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0年代啤酒瓶圖片大全
650毫升,1980年啤酒應該是650毫升
2. 80年代啤酒瓶圖片大全大圖
80年代的五糧液,一般是蘿卜型狀酒瓶,商標是麥穗,大橋和交杯,最重要是看酒瓶蓋,如果是鐵蓋一定是假酒,真的應該是塑料蓋,外有塑料薄膜封口。
3. 80年代啤酒品牌大全圖片
蘇聯人愛啤酒,跟愛伏特加一樣。早上起床來一杯啤酒,釣魚時候來一杯,下班后回家前來一杯,去澡堂蒸桑拿來一杯。總之,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啥時候都適合喝啤酒。
十月革命之前,沙俄就生產各種各樣的啤酒,完全對接歐洲的標準:維也納啤酒/Viennese,慕尼黑啤酒/Munich,皮爾森啤酒/Pilsner,巴伐利亞啤酒/Bavarian,波西米亞啤酒/Bohemian,等等。只要是歐洲流行的,在沙俄就能有同樣的本土版本。
1917年之后,這些“小資產階級”名字的啤酒都被換成了“蘇維埃式”的。當然,口味沒變,酒還是那個酒。
維也納啤酒變成了“日古麗啤酒/Zhiguli”,“皮爾森啤酒”變成了“俄羅斯啤酒/Russkoe”,”慕尼黑啤酒”變成了“烏克蘭啤酒/Ukrainskoe”。
八種主流的啤酒類別,在蘇聯被確立下來,主要區分就是酒精度數的高低,和顏色的深淺。這里就不一一點名列舉了。
1957年,國家還專門發行了一本手冊,來介紹和推廣全國的標準啤酒。
當然,蘇聯推行的這些主流啤酒在各個加盟共和國境內,也有更多的延伸版本。本國的酒廠用本地的水、酒花和糧食來釀酒,風味自然有些許不同。
阿塞拜疆有“巴庫特釀”,亞美尼亞也“埃里溫黑啤”,白俄羅斯的“明斯克淡啤”,烏茲別克斯坦的“費爾干納啤酒”,等等,名目眾多。
當年蘇聯全境,注冊在案的啤酒品牌,總共有350種。當然了,互相抄襲,貼標換瓶酒不變的情況還是很多的。但是對于嗜酒的大眾來說,有的喝就行了,哪還管那么多呢。
在蘇聯賣啤酒的方式五花八門。
你可以直接在酒吧、餐館買到現打的鮮啤,通常是裝在啤酒杯里面的。
你可以在商店買到成捆成箱的瓶裝啤酒,人們一般周末的時候會買一堆啤酒回家,聚會時候喝。
非常有特色,并且延續至今的,是你能在街頭報刊亭一樣的地方,買到新鮮的扎啤——它不出不在,幾乎每幾個路口就有一個“鮮啤供應站”。
夏天的時候,打出來冰涼清爽的啤酒;冬天的時候,打出來暖一些(高于室外溫度)的啤酒。
沒有供應站的話,也能找到一個油罐車似的散裝啤酒販賣點,直接從幾噸裝的大罐子里面打。有時候賣啤酒,有時候賣格瓦斯。
如果你看到一堆人從早上就聚集在“鮮啤供應站”外面,排著長隊等著喝,千萬別見怪。越新鮮,越剛釀出的嫩酒,都是早上才能喝到的。
原因有二:你來晚了就沒了;晚上不開門。
所以,你必須在大白天就開始喝,才能喝到最新鮮的酒。
有時候啤酒站的扎啤杯不夠用了,你還得自帶大玻璃罐,雙手捧著喝。大玻璃罐、大玻璃扎喝酒,也算是蘇聯時代的一大豪飲特色了。
下酒怎么辦?從懷里直接掏出來一條咸魚干,手撕吃。或者嗑瓜子,弄點其他堅果什么的。
如果你不想在室外喝酒,尤其是冬天的時候,那么你可以多花點錢去啤酒屋里喝。
但是經典的蘇聯啤酒屋,是很少有座位的,一個圓形的立桌,周圍站滿了人。
啤酒屋可以讓你自帶小酒的零食,咸魚干、熏奶酪、堅果之類的東西,但你不能自帶酒水,如果被服務員大媽看到,你絕對沒有好下場。
但有些老酒鬼,還是會偷偷從袖管里掏出伏特加來,干幾個shot,再喝點啤酒。
蘇聯人還有一個更猛的喝法,就是把啤酒跟伏特加兌在一起,做成俄國風味的雞尾酒——約什/Yorksh/Ёрш雞尾酒。
真·深水核炸彈。
酒吧這種東西,是1970年代的蘇聯才出現的。甚至“Bar”這個單詞也是也舶來品,一聽就不是俄語的詞匯。
酒吧自然是只有有消費力的酒客才會去的地方,這里除了啤酒、伏特加、白蘭地、葡萄酒、香檳之外,還能買到美國進口香煙(如果你幸運的話)。
1985年前后,戈爾巴喬夫頒布禁酒令期間,很多地方都不讓賣酒了,但是酒吧還是可以正常開門的。只不過這里不讓賣伏特加,只準賣啤酒。因為高層覺得啤酒不像伏特加那么“邪惡”。
啤酒廠一般都緊挨著城市,每一個大城市必須有好幾家啤酒廠保持供應,才能讓大家都有酒喝。
不過有的時候,按照蘇聯計劃經濟的運行套路,很多新鮮的啤酒,都是賣完一批再做下一批。也就是說,中間會有一段時間的空窗期。
所以,新鮮釀造的啤酒,絕對是硬通貨。
蘇聯時期,因為重工業對金屬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在商店里等零售渠道,幾乎完全看不見罐裝啤酒。只有在1980年奧運會前后,為了某種需要,國家生產了一批名為“金環啤酒”的罐裝產品。但在奧運會結束之后,這種產品,就被叫停了。玻璃瓶啤酒依然是最有性價比的選擇。
不過從保鮮的角度來說,罐裝啤酒確實有著獨特的優勢。
跟蘇聯有著“兄弟情誼”的東歐其他國家,比如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東德、匈牙利等,都有自己生產的優質啤酒。可能是因為產量的原因,這些外國啤酒,很少能進口到蘇聯境內。直到鐵幕落下,蘇聯解體,大量東歐的兄弟酒,才得以在俄羅斯和中亞地區大展拳腳,讓大家嘗嘗不一樣的口味。
解體后的市場上,其實更多出現的是由歐美啤酒工業巨頭投資入股的“西方啤酒”。這些大流水線,工業化批量生產的啤酒,以低價策略和廣告洗腦,迅速占領各個地區。
但工業啤酒畢竟是工業啤酒,幾十年后,當精釀啤酒的浪潮襲來的時候,俄羅斯和中國一樣,作為精釀新興市場,也在不斷地探索自己的風味與獨特性。
有文化、有歷史、有設計、有故事的精釀啤酒,在俄羅斯各地不斷出現,成為了新時代的寵兒。比如這款莫斯科80后開的酒廠“小狼精釀/Волковская Пивоварня”就很受當地年輕人歡迎。
00:14
00:14
03:30 / 03:30
2021年,“蘇俄轉播”與知名啤酒廠“拾捌精釀”聯合,復刻改良了一款蘇聯時代的獨特啤酒——高度數拉格啤酒。一款獻給真漢子的精釀啤酒。
它用四種來自東歐平原的不同大麥麥芽搭配,混合釀造。增加了麥芽的香味,入口的甜味。同時保留了收口的干爽,和悠長的余味。
在最大限度還原俄羅斯豪爽、猛烈風味的同時,也讓它變得易于飲用——對于不熟悉精釀的朋友來說,它也是可以慢慢嘗試,培養認知的一款酒。
同時,我們也致敬了另一位“祖先”,俄國風味的烈性啤酒,俄羅斯帝國世濤/Russian Imperial Stout。它曾是18世紀風靡俄國的一種啤酒,尤其被俄羅斯皇室所喜愛。以顏色深,酒精度高而著稱。
剛喝入口,你可能會覺得有點苦,不過這就是無添加糧食酒的本色。咽下去之后,就能感受到大量麥芽發酵帶來的那種回甘,以及酒花的香味。
為了讓這款精釀啤酒更有紀念意義,我們一共做了6個瓶身設計。紅色系的復古題材,致敬蘇聯科幻與電子音樂。設計師是大名鼎鼎的插畫師、潮流玩具設計師——擦主席。
感謝你的支持,讓我們能做出不一樣的,有特色有歷史感的產品,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暢飲。
4. 80年代的啤酒大全懷舊
康樂啤酒
呼倫貝爾市鮮卑源酒業有限公司始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前身系鄂倫春自治旗康樂有限責任公司,2010年3月由北京富申聯合鋼鐵配送公司將該公司整體收購,成立鄂倫春自治旗鮮卑源酒業有限公司,總投資3000萬元將原有的啤酒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還進行固定資產的購置,廠房改造翻新。
5. 80年代啤酒瓶圖片大全及價格
八十年代一瓶啤酒的容量是七佰毫升。
八十年代是開革開放初期,啤酒是一種比較高檔的消費品。當時的啤酒瓶裝的都是在高檔飯店中消費,品牌大約有三四種,統一的容量都是每瓶七百毫升,酒精度數大約是四度。當時人們喝啤酒更多是在路邊攤買的散裝啤酒,酒精度數要低一點。現在的啤酒瓶裝的已經很少有七百毫升裝的了
6. 90年代啤酒瓶
1987年
1986年9月,最后一批用竹筐和稻草包裝的酒瓶使用完畢,這使得麻袋包裝酒瓶進入了使用階段。
1987年9月,首次試用貴陽美工玻璃瓶,其使用合格率為89%。1988年4月,為了與市場接軌,茅臺酒灌裝由重量制改為了容量制,即由500克/瓶改為了500毫升/瓶,這就要求瓶子的生產廠家對此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1988年11月,茅臺酒廠對湖北省松滋玻璃廠生產的茅臺酒瓶試用,使用率為90.76%。1990年,茅臺酒廠首次使用景宏玻璃廠生產的茅臺酒瓶,1992年,清鎮玻璃瓶因質量問題被停止使用。
隨著印刷業和造紙業的新工藝、新材料的發展,貴州茅臺酒的彩盒也在不斷改進。
最初是由卡紙(面料)、粗瓦楞紙板(里料)、塑料膜制成的,有外盒和內盒。不過,在運輸時,瓦楞紙內盒與酒瓶會互相摩擦,商標、背貼會發生不同程度的磨損。
1986年,“五星牌”貴州茅臺酒開始使用金屬防盜式扭斷鋁蓋,并啟用新式彩盒包裝,與老款外銷“飛天牌”貴州茅臺酒不同的是,此彩盒為單層無內盒,酒盒上標注的酒精度為54%VOL。
外盒側面酒瓶圖案右下角印有:“地方國營茅臺酒廠出品”字樣。酒瓶由0.54L大瓶改為500ml小瓶。
1996年3月,茅臺酒廠首次使用日本生產的500ml茅臺酒瓶,瓶身自重為400克左右,共計生產40萬個,其使用率達到了99.995%。8月,茅臺酒廠采用了鄒開良考察后,購進了意大利生產的新型防偽防漏瓶蓋,螺紋絲瓶同時停止了使用,其所用的瓶子口徑也改為了鋁制壓蓋型,這從根本上解決了茅臺酒包裝低檔、易漏酒易跑氣、瓶蓋難開啟的問題。
2000年2月,茅臺酒廠首次使用了貴陽黔閩玻璃廠生產的茅臺酒瓶,其使用合格率為99.2%。
20世紀90年代中期茅臺酒彩盒工藝再次改進,面料為350克/平方米真空鍍鋁卡紙,里料為250克平方米白底白板紙,用凹印輪轉機和UV膠印機印制,新增鐳射電化鋁防偽商標。
7. 80年代啤酒瓶圖片大全集
瓶底多無數字。除了81年左右看見數字外,其它的很少看見數字。80年代末出現“清玻”字樣。“清玻”是貴州清鎮玻璃廠的縮寫。
80年代的瓶子基本延續了70年代末期的瓶子。外形上沒有大的變化,只一些細節有差異。瓶底落地部分,鑄造線內圈在80年代初變寬。80年代末又變窄。80年代后期瓶體比前期制作細膩,光潔度提高。鑄瓶線細小不太明顯。
8. 80年代啤酒箱圖片
每個地區的價格是不一樣的。遼寧興東紙業,內蒙古昭宣紙業(原天浩),河南太康龍源紙業,河南睢縣龍升(原睢縣龍源)紙業,河南漯河中濠紙業,遼寧興東紙業(2月11日起)廢紙價格下調30元/噸。調整后不帶票到廠價:工廠A2130元,A級2110元,A2級2080,B級2060元,C級2010元,統貨1960,統貨標準要求黃板含量30%以上。
吉林白山琦祥紙業(1月14日起)廢紙價格下調50元/噸。調整后(一次性收購一噸以上)不帶票價格:A級2350(黃板含量90%以上),B級2290(黃板含量60%以上),C級2240(黃板含量30%以上),通料2200(黃板含量30%以下)。1、高欄車在此價格基礎上下調10元/噸。2、啤酒箱按B級價格計算。
遼寧沈陽玖龍紙業(1月14日起)箱板紙價格下調50元/噸。調整后具體價格如下:箱板:AA級2210、邊角料2190、A級2190、B級2130、啤酒箱2130、C級2080、統貨(C級)2080、統貨2040、E級1870、小統貨(廢雜紙)1770;
內蒙古昭宣紙業(原天浩)(2月11日起)廢紙價格下調30元/噸。調整后執行:AA級手撿板執行收購價格每噸2130元(黃板100%)。A級手檢板(90%以上)執行收購價每噸2080元。B級手檢板(60%以上)執行收購價每噸2020元。C級手檢板(40%以上)執行收購價每噸1900元。質量要求:純干貨嚴禁打水,水分超標加重扣點,嚴禁摻雜塑料、石膏板、木板、廣告紙、油紙、沙土、硬紙管、書本紙、打包帶、雞蛋托盤、餐廚垃圾等不能造紙的垃圾雜物。如有違規加重扣點或降級或拒收。
天津玖龍紙業(1月14日起)箱板紙價格下調50元/噸,白廢紙價格不變。調整后具體價格如下:箱板:AAA級2610、AA級2270、邊角料2220、A級2220、B級2160、啤酒箱2160、C級2060、統貨2020、坑紙2020、E級1910、小統貨(廢雜紙)1810、灰卡紙1890;白紙:純白紙2810;口邊紙2360;A級頁子紙2360;B級頁子紙2260;帶皮書切頁2170;裝訂紙2170;小花2070;混合白紙2070;大花統貨2020。
河北唐山玉田順發紙業(1月15日起)廢紙價格下調30元/噸。調整后價格如下:A級2320 B級2260 C級2210。2022.1.29日(農歷臘月二十七)停收國廢,年后收料時間另行通知。
河北唐山玉田森信紙制品(原昌泰紙業)(1月15日起)廢紙價格下調20元/噸。廢紙進廠價格為:A級2320元,B級2260元,C級2210元。統貨2160元。我司于2022年1月26日中午12點起停收廢紙,收貨時間另行通知!
河北秦皇島豐滿紙業(1月15日起)廢紙價格下調30元/噸。價格調整后:AA級2140元,A級2090元,B級2040元,注意含量,垃圾,水分!
河北秦皇島昌黎興昌紙業(1月8日起)廢紙價格上調50元/噸。調整后原料價格調整為:AB級2130元混板A級2000元混板B級1830元。注:嚴格控制垃圾.水分及沙石
9. 80年代啤酒多少錢一瓶
八十年代末期,天津街頭出現了扎啤,相對于瓶裝啤酒的高溫殺菌,扎啤屬于純鮮啤酒,口味更加醇厚清爽,很受人們歡迎,為此世面上還出了專用的“扎啤杯”。不知幾何時,在大街夜市的攤位上,出現一個個鋼炮般的扎啤,像一個個矗立的士兵一樣打下了夜市的江山。嘴巴咬著竹簽上的羊肉串,自右向左一擼到底,端起透明的厚玻璃杯,“噸噸噸”的聲音滑過喉嚨,自帶音效,而后再以一個響亮的酒嗝作為尾聲,“快樂水”的名號就是這樣不言而喻。
那個年代,在家喝的最多的還屬玻璃瓶裝的啤酒,萊格、英士、五星,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記得有句啤酒廣告詞借用了崔健的歌詞,很朗朗上口: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萊格啤酒,才痛快!哈哈!有點魔性。那時候父親喜歡嘗新,陸續買過金獅、藍帶、麗都、雪花,一捆多少瓶我忘記了,但是夏天喝啤酒解暑的習慣保留下來了。
自1985年,國家開啟了啤酒專項工程,本土自創啤酒品牌方興未艾,“一城一啤”成為經濟的特色。各地都有專有品牌,味道各異,百花齊放。我也曾隨父親喝過青島、燕京、烏蘇等牌子的啤酒,味道各有千秋。
10. 老啤酒瓶圖片
因為空氣中有水分和灰塵,它們會慢慢附著在瓶身上,久而久之就會很臟,水分過多的話還會發霉。
老瓶酒布滿了歲月的滄桑,它身上的點點污漬以及四處呈現的霉意盎然,這樣一瓶可能要花上幾十年才能等到的老酒,擺在桌上一定是忒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