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肥的發展前景怎么樣?
合肥的發展前景,肯定會越來越好;科技的進步,人才戰略的引進,加上重點項目的建設和開發,合肥未來會打造成為一座具有國際化的科技之城: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正在穩步推進階段,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預計將于2020年基本建成,2030年成為國際一流水平、面向國內外開放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我國科技長遠發展和創新型國家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合肥高鐵南站,合肥軌道交通建設,合肥空港建設等等項目的落地,都預示著合肥的經濟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交通建設的便捷性,加上對周邊區域的發展和建設,讓合肥的交通變得四通八達;目前,合肥到北京時間縮短在4小時之內,到上海,到武漢,未來到香港,高鐵項目的發展,帶動了合肥經濟的快速發展;
即將在本月召開的世界制造業大會和徽商大會,會讓世界看到一個全新的合肥城市面貌;合肥,正在一步一步崛起,發展自己。
看從什么維度來回答了,安徽省內,肯定前景遠大,畢竟是省會城市,各方面支持力度很大,人才集中。從國內看,合肥只是一個二線城市,發展潛力一般,但是隨著更多人從一線城市碰的頭破血流,必然會回到家鄉
二、現在合肥的發展怎么樣?
作為安徽省省會城市的合肥,從一個名不見經轉的江淮小城,發展成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和一帶一路重要的節點城市,可以說是一個奇跡。
個人認為,安徽省傾全省之力打造合肥,也是無奈之舉,放眼整個安徽省,能稱的上大城市的僅僅合肥一城而已。號稱安徽雙核的蕪湖市,雖然是安徽省第二大城市,但和合肥相比,相差太大,其他地級市發展更不能和合肥相提并論,所以,合肥代表的是整個安徽省的形象。
合肥現在可以說是中國發展最快的省會城市之一,2017年經濟總量GDP達到了7191億元,同比增長8.8%,人口規模達到947萬人,全國排名第25位。2018年5月全國城市最新排名,合肥位列全國30個二線城市第四位。
就以上的數據,可見合肥的發展規模和前景是多么的廣闊。綜合性國家科研中心的成立,全國來說,只有北京上海和合肥獲此殊榮,合肥已經占領了科技發展的戰略高地。
現在的合肥,經歷過了城市空間拓展
展,交通樞紐建設,產業結構升級,創新平臺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全面深化改革等等,敏銳的搶抓了機遇,實現了對其他省會城市的彎道超車。
合肥交通越來越發達,其境內米字型高鐵線路網即將形成,再加上高速公路,機場,地鐵線路等等,成就了合肥國家交通樞紐新貴殊榮。
未來合肥的發展,將逐步像國際大都市方向邁進!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題主作為參考。
1、地理位置:合肥處于華東地區,江淮之間,總面積11445.1平方公里,城市建成面積428平方公里,離上海約2.5小時車程,地理位置優越
2,生活水平:合肥生活水平處于中等,月均收入約4k+,房價均價約2w+,在合肥月收入在1w,可以過的比較滋潤。
3,科教實力:合肥有中科大,合工大等高校,在全省遙遙領先,教育處于全國中等偏上水平,優質高中眾多。
4,交通設施:合肥已經建成高鐵南站,基本通全國主要城市,地鐵也在規劃建設中,目前通了2條地鐵
總之合肥發展前景還可以,歡迎來合肥發展
三、合肥房價大規模暴跌嗎?
合肥的房價不會大規模暴跌。但是局部暴漲的房子可能會下調!新站,瑤海還會緩慢上漲。其他地區也會存在微降或者微漲。估計會有三年左右的低迷期,最后穩定在3萬左右的合肥均價區間里。
當然也會有高位接盤炒房的資金鏈斷裂低價出售。
但是作為一個新二線省會城市,合肥的政府經濟規劃向好,人口流入多。長期還是看好的。所以合肥房價均價穩定在3萬這個區間是合理的
合肥是安徽省省會,2021年合肥GDP1.1萬億,排名再上一步,位列全國第19位。合肥將會成為安徽省的單核城市,也會逐漸成長為強二線或者弱一線城市。
合肥對安徽省內的人口和資源有很強大的虹吸效應。
隨著人口的不斷流入,高新產業的進一步布局完成,未來合肥的發展勢頭將會進一步增強,合肥的房價仍會穩中有升,整體趨勢仍會上漲,只是無法再現2016年的翻番行情。
另外由于二手房市場供應量越來越大,微觀層面,合肥樓市將會出現更大的分化。
2022年1月合肥房價地圖。
2022年1月合肥全市均價為20325元/平,環比上漲0.07%。
其中主城區,
政務區:39916元/平位列第一;
濱湖新區:31414元/平位列第二;
高新區:29668元/平位列第三;
其次是蜀山、經開、廬陽、包河、瑤海、新站。
四縣一市:肥西、肥東、長豐、廬江、巢湖。值得注意的是肥西以16465元/平,超過了主城區的瑤海新站 。
由于統計口徑不一,數據能大體真實反應目前合肥樓市格局,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注合肥房博士,更多獨家樓市分析與您分享。
四、合肥作為安徽的省會城市你們覺得它的優勢在哪里?
提到合肥,它可謂是一座幸運的城市,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它一直都不是安徽的政治中心,當時的安徽有長江五虎安慶,四大米市之稱的蕪湖,它們的實力比合肥強得多,但令人意外的是,安徽的省會并不是設在安慶,也不是蕪湖,而是不起眼的合肥。
合肥居于安徽省的中心地帶,地緣戰略優勢明顯,而且在建國后,國內局勢還沒有完全穩定,合肥最大的優勢就是在于它能夠提供一定的戰略緩沖空間,因此被定位為安徽的新省會。在1969年,受國內外局勢影響,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搬遷,這所學校意外的遷至合肥,可謂又是合肥的一大幸事。如今的中科大對合肥的發展有著重大作用,如今合肥科技創新實力比較強,而且被定位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科大為它加分不少。
自中部崛起戰略實施以來,安徽開始推行“強省會”戰略,大力發展省會合肥,因此過去十多年,合肥經濟強勢崛起,GDP分別超過了昆明、南昌、石家莊、長春、沈陽、哈爾濱等省會城市。2018年合肥GDP達到7822.9億元,穩居全省第一,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安徽第一大城市。如今的合肥,在長三角的擴容下被定位為長三角副中心,等級與南京和杭州同級,合肥也是“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而且安徽還在打造以合肥為中心的皖江城市群、合肥都市圈,可以說,未來合肥的發展前景依然廣闊。
合肥的優勢在于一個“合”字,因“合”而“肥”,“合”是方法,“肥”是發展目標。合肥一旦離開這個“合”字,便與安徽省的其他地級市一樣了。
1.站在合肥,看向全省,合肥處在安徽省的正中,具有中心優勢。
安徽省的地形是南北長、東西短。合肥作為安徽省的省會城市,在東西方向上(橫向)處于正中,優勢雖然并不十分明顯;然而在南北方向上(縱向)的優勢,不可多得。
在縱向上,安徽省由長江以南地區(皖南山區)、淮河以北地區(淮北地區)、長江與淮河之間(江淮之間),三個地塊共同構成。
如果把安徽省的省會設在淮北地區,那么皖南地區的人,要是到省會辦事,就要跨過長江,跨過淮河,行程數百公里方可到達。反之,如果把安徽省的省會設在皖南山區,淮北地區的人到省會辦事,其行程也同樣感覺遙遠。而把省會設在合肥,人們就會感到方便太多了。
正是因為合肥具有正中、中心的優勢,合肥作為省會,對于全省各地的行政管理容易多了;合肥作為省會城市,對全省各地的經濟輻射和帶動作用,更加便捷了;在文化上,合肥可以兼容沿江江南的徽州文化與沿淮淮北的淮河文化;文化上的兼容,也會帶動和促進人們情感上的兼容。
2.站在合肥,看向省外,合肥具有東承、西啟、南聯、北上的作用。
安徽省屬于我國的中部地區,合肥作為安徽省的省會,可以向東、南、西、北4個方向舒展胸懷,收攏各種可用資源。
向東,與上海和江、浙,構建一體化發展體系,承接產業轉移。
向西,與武漢、重慶、成都、長沙、南昌,共同構建發展體系,形成產業延伸態勢。
向南,隨著交通的發展,與閩、粵、贛、湘等地開展各種交流與合作,學習先進經驗。
向北,與河南、山東、陜西、山西,進行產業延伸與互補,構建資源合作利用體系。
說到這里,我的眼前便浮現一個充滿無限希望,生機勃勃,展翅騰飛的省會城市——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