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
中國農業看“東北”,國家越來越關注“東北”農業發展。
作為國內互聯網“阿里、京東”兩大巨頭,不是他們選中“東北”布局大農業,而是國家農業發展“戰略計劃”中的一個部分。
2016年,外交部開始在藍廳設立 “中國省區市全球推介會”,讓世界各國駐華使節不出北京就能同中國各省區市直接對接,開展面對面交流,推進各省區市加強對外開放和互利合作。向全球推薦東北,這是中國經濟步入改革常態轉型關鍵期,加快構建一個全球“綠色、安全、營養”糧食安全生態種植環境步伐,對打造一個公平合理的農業國際貿易技術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倡導綠色生態理念,造福全人類,這是一個大國的責任和義務。這是對東北各行各業的發展帶來一次歷史機遇,其中隱藏了無數的商機。
東北三省及內蒙古地區是我國大豆主要種植地區。1993年達到最高峰 產量達1530.7萬噸。從1995年在美國進口大豆的沖擊下,我國大豆產量連年下滑,2016年已跌至1294萬噸。
我國從80年代大豆出口黃金時期170萬噸/年,己下滑到目前10萬噸/年。進口大豆卻在逐年增加,2016年進口大豆已飆升至9552.6萬噸。
我國悠久的大豆歷史,一個全球最大的生產國,1995年還擁有全球大豆90%生產能力的中國,在短短二十幾年,就成了世界大豆主產國中,對”進口大豆“依存度最高的國家。
由于南美,美國作為轉基因大豆的主產地 ,其出口的非轉因基因大豆存在混入轉基因大豆的風險,為確保糧食安全。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鄉村振興的重點是產業興旺。必須構建農業對外開放新格局,要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糧商,和農業企業集團,積極參與全球糧食安全和治理和貿易規則制定,促進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農業國際貿易秩序。
個人認為:從資源、人才、資本三個角度而言,東北對于阿里京東而言是最佳的選擇,沒有之一。
1、東北發展農業有著天然的氣候資源和土地優勢。
東北有著肥沃的黑土地,盛產大米、玉米、大豆、馬鈴薯、甜菜、高粱以及溫帶瓜果蔬菜等。“寒暖農分異,干濕林牧全,麥菽遍北地,花果布南山” 說明了東北當地的農作物生產優勢。
具體而言,東北在農業方面的優勢在于:
1)、地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2)、有名的黑土地是一種性狀好、肥力高,非常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
3)、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長的自然條件。
土壤氣候水源條件好,滿足了農業的基礎需求,地方大是開展智慧農業的重要條件,有利于無人機、無人智能設備、大體量機械的發揮。
2、無人化智能化的農業發展模式,對人才的依賴程度降低。
隨著東北經濟的持續低迷,東北人現在遍布全國各地,在三亞、在深圳、在廣州、在北京,都遍布著東北人,東北人才大量外流也是導致經濟低迷的重要原因。甚至有人調侃:東北現在的三大支柱產業是直播、燒烤、黑澀會。這也從一個方面反映了東北人才外流的現狀。
作為智能化、無人化的現代農業,土地和氣候條件是重要基礎,而人才反而是次要條件,因此阿里和京東的農業選擇東北可以說是非常合適的,既利用了優勢又規避了劣勢,可以說是非常明智的選擇。而且對于東北而言,隨著傳統農業轉型升級為智能現代農業,將有效地將人才反向吸引回到黑土地上,這無疑是雙方都愿意看到的結果。
3、東北經濟持續低迷,急需資本和新模式的注入。
近年來,據說在投資圈有一句名言,叫做“投資不過山海關”,說明了資本對東北沒有關注,東北缺乏創新項目。當年的東北是全中國重工業的基地,汽車、軍事等重工業都是從東北起步的,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重工業逐漸式微;如今東北的發展,急需資本和現代化新模式的注入,阿里和京東以及騰訊、萬達、恒大陸續進軍東北,在農業、汽車制造、智慧城市等方面開展大力度、深領域的合作,阿里和京東不過是這一波大潮中的領軍企業而已,選擇農業也是非常睿智和具有前瞻眼光的。
國企和私企的差別在哪?
我本人在國企工作時間不長,但是我表弟在一個縣城國企工作,具體叫什么我就不方便透露了(你們懂得),我們經常在一起聊天,我就來說一說在我眼中國企與私企的差別。
1、午休
國企:中午12:00休息,下午1:30上班。在11點左右基本不接受辦理任何業務,11:30基本上辦公室就沒人了,下午兩三點有的工位還空著呢。
私企:中午12:00休息,下午1:00上班,我認為最牛的人是12:01分出去吃飯,而多數人都是要等五分鐘才走。下午到點上班,要是還有趴著睡覺的,等著被談話或被扣工資吧。
2、請假
國企:請假論天請,根本沒有半天這說。若是臨時有事外出,趕在下班前能回來打卡,這種情況跟領導說一聲出去辦公事就完了,都不需要請假。
私企:別說半天了,我曾經在一家私企按小時計算的,有事去機場接個人,都要請一個小時假,別想著占公司一點便宜。
3、節日福利
國企:這么說吧,我表弟家里的生活用品這么多年就從來買買過,米、面、油、毛巾、牙刷、洗衣液、洗發水等等,在我表弟家都是一堆一堆的。現在雖然說沒有這么多了,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國企畢竟有著一套完善的制度。
私企:想發什么發什么,飲料、餅干、啤酒、小禮物,說白了,都是不值錢的。最重要的是小企業根本沒有完善的福利制度,都是臨近節日看別家公司發禮物,才想起來自己公司也要發點,然后忙忙張張去買禮物。我就曾在十一接過公司發的兩箱水果,一箱葡萄、一箱橙子,回去打開發現葡萄都爛了,橙子爛了半箱……
4、報銷
國企:報銷只要金額和項目能對上,沒有發票的項目可以找代開,算上稅點一起報銷。貼票要求很寬松,和財務關系好,基本上都是財務幫忙弄了。
私企:相信這個痛凡是找過財務報銷的人都有體驗,每次進財務室都是一顆忐忑的心,這個不能報,那個不符合標準的,頭都大了,至于讓財務幫你弄,快醒醒吧。
5、加班
國企:加班制度很完善,各項權益都有保證,但是國企很少加班,也不鼓勵加班,如果加班大多數也是為了頂休假。
私企:這周你就加了4天班,好意么你?來來來,這個項目甲方比較著急,這周末加班,等項目完事后給大家串休(項目完事后就忘了這茬或是又接著下一個項目了)。至于加班費,來,先把項目完成,之后再談加班費。
6、加薪
國企:完善的薪酬制度,怎么漲的,怎么降的,都有據可依,讓你心服口服。私企:看你的價值,給公司創造高價值,下個月馬上漲工資;當你沒有價值了,說降就降,需要啥依據?全看老板心情。
這里比較只能是一般國企和一般私企相比較,才有意義!
一般國企與一般私企主要差別是:
1、一般國企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執行繳納五險一金或者五險二金;
一般私企只繳納五險或者五險一金。
2、少部分一般國企給員工繳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檔次為60%;
大部分一般私企給員工繳納城鎮職工養老檔次為60%;
3、少部分國企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不繳納企業年金,因為繳納企業年金不是強制性法規。
一般私企不給員工繳納企業年金。
4、一般國企都有年假,大部分一般私企沒有年假;
5、一般國企嚴格執行《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
一般私企執行這些法律法規不嚴格。
主要體現在日常工作和節假日加班工作上,不嚴格按工資補償倍數執行,不實行串休制。
6、一般國企都是實行雙休制;而大部分私企采用單休制;
7、一般國企工資普遍比一般私企工資高;
8、一般國企逢年過節有福利待遇;大部分一般私企沒有這個待遇。
9、一般國企嚴格執行8小時工作制,大部分一般私企不能嚴格執行這項規定;
10、一般國企嚴格按規定為員工繳納社保,少部分私企不給員工繳納社保。
11、一般國企按制度、管理流程辦事;少部分私企不按制度、管理流程辦事,老板說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