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果說青島人血管里流淌的是啤酒,成都人流淌的是辣椒油,那么東北人流淌著啥?
東北人流淌的是對全中國人民的奉獻。都知道東北的資源豐富(資源不豐富小日本就不會要霸占東北了)想當年的煤炭、鋼鐵、木材等……用火車一車車的往南方運去,去的時候都是滿滿的物資。回來呢?很多都是空的火車箱。這些年東北的資源快枯竭了。人們沒什么工作了。很多人都去南方打工去了。因為北方這地方冬天冷。在這建廠成本太高,冬天需要取暖。在東北是累了上代人苦了下代人。以前是南方人到東北闖關東,現在是東北人去南方去打工。
二、古代的酒在現在等于現代的多少度?
古代酒精濃度低,按現在的度數度量的話, 一般只有2~3度
中國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餾酒之一(其余五種是白蘭地、威士忌、郎姆酒、伏特加和金酒)。中國白酒在工藝上比世界各國的蒸餾酒都復雜得多,原料各種各樣,酒的特點也各有風格,酒名也五花八門。
中國白酒在飲料酒中,獨具風格,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白酒相比,我國白酒具有特殊的不可比擬的風味。酒色潔白晶瑩、無色透明;香氣宜人,五種香型的酒各有特色,香氣馥郁、純凈、溢香好,余香不盡;口味醇厚柔綿,甘潤清冽,酒體諧調,回味悠久,那爽口尾凈、變化無窮的優美味道,給人以極大的歡愉和幸福之感。
我國白酒的酒度早期很高,有67°、65°、62°之高。度數這樣高的酒在世界其他國家是罕見的。近幾年,國家提介降低白酒度數,有不少較大的酒廠,已試制成功了39°、38°等低度白酒。低度白酒出現市場初期,大多數消費者不太習慣,飲用起來總覺著不夠味,“勁頭小”。90年代初,城市消費者已經開始習慣低度白酒,在宴席上已經逐漸成為一個較好的品種了。
白酒以前叫燒酒、高糧酒,建國后統稱白酒、白干酒。為什么叫白酒、白干和燒酒?白酒就是無色的意思,白干酒就是不摻水的意思,燒酒就是將經過發酵的原料入甑加熱蒸餾出的酒。
白酒的名稱繁多。有的以原料命名,如:高粱酒、大曲酒、瓜干酒等,就是以高粱、大曲、瓜干為原料生產出來的酒。有的以產地命名,如:茅臺、汾酒、景芝白干、曲阜老窖、蘭陵大曲等。有的以名人命名,如:杜康酒、范公特曲等。還有的按發酵、貯存時間長短命名,如:特曲、陳曲、頭曲、二曲等。二鍋頭、回龍酒等,則又是以生產工藝的特點命名的。二鍋頭是我國北方固態法白酒的一種古老的名稱。現在有的酒仍叫二鍋頭。現在的二鍋頭是在蒸酒時,掐頭去尾取中間餾出的酒。真正的二鍋頭系指制酒工藝中在使用冷卻器之前,以古老的固體蒸餾酒方法,即以鍋為冷卻器,二次換水后而蒸出的酒。所謂回龍酒,就是將蒸出的酒重烤一次,即為回龍酒。
我國白酒起源于何時,眾說不一,尚無定論。
一種說法,起源于詔代,在唐代文獻中,燒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現。李肇(公元806年)寫的《國史補》中的:“酒則有劍南之燒春”(唐代普遍稱酒為“春”);雍陶(公元834年)詩云:“自到成都燒酒熱,不思身更入長安。”可見在唐代,燒酒之名已廣泛流傳了。田錫寫的《曲本草》中說:“暹羅酒以燒酒復燒二次,入珍貴異香,其壇每個以檀香十數斤的煙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臘封,埋土中二三年絕去燒氣,取出用之。”趙希鵠寫的《調燮類編》中說:“燒酒醉不醒者,急用綠豆粉粉蕩皮切片將筋撬開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說:“生姜不可與燒酒同用。飲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飲白酒忌諸甜物”(卷三)。
以上引文中所說的“燒酒”、“蒸酒”、“白酒”,是否就是今天的白酒?單從名字相同還不可定論。有人認為我國民間長期相沿,把蒸酒稱為燒鍋,燒鍋生產的酒即為燒酒。但燒鍋之名起源于何時,尚待考證。故白酒起源唐代,其論據尚欠充分。
感謝您關注農地圈:東方花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李白一生嗜酒成性,一句句關于酒的詩句,也成為經典,千古流傳。后人也將他頌為詩仙。而古代的酒真的那么好喝嗎?它有多少度?又是什么味道呢?
據歷史資料分析,大概宋元朝以前一般都是曲釀的發酵酒,這種酒是以糧食谷物、水果、乳類等原料經過酵母發酵釀造成的。度數很低,20度算是最高了,幾乎是沒什么味道的,完全可以當飲料喝。
自從北宋時期,遼國,金國,元朝等蠻子進駐中國以后,才有了蒸餾的首創,這時候的酒才和我們今天喝的酒度數相當。而蒸餾酒會有這么高的度數是因為它的原料一般是富含天然糖分或容易轉化為糖的淀粉等物質。糖和淀粉經酵母發酵后產生酒精,酒精的沸點是78.5°,水的沸點是100°,將原來發酵的酵液加熱至兩點沸點之間,就可以從中蒸發和收集到酒精成分和香味物質,然后將其冷卻,就可以得到無色,氣味卻辛辣刺鼻的酒液,一般發酵酒度數低于20%,而蒸餾酒可以高達60%。
由此可見,如果憑我們現代人的酒量回到古代,估計各各都是喝酒達人。而武松喝的那十八碗酒,也就相當于今天的一瓶二鍋頭吧!
三、在中國什么酒的酒精度數最高?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國內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度的高度酒。八十年代末在國家的倡導下,一方面是為了擴產滿足需求,另一方面為了節省糧食,國內的白酒紛紛開始降度。
白酒最先開始大規模降度是在東部的江淮地區,以古井貢酒、洋河、雙溝、張弓等部分酒廠率先展開,后來遍及全國。時至今日,我們很難能在市面上見到60度以上的白酒了。通常52、53、55度的白酒就算是比較高的度數了,在國內還有一大批50度以下的中低度酒。
但是高度酒仍然還有部分市場,也有不少酒廠仍然推出55度以上的高度酒產品。國內60度以上的高度酒,主要以清香酒、濃香酒為主,其他香型基本很少。說到國內的高度酒,很多人可能會想到60多度的二鍋頭,但其實還有很多比二鍋頭度數更高的白酒。咱們下面直接來說說70度及以上的烈酒。
70度霸王醉:霸王醉產自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石花鎮的石花酒廠,酒廠前身是清朝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創立的“石花街黃公順酒館”。石花酒廠歷來以清香酒作為主打產品,早在1988年石花酒就被評為湖北省老八大名酒之一,霸王醉作為石花酒廠的高端產品,可以說是最近15年來涌現的高度酒的典范,主打的是70度高度清香酒。
霸王醉作為高度清香型白酒,里面可是20年以上的原漿酒,雖然高達70度,但喝起來卻沒有那么辛辣刺激,酒體醇厚豐滿,酒度雖高達70度,但是清而不膩。單瓶一斤裝的霸王醉,包裝也是類似于鼎的形狀,售價在千元以上。
70度悶倒驢:悶倒驢這個名字聽起來就來者不善,但其實在內蒙本地,悶倒驢并不是一個純正的牌子。在內蒙古不止一家酒廠生產悶倒驢酒,其工藝、原料和度數也多有不同。但這些悶倒驢的共性就是度數高、酒體烈,因此成為了內蒙古烈酒的典型代表。
比起那些刻意壓制高度酒辛辣的高度酒,悶倒驢的酒體表現得非常自然,就是烈。這酒喝進去的時候,和其他酒是沒有區別的,但是當吞下去的那瞬間,就很明顯能感覺到這個酒的烈,而且非常辣,有點燒喉嚨,但是喝進到肚子里,就會感覺比較清涼。再喝一口,就會順口一點,入口干凈,沒有雜味兒。
70度瑯琊臺:都說山東是低度酒的天堂,但其實山東省也有很多著名的高度酒,包括我們要說的瑯琊臺、小瑯高和后面要說的景芝白干。瑯琊臺酒是魯酒八大金剛之一,產自青島市,主產濃香酒。70度的瑯琊臺,采用70度原酒,是傳統老五甑工藝的產物,回醅多輪發酵,新酒入庫,在優質窖泥的培育中自然老熟10年以上。
70度瑯琊臺酒的酒度和口感之間比較協調,但是酒體又有點雜,有那種沒有經過刻意勾調之前的感覺。至于瑯琊臺70度原酒價格,目前110ml的單價在110多元,作為小酒,這個價格可以說是相當高的。瑯琊臺酒廠最高端的產品是小瑯高酒,畢竟小瑯高75ml就要400元左右,而且度數更是高達71度。
76度滏陽河衡水老白干:自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降度浪潮以來,55度以下的白酒占據了國內95%以上的市場。目前在國內高度酒方面,做得最好的,莫過于衡水老白干。衡水老白干向來以高度酒而聞名,當年“衡水老白干,喝出男人味”的廣告給它打上了烈性酒的標簽。
在川貴地區,醬香酒多以53度為標準,濃香酒以52度為標準;在東部的江淮地區,40多度的低度酒隨處可見。而衡水老白干最經典的度數是67度,而且是這么多年來一直重視高度酒的發展。衡水老白干在70度以上,有三款產品,分別是72度的封缸酒、75度的窖藏精釀和76度的滏陽河。這三款酒估計很多酒友都是不敢輕易嘗試的,這一口下去真的是太勁爽、太刺激了!
衡水老白干的老白干香型本來就是從清香型中分離出去的,所以在香氣和口感上跟清香酒很像,酒體清亮透明、口感柔而不膩。衡水老白干的酒精度雖高,但是卻“高而不烈,且喝后不易上頭”,小分子結構可以快速滲透人體,相對來說更容易吸收,口感柔順,可以實現快速醒酒。
72度五糧液原漿:五糧液72度原漿能喝嗎?當然能喝,而且不要看它其貌不揚,但其實幾個是普五的兩倍以上,而且可以買到。五糧液72度是用五糧液的明代窖池發酵的、蒸餾取出的原酒,絕無任何添加。五糧液的工藝和品質自然值得信任,加上濃香型白酒出酒基本是從75度開始往下降,是風味上佳的高度原酒。
72度五糧液原漿酒的品質都在酒里,包裝反而非常簡陋,就是一個布滿條紋的玻璃瓶上裹著一塊紅布。倒上一杯慢慢品,口感更為細膩,芳香更為濃郁,是不可多得的極品。此外五糧液還有70度的原度小酒,也是曾經一度火爆市場。
75度黃鶴樓大清香紀念酒:黃鶴樓酒是國內的17大名酒之一,曾經與汾酒有著“南樓北汾”的并稱,是典型的南派清香酒。黃鶴樓被古井貢酒收購了之后,也做了不少濃香酒,但是質量并不是太好,比起它的清香酒差得很遠。黃鶴樓酒大清香為傳承名酒工藝大曲清香型白酒,選用名酒時期的名酒窖池,經30多位國家級釀酒調酒大師精心研調而成,價格也是不菲。
黃鶴樓大清香紀念酒的原酒來自地缸小窖發酵,老窖池僅占黃鶴樓酒廠全部窖池的10%,該名酒車間、名酒窖池十分珍稀、稀缺。大清香紀念酒以“原酒、原度、原味”優中選優工藝,精心摘取而成,陳年老酒比例更高,每窖產出僅4斤,香氣清香純正,陳香舒適。
75度景芝白干:景芝酒廠位于山東省濰坊安丘市景芝鎮,酒廠誕生于1948年,集72家釀酒作坊為一體組建而成。景芝白干是景芝酒廠很早、很典型的一款產品,同時也是首批中華老字號,以及1984年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銀獎。
因為景芝酒廠是以芝麻香型白酒而著名,“景芝白干”創立于1948年,在景芝集團幾十年的芝麻香酒釀造歷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雖然酒精度高達75度,但是酒香幽雅,豐滿醇厚,純凈回甜,入口綿柔甘冽,但后勁很重。
72度古井小罍神:古井貢酒產自安徽亳州市,是老八大名酒之一,因其“幽蘭淡雅、純凈透明”的風格而被譽為“酒中牡丹”。2008年,古井酒廠推出了“年份原漿”系列,而古井小罍子、小罍神都是在此基礎上推出的。古井貢酒的小酒系列有兩款,一款是42度的小罍子,另一款就是72度的小罍神。
72°古井小罍神重新定義了名酒廠家小瓶白酒主流市場的新高度,也進一步填充了中國白酒高端高度稀缺精釀小酒產品的市場。古井集團罍酒系列,72度古井小罍神與42度古井小罍,構成高低互補的小酒“雙子星”結構。為了避免消費者喝多,兩者都是采用100ml裝,價格也并不是太貴。
72度塞罕壩:塞罕壩酒廠的前身是1979年成立的興隆縣茅山果品加工廠,1998年企改后成立承德獵苑酒業有限公司,引進白酒生產線,由此開始生產白酒。比起河北省的那些名酒,塞罕壩酒的名氣比較小。
72度的塞罕壩酒采用傳統老窖固態發酵,歷經數百道古方釀藝精制而成,利于儲存酒體的濃香氣味與醇厚的口感,但是刺激性很強。因為使用了豌豆,使得這款酒擁有江淮酒派的柔和明凈。
80度以上燒刀子:東北純高粱燒刀子應該是國內酒精度最高的白酒,酒精度最高可達80%及以上,同樣屬于清香型白酒。燒刀子起源于周朝,主要流行于古遼東地區,以其度數極高,遇火則燒;味極濃烈,入口如燒紅之刀刃,吞入腹中猶如滾燙之火焰而得名。
在東北地區,燒刀子酒分為瓶裝和散酒兩種。瓶裝的燒刀子一般都是在五六十度,而燒刀子高粱燒散酒的度數甚至可以超過80度。超過80度的散酒酒體非常烈,就不建議再直接飲用,可以拿來泡酒。而一般的瓶裝燒刀子跟內蒙的悶倒驢很像,酒體偏烈,入口滑潤,芬香四溢,非常醇和圓潤,喝高了不上頭。
本人喝過最高度數的酒是洋河的原漿酒(當地人也之為原泡子),據釀酒的師傅介紹有七十多度。
說起那還是兩年前的事,那個時候朋友給了我兩張去洋河酒廠參觀的票,于是我和我對象就到了洋河參觀。
坐上洋河的旅游大巴,為我們介紹的是一位洋河當地的導游,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令我驚嘆的是洋河竟然是國家AAAA級工業旅游景區,而宿遷洋河更是有著”中國酒都”的稱號,洋河和雙溝同屬于蘇酒集團,旗下共有五個中國馳名商標,馳名商標數量中國白酒行業第一、釀酒規模全國第一、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喝別的高度酒,總會有一種辣嗓子的感覺,但是喝洋河72°的原泡子,沒想到竟然會這樣的綿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