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在農村興旺有十來年的樣子,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現在不怎么喝,有三個主要原因。
⒈風頭早過,沒有了城、鄉心里落差。那是改革開放初期,市場開始放開,物資供應也像開閘放水,猛地沖向幾十年不變的一潭死水,市場商品多了,人們的選擇多了。除了對新事物的新奇,更是勾起對未來的期望,最大的愿望,就是成為城市人。所以都自覺不自覺的追趕新潮流,喝啤酒就是當時的最容易模仿城市人新生活的方式。趕上了風口,農民都以喝啤酒為時髦,終于能像城里人一樣了。
如今不說靠喝個啤酒找到城里人感覺,早就直接進城做起城里人了,原來城市人的生活并不是當年想象的那么天堂般的美好。
⒉如今的啤酒不是當年的啤酒。啤酒的正宗配方,是大麥芽和啤酒花發酵而成。所以啤酒喝著口感和味道那叫一個爽。普濟見證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大麥芽換成了小麥,發明者就是信陽啤酒廠,當時盛產“雞公山啤酒”。因為大幅度降低了成本,很快的被同行業模仿。當時企業正進行改制,啤酒生產企業都在變成私人股份,這種偷工減料性質的降低成本行為,形成偷工減料的風口。最后啤酒花也沒了,啤酒徹底失去了靈魂,成為水飲料,而且價格不斷升高。
⒊中國傳統還是白酒當家。盡管酒精兌水充斥市場,但畢竟還是酒味,比起沒有靈魂的啤酒強點。反正酒精酒也喝不壞人,還一樣能喝醉,假就假吧,先喝醉一次再說。
不過話說回來,如今真要有過去那種大麥芽和啤酒花釀出來的啤酒,應該還是能得到人們的喜愛,哪怕貴一點。希望有這個機會,不僅喝酒人,更是做酒人,都要認識到。
為什么現在連鄉下喝啤酒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我在農村生活二十多年。這么說吧,為什么喝啤酒的人越來越少了。
記得98年至07年這十年間,在我生活的農村,那簡直都是啤酒的天下。不管是夏天還是冬天,只要是有飯局,基本上喝的都是啤酒。過年走親戚也有拿一箱易拉罐包裝的啤酒。
那時候我們市里還有個啤酒廠叫“藍牌”啤酒。這種啤酒不貴,一般包裝退瓶才9毛一瓶。這個酒口感不錯,遺憾的是這個酒廠被華潤雪花收購后就再也沒產出過那種口感的酒了。不過從08年開始,白酒的市場漸漸開始恢復,村里的人都以喝高度白酒為榮。
為什么農村喝啤酒的人越來越少了呢?我是這么看的,一是現在的年輕人喝啤酒的越來越少。二是,除啤酒外可選擇的其它飲料的種類太多了。三是原來喝啤酒的那群人漸漸年齡大了,感覺喝啤酒酒精度低不過癮,都改喝周邊自釀原漿白酒了。所以農村人喝啤酒的人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