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在天津月收入多少才能沒壓力?
謝邀請。這個問題需要從多方面去解析,天津市是中國直轄市,輸中國二線城市,消費購買能力比較強,如果是一個人已經有車有房,在天津生活,月薪2萬塊基本上感覺到壓力不會很大,如果是一家三口人在天津生活,則需要4萬人民幣的收入,家庭的運轉才算得上中等水平。
可以幫網友核算一下,如果是一個人在天津市生活,已經擁有自己的車子和房子,這種情況下,每個月的費用相對少很多,除去車子的油費和保養、損耗,保險費等等,一個月的費用需要6000塊左右,生活費開支大約在5000塊左右,當然了,這只是普通的日常開支,如果平時宴請一些朋友下飯館吃飯,或者是經常和朋友上咖啡廳喝咖啡,閑時喝早晚茶等等,5000塊錢是遠遠不夠的。
前面兩項生活必須品已經花費了1.1萬,那么兩萬快錢的收入也僅剩下9000塊了,可以可以逛逛街,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增添點衣物,家電等等之類的,只要不是很鋪張浪費,費用6000塊基本夠用,每個月大約還剩有3000塊余額,當然了,我這種算法也是普通民眾的正常費用,不包括那些大吃大喝,大玩的單身朋友。
這樣算下來,一個人月薪2萬塊,在天津市基本可以生活得比較舒心了,如果是一家三口人,那么情況也基本類似,就是增加兩個人的費用,4萬月薪基本上能生活得比較舒心。
在天津生活的朋友,歡迎留言探討。
我是11年來到天津讀書,15年畢業。老公16年畢業。我們倆畢業就結婚買房,正好趕上了天津房價大漲,我和老公都來自三四線小城市,當時天津房價一平米2萬覺得是天價,但是看著天津房價飛漲,老公家里把老家的房子買了,剛剛夠在天津付了一個首付,當時首付3成。在南開買了一個6樓63平的老破小,當時父母來看房子都覺得花了這么多錢買了這么一個房子,真是不理解大城市的房價。現在這個房子已經漲到了快4萬了。但是對于我們來說這個是剛需,漲了多少沒有用,我們需要住。老公研究生畢業,傳統機械行業,一個月到手4800,還房貸還差幾十。我做了銷售行業,一個月到手9000左右。但是剛畢業就背上房貸,趕上我們剛結婚。一下子從學生步入社會,從情侶變成夫妻。工作上 經濟上各種壓力都來了,加上裝修房子,準備結婚事宜,各種壓力來了,我和老公天天吵架。甚至有時候會打架。當時2個人都精疲力盡了,都有了不行這個婚禮不辦了,無奈親戚朋友都通知了。所以就這樣推著走了。結婚以后,老公把這個房子賣了,在最高點賣了,算是小掙了一點。然后在河北區依舊買了一個老破小,而且現在這個房子已經賠了,哈哈,也是無奈。不過現在和老公工資都已經上來了,老公現在去北京工作了,每個月2左右吧,我1.5左右吧。雖然依舊有房貸,但是明顯經過社會的毒打,我們倆現在也更成熟了,感情也更牢固了。也感謝那段時光,雖然雞飛狗跳,但是讓我們成長了很多。
說到主題。天津生活成本確實不算高,但是房價高啊,如果你是本地人沒有房貸,那你一個月1萬左右的收入我覺得過得會很舒服。但是像我們這種2人都是外地的,背著房貸,車貸,我和老公現在收入雖然上來了,但是依舊有壓力,緊迫感,因為房子不是學區房,環境也不好,還是考慮學區,尤其兒子出生以后,這個更要提上日程了。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在天津有沒有主要取決你有沒有房子,房子有沒有房貸。哈哈哈。
二、提起天津市,你會想到什么?
提起天津,我第一個就想起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
李瑞環,天津寶坻人,1934年9月出生,1951年7月參加工作,1959年9月入黨。他是木工出身,后來成為北京第三建筑公司的工人,他從基層做起,一步一個腳印,60年代,他就是北京市的勞動模范,被喻為是“青年魯班”。1982年,他任天津市市長,那時才48歲,也是全國比較年輕的省部級干部,在他任期內,加大了引灤工程建設,緩解了天津人民的用水問題,受到了人民的高度好評。
李瑞環愛學習、善思考,他走上領導崗位后,仍然孜孜不倦,他說: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哲學。他從中央領導崗位退休后,筆耕不綴,先后出版了《為人民辦實事隨談》、《學哲學 用哲學》 、《務實求理》、《看法與說法》等著作。
李瑞環身居高位,低調務實,他先后任過天津市市長、市委書記、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等職。
郭德綱
三、天津人去趟北上廣,回來有何感觸?
我,純地道天津人,經常全國飛,做幾個比對吧,望各位考官留情[祈禱]
北京VS天津:定位北京,是中國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各種硬件建設及軟件建設完善,這個是中國任何一個省份或地級市無可比擬的,全國唯一,全國流動人口(高素質)占比最高,且消費能力最高,這是不能對比的,而是政治高度問題。天津唯一能夠與北京對比的是在不計較天津居民收入情況下,有那么一些悠閑的生活,下面我會簡單分析天津。
上海VS天津:經濟,基礎建設各方面秒超天津,從本次天津混改,就能看出,基本都被上海收編。且上海及周邊(江浙)同屬高收入地區,流動人口多(高素質),這種人口紅利,天津是在沒有可比性。
廣州:南方沿海城市,一線改革地區。南方的經濟環境(人口紅利同樣不可少)。且經濟頭腦極佳!政策擦邊球,政府高效率,更受氣候影響,夜經濟極為發達(去過南方的應有同感),周邊港澳,早就享受了內地無可比擬的開放紅利。南方人肯吃苦,一天兩三份工,是絕大多數人能夠接受的生活狀態。天津也無可比性。
綜述天津,也是簡單的幾點,不可能全面,那不是咱們老百姓能涉及到的。
一:天津缺乏定位。本來就是北京后花園,應該在吃人口紅利(增加高素質,高消費人群)下苦工。設計是關鍵,從服務行業,城市生態,舒適度,休閑性入手。
二:天津地處北方,無法擁有長江以南的季節,整體服務性行業無法和南方相比擬。從天津本地文化和時代文化能真正的結合,打造天津的網紅經濟,是主線,包括各類服務行業從業人員服務,分區域網紅打卡景點,提高來津各類人群(流動人口紅利),這點,我相信經常出差人群都能感受到,尤其高鐵(到地天津人員和到地其他省份人員數量比)。
三:城市發展,經濟為第一要素,我不想多說,盡在不言中。
四:加強領導層對中小企業的服務意識!千萬別停留在學習,會議和文件中!!!建議從找相關部門辦事改變為落到各區域范圍,登門幫中小企業解決問題。(這是和南方城市最大的差距)
五:想對天津說的太多太多了,能說的不能說的[靈光一閃],都不說了。我就是一個純粹的天津人,我希望天津好,希望天津也成為另一個魔都。對于開源節流,我更主張開源,城市開源是希望,反之就不說了。天津作為北京的后花園,溫飽還是能解決(無論哪個層級)都會力保,真心希望天津的老百姓越來越好!
無意中看到這個標題,很喜歡說一說我的故事[偷笑][偷笑][偷笑]
這幾個地方正好還都去過,之前和孩子去的上海,杭州,最后一站是廣州,來回去了十多天,那是依稀記得是2015年的,年后初幾去的是在我們這是挺冷的季節,到那兒就感覺是春末了,第一站去的上海,下了飛機把東西送到了酒店,都是提前網上預約的,然后第一站就去的城隍廟,在那玩的看的景點真的很漂亮,很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外灘也去了,人山人海呀,人特別的多,還溜了趟南京路,小時候看那個電影什么名字,我記不清楚了,反正就是特意去趟南京,看了看,還去那個百貨商場溜了溜買了點,買了點兒禮品,衣物什么的,然后還去了套,看了一個大型史詩吧,跟東方紅那意思似的嗯,什么杭州情還是怎么著呢?哎呀,看著我特別特別的感動,特別特別的激動,那種心情啊,都沒法形容了,當時那種心情,回來還坐錯車了,好在他們那兒好像有那個夜班的公交車,真的很好,比我們這兒好,我們這兒沒有夜班,公交車從上海,杭州,然后坐動車去的廣州,在廣州又玩了兩天呢,就為了看當地的風土人情,溜了溜,還吃了早茶,開始不明白,早茶是是這樣的,就是吃早飯的意思,呵呵,北方人不懂南方的飲食習慣,都是小碗小碗的一份一份的,挺精致的…………
北京是我20出頭去過一回,那是是陪我的姥姥和媽媽去北京看我舅姥爺,我記得舅姥爺住在中央電視臺旁邊,舅姥爺高高大大的舅姥姥瘦瘦小小。舅姥爺是老年代的老革命,他退休那時應該是在鐵道部,我聽媽媽那時說的,活著舅姥爺得100多歲了,早就作古了[祈禱][祈禱][祈禱]說這話就長了,不想說了我的姥姥媽媽也作古了,人都是去的[流淚][流淚][流淚]
近些年去的北京是2019年吧,19年和孩子小白眼去的,正好趕上快國慶了,北京天安門戒嚴,就坐車看了下天安門,沒有近距離拍照啊,接觸啊,感覺有些遺憾……當天早上坐的動車,晚上又坐動車就回來了,一天得來回感覺北京街道啊民居啊!保持著比我們這好,我們這以前的老的建筑都改造了,拆遷了,都變成了高樓大廈,感覺有些陌生,可是也不能一層不變,這樣就是表示進步不哼哼哼反正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住在哪兒都是習慣日久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