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在哪里中國嗎
上海位于北緯31度14分,東經121度29分,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長江三角洲前緣,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浙江兩省,北界長江入海口,長江與東海在此連接。上海正當我國南北弧形海岸線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廣闊,地理位置優越,是一個良好的江海港口。
二、上海在世界上的什么位置
地理位置樓上的已經說了
氣候
上海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氣候溫和濕潤,春秋較短,冬夏較長。2005年,全年平均氣溫17.5℃,日照1778.3小時,降雨量1254.9毫米。全年7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汛期有春雨、梅雨、秋雨三個雨期。
土地面積
解放初期,上海的土地面積僅為636平方公里。1958年,江蘇省的嘉定、寶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匯、奉賢、青浦、崇明10個縣劃歸上海,使上海市的轄區范圍擴大到5910平方公里,幾乎是解放初期的10倍。2005年末,上海全市面積6340.5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0.06%,南北長約120公里,東西寬約100公里。其中區域面積5155.01平方公里,縣域面積1185.49平方公里。境內轄有崇明、長興、橫沙三個島嶼,其中崇明島面積1041.21平方公里,是我國的第三大島。
水文
上海地區河湖眾多,水網密布,水資源豐富,是著名的江南水鄉,境內水域面積697平方公里,相當于全市總面積的11%。上海河網大多屬黃浦江水系,主要有黃浦江及其支流蘇州河、川揚河、淀浦河等。黃浦江源自太湖,全長113公里,流經市區,江道寬度300~770米,平均360米。終年不凍,是上海的水上交通要道。蘇州河上海境內段長54公里,河道平均寬度45米。上海的湖泊集中在與江、浙交界的西部洼地,最大湖泊為淀山湖,面積為62平方公里。
地勢
上海境內除西南部有少數丘陵山脈外,全為坦蕩低平的平原,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為4米左右。陸地地勢總體呈現由東向西低微傾斜。大金山為上海境內最高點,海拔高度103.4米。
行政區劃
解放初期,上海共劃分為20個市區和10個郊區。后經多次行政區劃調整和撤縣建區,至2005年末,上海有18個區、1個縣,共108個鎮,3個鄉,103個街道辦事處,3437個居民委員會和1874個村民委員會。
三、上海為什么是中國第一大城市?
上海因為沿海 所以經濟與全國平均相比的話就比較發達~ 而我認為經濟是衡量一個城市發達與否的標志 所以上海就已經具備這種可能了 再說上海又是全國金融 航運等的中心 并不亞于北京的 上海的文化又是吸引全國矚目 當然就成為了中國第一大城市啦~
四、上海是世界上第幾大城市?
世界城市居住條件排名
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和加拿大的溫哥華被評為“最適合居住的城市”,而巴布亞新幾內亞首都莫爾茲比港則被評為“最不適合居住的地方”。本次排名是根據如下3個因素做出的:文化與環境、健康與安全和基礎設施。
澳大利亞珀斯排名第三,瑞士日內瓦、加拿大多倫多、奧地利的維也納和瑞士的蘇黎世并列第四。在美國城市中,檀香山和波士頓排名最靠前,分別名列第21和28位。在亞洲城市中,日本東京和大阪排名最靠前,并列第21位,香港排名44,上海和廣州排在第73位,北京和深圳則并列77位
五、上海什么時候叫上海的?
上海簡稱滬,名稱最早見于北宋郊旦之《水利書》。上海因何得名?一說“其地居海上之洋”(《弘治上海志》),即當時漁民商船出海的地方;一說是由于當時的漁民用“滬”這種捕魚的工具勞作,干活就是上“滬”,因而得名。宋代開始設上海鎮,元代稱上海縣。宋代之后貿易日盛,一躍而為“東南名城”,至清道光年間,“商賈云集,海艇大小以萬計,城內外無隙地”。1928年設上海特別市,1930年改稱上海市,沿用至今。
六、上海的簡稱?
上海為什么簡稱“申”? 申的來歷: 上海是全國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史悠久,有“江海通津,東南都會”之稱,是中國新文化的發源地。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上海西部形成陸地,并出現原始村落;十世紀前葉,上海市區全部成陸。上海春秋時屬吳,戰國時先屬越后屬楚。楚孝王封楚相黃歇為春申君,上海就是他的封地。傳說黃歇命人疏通過境大江,這條江就被叫作黃浦江或春申江,這塊地方則被稱為“申”,這就是上海簡稱“申”的來歷。(黃浦江的源頭在浙江安吉縣的龍王山,那里是“白云回望合,青藹入看無”的好所在)公元三世紀,上海濱海及吳淞口一帶的居民多數以打魚為生。聰明的漁民們發明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滬”。當時還沒有上海這個地名,于是人門就將這一帶稱作“滬瀆”。瀆就是水流入海的意思,所以上海又簡稱“滬”。 上海在宋代以前僅是一個小漁村,村內有十八大浦,其中有兩條相對的分別叫上海浦和下海浦。上海的地名就是因為“上海浦”而得名的。而現在十六浦輪渡站就是過去的“十八大浦”之一。 上海在唐時屬華亭縣,別號云間。上海建鎮是在宋咸淳初年。元代升華亭縣為松江府,公元1292年上海立縣。1843年上海正式開埠,1927年設上海特別市,第一任市長是黃郛,1930年改上海市。 上海的歷史演變比較復雜。所以有許多人認為老上海就是松江。其實,松江原來一直屬于江蘇,58年才劃入上海。那么,真正的老上海在哪里呢?據考證應在“青龍鎮”。相傳東吳孫權為抵御曹操而建造了許多青龍戰艦,于是就將造艦的地方稱為“青龍”。唐天寶年間始設青龍鎮,宋代劃歸華亭縣,元代歸屬上海縣,明代屬于青浦。 老上海的青龍鎮在宋代就是“海舶輻輳之地,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煙火萬家,人稱小杭州”。宋大書法家米芾曾在青龍鎮做過監官。后天我們到新昌大佛寺,能看到他題寫的“面壁”兩個大字。” 滬的來歷: 青浦歷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先人們已在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息,繁衍后代。被國務院名命為“菘澤文化”的新石器時代的村落群就是最好的見證。在福泉山、劉夏、玲家角等地至今還留有不少4000多年前的史前文化和人類生活遺址。據文字記載,早在東晉時期,青浦東北部的青龍江畔,就是當時的海疆邊防重地,現今白鶴鎮的“滬瀆村”,就起源于晉朝邊疆烽火報警臺“滬瀆壘”的古遺址。以次來推,上海簡稱“滬”的來歷應從青龍江畔的“滬瀆壘”算起。唐朝夭寶五年又在此設“青龍鎮”,據史書記載,是當時長江三角洲地區最大的集鎮和對外貿易港口。北宋時的大書法家“米芾”,也曾在青龍鎮任鎮監。青浦,以她豐富的古文化底蘊而享譽中外,上海人的根在青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