜麾下立下戰功的回族將領為十個姓氏,其中有閃氏,后來改為陜氏。
還有一說,明末清初,陜西的一支農民起義軍被朝廷鎮壓,起義失敗。一部分起義軍將士輾轉流落到今貴州湄潭西河鄉一帶避難,以原籍地“陜”為姓氏,建立了聚居村落。
可見,陜氏是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但在今天分布在全國多地,人口總量極少,以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山西省太原為郡望。
為什么陜縣不在陜西?很多人顧名思義地以為陜縣必然在陜西省,其實不然。
其實前文已點了這個問題,在這里再說一下陜縣的歷史沿革。
周朝初年,周公旦和召公奭以這一帶的“陜塬”為分界線,“分陜而治”:
自陜以東,周公主之;自陜以西,召公主之。”
也即,“陜塬”以東區域由周公旦治理,以西區域由召公奭治理。
由此也就有了陜東、陜西的地理概念。
此后,陜塬一帶先后歸屬虢國、晉國、魏國管轄。
秦惠公十年(公元前390年),設置陜縣。
北魏孝文帝時設置陜州。之后歷代一直稱為陜州。
民國二年(1913年),廢陜州,設置陜縣,并且從此歸屬河南省管轄。
1949年5月,陜縣解放,歸屬河南省陜州專員公署管轄,為陜州專署駐地。
此后,陜縣先后劃歸洛陽專區、三門峽市管轄。
2016年1月,撤陜縣、設置陜州區,仍歸三門峽市管轄。
有意思地是,從現在的行政區域、地理分布來看,“陜塬”(陜縣也即今天的陜州區)以西并未與陜西省直接接界。
陜州區和陜西省之間,還隔著河南省靈寶市、山西省運城市。
為什么有陜西省而沒陜東省?綜上所述,歷史上是以“陜塬”為分界線,才有了陜東、陜西的地理概念。
但是陜縣也即今天的陜州區,歸屬河南省管轄。
河南省這個名稱,是對應河北省而設立的。
“陜東”在歷史上的概念,是指“陜塬”以東區域,這片區域的很大部分屬于今天的河南省。
因而,也就沒必要針對陜西省設立一個“陜東省”,把河南省改稱“陜東省”也沒必要。
由此,我國有山東和山西省、湖北和湖南省、廣西和廣東,而陜西省卻是獨特的一個。
三、為何陜西的簡稱是河南的“陜”,為何不用“秦”?
陜西指的是過去的陜州以西,過去的陜州轄陜縣,盧氏,靈寶,澠池,平陸,芮城,宜陽,洛寧,新安等地,基本包括豫西地區,絕對不是現在的陜縣,過去的陜州城位于黃河邊,建設三門峽大壩時給水淹了。
我從沒有聽說過河南和陜西互懟的事,河南人對陜西人永遠都是充滿著滿滿的感激之情,西安道北居住的人的老家基本都是河南的,或許大家都看過電影“一九四二”,那部電影寫的都是上世紀四十年代河南災民逃荒到陜西的事,當時的河南人有句話是“寧往西走一千,也不往東挪一磚”,舊社會的八百里秦川無災無難,日本鬼子的鐵蹄尚未踏到陜西,那是以前令人向往的幸福之地,是陜州父老鄉親接納了我們河南難民,渭南,西安,寶雞,銅川等地都有我們當年流落當地的難民,我們河南人對陜西人有著親人般的感情,那會和敬愛的陜西人互懟,我們沒有那么沒有良心,我們河南人可以和任何地方的人互懟,永遠不會說陜西半句不字,河南陜西永遠都是一家人!
我是洛陽人,說句實在話,洛陽的城市規模和西安沒有可比性,都不在一個級別上,西安是西北的經濟文化中心,光大學都六十多所,科研院所更是多的很。
我們河南人喜歡陜西,喜歡西安,更敬重陜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