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流水,轉瞬即逝,沒有一點點防備,2018的大門悄然地打開。
你的2017,應該有不少難忘有趣的回憶吧,翻開舊照片,一段段過往的記憶也隨之被打開。
有趣的事,就讓文字和圖片來記錄吧,以下是我2017年旅途中遇到的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圖1,這是福建武夷山景區的一線天,最窄處僅有0.3米,據說這世界上過一線天有四種人:直著過一線天的;側著過一線天的;卡在一線天的;死活要過一線天,但死活被導游勸下來的。
圖2,在武夷山還遇到過這種神奇的現象,山腳巖縫里邊經常會見到很多小木棍,這些小木棍的作用是什么呢?
關于這個問題我查過了很多資料,大概有這么幾種說法。一種是支在看上去比較險峻的巖石下方,期望它不會倒下來,傷害生靈。另一種是柴火在這種地方不會被雨淋到,而且通風,燒柴時比較方便。還有“靠山”,“頂天立地”,去“風濕腰痛”等說法。
圖3―5,在上海還有一條名字很浪漫的路:甜愛路。
據說這條路長520米,這里寄出去的每一封郵件,都有愛的印記。(需到溧陽路1338號四川北路街道門衛室蓋)
圖6―7,在川西色達,見到了可愛的藏地神獸土撥鼠,它呆萌站立的樣子俘獲了多少少男少女的心。
圖8―9,在青島嶗山沙灘看到的紅色月亮和煙火,美得不可救藥。
圖10,說起青島,還不得不提起家喻戶曉,馳名中外的青島啤酒,但你也許不知道在青島啤酒的另一種打開方式是用塑料袋裝,青島人買啤酒都是論斤買的,從小“哈啤酒”長大的青島人對啤酒的要求自然比較高,剛生產的扎啤(散啤)口感鮮,而塑料袋裝便于攜帶,這也是袋裝啤酒成為街景的原因。
圖11,嶗山可樂,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國還曾經流行過“嶗山可樂”。1953年,國家在青島開發的中國第一種碳酸飲料――嶗山可樂問世,1980―1990年,嶗山可樂一直供不應求,暢想全國。嶗山可樂比洋可樂要甜一些,味道也還不錯,也是青島人鄉愁的一部分。
圖12,嶗山白花蛇草水,神一般的存在!這是我喝過的飲料中味道最怪的,沒有之一。但誰能想到2000年新加坡前總統訪華期間,就指名飲用嶗山白花蛇草水,此神水竟然也被美譽為“總統飲品”、“世界名飲”,以至于我離開青島時都一直回味著那個神奇的味道。
圖13,一年四季西湖最不缺的應該就是人了吧,這是一場難忘的音樂噴泉,第一次在別人的手機上看了全程表演,而且還是在某非常寒冷提前45分鐘過去的周一晚上,真難忘。
圖14―15,說到噴泉,我們也來說說溫泉吧。在云南騰沖第一次見識到像仙境一般的溫泉,到處充斥著上帝之光,如行走在熱帶雨林一般,真是美極了。
圖16―17,在橫店屏巖洞府遇到瑜伽大神,原來高難度的瑜伽表演也很像一場雜技。
圖18,作為攝影愛好者,拍美食的時候怎么可能讓沒光的事情發生呢,于是拿起了手機進行人工補光,圖片背后也是有很多故事的。
圖19,這么大了還是沒敢試一場垂直過山車,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輕輕松松上天的。
圖20,動作如此銷魂的貓咪見過沒?
圖21,打動人心的,有時一個眼神就夠。
2017年還有很多很多讓人回味的事情,這是我2017年的一部分,你的2017又有怎樣的精彩呢?
2017年已經悄然過去,雖然有些不舍,但也很無奈的寫下了2018。一年越來越短了,對于我來說,2017年的關鍵詞是:讀書,品茶,直播,做飯。
一、去圖書館無意翻到一本日本女作家寫的《斷舍離》,一口氣讀完,愛不釋手,有點頓悟的感覺,說的都是眼前的身邊的事情,講解的心法很受用,也是作者切身的體會,讓我突然喜歡上了日本作家。
二、開始喜歡喝茶,什么茶都嘗試,總想馬上找到自己最喜歡喝的茶,事與愿違,不但沒找到,還把自己的嘴喝亂了。年底總結了一下,是自己太過心急了,還是先找一個喝茶的達人學習吧。
三、我迷戀上了斗魚直播,每天只要有時間就找著看,在這里各種愛好的人都有,讓遠在新疆的我大開眼界,大家很自由的在一起玩耍,非常適合寸步難行,不能遠行的我,有機會我也要試下自己開直播。
四、我愛上了做飯,誰會做飯我都要去問,不厭其煩的詢問細節,然后自己尋找食材,大到做四川扣肉,小到做酸梅湯,總結各種方子,做好了還要找最刁鉆的舌頭品嘗。
就說酸梅湯吧,我自己試了幾個方子都感覺味道寡淡,同事給我介紹說去年他一個朋友做的非常好喝。我這個同事平時也是一個講究的吃貨,我一聽靠譜,專程要來他朋友在電話。果不其然,他朋友原來在塔城待過(塔城的特產是酸梅湯),和當地人學過。我一聽大喜,要來方子一做,味道果然真宗。原來我的方子少了杏脯,這個非常關鍵。
看著朋友在炎熱在夏天,喝著我親手熬制的酸梅湯,露出驚嘆的表情,自己也非常的快樂。愛吃的我永遠在路上,2018繼續!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雪落無塵。一起談談情,說說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