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拉卜楞寺格西嘉央降措尊者圖片
拉卜楞寺,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藏語全稱為:“噶丹夏珠達爾吉扎西益蘇奇具瑯”,意思為具喜講修興吉祥右旋寺。簡稱扎西奇寺,一般稱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語“拉章”的變音,意思為活佛大師的府邸。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譽為“世界藏學府”。鼎盛時期,僧侶達到4000余人,1980年對外開放旅游。2018中國西北旅游營銷大會暨旅游裝備展上,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
1982年被中國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主是第六世嘉木樣呼圖克圖,其他領導人包括八大堪布、四大賽赤。拉卜楞寺在歷史上號稱有108屬寺(其實要遠大于此數),是甘南地區的政教中心,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國最好的藏傳佛教教學體系。1982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寺廟現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樣活佛時期所建的佛殿,是位于大經堂旁的下續部學院的佛殿。
寺院坐北向南,占地總面積86.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0余萬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學院、16處佛殿、18處昂欠(大活佛宮邸)、僧舍及講經壇、法苑、印經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偉建筑群,房屋不下萬間。
拉卜楞寺宗教體制的組成以聞思、醫藥、時輪、吉金剛、上續部及下續部六大學院為主,在全蒙藏地區的寺院中建制最為健全。聞思學院是其中心,又稱大經堂,有前殿樓、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數百間房屋,占地十余畝,為藏式和古宮殿式的混合結構,頂上有鎏金銅瓦、銅山羊和法輪、幡幢、寶瓶等裝飾物。它以顯宗為主,著重研習印度佛學家所著的五部大論(《釋量論》、《般若論》、《中觀論》、《具舍論》、《戒律論》)。
全寺所有梵宇,均以當地的石、木、土、茴麻為建筑材料,絕少使用金屬。整體建筑下寬上窄,近似梯形,外石內木,有“外不見木,內不見石”之諺。各廟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級,分別涂以紅、黃、白等土質顏料,陽臺房檐掛有彩布帳簾,大中型建筑物頂部及墻壁四面置布銅質鎏金的法輪、陰陽獸、寶瓶、幡幢、金頂、雄獅。部分殿堂還融合和吸收漢人建筑成就,增蓋宮殿式屋頂,上覆鎏金銅瓦或綠色琉璃瓦。
拉卜楞寺內珍藏的民族文物和佛教藝術品共計1萬余件。各殿堂內高8米以上銅制鎏金或檀香木雕的大佛就有十六尊。各種質地多樣的中小型佛、菩薩、佛塔、法器等不勝枚舉。寺內還珍藏有歷代嘉木樣大師的衣物和其它生活用品,又有帝王冊封和贈賜的金敕、印鑒、封誥、大幅匾額、千佛樹、珍珠塔、玉如意、隕石、海馬牙等。
2. 拉卜楞寺倉央嘉措
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門巴族人,西藏歷史上著名的人物,公元1683年(藏歷水豬年,康熙二十二年)生于西藏南部 門隅 納拉山下 宇松地區 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父親扎西丹增,母親次旦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寧瑪派(紅教)佛教。 于道泉——《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情歌》,1930年,66節62首 劉希武——《倉央嘉措情歌》,1939年,60首,五言古絕 曾緘——《六世達賴情歌六十六首》,1939年,66首,七言絕句 王沂暖——《倉央嘉措情歌》,1980年,74首 莊晶——《倉央嘉措情歌及秘傳》,1981年,124首 于貞志——《倉央嘉措情詩》,60首,七言絕句 伊沙——《倉央嘉措情歌》,74首,2004年 苗欣宇/ 馬輝——《倉央嘉措詩傳》文學研究 吳俁陽----《相見何如不見時-倉央嘉措情詩
3. 活佛降央嘉措
《情詩其一》;年代: 清 作者: 倉央嘉措;東山崔嵬不可登,絕頂高天明月生。
紅顏又惹相思苦,此心獨憶是卿卿。;《情詩其三》;年代: 清 作者: 倉央嘉措;西風吹謝花成泥,蜂蝶每向香塵泣。
情猶未了緣已盡,箋前莫賦斷腸詩。;《情詩其四》;年代: 清 作者: 倉央嘉措;欲題新詞寄嬌娘,風吹雨蝕半微茫。
我有相思千般意,百磨不滅銘肝腸。;《情詩其五》;年代: 清 作者: 倉央嘉措;錦葵原自戀金蜂,誰供花顏奉神靈?欲舞輕翼入殿里,偷向壇前伴卿卿。;《情詩其六》;年代: 清 作者: 倉央嘉措;入山投謁得道僧,求教上師說因明。
爭奈相思無拘檢,意馬心猿到卿卿。;《情詩其八》;年代: 清 作者: 倉央嘉措;暗香襲處佩環鳴,美眸善睞未分明。
臨去莞爾還一笑,忽與余兮兩目成。
4. 倉央嘉措活佛圖片
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的一個轉世活佛,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從小資質靈敏,曾拜五世班禪為師,落發受戒。后被迎至布達拉宮,學習天文歷算、醫學、文學等,對詩的造詣很深。
5. 西藏瑪旁雍措圖片
青藏高原上的淡水湖瑪旁雍錯,一圈大約35km
6. 六世活佛倉央嘉措圖片
用多少美人和香草才能馴服一顆野心,馬蹄敲打著地獄的屋頂,大量的手段和智慧都棄置于荒野。
一些人被另一些人用舊了,也只能在酒色中輝煌地度日,唯獨那個努力不幸的人,卻依然幸運地一步一步死去。
而空門內外,誰又是誰呢 一想到這些,春苗就一直綠到我的枕畔。
7. 銀巴嘉措活佛圖片
降措是人名字,很多人用。至于活佛,在蒙古和藏族佛教中并沒有活佛這個詞,而是我們漢族對“轉世者”的尊稱。所謂活佛也本是凡夫俗子,他們必須經過修持,然后始能入道,并不是一具“活佛”名號,立即便超凡入圣。
8. 拉卜楞寺加央嘉措大師
拉卜楞寺,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拉卜楞寺海拔3200米。
9. 拉薩活佛倉央嘉措
誰,執我之手,斂我半世癲狂;
誰,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離;
誰,撫我之面,慰我半世哀傷;
誰,攜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
誰,扶我之肩,驅我一世沉寂。
誰,喚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轢。
誰,棄我而去,留我一世獨殤;
誰,可明我意,使我此生無憾;
誰,可助我臂,縱橫萬載無雙;
誰,可傾我心,寸土恰似虛彌;
誰,可葬吾愴,笑天地虛妄,吾心狂。
伊,覆我之唇,祛我前世流離;
伊,攬我之懷,除我前世輕浮。
執子之手,陪你癡狂千生;
深吻子眸,伴你萬世輪回。
執子之手,共你一世風霜;
吻子之眸,贈你一世深情。
我, 牽爾玉手, 收你此生所有;
我, 撫爾秀頸, 擋你此生風雨。
予,挽子青絲,挽子一世情思;
予,執子之手,共赴一世情長;
曾,以父之名,免你一生哀愁;
曾,憐子之情,祝你一生平安!
《那一世》
那一刻,我升起風馬,不為乞福,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日,我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唱,不為參悟,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長頭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瞬,我飛升成仙,不為長生,只為佑你平安喜樂。
《十誡詩 》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見與不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里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里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里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住進布達拉宮,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
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與瑪吉阿米的更傳神,
自恐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怕誤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我終于明白,
世間有一種思緒,
無法用言語形容,
粗獷而憂傷。
回聲的千結百繞,
而守候的是,
執著。
一如月光下的高原,
一抹淡淡癡癡的笑。
笑那浮華落盡,月色如洗;
笑那悄然而逝,飛花萬盞。
誰是那輕輕顫動的百合,
在你的清輝下亙古不變。
誰有那灼灼熱烈的雙眸,
在你的頷首中攀援而上。
遙遠的憂傷,
穿過千山萬水。
縱使高原上的風,
吹不散,
執著的背影。
縱使清晨前的霜,
融不化,
心頭的溫熱。
你靜守在月下,
悄悄地來。
10. 措卡寺噶瑪降措上師
藏傳佛教傳人普 巴登 孜在湖邊建起一寺廟,取名“措卡寺”,寺廟因臨湖而得名,“措”為湖,“卡”為邊,措卡寺意為湖邊寺,而湖卻反因這座寺而得名“措卡湖”。
11. 拉卜楞寺大格西根登嘉措
塔爾寺名氣更大,已有400多年歷史,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重要的寺院之一,還是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寺院建筑恢宏、珍寶豐富,又能感受到濃郁的宗教氛圍,是西寧較受歡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在塔爾寺游覽,如果你不進經院或者大殿,只在外面閑逛,是不需要買票的,只有在進入一些對外開放的經院或者大殿,才需要驗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