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天晚上都燒烤加啤酒,這樣真的有害身體嗎?
每年最炎熱的日子又到了。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燒烤和啤酒成為了夜間的絕配。
每當夜幕降臨,人們或全家出動、或約上三五好友。在燒烤攤上盡情暢飲,似乎忘記了生活中的煩惱和憂愁。
其實,再好的東西也得有個度,每天晚上啤酒加燒烤,我認為這對身體肯定是有傷害的。燒肉其實是一個很古老的食物,煙熏火燎中究竟會在有多少對身體有害的東西。真的是不知道。
我們再說啤酒,其實啤酒在西方國家歷史也很悠久。再我們國家啤酒盛行,也就是這幾十年的事。少量飲用啤酒對人體也是有益的后。
下面要說的是,但是。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物極必反,燒烤喝啤酒確實很美,但是像你說的。每天晚上都燒烤喝啤酒,那對人體的傷害肯定是有的。我們從很多中年男人的啤酒肚,也可以看得出來。
再說燒烤的東西,我認為偶爾吃一次還可以天天吃的話,真的是受不了。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最后,希望大家愛惜自己的身體,畢竟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二、開餐飲做電烤串加啤酒好不好?
電烤肉串是沒有靈魂的,這是以前消費者的普遍認知,但如今隨著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要求不斷提高,電烤肉串又提到改革日程上了。電烤肉串加上棒棒噠的啤酒,夏天的美味又可以復蘇了,去年夏天我特意寫一篇文章是沈陽電烤肉串的秘密。肯定今年能火爆,因為創城了,很多木炭不讓餐廳使用了。
電烤有兩種模式,一種是餐廳廚師自己烤,每一次烤二十串,大串需要五分鐘到八分鐘,小串三分鐘。另外一種模式是顧客自己烤,每桌一個爐子,這樣開業初期投入稍微大了一點,排煙要極好,否則屋里呆不下人了。
這種餐廳的特色是全自動化電烤爐,每桌一個爐子,急速加熱到250度,下排風設計 。肉串自己在爐子上面翻滾,顧客自選肉串,烤糊了可以免費給更換,當然不存在烤糊的問題,只有不夠吃的問題。
烤串省了廚師,服務員來回巡視燒烤程度,我覺得光是省去廚師的工資就可以交電費了,現在商業電費可是一塊錢一度電吧,一個爐子一小時最起碼要兩度電。空調電費加上烤爐電費,估計每個月不得兩三萬啊。
現在電烤肉串的烤架分成上下兩層,第一層烤好之后,可以拿到上面來保溫,這樣就是三九天也不會吃拔拔涼的肉串啦。也不會麻煩服務員一遍遍的熱乎肉串。電烤爐子的缺點不能隨便移動,因為有電線和排風在下面呢。
電烤是采用紅外線燒烤,沒有任何的煙熏火燎,健康是第一位的。另外顧客自己烤串也是直接看見食材的健康顏色,佐料也是自己搭配咸淡口味,綜上所述電烤的利大于弊,當然這種電烤出來的肉串肯定是沒有靈魂的,如果不把食材和味道調整明白,就別干這活了。
遼沈美食 圖文原創。
三、夏日夜,滿大街都是燒烤,燒烤配啤酒真的賽過活神仙嗎?你怎么看?
個看看法僅供
吃燒烤喝啤酒當然也是很多人的最愛,殊不知這樣的飲食搭配,對身體絕對是——“有百害而無一益”的。小編帶大家來分析一下,這燒烤、啤酒到底為什么有如此大的殺傷力呢? 一、烤肉串是如何襲擊了我們的健康? 1、高溫燒烤破壞了肉的營養素——大家都知道,在燒烤過程中,肉直接接觸高溫炭火,隨著溫度的升高,香味的散發,食物中的維生素會遭到破壞,蛋白質發生變性,氨基酸遭到破壞,嚴重影響其營養素的攝入減少了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利用率。 2、“美拉德反應”的發生所帶來的產物 A、美拉德反應是咋回事——食品在加熱處理時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類黑色素,這類反應稱為非酶褐變反應。它是廣泛存在于食品工業的一種非酶褐變。是由羰基化合物和氨基化合物間的反應,經過復雜的歷程最終生成棕色甚至是黑色的大分子物質類黑精或稱擬黑素,所以又稱羰氨反應。眾所周知,生肉是沒有香味的,只有經過高溫加熱時才會產生香味。在加熱過程中,肉內各種組織成分間發生一系列復雜變化,產生了揮發性香味物質。而形成這些香味的前體物質主要是水溶性的糖類和含氨基酸化合物以及磷脂和三甘酯等類脂物質。 B、致癌物“苯并芘”——烤肉中,由于肉直接在高溫下進行燒烤,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炭火上,食物脂肪焦化產生的熱聚合反應與肉里蛋白質結合,就會產生一種叫苯并芘的高度致癌物質,附著于食物表面。而烤肉串恰恰就是如此。如果喜歡經常吃被苯并芘污染的燒烤食品,致癌物質會在體內蓄積,有誘發胃癌、腸癌的危險。 C、致癌物“亞硝胺”——為了增加羊肉串的香味和口感,很多的生產商都會在串肉串烤制前,對肉進行短時間的腌制,就容易造成腌制肉傳中的細菌大量繁,使腌制食品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增加,而恰恰是此環節的結合就會產生亞硝胺。亞硝胺是強致癌物,是很重要的化學致癌物之一,是四大食品污染物之一。食物、化妝品、啤酒、香煙中都含有亞硝酸胺。在熏臘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亞硝胺類物質,某些消化系統腫瘤,如食管癌的發病率與膳食中攝入的亞硝胺數量相關。當熏臘食品與酒共同攝入時,亞硝胺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就會成倍增加。 D、吃燒烤與吸煙危害等同——世界衛生組織經過3年的研究,評選并公布了六種最健康食品和十大垃圾食品,稱吃燒烤等同吸煙毒性。美國一家研究中心的報告說,吃一個烤雞腿就等同于吸60支煙的毒性。而常吃燒烤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險性要比不愛吃燒烤食品的女性高出2倍。 二、吃燒烤至肥胖的好幫手——啤酒: 1、大多數的男性,尤其是20-50歲左右的人群,吃烤肉離不開的就是啤酒了,尤其是春夏季節,一口肉串一口啤酒,吃的是津津有味,甚是享受呢!然,肥胖也漸漸地和你扯上了關系。 2、下面讓我們來算一下: 一瓶600ml的啤酒,大概產生162千卡的能量,一根普通的小肉串40克,每100克羊后腿肉產生111千卡的能量,多了不說,按一頓吃十串計算,一共400克,加起來光這十串羊肉串就可產生444千卡的能量。一瓶啤酒,十根肉串就產生606千卡的能量,也就是一個正常人的一頓正餐所需要的能量了。 以上就是燒烤所帶來的危害,你了解了嗎?經常吃燒烤喝啤酒,等于慢性自殺呀!你是不是就是這其中的受害者之一呢? 不管你是學生族,還是上班族,家庭主婦族,還是退休一族,還是漂泊在外的打工一族,為了健康,請把這些知識告訴身邊的親朋好友吧,燒烤雖然美味,但是真的不可以多吃,如果想吃也要有節制的來吃,下面就給大家一點意見吧: 吃燒烤的注意事項 1、管住嘴把住量——雖然羊肉串這么的不健康,但是偶爾的吃一次解解饞還是可以的,建議一周最多一次,一次最多5串,或一個月兩次即可。 2、選擇肉串一定要選擇竹簽的,雖然不是太環保,但從健康方面考慮,偶爾的不環保一次也值了,禁忌用鐵簽子串的肉串。 3、肉串一定要烤熟,嚴防感染寄生蟲:千萬不可貪圖細嫩的口感而烤八成熟,外焦里嫩的肉串,有的肉里面還沒有熟透,甚至還是生肉,若尚未烤熟的生肉是不合格的肉,如“米豬肉”,食者可能會感染上寄生蟲,埋下了罹患腦囊蟲病的隱患。 4、選擇烤串的原則——大家都知道,現在的烤串種類繁多,有肉串,肉筋,板筋,雞胗,雞心,雞翅,烤魚,烤蔬菜卷等等很多的花樣,建議大家盡量選擇脂肪少的肉串或雞類肉串,可以減少脂肪的攝入。 5、春節謹防上火癥狀——羊肉本來就是上火的食物,經過燒烤,加之多種調味品的使用,都很辛辣刺激,會大大刺激胃腸道蠕動及消化液的分泌,損傷消化道黏膜,還會影響體質的平衡,令人“上火”。 6、蔬菜水果來幫忙——吃燒烤最好配點新鮮的綠色蔬菜和水果,蔬菜水果中的VcVe胡蘿卜素等營養素可以有效的減輕致癌物對人體的傷害。還有很好的一種調味品就是在烤串上面抹一層番茄醬,麥當勞肯德基的番茄醬就利用的很好,我們完全可以借鑒一下嘛。 7、街頭巷尾的流動燒烤不要吃——無證燒烤食品的經營者,沒有經過嚴格的體檢,無健康證,無法證明其身體的健康狀況,極易造成如結核、肝炎、愛滋病等傳染病毒的傳播。最重要的是,其食品安全難以保障。無證有煙燒烤的原料,無論是從材料的購置、加工,還是儲存、銷售,從未經過衛生檢疫部門的監督與許可,在不具備食品加工衛生條件的場所加工食品,食品安全更難保障,建議還是去店里面吃。還有就是,小作坊燒烤很容易造成安全隱患。一是有煙燒烤是明火加工,極易引燃周邊易燃物品,引起火災;二是露天有煙燒烤大多數在鬧市區經營,占用了擁擠的人行道、慢車道、消防通道及緊急救護通道,一旦發生火災及危重病人,消防車及救護車將無法通行,并極易造成交通事故,后患無窮 8、有異味的不要吃——為了節約成本,很多的不法商販,會以假亂真,把豬肉或牛肉用熬好的羊油炮制充當羊肉,有點掛著羊頭賣狗肉的味了,還有就是天氣漸熱,肉串的放置多少會受到影響,所以如果發現味道不對勁,一定不要吃,否則吃壞了肚子就麻煩了。這個可以去清真的燒烤店比較靠譜一些。 9、飯后運動益健康——知道大多數人都是晚上吃燒烤,所以不能改變時間,那就吃完半小時后,快步走20分鐘吧,既可以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消化吸收食物,還可以消耗點能量,保持健康身體。 10、飲用啤酒要適量——俗話說的好呀: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適量的飲酒是有意健康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每天飲酒精攝入量不超過50克,也就相當于一瓶啤酒的量是可以的,而且對身體還會起到好的作用,但是一定要控制一下量,不要酒過三巡不是酒了。想喝酒時,就想想之前因為喝酒鬧出的事,讓自己警鐘長鳴,或許會有點作用吧! 燒烤所帶來的不僅僅是產生致癌物對我們的身體有害,而是深深的影響了我們的環境與健康!不管是從營養角度講還是從食品安全角度看,燒烤類食物都是要嚴格控制的,現在的慢性病發病率越來越多,肥胖的人群也越來越多,我們都應該意識到,好的飲食習慣,就可以鑄就健康的身體,從大的方面講,我們要低碳環保,愛好我們偉大的母親地球,它已經千瘡百孔了,不要再拿燒烤的油煙來這么它了,這樣的結果會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而燒烤這種由羊油滴在炭火上而產生的濃煙中,含有污染大氣環境的細顆粒,對這種細顆粒目前還沒有好的辦法能夠去除。嚴重影響環境景觀和空氣能見度。建議大家盡量少吃燒烤,讓我們一起努力,做個健康使者
就這么說吧,我以前天天吃燒烤喝啤酒,現在晚上不敢出門。總結4點。1容易增加肥胖,2容易上火,3容易得皮膚病,4增加致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