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見過喝酒最厲害的人是什么樣的?
見過一個維族老大爺,每天下午從石河子老街批發市場那里路過,就買一瓶七百毫升四十二度的沙棗花特釀,一口氣喝下去,然后笑瞇瞇的和老婆一起回家,至于老大爺到底喝多少才會醉,那是不知道了。
以前不明白老大爺為啥每一天都要買一瓶白酒喝了才回家。后來同事老崔喝酒把胃喝得萎縮了,差點死掉。和他說起為啥要喝酒喝成那樣,老崔說每天下班走到樓下不喝兩口他樓都上不去,整個人都不舒服。這樣我才明白維族老大爺那是完成每天一瓶的任務,否則可能一天都過不去。
見過喝酒喝壞的,喝醉的,很少見過一口氣喝七百毫升四十二度白酒一點沒事的人。
后來在建筑工地見過一個架子工每天帶一個一升飲料瓶帶水,有人說那一瓶都是白酒,我偷偷嘗了一口,真的是酒。不過他不是一口氣喝下去的,和維族老大爺相比不知誰更能喝。
我是膽小的勇士,我在講述我身邊的故事。歡迎關注點評。
酒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好東西,只要不過量,可以讓人心情愉快,活血化瘀,調劑生活,增進同事友誼。只要過量酒不是好事了,酒駕更是要人命的。
剛寫下這些有,又聽同事講他們出去喝酒被一個女人全部喝趴下的事,不過我沒見著就不說了。
我說美酒雖好,可不要貪杯,也不要賭酒,拼酒啊?
二、甘肅有什么好喝的?
甘肅有地地道道的黃河啤酒,有古浪縣北騰格里沙漠邊緣一帶盛產的金冠蘋果個頭大,成熟后表面金黃,色中透出紅暈。皮薄無銹斑,光澤鮮亮,肉質細密,汁液豐滿,味道濃香,甜酸爽口。1985年在優質蘋果、梨景德鑒評中獲全省第一名,全國第二名,榮獲農牧漁業部優質農產品。
白蘭瓜瓜肉為綠色,肉質細嫩,水份多,含糖量高,具有蜂蜜和桂花的醉人的甜香味;而且皮較堅實,易于保存和運輸。
冬果梨是甘肅特產,其特點是肉脆嫩,果汁多,含糖量高于一般的梨,它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本地人喜歡用冬果梨蒸冰糖或煮食熱冬果,有潤肺、止咳化痰等功效。
軟兒梨果子呈圓形,果皮很薄,熟透時用手可輕輕將皮撕下,果肉變軟,一吸可入口,本地特有的吃法是將軟兒梨冬天置于涼水中,讓梨披上一層薄冰。食用時先將之解凍,入口甘甜清涼,沁人肺腑,清熱解渴,生津寧神。
白鳳桃個大,果皮白中透黃,肉白細嫩,肉多汁,甜味濃重。?
三、?酒最早是由誰發明的?
中國酒的發明,歷來都說是源于杜康。曹操詩賦中更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名句。杜康是夏代人,傳說還當過國王,以目前現有資料考之,恐難如愿。問題在于,如果說夏代才開始有酒,考古學家一定會笑掉大牙。 、
確切的釀酒時間,當然也不可考。但依考古發現,距今6000年前,太湖地區己開始釀酒。在崧澤文化中,專門釀酒的澄濾器屢屢被發現。1999年春天,在江陰周莊龍爪墩遺址中發現一件,此器直徑近30厘米,形如碗缽,唯口部有倒酒的流,酒器內壁以底為中心刻了許多呈放射狀分布的凹槽。古人把米飯裝進澄濾器里發酵,酒生成后便順著凹槽向下滲,飲用時只須把流對準杯子傾倒就行了。
這種釀酒器在蘇南多處發現,然后通過蘇北地區傳人黃河中游地區,亦即廟底溝二期文化,黃河流域因此開始釀酒。但由于黃河流域大多種植旱作物,水稻的種植并不普遍,而旱作物釀酒較大米的釀酒要困難得多,因此,在龍山文化時期前(距今4000年),中原的釀酒并未普及,直到龍山文化時期,黍的釀酒問題解決了,酒器才大量在中原出現。而此時,太湖地區的古代居民己喝了2000年的酒了。由此可見,把酒的發明歸于杜康,不過是后來北方執政者篡改歷史,貶低四夷一貫做法中的又一例子罷了。
糧食富足和酒的釀造是有一定的因果關系的。江陰人杰地靈,又是魚米之鄉,喝酒之風也就源遠流長,而且似乎比其它地方要更勝一籌。1998年12月在云亭花山遺址發掘時,考古隊在一個不大的灰溝里(垃圾溝)發現破碎的145個個體的釀酒器。從現場觀察,3800多年前花山村民大約家家都有幾個釀酒器、這種釀酒器比6000年前的要精制一點,凹槽更密,所以倒出來的酒更清,沒有多少酒渣。這么大的數量,在全國同時期的遺址中,從未見過,可見江陰人善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