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天津有三次成為河北省的省會。先說前兩次:清雍正年間保定為直隸省會,1860年天津開埠設立英法租界,直隸總督常到天津辦理洋務,天津改為直隸省會。1928年,天津成為“特別市”,1930年河北省省會由北平遷到天津,1935年河北省省會遷往保定。
再說第三次:新中國成立后,天津成為直轄市,是全國四大工業基地之一。保定仍為河北省會。當時河北省經濟一直上不去,省領導希望將天津劃歸河北,經過不懈努力,1958年2月,天津終于由直轄市改為河北省省轄市。1967年,因為天津市地處沿海,出于國防考慮,河北省省會遷回保定,天津再度恢復直轄市。
有一種觀點認為,如果天津成為河北省省會,全省人財物集中在天津,天津會發展得更好,但現實并非如此。60年代天津作為省會期間,河北省委做了一系列合并——將天津師范學院改名為河北大學(現已遷往保定),位于丁字沽的天津工學院改由河北省領導(現名河北工業大學,仍在天津,歸屬河北省),當時這些學校都要面向河北省招生,為河北省培養人才。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河北省無力支援天津,但無力支援的結果,就變成了索取。
天津
這還不算兩個龐大的干部體系的明斗暗爭。拿衛生局舉例,過去天津市衛生局自己說了算,現在要聽河北省的,那執行起來,就不那么順心。其他領域也是一樣的狀況,作為工業城市的天津,在工業供銷領域的矛盾更為明顯。到了1966年,國家提出備戰備荒,工廠遷往三線,河北省開出一份長長的清單交給天津市,要天津遷出一百多家工廠,最終天津市遷走了四十幾家工廠,這樣其實已經傷了元氣,如果全遷走,天津就空了。
當然作為河北省省會的天津也得到了好處。1963年天津遭到洪水威脅,省委決定挖開堤壩,淹沒了河北省文安等縣。天津的糧食、副食、輕工業原料的調撥供應河北省也給予了幫助。
事實是,天津與河北始終無法成為一家人。假想現在天津成了河北省會,咱們仍以教育、醫療舉例,河北省有什么辦法和能力,來提升天津的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如果不能讓這兩個大學上一個新臺階,那結果會怎樣?其他行業也如是。所以,京津冀協同發展,不取決于天津是不是河北省省會,而取決于三地能否真正的合作。天津、河北難以真正合作,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合作,同樣也是難題。即便是桃園三結義,不還得聽劉玄德的?
天津老照片
正確的說法是天津被南方的滬粵自媒體造謠的越來越落后了,實際上天津還是亞洲最大的沿海城市,世界人口第五大城市,全球最佳旅游標桿城市,全球可持續生態宜居城市,綜合首都門戶全球精英職能城市,京津滬三大傳統國家直轄市之一,中國國家中心城市,中國超大城市,和首都北京組成國家政治經濟文化貿易金融科技教育外交中心,京津冀首都渤海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一極。目前為止無論有關天津的國際官方定位都是來自于聯合國,有關于天津的國內定位都是中國國務院官方確定的。
天津的發展建設經歷了艱苦卓絕的苦難,到現在仍然受到壟斷全國網絡的滬粵自媒體的常年抹黑,打壓和負面報道。
中國北方的發展全面落后于南方,改革開放北方比南方晚了二十年起步,天津在中國直轄市和中心大城市中也晚于南方城市近三十年的發展,但自中國改革開放全面推行以來,北方城市已經取得的巨大的成就了!但確實北方仍然全面落后于南方,這恐怕不是天津一家的問題,而是中國的普遍問題,國家宏觀調控上應該也存在明顯的偏差,這是國家大政策的問題,并不是天津的局部微觀問題,相信國家很快就會進行必要的政策調整。
中國大陸的直轄市制度自建國以來便確立下來,在歷代王朝和世界各國角度來看,行政區劃的調整都是建國初期做的事,重大的區劃調整和直轄市的設立應該不會在建國中期進行,大的區劃調整會帶來社會的動蕩,再加之國內有很大重大問題都亟待于解決,而沒有解決。國家哪會有時間 自己給自己招惹是非。
世界范圍內,聯邦(中央)直轄市(中央直轄特區),均設置在本國首都地區,以及領土爭端地區。所以中國只有首都地區的首都北京和首都門戶天津有設置直轄市的合理性!中國的非首都非爭議地區都應該被撤銷直轄市。例如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舊都圣彼得堡就是直轄市,而近兩年設立薩瓦斯托波爾直轄市,就是在與烏克蘭爭議地區設置的直轄市。印度除首都德里是直轄特區外,在和中國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設置了中央直轄特區。偌大的俄羅斯只有三個直轄市,印度也沒超過三個,中國目前確實處于直轄市偏多的狀態。美國只有首都只有一個直轄特區。日本只有一個都級行政區劃。世界大國中只有中國大陸直轄市最多,而且均未在爭議領土設置直轄市。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講中國應裁撤非首都地區非爭議地區的重慶,上海直轄市,設立幾個爭議領土地區的直轄市才合理。但估計中國也沒有這么大精力去折騰這個問題。
具體到天津問題上來,天津作為國家直轄市也可以參與,組織,領導河北省的各項工作和合作,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天津是要深度參與領導河北省的各項工作的協同發展,這和區劃變更沒有關系,目前也沒法進行重大區劃調整,在國家直轄市層級的區劃調整上,按照現行憲法規定,幾乎無法進行,國務院也無權調整直轄市的行政區劃。所以關于這個直轄市的區劃問題再炒作就沒有意義了,目前階段國家在全國直轄市偏多的狀態下,不會增加直轄市的設置,也不會調整直轄市的區劃,特別是京畿地區是國家重地,更不會隨意就調整首都地區的京津直轄市的區劃,憲法層面也行不通。
目前確實存在京津直轄市合并的方案可取,既不影響區劃變動,中國首都還成了世界沿海第一大都市,合并后叫做天京都,為世界第一大城市,但這個方案肯定上海幫又要阻撓,如果產生了這樣一個超級第一國際大都市,上海馬上就會被邊緣的什么都沒有了,所以又沒按南方的滬粵自媒體團伙宣傳炒作的那樣去發展,肯定還是什么也變不了。所以目前中國大陸不會有大的變動。
血的教訓,中國政府也不會再犯第二次錯誤。在1959年大躍進時代,中國中央政府出于好意為改變面貌,讓近代第一國際大都市天津帶動整個河北發展和北方大發展,讓天津做了河北省會,但短短過去了二三年,國家就遇百年災害,節糧度荒。由于國家重大行政區劃調整導致國家整體上陷入癱瘓,國家無法正常運轉,從近代百年中國到現代,中國國家政權長期直接對接天津的體系被打亂以后,國家無法正常運轉,最終導致了很多社會問題的出現,無法濾清,而且越攪越亂,最后在天津高層,河北省委中出現了人命,導致了國家機器無法正常運轉,最終中央果斷決定恢復天津直轄市,國家才逐漸穩定下來。所以天津問題,國家絕對不會再重復犯第二次錯誤,再提天津問題,開歷史倒車,恐怕不用帝國主義打過來,自己國內就先散架了。也奉勸南方的滬粵吹自媒體不要試圖挑戰國家的底線,不要以為國家媒體部門不出手,就能按照你們的意志散布輿論病毒,污染國家正統的輿論導向,也確實該到了國家媒體有關部門出手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