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馬云呢,人民日報的這篇文章我細細地讀了一篇,平心而論,寫的很不錯,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這四個人的成長經歷,而這四個人的經歷有著相似之處,他們都是從一無所有時開始奮斗,經歷過諸多的辛酸和失敗,但是他們沒有放棄,最終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讓很多人艷羨的成績。
郭德綱,從小就混跡于天津紅橋區的曲藝團,對于郭德綱來說,喜歡相聲、評書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于是他拜了多名曲藝人士為師。1995年,郭德綱只身來到北京,這不是他第一次來北京,但是這次來他并沒打算再回去,就這樣,郭德綱開始了北漂生活。一路走來,郭德綱吃過“面糊糊”、經歷過深夜走幾十里路回住處,受盡了人情冷暖,最終他成功了,這份成功是歷經磨難后的破繭成蝶。
岳云鵬,一個出身河南農村家庭的普通男孩,1999年,14歲的岳云鵬來到北京,在沒有進入德云社之前,他當過保安、打過雜、當過飯店服務生,同樣,他也被人嘲笑過、擠兌過,甚至在進入德云社后,他依然被德云社的很多人看不上,而正是郭德綱力排眾議才留下了他,他也沒有辜負郭德綱的栽培,經過多年的努力,他成為了相聲界的“阿甘”,今年再次踏上了央視春晚的舞臺。
王寶強,一個出生于河北邢臺農村家庭的男孩,1992年,他上了少林寺,7年他來到北京,初到北京,王寶強住在陰暗的地下室,那時最常吃的東西就是土豆,一開始王寶強只是一個群眾演員,每天他都游走于各個劇組,后來他成了別人的替身,他時常要從高處摔下,別人都是假摔,他是真摔,而正是他的這股認真勁讓他有了出演《盲井》的機會,隨后又出演了《天下無賊》,這一路走來,王寶強就是憑借一股執著取得了如今的成績。
馬云,一個被很多人戲稱為“長著外星人臉”的男人,少年時的馬云在高考落榜后蹬起了三輪,后來一本書改變了他的命運,這本書叫《人生》,經歷過三次高考后,馬云考上了杭州師范學院,畢業后當了四年老師,隨后開始創業,他做過英語翻譯、百貨地毯,幾次失敗的創業經歷并沒有打垮他,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來到了美國,這次美國之行徹底改變了他,回國后他成立了阿里巴巴,如今的阿里儼然成了我國互聯網行業的巨頭,而馬云也當過中國的首富。
人民日報將這四位人士的人生經歷寫在一篇文章里只是想向大家傳遞一些富有正能量的訊息,很多時候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選擇、堅持的產物,而堅持是最難能可貴的,不是嗎?
我覺得,這里面,寫這幾個人,肯定有它的道理,自有合理的安排,人民日報不會隨意寫幾個人的,不然,咋不寫你我他?我深知媒體報道之道,里面一定有值得符合奮斗的經歷,有故事和細節,里面一定有值得打動人、激勵人的地方,其實,想想,這幾個人,每一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不管是王寶強、郭德綱、岳云鵬還是馬云,他們成功的背后,都有曲折奮斗打拼的經歷,只要這些成功人員沒有污點、沒有人品缺陷,我覺得,都值得宣傳報道,包括馬云這樣的商人,用他們成功的例子,去激勵年輕一代人,發揚他們不怕艱難困苦、不怕失敗、越挫越勇的精神,他們的成功,總有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不管他們個人生活、家庭生活咋樣(如王馬婚姻),但并不影響他們作為奮斗者,給其他人的激勵。
馬云、王寶強、郭德綱、岳云鵬,起初,他們都是小人物,甚至剛開始,還不如我們起點高,馬云當初擺地攤,王寶強作為農民,雖然當了演員,跑龍套,但通過他自己的不斷努力,從一個跑龍套的農民,變成了一個出名的演員,一個一線演員、一個演技越來越好的演員。他的第一部電影《盲井》(下圖),雖然有點粗糙,但演的很不錯,這個處女座,或許,就是他奮斗的開始吧。
馬云從擺地攤、跑銷售,如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他構建了自己的網絡帝國,不是常人能及。想想我自己,當初也和王寶強、馬云一樣,大學時,當群眾演員、跑龍套,演了幾部電視劇,也曾與于榮光、李冰冰、任泉、張鐵林等同臺競技,我甚至比王寶強學歷高、起點高。馬云的經歷,我也有,大學暑假,去賣東西、擺地攤、做銷售……這些經歷,也是在他們打拼的二十多年前發生的,都是同時代人,但他們成功了,我依然還是一個小角色,所以,他們能夠成功,必然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人民日報把他們當做典型來報道,我覺得,沒有錯,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那些奮斗故事,是我們值得學習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且都是從無到有,只是,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敗了,對于成功的人,如何成功的,學習他們,就是對自己失敗的最好激勵。學習馬云、王寶強、郭德綱、岳云鵬奮斗精神,亦如此。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我奮斗,我幸福。每一個懷揣夢想,為夢想奮斗的人,都值得尊敬,為他們點贊,也為我們同樣有夢想,并為之奮斗的人點贊,即便我們最終失敗了,成了小人物,但無怨無悔,嘗試了、努力了、奮斗了、拼搏了,即便最終失敗了,也沒啥遺憾和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