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么有人說最早會釀酒技術的是猿人?
釀酒技術是一 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猿人只是發(fā)現了天然的低度酒,然后依葫蘆畫瓢發(fā)展了初級釀酒術。遠古時人們先接觸到某些天然發(fā)酵的酒,然后加以仿制成酒。國內學者普遍認為,龍山文化時期釀酒是較為發(fā)達的行業(yè)。水果堆積,自然腐化,然后就有酒產生,但是這種釀酒技術不能稱為技術,實乃天成。酒曲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所在,《齊民要術》記載的制曲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后世也有少量的改進。
是誰發(fā)明了釀酒技術?眾說紛云,有的人認為黃帝時代就已經會釀酒了,《黃帝內經· 素問》中記載了黃帝與歧伯討論釀酒的情景。不過《黃帝內經》為后人所編寫,并非黃帝本人親書,因此不足為信。初級釀酒技術應當是夏朝時代形成的,有人說是杜康發(fā)明了釀酒技術,有也人說是儀狄發(fā)明了釀酒技術,大部分相信是杜康發(fā)明的。20世紀50年代始,原國家輕工部為總結我國白酒釀造傳統(tǒng)工藝,形成了現在的釀酒技術。
杜康造酒的說法是杜康有飯不盡,委之空桑,郁結成味,久蓄氣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也就是說杜康將未吃完的剩飯,放置在桑園的樹洞里,剩飯在洞中發(fā)酵后,有芳香的氣味傳出。東漢《說文解字》中解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云: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zhàn)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也就是成熟的人工釀酒術形成于夏朝初期。
目前中高端白酒市場的酒一般都是醬香型白酒,其生產工藝較為復雜,俗稱坤沙法。傳統(tǒng)的大曲醬香工藝:以優(yōu)質高粱為原料,用小麥制高溫大曲做糖化發(fā)酵劑,兩次投料、高溫堆積,采用條石筑的發(fā)酵窖,經九次蒸煮、八次發(fā)酵、七次取酒,采用高溫制曲、高溫堆積、高溫發(fā)酵、高溫流酒的特殊工藝,生產周期為一年,按醬香、醇甜及窖底香3種典型體和不同輪次酒分別長期儲存,精心勾調而成的具有典型醬香型風格的蒸餾白酒。
大曲醬香坤沙法工藝釀出的酒特點有: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醇厚協調,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原料出酒率達到25~28%。
最早會釀酒技術的,肯定不是猿人;但最早無意中釀造出來酒的,確實是猿人。
怎么講呢?
猿人,其實已經有意識的,在食物短缺季節(jié)到來時,儲存食物,尤其是各種果子。
他們把這些果子,堆在適宜的山洞中儲存。
那些來不及吃掉的,就發(fā)酵產生出了果酒,這就是最早的酒。
但這種釀造并不是猿人的有意行為,只是無心插柳行為罷了。
二、酒到底是哪個國家發(fā)明的?
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時期。在當今社會,酒已成為嗜好性消費品。酒的品種繁多,就生產方法而論,有釀造酒(發(fā)酵酒)和蒸餾酒兩類。釀造酒是在發(fā)酵終了稍加處理即可飲用的低酒度飲料酒,如葡萄酒、啤酒、黃酒、清酒等,出現較早;蒸餾酒是在發(fā)酵終了再經蒸餾而得的高酒度飲料酒,主要有白酒、白蘭地、威士忌和伏特加等,出現較晚。 釀酒的起源 最初的酒是含糖物質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自然形成的一種有機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存在著大量的含糖野果,在空氣里、塵埃中和果皮上都附著有酵母菌。在適當的水分和溫度等條件下,酵母菌就有可能使果汁變成酒漿,自然形成酒。 人類釀酒的歷史約始于距今4~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新人”階段。當時人類有了足以維持基本生活的食物,且又能短期地貯存食物,從而有條件去模仿大自然生物本能的釀酒過程。人類最早的釀酒活動,只是機械地簡單重復大自然的自釀過程。 真正稱得上人工釀酒的有目的的生產活動,是在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出現了農業(yè)之后開始的。這時,人們有了比較充裕的糧食,爾后又有了制作精細的陶制器皿,這才使得釀酒生產成為可能。根據對出土文物的考證,約在公元前6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qū)就已出現雕刻著啤酒制作方法的粘土板。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qū)已用大麥、小麥、蜂蜜等制作了16種啤酒。公元前3000年,該地區(qū)已開始用苦味劑釀造啤酒。公元前5000~前3000年,中國仰韶文化時期已出現耕作農具,即出現了農業(yè),這為谷物釀酒提供了可能?!吨袊犯濉氛J為,仰韶文化時期是谷物釀酒的“萌芽”期。當時是用蘗(發(fā)芽的谷粒)造酒。公元前2800~前2300年的中國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中,有不少尊、斝、盉、高腳杯、小壺等酒器,反映出釀酒在當時已進入盛行期。中國早期釀造的酒多屬于黃酒。 從利用含糖野果釀酒到人工栽培果樹釀酒,經歷了一段很長的時期。直到公元前4600多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qū)才開始種植葡萄并用以釀酒。 從自然釀酒到人類模仿大自然自釀釀酒,再到有意識的進行釀酒生產,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釀酒的發(fā)明是人類在效仿生物活動中迸發(fā)出的聰明才智的結晶。 中國古代釀酒技術 中國是最早掌握釀酒技術的國家之一。中國古代在釀酒技術上的一項重要發(fā)明,就是用曲造酒。酒曲里含有使淀粉糖化的絲狀菌(霉菌)及促成酒化的酵母菌。利用酒曲造酒,使淀粉質原料的糖化和酒化兩個步驟結合起來,這對造酒技術是一個很大的推進。中國先人從自發(fā)地利用微生物到人為地控制微生物,利用自然條件選優(yōu)限劣而制造酒曲,經歷了漫長的歲月。至秦漢,制曲技術已有了相當的發(fā)展。漢代雖還用蘗造酒,但大量的酒卻已是用曲制造了。據《漢書·食貨志》記載,當時釀酒用曲的比例,“一釀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這是中國釀酒技術史上,有關釀酒原料和成品比數的最早紀錄。
中國是世界最早的釀酒國家之一,釀酒歷史十分悠久。那么,我國的酒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 人們從古到今愛飲酒,關于酒也就有著種種傳說。
三、啤酒名稱的由來是什么?
大約5000年前,古人用麥芽煮粥喝,喝不完便倒掉,那粥在野外經自然發(fā)酵,居然成了芬芳的液體。人們由此受到啟發(fā),有意識地制成這種液體,一喝即刻感到有一股使人陶醉的香氣,這便是人類與啤酒的歷史淵源。早在公元前3000年,波斯一帶的閃米人不僅會制啤酒,而且把做法刻在粘土板上獻給農耕神。巴黎盧浮宮博物館內“藍色紀念碑”上就記錄著公元前3世紀巴比倫的蘇美爾人以啤酒祭祀女神的事跡。但那時啤酒中并無滿杯的泡沫,15世紀后釀造啤酒時才加入酒花,19世紀發(fā)明冷凍機,開始對啤酒進行低溫后熟處理,這一發(fā)明終于使得啤酒出現了泡沫。
啤酒生產在我國已有90多年歷史,北京雙合盛五星啤酒是我國生產年代較早的啤酒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