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西安精釀啤酒協會 名單》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為什么說2015年是精釀啤酒業歷史性的一年
2015年對于精釀啤酒而言,可謂是里程碑式的一年。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精釀啤酒的數量已經超過了1873年創下的歷史記錄,達到了4100種。隨著行業的急劇擴張,今年出現的啤酒品牌兼并潮也為行業未來發展定下基調,并將改變來年行業的整體面貌。
2016年,兼并潮將席卷精釀啤酒行業。而巧合的是,兩家啤酒巨頭的合并對于小廠牌啤酒將產生迄今為止最大的影響。比利時百威英博公司欲以1070億美元收購英國薩博米勒(SABMiller)釀酒公司,盡管該并購案尚未塵埃落定,但其影響已經十分可觀。業內預估此次并購將創造出一種整體分銷系統,并將對整個行業產生長遠影響,即使這樣的影響在短期內可能并不明顯。2015年,啤酒行業經歷了無數的企業并購,而兩大啤酒巨頭的并購只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行為。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年發生在啤酒行業內的大單并購案:
1月23日,百威英博收購了幸福釀酒廠(Elysian Brewing);
3月9日,安可消費資本私募股權公司(PE firm Encore Consumer Capital)收購了全帆釀造(Full Sail Brewing);
5月22日,奧斯卡·布魯斯啤酒廠(Oskar Blues Brewery)將多數股份賣給了費爾曼資本合伙公司(Fireman Capital Partners);
7月17日,費爾斯通沃克啤酒廠(Firestone Walker)和督威摩蓋特集團(Duvel Moortgat)開展聯合經營;
11月16日,巴拉斯特角公司(Ballast Point)被星座公司(Constellation Brands)購買;
9月8日,Lagunitas啤酒公司將50%的所有權股份售賣給喜力集團;
9月10日,圣射手啤酒公司(Saint Archer)被米勒康勝公司(MillerCoors)收購;
9月23日,百威英博收購金路釀酒(Golden Road Brewing);
12月18日,美國亞利桑那州最大的精釀啤酒廠牌四峰啤酒(Four Peaks Brewing)賣給了百威英博。
當然,2015年還有更多的小宗并購案,并且可以打包票的是,2016年這樣的并購潮仍將繼續出現。因為精釀啤酒的市場份額正在增長,與此同時,大小啤酒廠牌也將開始將自己定位到更廣闊、更長遠的發展地位中去。事實上,路透社此前已有過相關的報道,實行雇員所有制的新比利時釀酒公司(New Belgium Brewing)讓瑞德集團下屬的中間市場公司(Lazard Middle Market)做媒尋找收購方,給出的收購價超過10億美元。
“精釀啤酒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階段,小廠牌啤酒現在也成了真正的好生意,而行業內外的企業都對此展現出極大的興趣。”釀酒商協會行業經濟學家巴特·沃森說。
釀酒廠擁有者或是想要脫手已有產業、謀求行業外的發展,或是想要為企業謀求一個更好的未來發展空間,這兩個動機促成了今年絕大多數的并購案。大廠牌啤酒公司也開始變得更加積極,而私募股權公司對這一領域也展現出更大的興趣。
那么,或許我們就該問這樣一個問題,2016年并購行為的驅動力將是什么?
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百威英博和薩博米勒并購案的進展情況。如果交易按預期進行,同時摩森康勝(Molson Coors )將接手薩博米勒的美國市場業務,那么這家公司將備受人們的關注。
“截至目前,摩森康勝只開展過一次并購行為,但這家新成立的公司將很有可能以不同方式進行投資。”沃森說。
如果是這樣的話,摩森康勝將與安海斯·布希展開競爭。盡管安海斯·布希公司旗下的百威啤酒在2015一整年中并沒有把側重點放在精釀啤酒上,但它仍在持續投資并收購備受好評的(且熱門的)精釀啤酒廠,而不是推出它自有的精釀啤酒產品。由米勒和康勝組建的合資公司目前正面臨著營收減少的局面,為了破解僵局,未來它或許將在購買精釀啤酒廠上表現得更加積極。
私募股權公司的處境則更加復雜。盡管一些公司已經在釀酒廠上投入了大量的資本,但他們目前尚未能夠將其剝離出來。而且在私募股權公司厘清這樣的投資行為是否值得之前,他們的投資興趣將可能逐步冷卻。
在我們邁入2016年之際,有一件事情是尤其值得我們關注的,那就是這些日子以來精釀啤酒行業的收購行情價。星座公司花費10億美元收購了巴拉斯特角公司,與此同時,雖然喜力收購Lagunitas的商業內幕并未向外界透露,但《華爾街日報》此前曾評估這家位于加州的釀酒廠市值在8億美元。
當品牌影響力被計入到交易成本中去,這樣的交易將有可能走上歪路。但大量有意售出的賣方——特別是那些“有名”的精釀啤酒廠牌——正變得相當膚淺。結果就是,潛在的買方或許需要花費更多以吸引他們加盟。所以即使2016年精釀啤酒行業并購交易的總數下降了,并購交易的總價值事實上卻有可能實現增加。
“這是市場的供需現狀,”沃森說,“絕大多數(本被認為是有意售出的釀酒廠)因傳聞而變得舉棋不定。”
精釀啤酒定義
酒精就像火一樣,是人類發現的而不是發明的。古代人們還原酒精在自然中產生的過程,就是釀酒的過程。”——李威
近幾年來精釀啤酒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追捧。在剛剛結束的世界杯期間,精釀啤酒的銷量同比增長40%-260%。精釀啤酒到底是什么?它到底好在哪兒?憑什么這么火?我們來聽聽北京精釀啤酒協會前會長、京城著名精釀啤酒吧【北平機器】的老板李威怎么說。
什么是精釀啤酒?
在眾多關于精釀啤酒的定義和討論中,大家最常使用的是美國啤酒釀造商協會(Brewers Association,簡稱BA)出臺的一個標準。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標準定義的是美國精釀啤酒廠而不是精釀啤酒。
BA對精釀酒廠的定義為:小型,獨立和傳統。
小型:年產量在600萬及600萬桶以下。
獨立:精釀酒廠本身要擁有,控制或等同擁有酒廠至少75%的產權,即作為精釀酒廠,其產權不能為其它非精釀酒廠的酒類企業購買,管理或控股超過25%。
傳統:精釀酒廠要使用傳統或創新的原材料,遵循傳統或創新的釀造方法來實現其釀造出啤酒的口味。
如何釀造?
李威總說酒就像火一樣,是存在于大自然中被人類發現,而不是被人類發明的。也許在遠古的某一天,一些谷物浸在一灘水里面,水把里面的淀粉泡出來了,就變成了糖汁。大量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天然酵母飄落在了糖汁里,吃掉糖轉化為了酒精,就變成了酒。復制自然界中產生酒精的過程就是釀酒的過程。
釀造啤酒的原材料是麥芽、啤酒花、酵母和水。精釀啤酒的基本原料也是這幾種,除了發酵方式的不同,和工業啤酒的區別還在于其千變萬化的口味。酸甜苦辣的味道都能在精釀啤酒中喝到。用李威的話來說,不同精釀啤酒的味道差別不像是燕京和百威的區別,而是應該像豆汁兒和可樂之間的跨度一樣那么大。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啤酒的味道
啤酒里所有的苦味都來自于啤酒花,大部分的香味也是來自啤酒花;小部分的味道來自酵母和麥芽的香氣。精釀啤酒在釀造過程中投放啤酒花的時間、數量和頻次都會直接影響啤酒的味道。精釀啤酒的絕大部分味道都是添加進來的。在釀造的過程中釀造者根據自己的喜好會加入茉莉花、接骨木、橘子皮、松針、石楠花等等原料,做出有情緒有生命有辨識度的酒。所以很多精釀啤酒的名字都是極具個人色彩的。
啤酒的顏色
酒的顏色來自于麥芽烘烤的溫度。將麥芽烤至3分熟,釀出來的酒就是淺金黃色的;烤至6-8分熟,酒的顏色就是棕色或者紅色的;烤至12分熟,酒就是黑色的。所以顏色和苦味度沒有關系,并不是顏色越深的酒味道越苦呢。
啤酒的泡沫
啤酒的泡沫來源有兩個,一個是發酵過程中自己產生的二氧化碳,另一個就是在啤酒中高壓注入二氧化碳產生的。有些精釀啤酒里還會加入氮氣,泡沫的口感更加細密。
酒精度
啤酒包裝上的度數是啤酒生產原料麥芽汁的濃度,和白酒酒標上標的酒精度不一樣。啤酒所含的酒精是由麥芽糖轉化過來的,標的12o的啤酒是用含糖量為12o的麥芽汁釀造而成的。一般國產工業啤酒的酒精度普遍在2.5%—3.5%左右,進口啤酒普遍在4.5%—5.5%左右。精釀啤酒酒精度更高,且麥香比較醇正,苦味也較重。上圖的蛇毒啤酒Snake Venom,是世界上最烈的啤酒,酒精濃度67.5%呢!
種類
Lager(窖藏啤酒)
源自德國,又叫下發酵啤酒。是用沉淀在液體下面發酵的酵母釀造。大部分工業啤酒均為Lager啤酒,喜力百威燕京青島嘉士伯科羅娜都是Lager啤酒。
Ale(愛爾啤酒)
源于英國,一般使用上發酵酵母,發酵速度比下發酵酵母釀造法更快。
IPA(印度淡色愛爾)
英語“India Pale Ale(印度淡色愛爾啤酒)”的縮寫。這是一種啤酒花味道濃重的Ale啤酒。最初是供應給英國在印度殖民地的一種啤酒,這種酒提高了酒精度并增加了啤酒花的添加量,從而提高了啤酒在長途海運中抗變質的能力。
Stout(世濤)
世濤是采用上發酵的啤酒,顏色為墨黑到深棕,有的還伴隨深石榴紅。其原料是焙烤過的大麥芽,有濃烈的焦味,但泡沫柔細,飲后甘醇。代表品牌是英國健力士(Guinness)黑啤,屬于Stout的一種。
Draft/Draught(生啤)
又叫鮮啤,未經巴氏殺菌的啤酒,只過濾微生物,酵母容易變質。酒館常見的扎啤就是生啤。
瓶裝精釀和酒吧里酒頭接出的新鮮精釀的區別,用李威的話來說就是經過巴氏殺菌,把任何活性物質都消除的、保質期一年的純牛奶和保質期3-7天的鮮牛奶的區別。
啤酒杯
啤酒的杯子也是各式各樣,精釀啤酒吧里最常見的是品脫杯。為了讓大家更直觀的了解啤酒杯的種類,我找到了下面這張圖,一目了然。點擊圖片可放大哦~
相信看到這里,相信就算您之前對精釀啤酒一無所知,現在也能和別人聊幾句了。最后再和大家分享幾篇新西蘭、巴黎、東京和巴塞羅那的精釀啤酒指南,都是本期節目嘉賓李威實地探訪一口一口喝出來的攻略呢!這個每年都要花一個月去世界各地專心喝酒的人,過兩天又要出發啦~~ 以后有機會再請他跟大家分享全球精釀啤酒莊游!
精釀代表高端啤酒嗎?
在今年的全國秋季糖酒會上,很多參會者發現,精釀啤酒廣泛出現在展會上。與傳統啤酒展位不同的是,精釀啤酒的出現形式更為靈活。
有啤酒研究者指出,精釀啤酒的概念從幾年前的興起,到如今的普及,已經深入人心。在很多人看來,精釀啤酒就是高端啤酒、高品質啤酒的代名詞。隨著我國日益進入自有品牌時代,那些靈活多樣的運營模式為精釀啤酒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機遇和通道。
根據《事實與因素》的研究報告,2019年全球精釀啤酒的市場約為1.1億美元。市場預計以8%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增長,到2026年將達到2億美元左右。
消費者對低酒精的偏好增加是目標市場增長的主要推動力。當然,精釀啤酒的異域風味也是推動目標市場增長的因素之一。
國產精釀品牌異軍突起
幾年前出現在全國糖酒會上的啤酒品牌大多為國外進口品牌,國內的則主要集中在為數不多的幾款強勢品牌上,而今年全國秋季糖酒會的啤酒品牌更多是鮮為人知的品牌,且大部分為精釀啤酒。
參會者會看到有青島啤酒、雪帝啤酒、漢德啤酒、圣洲啤酒、蘭陵啤酒、印象精釀、山水鮮啤酒、嶗世家啤酒、福嘉堡啤酒、排森紅啤酒等近百家精釀啤酒參展。
近些年,傳統的工業啤酒已經走下坡路了,不僅利潤低,而且競爭激烈。
中國啤酒產量持續下滑,而中高端啤酒消費則持續增長。這無疑給精釀啤酒提供了快速增長的機遇。中高端啤酒產品的市場需求帶動了全國各地的商家紛紛上馬。
很多參會者慕名來到這個主打茅臺鎮原漿精釀啤酒的展位品鑒。來自浙江的千島湖啤酒提出了“千島湖啤酒致力于打造世界精釀孵化平臺,為啤酒愛好者提供更多樣的選擇”的理念。唯醺精釀啤酒的展位為大家展示了一站式的“原料+技術+產品”的全組合流程,并喊出了“喚醒精釀行業大旗”的口號。
據了解,由于精釀啤酒生產投入可大可小,這些參展的企業年產量從幾百噸到上萬噸不等。有資深專家預測表示,2018年,中國精釀啤酒消費量約82.9萬千升,精釀啤酒消費占啤酒消費量的2.1%;2019年,中國精釀啤酒消費量為87.3萬千升,約占啤酒消費量的2.4%;2020年,這一數字還將繼續上升。
個性化定制為自有品牌時代添彩
有著十多年葡萄酒銷售經驗的從業人員,從兩年前開始經營精釀啤酒。他說:“葡萄酒的市場較為混亂,且競爭過于激烈。經過幾番調查,我決定上馬精釀啤酒項目。2019年,我在山東和河南走訪了幾個精釀啤酒企業進行了合作,市場反饋比較理想。”
據了解,全國各地的精釀啤酒生產企業運營理念不同,有的只是銷售企業品牌,對代理商進行一定的政策扶持,有的則可以OEM(OEM一般指原始設備制造商)代工。由于工藝配方、原料成本的差異,同樣麥芽度、同樣酒精度也各有差異。
有業內人士爆料,同樣的產品一噸差價可達七八百元之多,這就使得很多已經從事精釀啤酒代理的商家們想在糖酒會上尋找性價比更高的產品。
前幾年,國內啤酒巨頭的大規模擴張兼并,在技術工藝和原料配比上實行高度統一,使得風格、口味個性化鮮明的地產啤酒變得口味極為相似,在四川喝的青島啤酒跟山東喝的青島啤酒幾乎沒有差異。而精釀啤酒最大限度地滿足了消費者對不同風味的體驗!
在第103屆全國糖酒會主題論壇上,中國消費大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陳立平指出,自有品牌開發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而精釀啤酒的模式恰到好處地迎合了這個時代的契機,相信精釀啤酒品牌“百花齊放”的盛況將會更加精彩!
們對精釀啤酒有了解嗎
之前僅僅針對少數消費者的冷門產品精釀啤酒,近兩年在消費升級環境下成為啤酒圈中的熱門消費品類。然而,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精釀啤酒消費圈快速擴大的背后是國內消費者認知度較低、價格亂象、質量難保等問題。作為啤酒行業風口的精釀,如何贏得公眾認可、實現長遠發展,仍有待市場檢驗。
商家單向定價
近幾年,精釀啤酒順應消費升級大環境,逐漸成為消費新寵。北京商報記者調查5家在精釀圈里小有名氣的啤酒館后發現,國產精釀啤酒頂著高端啤酒的頭銜,除產品價格遠高于普通工業啤酒外,商家自由定價致使精釀啤酒價格參差不齊。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5家酒館中最少的精釀產品數量在10種左右,最多的產品數量則超過40種,產品價格雖然有相同之處,但定價的產品卻沒有共性。精釀啤酒的價格整體在20-80元/杯的高價格區間,由商家自由發揮,整體呈現出“多、雜、亂”的特點。
值得一提的是,5家酒館中近一半的精釀啤酒產品名稱中都沒有對釀造原料或啤酒種類做出適當標示,沒有可供消費者參考的產品信息。“帝國玫瑰”、“左岸”、“旋轉野馬”等詞匯代替精釀啤酒品類。同時,當北京商報記者任選一款精釀啤酒,詢問酒館工作人員該產品釀造成分時,普遍得到“不是很清楚”的回應。精釀啤酒是否樣樣貨真價實,具有疑問。
酒類營銷專家蔡學飛表示,近兩年,傳統啤酒萎縮、行業消費升級,精釀啤酒因此成為熱門消費品類,吸引大量對精釀啤酒一知半解的商家涉足。且精釀啤酒屬于新興市場,比較明顯的特點就是暴利,大部分商家只考慮利潤最大化,進行單向定價,價格亂象在所難免。長期價格混亂,會對整個精釀行業的健康發展形成阻礙。
混淆高端概念
據了解,精釀啤酒作為舶來品,在中國消費市場并沒有明確的產品定義,消費者對精釀啤酒的認知度也并不高。受訪的5家精釀啤酒館中,有4家酒館工作人員均對記者表示,精釀啤酒目前在發展中主要面臨的問題就是消費者沒有真正認識精釀啤酒這個品類,部分消費人群選擇精釀啤酒是憑借個人口感愛好,但更多人消費精釀啤酒是對高端啤酒概念的追求。
北京自釀啤酒協會會長李威指出,目前中國消費市場對精釀啤酒沒有明確定義,國內精釀啤酒仍參考美國精釀啤酒廠定義標準:首先,精釀啤酒廠必須持有75%以上的股權,保證企業獨立性;其次,每家精釀啤酒廠年產量不能超過600萬桶,規模不能很大;然后,精釀啤酒廠需要堅持傳統釀造工藝。
啤酒專家方剛對此表示,美國對精釀啤酒廠的定義標準不完全適合中國精釀啤酒,國產精釀啤酒有自己的特點。相比美國精釀啤酒產業,國產精釀啤酒規模小,消費者認知度低,整個發展仍處于萌芽狀態。
北京商報記者同時隨機采訪幾位消費者后普遍得到,“對精釀啤酒沒有很深了解,只是覺得口感不錯”、“精釀啤酒或許是釀造的原料用量比較多,糧食含量多”、“好像精釀啤酒里面有活性酵母,對人體有益”等模糊的回答。消費者對精釀啤酒認知度低,部分不良商家也因此有了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機會。
據了解,工業啤酒和精釀啤酒均有生、熟之分。鮮啤酒一般使用酒桶盛放,熟啤酒則經過殺菌程序,以瓶裝、罐裝的形式出售。未經過殺菌的精釀啤酒雖然與工業生啤盛放方式相同,但產品成分中多含有活性酵母。有些商家會打著精釀啤酒的名義,向消費者出售桶裝的工業鮮啤,以假亂真。此外,瓶裝、罐裝的精釀啤酒里沒有活性酵母,部分精釀啤酒商家在銷售時也不會明確告知消費者,存有混淆、誤導消費之嫌。
產品質量堪憂
國內很多精釀啤酒商家最初都采用前店后廠的模式,在一定規模內,商家使用自有釀酒設備在店內進行釀造和出售,屬于合法行為。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自產自銷的商家不受管控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整個精釀啤酒產業處于野蠻增長的階段。產品質量良莠不齊成為精釀啤酒行業普遍現象。
李威指出,精釀鮮啤酒的保質期一般在一周左右,而經過殺菌的精釀啤酒保質期一般為一年。但瓶裝精釀啤酒經過殺菌后,活性風味缺失,口感會大打折扣。
據調查結果得知,北京市場中的精釀啤酒館,旺季補貨周期大概在半個月到一個月,遠超于精釀啤酒七天保質期,啤酒質量難以保障。同時經北京商報記者隨機送檢精釀啤酒后發現,一款標示為帝國精釀茯茶啤酒(雙龍啤酒)355ml的美國進口精釀啤酒中,竟然含有細菌成分,質量堪憂。
方剛對此表示,目前消費者對精釀啤酒沒有概念,國家針對精釀啤酒沒有政策,產品質量難以保障,整個產業“小而雜、雜而亂”的特點逐漸凸顯。精釀啤酒市場需求大,短期內將保持快速增長。因為大規模啤酒企業無法對接這種碎片化、個性化精釀消費市場。目前精釀啤酒份額非常小,之后消費者認知度提高,產品質量得以管控,精釀啤酒或將擴大在啤酒產業中的占比,未來也有產生主導精釀品牌的可能性。
關于《西安精釀啤酒協會 名單》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