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記錄我們漢語書面語的工具,是承載著我們的歷史的重要載體。漢字有著五千年以上的歷史。即使從甲骨文算起,也有3000多年了。多少年了,漢字的字數逐年增多。文末的表格是十八世紀前我國主要字書收字情況。
而當代的《漢語大字典》收字則達到了六萬多,《中華字海》收字更是達到了85,568個。
不過,這么多單字,好多是異體重文字,如《康熙字典》中 “山”字就有九種寫法。這是歷代字數積累的總和了。
這就給大家造成了一個印象,認為漢字數不勝數,實在是多得不得了。事實上,我們平時經常使用的漢字,并沒有這么多。
在古代來說,據統計,《十三經》累計五十八萬九千二百八十三(589,283)字,這是總字數。其中不重復的單字,只有六千五百四十四(6,544)個。可見,古代用字的最高約數也就是六千多個漢字。
1965年,文化部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公布的《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共收字六千一百九十六(6,196)個。而在1981,國家標準GB2312-80《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公布,收字共六千七百六十三(6,763)個,分為兩級,一級字3755個,二級字3008個。可見,現代用字的最高約數也就是六千多個漢字。
漢字的使用頻率,即反復出現和使用的字,據統計,八個字達百分之十,四十個字達百分之二十五,一百六十個字達百分之五十,九百五十個字達百分之九十,兩千四百字達百分之九十九,三千八百字達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也就是說,只要認識了出現頻率最高的950個字,就能看覆蓋日常閱讀的90%了。
據《中國姓氏研究報告》推斷,從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早期人類創造文字開始,到原始社會末期,中國人創造的文字超過20萬個。
人類為什么要造字的問題,一直沒有正確的解釋,更多的人認為先有語言,后有文字。這種錯誤認識,導致幾千年,上百代人找不到正確的路徑探索和解釋文化現象。
《中國姓氏研究報告》將人類文明進步分為兩步走,第一步是學會用火,這是其他所有動物都做不到的。也就是說,人類當初如果不學會用火,永遠脫離不了動物界。第二步是學會畫血緣記號區別通婚,因為當初原始人群數量有限,血親近親生育導致體質素質低下,人類一旦認識到只有實行異族通婚,才能生育健康后代,所以祖先發明血緣記號禁止近親通婚,祖先這種科學方法一直延續到現在,直到永遠。
血緣記號,也就是部族名稱,即姓氏文字。人類造字是從姓字造起的,由呼讀姓字產生原始語言,也就是說,原始人語言最初也就一兩個字。舉例解釋“突然”這個詞,是突姓到然家借火,結果引起了火災,燒的很慘,當時影響很大,人們經常用這個例子教育別人借火要謹慎。
突家為什么去然家借火?因為兩家距離近,而且是叔侄關系。根據字形分析,突和然都有相同的血緣符號“犬”,“肰”是犬部族中專門負責屠宰的人,以“月”表示宰官,分族后建肰部族,用肰姓,肰部族中管理用火的人,以“灬”表示寫作“然”(月為變體),火正“然”分族后使用然姓,至此,然姓是犬姓第三代了。突上面的“穴”也是姓字,但是被借用為建房的建工符號,犬家的建工“突”分族后使用突姓,突是犬第二代,所以突、然是叔侄關系。
進一步解釋“然”,根據與“然”組詞較多,如忽然、居然、悍然等分析,為什么那么多人去然家借火?因為然家上代人是屠戶,然家以賣熟食為生,因為生意好,家里不斷火,借火的人經常來,借火發生的事故也多,“忽然”的事故也是一例,“忽”是勿部族管火的符號,以“心”表示火正官名,但是他非常粗心,經常去然家借火,有一次也發生火災,所以有“忽然”的故事。所有虛詞都是由實詞轉化的。然家有沒有宰官?有,是“目”旁+“然”,《康熙字典》能查到。
“突然”、“忽然”本來都是失火的故事,后來演變為虛詞,盡管《新華字典》和其他字典把“突然”解釋為“迅速發生的意外情況”,看似完美,但沒有實質性的解釋,沒有說明為什么用“突然”表示“這種意外”,這也是現代詞典解詞的“硬傷”。關于血緣字、輩分字、婚合字、職能字四字法的漢字理論,請閱讀《中國姓氏研究報告》,關于詞語的正確解釋,請買《字群詞典》。
每一個漢字,本來都是姓字,語言用字都是借用姓字,姓字有幾十萬,都是古人的身份證號碼,而我們借用于表達名稱、動作、情態等含義的,少之又少,所以常用字只有幾千個。
如何看待國外發展燃油車時,中國大力發展電動汽車?國外的電動車技術不如中國嗎?
電動車本身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今年高技術含量的電池技術諾貝爾獎被日韓拿走了,沒有我們的事。我們至少現在沒有彎道超車的技術能力,電動車所使用的電池都是普通電池,電池技術落后,電動車企業之所以不斷的投入大量資金生產落后的電動車,目的就是套取國家的補貼!這些企業很少在電池技術上投資,都是用落后的電池蒙混過關,撈完補貼就跑的投機企業。至于說什么電池終身免費更換之類的鬼話更是沒人相信,誰知道2-3年后還有沒有你這個車企?
國外不發展電動車,是因為電池技術上的障礙無法克服,在技術不成熟的情況下生產電動車會被客戶投訴的,因此不發展電動車是不想官司纏身。
另外,現在有些電動車充電樁的收費已經高達2元一度電了,誰知道以后還會不會出現電費大幅漲價的情況,這玩意太不靠譜。
因為中國是全球鋰含量第二高國家,并且電力資源過剩,同時電動車核心為三電技術,中國在半導體領域在這10年里一直在瘋狂發力,所以中國有信心在電動車領域彎道超車。現在的寧德時代、比亞迪紛紛成為一線企業就可以看出來,最后還有一點,那就是北汽、廣汽、一汽、東風、長安這些傳統車企的不作為令中國太失望,扶持幾十年但是基本毫無作為,所以與其在油車上受氣,不如換一條道,所以無論電動車多不好(充電、冬天續航問題、電池衰減),國家根本不會去考慮這些,畢竟國家把汽車當成增加就業、實現技術更迭、人民出行工具、在夜間進行電力儲能的設備,相比用戶用戶體驗這塊,國家推給了企業去解決。最近有人提出氫能源這塊,說實話這塊非常有煽動性,但可惜中國這塊技術儲備很少,最多做試驗田,也許10年后可能會去發展吧,畢竟儲氫站需要大力投資建設,但是國家需要投資的東西太多了(5g基站、高鐵、高速公路),就現在這個國際經濟形勢很難再去投資氫領域,所以最后總結一下,國家發展電動車,是國家戰略,無論你體驗是否好壞,沒有人能阻止中國發展這塊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