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格王朝藏尸洞考古
古格藏尸洞,位于城堡下的寺廟附近,里面有三層無頭干尸,因氣候干燥,尸身數百年未曾變化,也沒有臭味,而是充滿了難以形容的怪味。
里面都是古格滅國時被斬首的人,前面是僧侶,中間是將士,最深處是男女老少的民眾,中間以后的干尸還算完整,前面的亂七八糟看不出什么了,此區(qū)域開放參觀,收門票,路過的話可以自己看一看,以前有人在洞口附近找到過珍寶。
2. 古格王朝遺址藏尸洞內部
古格都城遺址北面的一處斷崖上,有一個陰森恐怖的“干尸洞”。據說這是古格王國滅亡后留下的最后遺跡。
這兩個洞室內都疊壓著二三層尸體 ,洞窟里的尸骨沒有一具是完整的,都是身首異處,但是奇怪的是,洞里雖然看不到一具頭顱和頭骨的痕跡,卻有許多發(fā)辮和綁扎著的發(fā)束,說明尸體本來應當是帶著頭顱被堆進洞內的,但頭骨都不翼而飛了。
有傳說是達拉克人使用詐術攻入古格城后,把城中的人全部殺死后拋進了洞中。但古格藏尸洞的真相目前還是個迷,有人認為是和特殊的葬俗有關。
3. 古格王朝藏尸洞的由來
一個曾經盛極一時的文明,一個西藏佛教的黃金時代。《古格:消失的西藏王朝》深入探討這個有七百年歷史的王國如何在一夕間瓦解崩落的原因與過程,為您揭開隱藏在其背后的秘辛。西藏西部的札布讓是世界上最與世隔絕的地區(qū)之一,古格文明曾經在此地生根茁壯,西藏佛教的黃金時期便在西元十世紀發(fā)源于此。
4. 古格王朝藏尸洞內部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國,王朝的建立大概從9世紀開始,在統(tǒng)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17世紀結束,前后世襲了16個國王。
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權,其統(tǒng)治范圍最盛時遍及阿里全境。
它不僅是吐蕃世系的延續(xù),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點,并由此逐漸達到全盛。
5. 古格王朝遺址藏尸洞
古格王朝遺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區(qū)札達縣托林鎮(zhèn),9世紀中葉,吐蕃王朝崩散,部分王室后人逃往阿里,建立了三個小王國,其中德祖袞在10世紀前后建立古格王朝。巍峨的古格故城坐落于阿里扎達縣扎布讓區(qū)境內托林鎮(zhèn)西北的象泉河南岸,距縣城19公里。為曾經擁有百萬之眾的金戈鐵馬的吐蕃王室后裔所建,偏居此地700余年,傳承20余代國王,距今有1300年的歷史,于十七世紀滅亡,給后人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文物和歷史資料。
6. 古格王朝藏尸洞里面
古格王國是在公元十世紀前后,由吐蕃王朝末代贊普朗達瑪的重孫吉德尼瑪袞在王朝崩潰后,率領親隨逃往阿里建立起來的。十世紀中葉至十七世紀初,古格王國雄踞西藏西部,弘揚佛教,抵御外侮,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后的歷史舞臺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曾經有過七百年燦爛的文明史的古格王朝,它的消逝至今仍是個謎。據說1630年,與古格同宗的西部鄰族拉達克人發(fā)動了入侵戰(zhàn)爭,古格王國就此滅亡。
7. 古格王朝藏尸洞考古紀錄片
他們獲得了可以影響世界強大的能量,擁有古格之眼
8. 古格王朝藏尸洞如何發(fā)現
初次看到古格王朝的照片時,很自然就想起湯顯祖那句著名的詞:“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