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以前叫什么名字
溫州古代有三種稱呼,分別是:東嘉、東甌、永嘉。
1、東嘉:
從唐宋一直到如今,從南宋狀元王十朋、元代界畫家王振鵬,到一代大儒孫詒讓,都喜歡用東嘉來雅稱自己的家鄉。南戲鼻祖高則成,更被尊稱為“東嘉先生”。
2、東甌:
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先民在這里勞動生息。戰國時屬越國,秦始皇統一六國后,設置閩中郡。漢惠帝三年封越王勾踐的后裔騶搖為東海王,建都東甌,俗稱東甌王。
3、永嘉:
西晉永嘉年間(307―311),八王之亂后,北方少數民族混戰中原。北方士民為躲避戰亂,紛紛渡江南下,史稱“永嘉南渡”。公元317年,鎮守建康(今南京)的司馬睿在江南重建晉室,史稱東晉。當時,大量北方士民南渡對南方地區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發生了重要影響,當時的溫州地區也迎來了眾多北方移民。“永嘉”得名,或與此有所關聯。
溫州的名字的來歷是什么?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處州析置溫州,這是溫州得名的開始。據《浙江通志》引《圖經》:“溫州其地自溫嶠山西,民多火耕,雖隆冬恒燠”。意思是溫州地處溫嶠嶺以南,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潤,所以稱為溫州。
溫州古為甌地,也稱東甌,唐時始稱溫州,簡稱“甌”或“溫”。甌是一種陶制器皿,約在新石器時代,溫州居住著原始甌人制作陶器。
擴展資料:
歷史沿革
1981年9月12日,析原溫州市郊區置甌??h。
1984年1月,市郊區6個鄉劃歸城區,稱鹿城區。
1984月2日,劃市郊狀元鎮、龍灣鄉和甌海縣永中鎮的黃石、黃山二村建龍灣區。
1987年4月18日,改瑞安縣為瑞安市(縣級)。
1992年3月9日,改甌海縣為區。
1993年9月18日,改樂清縣為樂清市(縣級)。
2015年,國務院同意撤銷洞頭縣,設立溫州市洞頭區,將溫州市龍灣區靈昆街道劃歸洞頭區管轄,以原洞頭縣和龍灣區靈昆街道的行政區域為洞頭區的行政區域。洞頭區人民政府駐北岙街道縣前路12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溫州
溫州歷史悠久,人杰地靈。
溫州古代稱甌越。還在五六千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先民在這里勞動生息。戰國時屬越國,秦始皇統一六國后,設置閩中郡。漢惠帝三年封越王勾踐后裔騶搖為東海王,建都東甌,俗稱東甌王。漢順帝永和三年置永寧縣,東晉明帝太寧元年設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改置州,因氣候溫暖,雖隆冬而恒燠,故名溫州。
溫州歷代人材輩出,在學術、文學藝術和科技方面都取得卓著成就。在南宋時期,學術上形成了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在我國學術史有著很高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文學方面,詩壇上出現了永嘉四靈詩派;戲曲上首創了南戲這種民間戲劇形式。南宋熙佑年間,醫學家陳元擇以《三因方》為理論基礎創立了永嘉醫派;兩宋及元明清各代也都有不少杰出人才,如黃公望、劉基、孫詒等等。當代文化教育界更是群星燦爛:夏鼐、夏承燾、蘇步青、谷超豪……。
溫州人創造了輝煌的歷史,也譜寫了現進代的創業篇章,溫州人自主改革、自擔風險、自強不息、自求發展的四百精神,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1978年到1999年,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財政收入、外貿出口、農民人均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都翻了五至六番,年均增幅達20-40%;大多數溫州人的生活水平已步入小康;古老的溫州城,面貌日新月異,昔日黑壓壓一片的破舊民房被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所代替,城區建成面積從1978年的12平方公里拓展到76平方公里,一個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城市形象矗在東海之濱。
如果您還有什么不滿意的,請發消息給我,并附上問題的連接,謝謝
溫州的由來:
溫州古為甌,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這里勞作生息。戰國時屬越國,秦朝設置閩中郡,漢惠帝三年封越王勾踐后裔騶搖為東海王,建都東甌,故有稱溫州為“東甌”。漢順帝永和三年,置永寧縣,東晉明帝太寧元年,設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改置州,因氣候溫暖,故名溫州。
東晉南朝時期,中原名門土族、達官貴人,紛至沓來,中原文化、移民文化與本土文化交融,促進溫州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博學多才的郭璞在這里構建城池,傳有白鹿銜花而過,故稱“白鹿城”,白鹿銜花就成了溫州的象征。
書圣王羲之在此臨池揮毫;“永嘉太守”謝靈運因溫州秀麗山水而成為山水詩鼻祖;著名文學家孫綽、丘池,史學家裴松之等先后擔任永嘉郡守,文風漸盛。兩宋時期,文人學士、富商巨賈及大批能工巧匠會集溫州,明清以后,溫州文風鼎盛,被稱為“東南鄒魯”。
溫州歷代人才輩出,南宋時期,學術上形成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提出功利學說。文學方面詩壇上出現了“永嘉四靈”詩派;戲曲上首創“南戲”戲劇形式??萍挤矫?,宋代溫州知州韓彥直著《永嘉桔錄》,為世界第一部柑桔專著;南宋熙佑年間,醫學家陳元擇以《三因方》為理論基礎創立了永嘉醫派,影響惠及后世。兩宋期間,溫州文科進士達一千兩百多名,武進士三百多名。元明清各代也有不少優秀杰出人才。劉基被譽為明代“國師”,開國元勛;晚清的孫詒讓在經學、文學、訓詁學等方面均有建樹,被稱為“一代學術大師”;當代文化教育人物更是群星燦爛,考古家夏鼐,一代詞宗夏承燾,數學巨子蘇步青、谷超豪等各領風騷,久負盛名。
溫州人歷來以心靈手巧、敢于創新、善于經商而著稱于世,素有“中國的猶太人”之稱?,F代溫州不僅是“華僑之鄉”、“數學家之鄉”、“南戲之鄉”、“游泳之鄉”,更以“溫州模式”而聞名遐邇
溫州名字的由來:
公元675年,處州析置溫州,這是溫州得名的開始。據《浙江通志》引《圖經》:“溫州其地自溫嶠山西,民多火耕,雖隆冬恒燠”。意思是溫州地處溫嶠嶺以南,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潤,所以稱為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