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蚌埠是屬于南方,還是屬于北方?
——————[原創(chuàng)]
——蚌埠屬于南方還是屬于北方,歷來都是模糊地回答,南北兼容。既有南方的柔,更兼北方的爽。假如二者取一,你還怎么選?本人在淮河以北(20公里)生活60年,在淮河以南(10)公里生活五年。在這里,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禿筆斗膽,就二取一,挑戰(zhàn)專家。借以拋磚引玉,引起共鳴,共同探討——蚌埠屬于南方!
——追溯歷史——蚌埠屬于南方。秦嶺——淮河一線,歷來是專家,文人,學者,鄉(xiāng)間“老地圖”,“老歷史”公認的南北分界線。稍微往前追溯一下,蚌埠市的老城區(qū)在淮河南岸。歷史上的行政中心,鳳陽縣縣地,府地。
——地標定義——蚌埠屬于南方。大藝術家韓美林的大作——銅雕地標,放在淮河南岸,雕塑的四面雕刻著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它就標定了方向——蚌埠屬于南方!他為什么不放在北岸,他為什么不順從“南北兼容,模楞兩可”地放在淮河中間?
——氣候氣溫——蚌埠屬于南方。蚌埠的氣候氣溫屬于北亞熱帶與南溫帶的過渡帶。全年日照時間較長。較淮河以北,雨水偏多,尤其是春秋季節(jié)。農作物大多能種水田。蚌埠夏季的氣溫,就今年來說,三十八攝氏度左右是常事。淮河以北,一般的三十四攝氏度就很熱了。而且,淮河以北。氣候變化是四季分明,早晚涼,中午熱。春秋季節(jié)少雨。不利于水田作物。農作物的耕種,經常要抗旱,所以,多以旱田作物為主,歷來是紅薯,小麥,玉米,花生是當家作物。
——地理地貌——蚌埠屬于南方。蚌埠以南是長淮丘陵地帶的邊緣。就蚌埠周圍來說,也有大小二十余座山。洼地較多。越往南丘陵地貌越明顯。加上日照時間長,雨水適中,因此,適應水田作物。
飲食文化——蚌埠屬于南方。以前,交通不發(fā)達,商業(yè)交流不暢通,淮河以南和淮河以北的飲食文化,就明顯地標志著蚌埠屬于南方。蚌埠以南是丘陵地貌,多以水田作物為主,人們的飲食多以大米為主。淮河以北是平原,多以旱田作物為主,因此,人們的飲食多以面食為主。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食物豐富了,人們吃面食比較方便,買幾個大饃,買點小燒,涼菜,回家就吃了。以前,淮河以南的文化戲曲以鳳陽花鼔為主。淮河以北文化戲曲多以花鼔燈,泗州戲為主。兩地的方言很多都互不通解
冬天屬北方,其他時間屬于南方
二、蚌埠是從河南劃出去的嗎?
蚌埠市地處安徽省北部,淮河中游,渦淮之濱,是一座新興的工業(yè)城市。全市人口380萬,土地面積5917公里。轄懷遠,固鎮(zhèn),五河三縣,禹會,淮上,蚌山,龍子湖四區(qū)。
據鳳陽府志記載,蚌埠乃古采珠之地,因盛產河蚌而得名。明清之際,它是隸屬于鳳陽府的一個邊遠小鎮(zhèn),最初被稱為蚌步或蚌鋪。后來由于交通方便,商業(yè)不斷發(fā)展,蚌埠的名稱也就約定俗成了。由于此地盛產珍珠,所以蚌埠市又被稱為珍珠城。
明洪武初年,朱元朝下令調集數十萬軍工,民工,在家鄉(xiāng)鳳陽營建中都城,蚌埠東郊的長淮衛(wèi)成了中都城的后衛(wèi)。明代以后,蚌埠這個佇于長淮衛(wèi)西北的小漁村,開始逐步興盛起來。當時,這里是由鳳陽府通往北方各地的必經官路,淮河邊上設有渡口,南雜北往的官商客旅,大都要在此歇息待渡,一些服務性的店鋪也就應運而生。到了清代,淮河下游淮陰板浦所產的淮鹽,大都通過水路運來蚌埠,然后再分別轉運到淮北各地,因而就使這個小集鎮(zhèn)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漸漸地在淮河南岸形成了一條百米左右的小街——這就是后來人們所說的老大街。
1909年津浦鐵路南段和淮河鐵橋相繼開工,蚌埠這個淮河邊上的鄉(xiāng)村小集鎮(zhèn),便驟然熱鬧起來。由天津、唐山等地來的一千余名鐵路技工和從皖北各縣招募來的兩萬多名筑路民工,沿著老大街和工地附近,搭起了一排排簡陋的工棚,集鎮(zhèn)上除原有的飯鋪和茶棚之外,剃頭店、洗澡堂、小客棧、雜貨鋪等也相繼出現。淮河岸邊停泊的船只越來越多,碼頭也日益向東西延伸,這就為蚌埠的發(fā)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礎。1911年12月4日,津浦鐵路全線通車,蚌埠建立了火車站,將淮河航運與鐵路運輸銜接起來。淮河兩岸的農副產品,通過水路絡繹不絕地向蚌埠集中,然后在經火車轉運長南向寧滬,北達平津;南北城市的工業(yè)產品,則從這里分散到兩淮、蘇北和豫東廣大農村。蚌埠開始成為皖東北的交通樞紐和工業(yè)重鎮(zhèn)。
1913年,軍閥倪嗣沖受命于袁世凱,在蚌埠建立了“安徽督軍公署”;
1926年,軍閥張宗昌在蚌埠建立了“安徽省政府”,使蚌埠一度成為當時全省的政治、軍事中心和軍閥的角逐場;
1936年日本帝國主義統(tǒng)治時期,蚌埠建立了“安徽省維新政府”;
1947年為安徽省省會;
建國后,一直為地級市。
看來問者真的不知道啊!
清朝前期安徽與江蘇是一個省,叫南直隸,河北省以前就是叫直隸,為區(qū)別二個直隸,就把安徽江蘇叫做南直隸,清朝后期就把這一個省分為了二個省,直隸的意思就是皇帝直接管理的地區(qū)。蚌埠這里以前隸屬鳳陽府。民國后一度作為安徽省省會。也是安徽第一個市。這個跟河南一點聯系也沒有。到河南省還有好幾百華里路呢。大概就是這么個意思。
三、蚌埠市未來5年發(fā)展前途如何?
蚌埠經濟規(guī)模目前在安徽省內排名中下游,但其主要原因是蚌埠城市體量小,人口也不多,那么經濟規(guī)模小一些也正常。不過相比于省內其他城市,蚌埠的人均經濟排名還是比較靠前的,比如人均GDP排名僅次于合肥、蕪湖、馬鞍山。
關于未來五年發(fā)展,蚌埠會得益于長三角擴容之后的省域影響力整體增大。但是蚌埠最大的劣勢在于地理位置有點尷尬。
比如擴容后的長三角,安徽區(qū)域內的核心都市圈是合肥-馬鞍山-蕪湖一帶,這一帶未來要打造與南京都市圈接軌,而安徽北端則要充分融入淮海都市圈,蚌埠目前的都市圈區(qū)劃是屬于這一部分。然而淮海都市圈本來就是由很多經濟弱市組成,唯一強市就是徐州,結果蚌埠卻屬于該都市圈的最外圍。
從位置來看,北依淮海都市圈,南鄰合肥都市圈,但是哪一邊都不在核心區(qū),因此不論是受核心城市輻射還是與核心城市的經濟共振,都難以直接受益。
當然這只是從相對角度來說,整體而言我認為蚌埠未來在安徽的地位還是會進一步提升的,安徽整體在長三角擴容之后也會有更強的影響力,因此蚌埠在未來五年雙都市圈重塑的雛形期若能扮演能夠搶戲的角色,增強影響力還是妥妥的。城建和配套更不必說了,這是每一座城市都在大力塑造城市形象所重點布局的方面,蚌埠也會不例外。
蚌埠市在安徽省的地理位置乃至放在全國來看,地理位置都是很好的!!為了合肥市的發(fā)展,蚌埠市貢獻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