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羅的關系
切·格瓦拉(Ernesto Guevara,1928年6月14日-1967年10月9日),生于阿根廷,是馬克思主義革命家、醫師、作家、游擊隊隊長、軍事理論家、國際政治家及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
切·格瓦拉是古巴共產黨、古巴共和國和古巴革命武裝力量的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
1967年在玻利維亞被捕,繼而被殺。死后肖像成為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征、全球流行文化的標志,也是第三世界共產革命運動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運動的象征。
《時代》雜志將格瓦拉選入二十世紀百大影響力人物。
2. 卡斯特羅 切拉格瓦
我想,革命是不朽的 1967年10月8日,格瓦拉被政府軍擊傷并被捕。審訊者問:“你現在在想什么?”切如是說。 ☆讓我們面對現實,讓我們忠于理想 1968年巴黎學生印在胸前的格瓦拉的一句名言 ☆我是切??格瓦拉 1967年10月8日切腿部不幸中彈,包扎傷口時被捕,切平靜的說 ☆哪里有貧困,哪里就有我! 蘇聯人沉迷于女秘書的懷抱,放棄繼續革命;切為了追求心中理想,放棄所擁有的一切,和卡斯特羅訣別后出走 ☆直到永遠勝利,為祖國勿寧死。 1997年7月3日,切的遺骨在玻利維亞找到,阿萊達引用了父親生前的一句名言 ☆請聽聽人民的聲音吧! 切一生反對官僚主義,熱愛人民 ☆讓我冒著讓人嘲笑的危險說出來吧,引導真正的革命者前進的,是偉大的愛。 當“切為了幫助窮人而犧牲”的消息傳開,無論懸賞多高,那些曾經因為害怕而告密的玻利維亞農民,再沒有告發過游擊隊員,甚至主動保護他們。 ☆我怎能在別人的苦難面前轉過臉去。 切是是一個真正為了自己的理想而活著的人 ☆直到最后的勝利 阿根廷,以格瓦拉名言“直到最后的勝利”為名的關于格瓦拉生平的記傳片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首映,4萬人云集首都足球場,各國歌手紀念 ☆足球可不僅僅是一種運動,而且也是一種革命工具。 因為哮喘原因,切一直是門將,他說:“但這[題足球]會給那些人帶來心理上無法估量的好處,他們通常被人當做野獸一般,而不是被當做人。” ☆只要世界上任何地方有任何非正義的事情,都使人產生最強烈的憤怒。 切是真正的世界公民 ☆如果按鈕在古巴人手里,導彈很可能就發出去了。
3. 格雷斯和羅切斯特什么關系
簡愛是英國同名長篇小說中的女主角,她父母雙亡,在孤兒院長大,成年后她應聘到羅切斯特家做家庭女教師,當時她年僅18歲,愛上了比她大20歲的羅切斯特,但就在兩人舉行婚禮時得知羅切斯特早在15年前就已經結過婚,家里還有一個瘋妻子,她的自尊和驕傲不允許自己去做情人,所以她離開了羅切斯特。
幾年后,她繼承了叔叔的一小筆遺產,還得知羅切斯特的妻子已死,所以她重新回到羅切斯特身邊,在她20多歲時嫁給雙眼已經瞎了的羅切斯特。
4. 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羅的矛盾
西班牙、法國合拍的電影《切·格瓦拉》,拍攝于2008年,由本尼西奧·德爾·托羅(Benicio del Toro)主演, 史蒂文·索德伯格導演。是關于馬克思主義革命家切·格瓦拉的傳記電影。電影按時間順序貫穿故事始末。
1964年,在哈瓦那,切接受記者麗莎·霍華德(Lisa Howard)的采訪,被問到拉丁美洲的改革是不是在傳遞“古巴改革的信息”。在1955年的墨西哥城,切在一次集會上第一次遇見菲德爾·卡斯特羅。他聽著卡斯特羅的計劃,并加入了七二六運動。1964年在聯合國大會之前,切·格瓦拉發表了一次演講,演講中他怒斥美國帝國主義,堅定自己的政治承諾,宣稱“這是付出生命的斗爭”(this is a battle to the death)。
1957年三月,哮喘發作的格瓦拉和他的革命團隊與卡斯特羅的隊伍會面。1957年3月18日,他們一起襲擊了一個軍營。1958年10月15日,游擊隊到達了比亞克拉拉省。格瓦拉在圣克拉拉戰役的巷戰中,展現了其游擊隊員的作戰技術。到了影片結束,他們勝利了。隨著古巴革命的勝利,格瓦拉去了哈瓦那,說道:我們贏得了戰斗,革命現在開始(we won the war, the revolution starts now)。
5. 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羅的關系好嗎
“讓我們面對現實,讓我們忠于理想”
“我是切·格瓦拉”
“哪里有貧困,哪里就有我!”
6. 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羅是怎么認識的
關于“切格瓦拉是在哪里犧牲的?”這個問題,我記得切·格瓦拉是在玻利維亞犧牲的。
切·格瓦拉,1928年6月14日生于阿根廷,父親是著名醫師,他本身也選擇習醫的道路,后來棄醫從戎、獻身于革命,從事游擊戰。他與古巴的卡斯特羅并肩作戰,是古巴共產黨、古巴共和國和古巴革命武裝力量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1965年離開古巴后到其他拉丁美洲的叢林繼續從事革命的游擊戰事業。1967年10月8日在玻利維亞被捕,10月9日,被美國支持的玻利維亞軍人政權槍決。《時代》雜志將格瓦拉選入二十世紀百大影響力人物。
在1967年10月8日的最后戰斗中,他因負傷并犯了哮喘病,才當了俘虜。被俘后,美國中央情報局特工同他談了話,出于敬佩曾主張送到關塔那摩關押,玻政府卻堅持處決。因該國已取消死刑,劊子手便于10月9日把格瓦拉帶出來,迎面用沖鋒槍向他掃射,然后拍照后公布說格瓦拉是陣亡。面對槍口,格瓦拉昂首挺胸,無愧于一個戰士的形象!
格瓦拉犧牲后,國際范圍內“格瓦拉熱”幾十年不衰,比生前獲得了更多的榮譽,在世界范圍內特別是亞非拉國家有了眾多崇拜者,西方對他冠以“紅色羅賓漢”、“共產主義的堂·吉訶德”等稱號。如今,他那幅穿作戰服留胡子的照片,成了為擺脫苦難而奮斗的許多人的精神偶像,他那種為解放苦難者不惜獻身的精神便永遠會受尊崇。
1967年10月9日,切·格瓦拉在玻利維亞拉依格拉村被殺害,時年3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