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基本地理格局是:大約在4500萬年之前,印度次大陸脫非入亞,一頭撞在東亞大陸上形成的。
印度次大陸撞擊之后,讓青藏地區地面不斷提高,成為平均海拔4000米,直插云霄的世界屋脊。
——緊鄰青藏高原的內蒙古、陜西、云南、貴州等地海拔也跟著向上長,成為次級的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
大致成形三級臺階的格局。
中國地理的三級階梯 (來源:豆瓣網)
源自太平洋的季風自東而來,迎頭撞上青藏高原這道擋風的“墻”,不得不悻悻而歸,在東南地區形成一個大循環,充沛的雨水驅散了北緯30度的干旱,讓江南從沙漠變成魚米之鄉。
與江南的幸運相比,中國西北地區就很悲催了。
青藏高原不僅阻擋了溫暖濕潤的印度洋季風,致使大西北干旱少雨。
于此同時,她簡直就是一臺超級吸云機器,將周邊的云層與冷空氣全部吸納到高原上空變成冰與雪。
本就雨水不充沛大西北最后就只能變成沙漠與戈壁。
400毫米降雨線與農耕文明天花板——每年降雨量達到400毫米以上才能農業耕作,因此400毫米降雨線就是農業文明的生死線。
來自太平洋的季風以及來自西伯利亞的西風形成涇渭分明的分界線,這個分界線將東亞板塊分成季風區與非季風區,也恰好與400毫米降雨線重合。而著名的萬里長城也是沿著400毫米降水線修建的。
青藏高原的崛起還孕育了整個東亞地區的母親河,她是整個東亞地區母親河的源頭!
目前東亞大部分地區母親河的水龍頭目前都在青藏高原。這玩意是碾壓南亞到東南亞一票國家的大殺器。(自行腦補)
青藏高原的崛起,也帶了痛苦,她讓高原邊緣地帶地質結構極不穩定,2008年汶川地區爆發8級大地震,死難人數超過10萬人。除了地震,還有山體滑坡、泥石流不斷。
因平臺規則,以上回答深度閱讀,還請關注并搜索我的原創《決定中國歷史的那一次驚天大碰撞》,鏈接:
中國的地理位置在全球居中且優越,背山面水是難得的風水寶地。具有地形多樣化的特征:主要有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種地形,另外還有雪山、沙漠、草原、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等景觀。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地形地貌在中國基本上都能找到,可以說中國的地形地貌是濃縮的世界袖珍板本。不同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多種多樣的氣候特征:主要有溫帶、亞熱帶、青藏高原區和東北少量的寒溫帶、南方少量的熱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