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夏天,也不能光吃素菜啊,下面就給大家推薦一道清淡的葷菜
雞胸肉切絲拌濕淀粉待用;魔芋在一般超市都買得到,直接買魔芋絲省得切了,也可以買魔芋塊兒或者片自己改刀成絲,尖椒或青椒切絲配色;姜末蔥末蒜片待用。
炒鍋燒熱放油,趁油涼下姜末、雞絲,此時不易粘鍋;雞絲變色后加黃酒、生抽適量,下蔥末翻勻后盛出雞絲;
在余油中放入蒜片煸出香味,下剁椒,然后下魔芋絲,剁椒本身為咸,不用加鹽,翻炒約2、3分鐘后把尖椒絲放入翻炒片刻,再倒入炒好的雞絲拌勻起鍋裝盤即可。 此菜雞絲嫩滑,魔芋筋道,味道鮮微辣,色澤非常漂亮。
如何評價中國版《深夜食堂》?
最開始看宣傳,覺得好像挺有趣的,我還以為是做飯類的綜藝節(jié)目.
那天偶然機會,看了電影推薦,深夜食堂,講平凡人的故事,尤其是那個流浪女孩兒的故事。反正,大概日文版的,我也沒看完,確切說,摟著孩子一起看的,太累了,兩個人都睡著了。
可看完電視劇版的,我覺得,還是回去看看電影版的.就連我妞被我洗腦的說這電視劇好看,可不到五分鐘她就被催眠著了。
講太多的道理,婆婆媽媽的.比如,泡面姐妹里,我瞬間回到了好想好想談戀愛那個電視劇劇情里.可那個里面,是四個有魅力的女人,有經(jīng)歷,有閱歷的女人啊!這里面的女人,穿衣打扮,談吐氣質(zhì),讓你的感覺是能找到對象那真是見鬼啦!你還會覺得她們就是腦殘的集合體!現(xiàn)實里哪去找這么白癡的人呢?想給大家講戀愛教程,可也太枯燥無味啦!
人物的選擇,故事的選擇上,可以真實點兒嗎?我們都不是活在真空里,為什么累了一天,回家打開電視要看這么沒有真善美的劇情啊???各色人物的故事都不能讓人有帶入感,簡直不知道這些故事都哪里來的,真的有些夸張過頭顯得假了。
沒看太多,四集不到,太喜歡黃磊,可也想棄追啦!感謝導演,讓燥熱的六月有了絲絲清涼,我只想說,搞笑,你們是認真的.
黃磊,請把「過夜費」還給我
(本文由閑人電影原創(chuàng):idlemovie)
說起經(jīng)典的美食影視作品,日本的《深夜食堂》、《孤獨的美食家》是繞不過去的,
小林熏飾演的食堂老板用一道道可口的飯菜將一出出充滿人情味的故事娓娓道來,
還有井之頭五郎一個人在黃昏后的街頭巷尾尋找美味然后心滿意足的一掃而光,
都能叫人感受到裊裊炊煙里的那股溫情以及激發(fā)味蕾的食欲。
李安導演“家庭三部曲”之一的《飲食男女》中老朱為兒女做的佳肴,
尤其是電影開篇那一段關于老朱手藝和各類菜系的展示,
真可謂是只應天上有,人間幾回聞。
但是掐指一算,這種隔著屏幕都能聞著味的美食作品已經(jīng)過去23年了。
好在中國版的《深夜食堂》被引進拍攝,當初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著實難掩興奮。
中國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尋常的就有陜西的肉夾饃涼皮、重慶的擔擔面、蘭州的牛肉面、廣東的靚湯以及湖南的剁椒魚頭等等,更別說還擁有全世界最龐大的吃貨群體。
也許期待越高摔的越慘,中國版《深夜食堂》一上線就讓人大跌眼鏡,
真是從來沒有看一個45分鐘一集的電視劇5分鐘就想看完的時候。
2009年日版的《深夜食堂》豆瓣評分9.2分,
而剛剛播出六集的中國版僅有可憐的2.3分,
有90%的人選擇給了一星,這其中還有人抱怨豆瓣不能給半星,
浙江衛(wèi)視和北京衛(wèi)視的收視率加起來還沒有《白鹿原》多,
兩者的口碑,也是大相徑庭。
在日版中,那家深夜食堂坐落在新宿小巷里,
在白天形形色色的人匆匆落幕后登臺,
老板小林薰便開始迎接一個個百態(tài)人生。
他們的臺詞和背景并不復雜,就短短的幾句臺詞和幾道菜就勾勒出命運的痕跡,
觀眾站在老板的角度去審視他們,
帶著一點點冷漠與惻隱去評判對比自己和他們的差距,就像三杯兩盞淡酒之后話多的那個狀態(tài),
像極了真實的人生,這也是《深夜食堂》最打動人的地方。
到了中國版,劇中核心人物由黃磊扮演,
這幾年通過團隊和自身的不斷運營,
黃小廚的人設已經(jīng)深入人心,
對黃磊做的美食也是垂涎欲滴,早就想完整地見識一下他的廚技。
雖然人物造型基本如出一轍,但是沖著黃磊還是有很多人看的。
可是,劇集一開播,
這是什么玩意兒啊?張口閉口料理長料理短。
難道中國的大半夜不應該是攤位上烤串、烤菜、烤腰子,
背后是一群創(chuàng)業(yè)*大談AB輪上億融資,小情侶卿卿我我,
禿頂大爺吹水中東局勢美國割裂打進臺灣,
中年矮胖阿姨互相吐槽自己的兒子兒媳。
他們的故事不是應該發(fā)生在小飯館大排檔邊,
有人和愛人糾結是否多要一碗面,有人和同學訴說上司有多么混蛋,
有人和朋友吹噓自己認識誰誰家的二大爺,
有人可能正獨自咽下對這座城市的告別飯……
在中國城市的每個角落每天都在上演著能夠打動人心的平凡故事,
中國版《深夜食堂》卻整出了四不像的日版次級貨。
說好的中國版卻沒有一點地域特色,
盡是日本的美食展示還不地道。
你讓臺灣的士林夜市、成都的寬窄巷子、西安的回民街怎么想,
純屬是一種“意外不意外,驚喜不驚喜”的面孔。
作為一部美食劇,完全沒有追本溯源的格調(diào),
看完之后的感受除了想把剛吃的飯摳出來別無其他,
還不如《白鹿原》里村民吃油潑面有食欲。
而背后的人和故事,也假的不成樣子。
原作中出鏡率很高的茶泡飯三姐妹成了泡面三姐妹,
也是堪比時代姐妹花、22樓5美般的存在,
做妖、做作,強行一言不合就撕逼。
大半夜的不睡覺跑去食堂要一碗泡面吃,
這就太過牽強了,把茶泡飯改成泡面是為了本土化。
但是泡面不是自己在家里懶得動的時候用開水一沖就吃嗎?
下班了不回家休息,專門跑去食堂折騰半宿,
第二天果真是沒有事干吧。
最尷尬的是泡面竟然是個廣告,還是插的很硬的那種,
但是不得不夸一下,里面的牛肉塊很良心。
除了泡面廣告,在已經(jīng)播出的6集中,
出現(xiàn)了食用油廣告、房地產(chǎn)中介廣告、面膜廣告、白酒廣告,就連老板扯的垃圾袋也是一條廣告。
可想而知,這部劇在播出之前就是純利潤了,
作為投資方和出品方之一的黃磊根本不用擔心是否能夠回本。
這樣無底線的硬廣植入,真的很難確定是在電視劇里插播廣告,還是在廣告里植入劇情。
令人尷尬的還有人設的崩塌。
社會我龍哥,對他的改編就是很大的一個槽點。
原版中龍哥由松重豐飾演,就是《孤獨的美食家》中的那個小五郎。
小龍本來是黑社會大哥,在改編中成了貨運公司老板,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一個是黑社會大哥,一個是橋底拉二胡的。
再者就是徐嬌扮演的實現(xiàn)夢想?yún)s早逝的歌手,
一副嬌滴滴的樣子,說話總是嗲嗲的,
點個餐都要撒個嬌,為了煽情而煽情,
看得人只想一拳打到屏幕上然后重新買一臺電視機。
真是虧了劉昊然的一往情深。
其實這些外在的因素倒也不至于讓人徹底棄劇,
關鍵在于黃磊沒有領悟到《深夜食堂》的用意。
茶泡飯三姐妹,她們對茶泡飯的執(zhí)著,其實是三人對生活、愛情、友情簡單又不失溫暖的向往。
就像樸實的茶泡飯一樣,她們并不是大美女,事業(yè)上也不成功,年紀不小了還是單身狗。
她們就是普通人,沒有輝煌的人生,
但是活的平靜、自在就好。
再有人狠話不多的龍哥,他的專屬菜是炸香腸。
他對這道菜懷念是因為他的初戀,
曾經(jīng)心心念念的女孩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深情的一滴淚。
盡管十幾年過去了,他還是難以釋懷心中的那份純真,
這道“真”才是《深夜食堂》的魅力所在。
而不是某個仿照日式居酒館捏造出來的來歷不明的奇怪空間。
天南地北、家長里短,有人大呼小叫、有人不動聲色,
不管吃的是什么,每一縷熱氣,都是真實的人間煙火。
只有在真實的生活里,故事才能打動人心,
因為生活難多了。
可是,有一說一,
黃磊,請把我沖的會員錢還給我,
這個夜不過了。
閑人電影原創(chuàng),微信ID:idlemovie
微信搜索關注:閑人電影
微博搜索關注:Idle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