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廈門同安的發展前景怎么樣?
廈門同安沒發展前景。廈門把所有資源都放到島內,同安70年代才劃給廈門,這種后娘養的更不可能重視,看看同安旁邊的南安安溪靠自身發展起來,就知道同安的發展有多憋屈了。80年代廈門向國家要南安,國家要廈門把鳥不拉屎的安溪一起拿去,廈門嫌棄安溪窮。30年過去了,安溪市區發展的像個樣子,廈門島內是一流的福利,同安早被安溪甩了幾條街。
同安小天門。
二、廈門市同安區哪個鎮工廠以及打工人比較多?
新民鎮最多,因為同安工業集中區就在新民鎮!工業區里有分同安園,湖里園,思明園,梧侶園,以輕工業為主,喬丹等服飾類大廠在這一帶。西柯鎮也有一個工業園,以光伏產業為主,通士達等光電大廠都在這一帶!
三、誰可以在廈門同安推薦個工作啊,上了幾個都不滿意?
廈門同安都是小廠,工資一般只有三千五到四千多,想找一家可以維持生活也挺難,建議你去深圳、廣州丶,上海、江蘇這些地方去,工資高,機會多,廈門沒什么機會,小城市沒什么好機會,工資也低,
你什么年紀,性別,學歷?什么都沒有說,怎么給你推薦呢?你的理想職位是什么?最想做什么,人首先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才能做好什么
四、在廈門同安月薪6500,包吃午晚餐,5天8小時,算什么水平?
工資6500元,5天8小時,按中國平均工資算,已經超過70%以上的人。但不能這樣比,要區分城市和年齡段。
福建省廈門6500元算及格線,泉州5500元,福州6000元吧(預估)。用泉州和廈門對比,我知道的身邊人5天八小時(雖然是5天八小時,經常加班,有五險一金)文職工資4500左右,專員5500左右、銷售6500元;技術、開發8000元;管理崗位10000元;經理15000元;再往上就是總監、高級工程師。
對比工資還要看年齡段,在福建省剛大學畢業的00后拿6500元就比較高;95后拿8000元就算還可以;90后拿12000元算及格;85后要到15000元;70-80后差距很大了。
工資高低還是有時運的,遇到好的領導、自己努力工資很快就升起來了。但剛畢業的人都覺得自己不會打工一輩子,以后創業掙大錢的。因為不熱愛工作,就是打醬油。后面工資差距越來越大。男的28歲之前學習,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28-33歲沉淀:35歲-45歲爆發了。35歲以后找工作就很難了。
2021年已經變了,企業限電、原材料上。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已經關閉通道。未來更多人選擇踏實工作,有長遠的職業規劃,放棄花里胡哨的想法。
5天八小時月入6500,還包午餐晚餐,即使不包午餐晚餐就已經很不錯了,你絕對屬于中等偏上的人群了。雖然廈門平均薪酬9499元,其實現在拿著5千來塊錢一個月,而且還要天天加班,早八晚八,月休不過才兩天的大有人在。
實際每月到手工資能有這個社會平均工資的60%就不錯了。9499×0.6=5699.4超過這個數字的人群其實都是在中等水平了。有時候要有點自信,不要總覺得自己拿的很少對吧。
五、如何看待清華海歸畢業生,回廈門同安當水泥工這件事?
感謝悟空小秘書的邀請。
題主提問的補充信息:
7月30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道 在同安區五顯鎮西洋村的一家小工廠里,清華大學畢業生楊龍潭當起了“水泥工”。他不僅把水泥玩出“花”,還申請了國家專利,與父親成為“合伙人”,將水泥產品銷往全國各地。挺正常的一個創業故事,媒體換個名字就成了標題黨,真心沒必要啊。筆者之前就看過留日博士戚智勇研發環保建筑輔材,在水泥墻上種花草,月入1500萬還不夠的類似新聞...
注:上圖是楊龍潭在水泥工廠里工作。
在筆者看來,楊龍潭值得我們學習,不是他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芝加哥藝術學院碩士學位的學歷,而是在很平常的事情中發現商機,并通過自己不斷努力,一步步往前走后大有成就。當然,還有他回鄉創業的信心和決心,之前筆者在回答一個問答-985大學的畢業生回鄉下縣城工作好嗎?,不少人噴我說回鄉的人如何如何。其實,筆者的同學中回鄉創業也有不少成功者,甚至也有成立自己的公司。
在看到別人成功的時候,筆者還想對有志創業的大學生說,一定要慎重,做好先期準備積累,還要有很好的創意和團隊。對于很多飽和的行業,慎重進場。在楊龍潭創業成功的過程中,他是有想法的創作者,他的父親是堅定有力的執行者。同時,他父親制造、出售傳統水泥紙品20余年,有了很好的積累,加上楊龍潭很好的創意,才是取得成功的關鍵。
水泥種子很有創意,也符合環保的大趨勢,其“HANA”水泥產品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容易熱賣,同時作為高學歷的創業者,對于自己創意的保護(申請專業)做的和及時,在2017年底獲得中國實用新型專利證書。這一點也是值得許多創業者學習的地方。
最后,還想提醒一句應屆畢業生,做好積累和規劃再創業,資金、想法、團隊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希望對您有幫助,方便時給個關注,謝謝您~
清華海歸碩士楊龍潭出生于1991年,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于芝加哥藝術學院,大家都認為他應該從事藝術相關的高大上的工作,而他卻出乎意料地選擇了一份很接地氣的工作——水泥工。
楊龍潭海外求學歸來后,選擇回家鄉升級傳統水泥產業。其中發明的“水泥種子”最具有代表性。他發明的水泥種子,只要每天給它澆水,種子就會破土而出,生長出漂亮的植物來。這項發明在中國也通過可專利申請。
楊龍潭說他的父親就是一名水泥工,家中有一個小型水泥制品廠,他對水泥熱愛也了解,希望通過他的介入,把自己所學運用發揮出來,做一個產業升級轉型。原本的工廠營業額只有二三十萬左右,短短幾個月,工廠的營業額已經翻了好幾番,水泥產品銷往全國,最遠銷往美國荷蘭。
最初,楊龍潭的父親反對他從事這個行業,父親認為這是個夕陽產業,沒有前途。而他卻從中看到了前景,相信可以靠自己的創新給水泥更多附加值,做出更多大家喜歡的東西??吹綏铨執蹲龀龅某煽儯F在他的父親終于理解兒子的當初的決定。
其實看完了才知道此“水泥工”非彼“水泥工”。如果小伙子只是去做工地上付出體力的水泥工,那當然是有些浪費。不過小伙子選擇的是創立自己的水泥品牌,利用自己所學升級水泥產業,賦予水泥新的生命力。他從傳統行業中發現了前景,并勇于實踐創新。其實行業并沒有高低貴賤,行行都能出狀元。只要從中找到突破口,做出創新,就做出不凡的成績。(閩南網編輯 吳德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