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啥痛風患者犯病期間喝些啤酒卻能起到緩解作用呢?
我就是痛風患者,記得第一次痛風就是吃了螃蟹,整個右腳背紅腫滾燙成包子樣,挨到就痛,走路都不能走。當時不知道什么叫痛風,盲目的吃了點藥,一點效果都沒有,后來實在痛得受不了,就到附近的私人醫生診所看一下,醫生一看一摸,就說是痛風,立馬給我打點滴消炎止痛。打完針回家2小時后,腳緩解了痛疼,可以走路了。到現在為止,痛風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經常性會痛,尿酸一直偏高,也有時戒口,酒也戒了,平時注意飲食,但有時還是要管住自己的嘴。
至于痛風期間喝啤酒能起到緩解作用,我覺得有點瞎扯,我沒痛風前,就喜歡喝啤酒,后來喝啤酒讓痛風時常找上門來就戒掉了啤酒,幾年滴酒沒沾了。
因為你已經痛瘋了。[摳鼻]
二、痛風患者不能吃海鮮喝啤酒嗎?有科學依據嗎?
對于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痛風患者不能吃海鮮喝啤酒,有科學依據。因為我就是一名高尿酸血癥導致痛風的“資深”患者,平時喜歡收集這方面的資料。我們知道,痛風發病的生化基礎是高尿酸,當體內的血尿酸濃度飽和,就會形成尿酸鹽結晶沉積在大腳趾、腳踝、膝蓋等關節部位,如果尿酸鹽結晶脫落,就會引發痛風急性發作,讓我們痛苦不堪。而尿酸的濃度與我們的嘌呤攝入量有直接的關系,這是就是為什么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患者需要嚴格控制飲食,減少嘌呤攝入量的原因。每種食物中嘌呤的含量不同,有高有低。大部分的海鮮是高嘌呤食物,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患者不能吃這些海鮮,吃了就是和自己過不去。
酒類,尤其是啤酒,痛風患者不能飲用。酒精進入人體后,在肝臟中代謝分解,占用血液中大量的水分,導致血液中尿酸的濃度升高。同時在代謝分解的過程中,酒精會生成乳酸,而人體排泄乳酸和尿酸的通道和機制類似,乳酸會擠占尿酸的排泄通路,造成尿酸排泄量減少,體內尿酸濃度升高。啤酒中雖然嘌呤含量不高,但是卻含有大量的進入人體后可以轉化為嘌呤的物質。酒精是痛風的“催化劑”,而啤酒就是“催化劑”中的狠角色。
醫學工作者統計和分析了飲酒對痛風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①飲酒確實可以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②每日飲酒量超過15克,就會顯著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③啤酒與白酒相比,增加痛風發作的作用更強;④適量的紅酒不會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痛風患者不能吃海鮮,不能喝啤酒。海鮮加啤酒,對于痛風患者來說,嘌呤攝入量疊加,升尿酸的效果不是1+1=2,而是1+1>2。
痛風患者不吃高嘌呤的海鮮,但是在非痛風急性發作期適量吃些中嘌呤和低嘌呤的海鮮,像螃蟹、海蜇皮等, 還是可以的,聊勝于無吧。至于啤酒,還是別喝了,改喝紅酒吧。但是一定要適量,不能貪杯,過把小癮就行了。誰讓咱得了這個“破”病呢?要想少受罪,還是管好自己的嘴吧。啰里啰嗦寫了一堆,水平有限,不作為任何醫療依據,僅供科普參考吧。祝朋友們身體健康,遠離高尿酸,遠離痛風。我是常未樂央,一個喜歡碼字的中年人,歡迎評論,我們共同探討提高。
科學依據就是海鮮啤酒都是高嘌呤食物,而真正的依據就是痛風患者的經驗,所有的痛風患者大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因為喝啤酒吃海鮮而引發痛風的,所以才有了這些經驗之談!
對于痛風最關鍵的是治療而不是預防!
中藥外用治愈率百分之九十以上!
三、尿酸高為什么不能喝啤酒?
你好,尿酸高之所以不能喝啤酒是因為血尿酸水平與飲酒的品種密切相關,每天喝兩罐以上啤酒的人,痛風發作的風險是不喝啤酒的2.5倍;每天喝烈性酒兩杯以上的人,痛風發作風險是正常人的1.6倍。
有一個誤解是,啤酒中的嘌呤比較高。其實啤酒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高嘌呤食物,一天喝一大瓶啤酒,嘌呤攝入量只相當于33克鮮肉,即便在酒類家族中,啤酒中的嘌呤也比黃酒少。
但酒精的代謝產物是乳酸,會競爭性抑制尿酸的代謝,現基本被認為是誘發尿酸排泄減少的原因—— 這才是痛風患者遠離啤酒的根本原因。
所以,其實不應僅僅少喝啤酒,各種酒都是應該少喝的,酒精有促進內源性尿酸生成的作用,會導致乳酸和酮體的積累,血尿酸突然升高,是誘發痛風發作的危險因素之一。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關注我!每天了解更多腎病知識哦!
還是少喝為妙
四、喝啤酒就會痛風嗎?
痛風又稱“高尿酸血癥”,是一種尿酸沉積過高引起的關節性疾病。喝啤酒確實容易引發痛風,因為酒精會影響我們人體的嘌呤代謝,所以不建議喝啤酒。患者需要注意飲食均衡健康,一定要注意飲食清淡,不要吃太辛辣的食物。少吃海鮮少喝酒。可以去戶外活動鍛煉身體,加強營養飲食,提高增強體質和自身免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