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因為一個人去麗江旅游省錢,人多了費用有點受不了。兩個人去大理好玩,尤其是弄艘小船在洱海中漂劃非常美妙,一個人劃船不方便要兩個人才得行。如果三個人一同去西雙版納,去傣家小竹樓上吃飯,三個人可以互相照顧著,小心被老傣族灌醉....
那么四個人又去哪好呢?接著編。以我看應該去路南石林更合適。那里鬼斧神工的石頭林一望無際,山間小徑錯綜復雜,四個人有伴不會走丟。
五個人去瑞麗吧!一人買個鐲子就可以按批發價得到,所以五個人應該去瑞麗。
六個人去普者黑不錯,門票又不收錢,吃住在農家小院,剛好開兩個三人房間。劃船時六條槳能劃得飛快。
七個人最好去爬雞足山,走不動時,兩個人架著一個人走,另外那個背包裹剛合適。
八個九個十個人以上,那就去昆明的滇池邊看海鷗,拿面包喂海鷗很有意思。要是投食的人少了,海鷗們不高興。
應該說是一個人的麗江,兩個人的大理,三個人的西雙版納。
為什么玩這樣說呢?一個人就去麗江!麗江,艷遇之都!在麗江你可以在古城,在酒吧,在七星街,在雪山,都可以有艷遇的機會,哪怕睡到太陽曬屁股起來懶洋洋的在古城一個咖啡店前曬太陽,悠閑的擼一下午的貓,這都是一個人可以自由自在的懶散生活,麗江,適合一個人邂逅,一夜情發生率很高。這樣充滿曖昧的地方,怎么帶其他人去呢?
要帶也是帶著好哥們,好閨蜜一起去啊。但我感覺這種說法是炒起來的,就算有這種情況也是不多的,畢竟現在的酒托還是很多的,一不小心就著道了。
不過,麗江的酒吧非常的,充滿了迷醉的感覺!
兩個人就去大理!大理充滿了文藝青年的幻想,哪里的洱海充滿了情調,是一個可以邂逅戀人的地方。
麗江是一夜情的話,那么大理便是一段情。就算不是兩個人來,也有著可以在這里邂逅戀人的寓意,《心花怒放》看過吧~
個人覺得主要是洱海,在洱海邊劃劃船,拍拍照,騎騎車,兩人成趣嘛,可能一起會很美,而且文藝青年們更需要擺拍在洱海邊哈。
三個人就去西雙版納。三個人就是指一家人了,適合帶著愛人、家人、朋友之類的一起去。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適合于與家人一起分享如此平靜,寧和的美。
如果說麗江是一夜情,大理是一段情的話,那么西雙版納便是一生情,是和愛人牽手到老的地方。
人再多就有點嘈雜,而且就變成組團游了,我試過三個人一桌傣味正正好,因為正常一桌子傣味是會剩下的,好浪費,三個人就可以把精華全部上上來,一個野菜,一個菠蘿飯,一個烤肉,一個傣味米線(真的這個非常好吃),足矣。
總之,三個極具代表性的地方,三種極具代表風格的旅行地!祝你旅行愉快
俄羅斯人嗜酒成性,為什么感覺有些人到中國來了卻不勝酒力?
俄羅斯人笑了:呵呵,不勝酒力?開什么玩笑,96度的伏特加,你敢喝嗎?
沒錯,俄羅斯人打仗出名,喝酒也很出名,他們太喜歡那杯中之物,而且喜歡烈酒,為此,哪怕俄羅斯男人的平均壽命被拉低了,也在所不惜。
問題來了,既然以善飲著稱,俄羅斯在中國大地上喝酒時,為啥常聽到容易醉,不勝酒力的呢?
酒不同俄羅斯人最喜歡的就是他們所謂的國酒伏特加,說起伏特加,俄羅斯人就興奮了。
喝上帶勁,過癮,一口喝下去,從喉嚨暖和到胃里,同時伴隨著上消化道的燒辣感,這感覺,怎一個刺激了得?
1、伏特加的生產和常見度數
伏特加是將谷物或馬鈴薯做為原料,經過發酵、蒸餾工藝,制造出高達96度左右的酒精,再經過稀釋處理,淡化到適合飲用的40度到60度。
繼續處理,用活性炭來過濾,讓整個酒變得晶瑩透徹,無色且清淡爽口,不甜、不咸、不澀、不苦,一杯喝下去,輕微的烈焰般刺激,讓人舒爽不已。
一般情況下,你去購買淡化好的伏特加成品時,大多是40度。
除了四十多左右賣的比較好,96度的“伏特加”賣的也比較普遍,這就是著名的“火神伏特加”,俄羅斯男人很喜歡。
說是96度的“伏特加”,其實就是剛提煉出來的酒精,還被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生命之水”。
當然,這個買回來后,可別直接喝,可以小口感受,不可大口喝下,否則你的消化道會受不了的。
這種96度伏特加,主要用來自己調制著喝,俄羅斯人一般兌著啤酒、飲料、白水喝,比例多少,根據喝的人不同有所不同,稀釋下來,其濃度也是低了很多。
除此之外,96°的伏特加,常用來調制各種雞尾酒,是整個歐洲都喜歡的基礎調制酒。
一般情況下,國人認為伏特加是俄羅斯的特產,現在并不是,產量最多的是俄羅斯和波蘭,歐洲的德國、芬蘭、烏克蘭、白俄羅斯,甚至,美國都有不少的生產。
另外,96度的伏特加經過稀釋到75度左右,可以用來當消毒酒精使用。疫情期間,有些人買不上消毒酒精,就買了這玩意,起到代替消毒酒精使用。
可以這樣說,俄羅斯國內常常飲用的伏特加,看起來很駭人,仔細算下來,其飲用度數要么是低于中國常飲用白酒的度數,要么基本相當。
但俄羅斯不這么看,他們因為伏特加帶來的刺激更大,所以,在喝中國白酒時,因為大多入口柔順,俄羅斯人想當然地認為中國的白酒勁太小。
曾經有幾個俄羅斯姑娘在網絡上直播喝中國白酒,對于一些中國的好酒,她們明顯覺得勁不夠,有點輕視。而對于幾塊錢的便宜酒,她們喝得還挺嗨,認為酒可以。
我只想說:丫頭們,你們是不知道那后勁啊!
2、喝伏特加的方法
喝伏特加,一般有兩種方法。
一種就是傳統的飲用,對低度的伏特加(40--60度)進行冰鎮,然后酒顯得粘稠,入口后酒液蔓延,入腹后熱流涌便全身。
為何要冰鎮飲用?
因為酒太烈,冰鎮后降低一定的燒辣感。而飲用時,絕不可小口細品,而是一飲而盡,此時顯得即瀟灑豪邁,又舒服愜意。
另一種就是配些飲料、啤酒,或者蘇打水等,此所謂“混合伏特加”,適合慢慢細品。
因為,俄羅斯國內的老少爺們,大多較為豪爽,所以,就養成了一干而盡的做派。
要知道,習慣是最不容易改變的,這種一干而盡的習慣,到了中國 ,就容易醉了。
簡單說,伏特加的度數并不比中國白酒更高,俄羅斯人一貫小看中國白酒的威力,俄羅斯人又喜豪飲,因此,喝高度中國白酒時,俄羅斯就易顯得不勝酒力,容易醉。
兩個國家的酒文化不同中國的酒文化和俄羅斯的酒文化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
1、俄羅斯的酒文化和中國的酒文化相同的有這么幾個點。
一是俄羅斯有祝酒詞,大型場合比較嚴肅莊重,比如婚宴,比如大型宴請。
這些和中國城市里的做派比較相近。
朋友們之間的私人聚會,祝酒詞就比較歡快和輕松了。
二是俄羅人的碰杯,除了集體碰杯外,也有兩兩碰杯。這一點,中國也一樣。
這說明什么?
說明,有些酒文化,中國和俄羅斯是相同的。
2、俄羅斯酒文化和中國的酒文化不同之處。
首先,俄羅斯沒有那么多講究,碰杯時沒有放低姿態,杯口放低的習慣。
其次,俄羅斯人只要碰杯必須喝完,一起碰杯如此,兩兩碰也是如此。
而中國人喝的時候,有時候常常會說:你隨意,我喝完。
這意思是:敬酒的人要喝完,被敬的人可以不喝完。
第三,俄羅斯人沒有那么多“必須照顧到每個人”的習慣,高興和誰碰,就和誰碰。
而中國,是存在這種禮儀的,盡量不要厚此薄彼,要敬酒,如果是單位人員,那么,對高一級的領導是要敬的,對平級的也是要敬的;如果是同學聚會,或者朋友聚會,要碰杯,一般都是一個通關下來,都要一一相碰的。
第四,中國人對于新來的朋友,或者外國來的朋友“非常”照顧,進行輪番敬酒是常態,如此,才顯得尊重到位。
俄羅斯人對于新來的朋友,一開始一個歡迎,大家一碰了事,之后,大家給不給新來的敬酒,都無所謂。
總之,俄羅斯的酒文化和中國的酒文化有相同,有不同,這導致,俄羅斯人來中國時,特別是期初,喝酒更容易醉。
喝酒的人不同
俄羅斯人性格大多直爽,簡單,就和他們對外的方式一樣,簡單粗暴,不服就干。
酒場上也是如此。
雖然俄羅斯政府提倡合理飲酒,不要酗酒,但直爽的俄羅斯人一旦喝起來,根本剎不住車。
中國人直爽的也不少,但很多人都心思細膩,能不喝就不喝,能少喝就少喝,最好是灌倒別人,自己始終保持清醒。
俄羅斯人最愿意的是灌倒自己。
這樣的不同思想,導致,俄羅斯人來到中國后,倒得更多,醉得更多。
大家試想一下,一個俄羅斯人參加了一個中國的朋友聚會,喝著五十多度的白酒,別人一碰杯就喝完,幾圈下來,人人向他敬酒,俄羅斯人能不倒下?
所以,酒的度數不同,酒文化的不同,喝酒人的不同,導致了俄羅斯人期初會表現出不勝酒力,但適應中國文化和環境之后,一切就會好些,就不會出現,或者很少出現“一喝就醉,一醉就倒”的情形了。
之前做旅游,俄羅斯同事來中國出差,這家伙號稱“千杯不醉”,結果喝了幾杯二鍋頭就倒了……
第二天他還一個勁的抱怨:“你們這的白酒太難喝了,還是我們俄羅斯的伏特加好喝!”
俄羅斯人為什么“嗜酒如命”?俄羅斯人每年要喝掉70多億瓶伏特加,平均一下,每人每年要喝掉40多瓶。
他們喝伏特加的癡狂程度是烙印在骨子里的,即便低收入人群也十分瘋狂,每月工資剛剛下發,俄羅斯人就會去瘋狂購買伏特加,有的人甚至還會請幾天假,專門在家或找好友瘋狂喝酒,沒錢了怎么辦?
最瘋狂的人甚至會喝其他含有酒精的產品,例如香水、沐浴露、防凍液、醫用酒精兌水等等,據悉,在全國人民高強度的飲酒下,俄羅斯每年約40萬起交通事故中,醉酒駕車的比例高達70%,還有因醉酒而引發的打架斗毆事件數不勝數,有的人甚至還會因過量酗酒、喝工業酒精中毒,腦子壞的人也不在少數,所以俄羅斯男性的平均壽命只有65.9。
針對醉酒鬧事行為,俄羅斯警局還特意設置了警務醒酒室,其中包含拘留、衛生服務雙重功能。
如果有錢,爛醉如泥的酒鬼能在里面洗澡睡覺刮胡子,由專人服務,直到清醒為止,如果沒錢,警務醒酒室就只是個醒酒的“牢籠”,警察會通知醉漢家屬來領人,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俄羅斯此舉也是在保護醉漢,畢竟每年因醉酒凍死在戶外的俄羅斯人不在少數,還有大量因凍傷而截肢的。
話又說回來,為什么俄羅斯人會這樣嗜酒如命呢?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俄羅斯具備歷史悠久的伏特加文化
當年彼得大帝統治時期,俄羅斯的酒文化被推向了巔峰,在那個年代下,喝酒被認為是一件神圣的事,幾乎達到了“全民皆喝”的層面。
1904年,俄軍被日本打敗,當時就有西方媒體評論,俄軍之所以落敗,是因為軍隊內部嗜酒成風。
1914年,沙皇尼古拉二世頒布禁酒令,決定整頓不良酗酒風氣,但更令人吃驚的是,沒有了酒精的士兵神情渙散,根本沒有戰斗精神。
1917年,列寧也主張禁酒,結果引起了全民抱怨聲討,最后沒辦法只能撤銷禁酒令。
到了斯大林時期,禁酒令被全面取消,而且伏特加還被列入軍需物資,1942年,蘇聯西部方面軍隊,喝掉了100萬升的伏特加,斯大林格勒部隊,喝掉了40多萬升,蘇軍在衛國戰爭期間消耗的伏特加酒,竟然超過了2.5億升,約合20萬噸。
有人說,蘇軍之所以能反敗為勝,一部分原因歸功于伏特加,從科學角度講,俄羅斯地處維度較高,全年氣溫較為寒冷,而酒精的熱值約等于汽油的一半,所以喝酒能幫助士兵抵御寒冷,再加上酒文化在蘇軍心目中的地位,使得蘇軍士兵仿佛找到了精神寄托。
2.俄羅斯的酒和經濟有關
20世紀80年代,蘇聯決定徹底結束酗酒如風的不良狀態,于是下達了史上最嚴禁酒令,大量酒廠、酒莊被迫關閉。
但這樣就能阻止俄羅斯人民喝酒了嗎?
顯然不能,大量酒鬼開始將目光鎖定在垃圾酒、工業酒精、醫用酒精身上,甚至連含有酒精的殺蟲劑、清潔劑都不放過,所以那階段,俄羅斯人民的中毒事件非常高。
據悉,這次禁酒令頒布后,讓蘇聯足足損失了670億盧布,畢竟伏特加早已成為蘇聯重要的經濟工具,從1976數據來看,蘇聯人均消耗伏特加數量高達28瓶,為國家貢獻了20%的財政收入。
考慮到經濟影響,歷代領導人都不敢徹底封殺伏特加,畢竟俄羅斯的酒,牽扯到了太多的利益集團。
為什么嗜酒成性的俄羅斯人,喝幾杯我國的白酒就醉了?1.酒精度數不同
有人可能會說,伏特加的酒精度數高達95,但其實俄羅斯人喝的都是稀釋過的伏特加,度數都在40~50度之間,而我國白酒動輒就超過50度。
2.風味物質不同
伏特加原料為大麥芽和小麥芽,它們在進行糖化后,還會采用加壓的方式,這樣發酵程度會更高,之后采用液態重復蒸餾,經過多次活性炭深層過濾后,原酒雜質被去除,再加上在釀造過程中,并沒有加入任何香料跟調味物質,所以伏特加喝起來,除了酒味之外,沒有任何雜質和雜味,酒體也是純凈透明的。
簡而言之,喝伏特加就是純粹喝點稀釋后的酒精,口感純凈不容易上頭。
我國白酒在釀造過程中要加入微生物,它們會分解糧食中的淀粉物質,最后發酵蒸餾勾兌成不同的白酒,原料不同,釀造的白酒也不同,主要有小麥、高粱、玉米、豆類、糯米、紅薯等等。
白酒中富含各類風味物質,這些物質會形成“酸甜苦辣”的口感,而且后勁十足,例如高粱產酒香,玉米產酒甜。
風味物質一多,人體就更加難以吸收,短時間內喝入大量白酒,更容易出現頭暈醉酒等情況。
3.飲酒方式不同
正因為伏特加中風味物質較少,經過稀釋后可以干喝,也可以用來當作基酒,一般俄羅斯人會將伏特加進行冰鎮,喝下去的感覺就像一杯冰水,慢慢轉化成清熱的“火”,整體還算柔和,短時間內大量飲入,對于酒量好的俄羅斯人來講,也不太可能出現醉酒的情況,除非量實在太大。
而中國白酒不同,整體綿柔醇厚,進入口中之后需要慢慢體會,所以也有人說,一杯高質量的白酒足以品出人生的酸甜苦辣。
我們中國人喝白酒,基本都會搭配些下酒菜,時常夾菜,時常小酌,跟領導、好友舉杯共飲,不像俄羅斯人喝酒那樣,他們喝酒動不動就猛喝一大口,沒幾口一整瓶伏特加就被喝完了,精神狀態更多的是“聚會狂歡”,一群人喝完一瓶又一瓶。
俄羅斯人來到中國后,依舊保持著原先的飲酒習慣,但喝的卻不是伏特加,而是后勁十足,更容易上頭的白酒,不吃菜,猛喝下去幾小杯就很容易醉。
所以綜上所述,中國人跟俄羅斯人喝酒的方式不同,喝的酒也不同,俄羅斯人習慣了大口喝酒的模式,而且還是純凈度較高,酒精度較低的伏特加,一旦喝我國的白酒,肯定會受不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