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陜西是個特別的地方,內有陜南陜北,那么陜在哪里、陜東在哪里?
此問題已答過兩次了,特別是在《陜西與河南相關地名》中已講得很細了。陜西因河南陜州(今屬三門峽市轄區)而得名。其西稱陜西,其東稱陜東。
鄙人在巜秦豫相關地名》系列談中,介紹了兩個省的幾十個相關地名,請查看。
二、十四屆全運會會徽下“陜西”為什么拼成SHAANXI呢?
信息產業部于2002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發布了《關于中國互聯網絡域名體系公告》,公告中首次開放行政區域類二級國內域名,給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規定了二個字母的代碼;信息產業部采用的代碼與英譯名縮寫基本上吻合。
安徽 Anhui AH、北京 Beijing BJ、 福建 Fujian FJ、 甘肅 Gansu GS、 廣東 Guangdong GD、 廣西 Guangxi GX、 貴州 Guizhou GZ、 海南 Hainan HI、 河北 Hebei HE、 河南 Henan HA、 黑龍江 Heilongjiang HL、湖北 Hubei HB、湖南 Hunan HN、吉林 Jilin JL、 江蘇 Jiangsu JS;
江西 Jiangxi JX、 遼寧 Liaoning LN、 內蒙古自治區 Inner Mongoria IM(NM)、寧夏 Ningxia NX、 青海 Qinghai QH、山東 Shandong SD、山西 Shanxi SX、 陜西 Shaanxi SN、上海 Shanghai SH、 四川 Sichuan SC、天津 Tianjin TJ、 西藏 Tibet XZ、新疆 Xinjiang XJ;
云南 Yunnan YN、 浙江 Zhejiang ZJ、 重慶 Chongqing CQ、澳門 Macao MO、香港 Hong Kong HK、 臺灣 Taiwan TW。
一般采用漢語拼音首字母組合形式,但其中山西(Shanxi)和陜西(Shaanxi), 湖北(Hubei)和河北( Hebei),湖南( Hunan)、河南(Henan)和海南(Hainan)按這種方法會發生沖突,采取了變通手段,湖北和湖南兩省遵循舊規則,河北和河南兩省后退一個字母進行組合。
只有內蒙古(英譯:Inner Mongolia, 縮寫:IM,而信息部的代碼是利用了純漢語拼音,為NM)、西藏(英譯:Tibet, 而二級域名使用的仍是漢語拼音XZ)兩個詞出現不協調現象,但這并不影響該縮寫系統的推廣。
十四屆全運會會微下“陜西”拼成SHAANXI,讓很多網友認為這是搞錯了,其實這個一點也沒錯,不信大家可以看一下陜西省政府和陜西省教育廳官網的拼寫。
陜西省人民政府的網站地址是www.Shaanxi.gov.cn,其中的Shaanxi是陜西的英文名。陜西省教育廳的英文名顯示的也是Shaanxi,所以說這個沒有搞錯。但是為什么陜西的英文名不是Shanxi呢,這是因為中國的省級行政區域有兩個拼寫為Shanxi的省份,一個是陜西,另一個為山西。為了更好地區分用英文拼寫這兩個地名,出現了這兩個省份的英文拼寫分別為:山西(Shanxi)和陜西(Shaanxi)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我們國家有拉丁字母拼音方案,漢語拼音是以拉丁字母書寫中國地名的標準。
漢語有四聲,也就是聲調的四種分類,用以表示音節的變化,包括平聲、上聲、去聲和入聲。為了區分四聲,根據中國第一套法定拉丁字母拼音方案“國語羅馬字”里“第三聲雙寫單元音”的規則,在“國語羅馬字”體系中,“漢語拼音”中的ā、á、ǎ、à,在國語羅馬字中標注為:a、ar、aa、ah。根據以上的注音規則,為更好地區分兩個地名,在處理這兩個地方的英文拼寫時,山西的“山”由于是第一聲,在國語羅馬字中仍是“a”,陜西的“陜”是第三聲,則對應“aa”。
所以十四屆全運會會徽下“陜西”拼成了“Shaanxi”,這樣就很好地區分了山西(Shanxi)、陜西(Shaanxi)這兩個地名。將“陜”寫作shaan,將“山”寫作shan,這樣能很好地避免誤會。
三、陜西是西部省份,為何有些人說它是中部省份?
如果從我國的疆域地圖上看,陜西非但不是中部省份,更不是西部省份,而是妥妥的東部省份,從陜西渭南去往東部沿海的距離只有800公里,而從寶雞去往西部西藏國界有2500公里,是向東的3倍。雖然我國地圖并不是規則的幾何圖形,但是從當前的距離上看陜西確是沒有那么靠西。之所以陜西劃分在“西北地區”與歷史原因以及國家戰略有關系,歷史上我國的疆域還沒有當前這么大,過了陜西再向西就是邊緣省份了,比如陜西西部的甘肅,甘肅的陽關、玉門關、嘉峪關都是長城上著名的關口,出了這些關口便是關外的存在,所以那個時候陜西絕對是西部省份。另外,當前我國西北五省是陜甘寧青新,這幾個省份除了陜西、甘肅其他三個省份的少數民族比較多,并且因為地處西北發展上有些緩慢,甘肅的地形狹長且大規模城市很少,只有陜西的發展還算不錯,尤其是西安,西安因為所處的關中平原以及歷史上便是重要城市,所以國家戰略上陜西劃分在西部更能有效帶動西北的發展。最后,有些人說陜西是中部省份,其實單純的從我國地域地圖上看,說陜西是中部省份也無可厚非,陜西與河南、山西、湖北相交界,這幾個省份基本上都處在中部,而向北便是內蒙古,內蒙古劃分在華北地區,所以說陜西處中部也說得過去,并且西安作為我國北方的鐵路交通樞紐城市,從鐵路分布距離上看,陜西也處在中部。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陜西人明知自已是西部為什么要爭自已是中部或更進一步說東部呢?原因很多。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陜西人的不自信。由于歷史原因,盡管有多個朝代在陜西建都,但中國歷史上的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一直在陜西的東方,特別是文化方面,陜西連一個能稱上‘’子‘’的大家都沒有。又加之秦人源自更西邊的西戎,以中原人的傳統來說不具正統性。這就是陜西一幫人拼命與人爭執的原因。爭中原,爭河洛,爭黃帝,爭天府之國,爭神都,連一些與陜西不沾邊的事都要爭,目的就是要個正統性,希望大家認可他在中國傳統中的正統。實際上不爭大家倒沒有感到什么,爭得狠了,結果正相反。
四、為什么陜西省有陜卻無“陜”?“陜”到底在哪里?
由于陜西省位于歷史上到河南省“陜縣”以西,故名“陜西”。“陜縣”今為河南省三門峽市的“陜州區”。
“陜”是古時一個地標,在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陜縣附近,傳說那里有一塊巨石叫“分陜石”。就象相鄰兩家農戶耕地里界石一樣,把地畔分離開來,以石為界,一邊是你家的,另一塊是他人家的。
相傳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期,文王姬昌得了天下,臨終把天子皇位傳給兒子姬發,史稱周武王。
武王年幼缺乏治國理政經驗,文王托孤周公和召公輔助武王治理天下,周公和召公忠心耿耿勤儉治國,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史稱這段太平時期為“周召之治”。
周公和召公忠心耿耿,勤政愛民,為了便于分工,周召二人便約定以陜西河南邊界附近的陜原上的分陜石為界,石西就叫陜西,由召公負責治理;分陜石以東由周公負責治理。由此有了陜西稱謂。
因陜西渭水以北是周人發祥地,貴族宗廟均集中于關中西部周原,故陜西聲名顯赫!
周朝經歷八百余年,到秦朝時,秦人南依秦嶺屏障,富國強民,東出函谷平定六國統一華夏。因陜西關中又是先秦故地,西秦雍城是秦人宗廟故都,這里又稱“秦”。
幾經滄桑,到了滿清時期,由于疆土廣闊,便把河南以西劃為一個行政區,由陜甘總督府治理。后來行政區叫省,故陜西省簡稱“陜”或“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