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之前的狀況比較尷尬,首先省內經濟小三的地位一直被其他城市的人嘲笑,其次濟南的環境問題也一直被很多生活在濟南的朋友所詬病。但近些年這些狀況有所改變,自從王文濤之前提出要以全省之力打造濟南之后,雖說這個說法很多人并不贊同,但濟南似乎有起色了,拆違取得了成效,北跨黃河提上了日程,而不是永遠呆在規劃里面了。但王調走之后,濟南的發展感覺沒那么快了,各種小攤又陸陸續續走上了街頭。個人認為,濟南想要繼續大發展,單純靠省里是不行的,山東省屬多核發展戰略,青島不必多說,最近新舊動能轉換區又再次把煙臺提到了核心位置上。濟南若想大發展,首先需要有一個有魄力,有思想的主政者,給濟南人打破思想上的枷鎖,實現經濟騰飛。最后祝愿濟南發展越來越好
濟南的發展前景怎么樣?這可能是每個濟南人都想知道的問題吧!
濟南北跨濟南作為山東省會城市,但是GDP僅排在山東省第3名,這也讓很多人不解,其實這并不難理解,濟南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濟南的發展空間不足,東西狹長,南山北河,沒有足夠的發展空間。隨著濟南北跨戰略的實施,濟南的發展空間將無限擴大,將拉動內需。
有了足夠的空間,但是人才才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基石,沒有人才就等于空中樓閣。武漢實行大學生購房售價降低20%,搶人才大戰升級,那么濟南會不會跟進呢?如果想在發展上搶得先機,濟南應該跟進,甚至要比武漢的政策更優惠。
區域合并會提升一個城市的發展空間,濟南完全可以把萊蕪齊河合并,南下北上更加合理。其實山東17地市完全可以合并成13或14個地市,比如濱州合并東營,濟寧合并棗莊,臨沂合并日照,煙臺并合威海,這樣將更容易強化區域經濟。
高新企業引進一直認為濟南的高新企業太少,這也是制約濟南發展的一大因素。濟南應該出臺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引進高新企業和互聯網企業,適當的劃出一片區域,做一個高新企業園區和互聯網園區,在稅收和土地供給上給予最優惠的政策。
濟南可以建立一個以政府為主導集民企和國企為主的投資集團,對境內的高新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對于一定的資金支持,爭取讓他們盡快的做強大做強。
淘汰高耗能濟南應該對轄區內的高耗能企業關停或遷移,改善城市環境,強化旅游業和服務業。
建小微企業創業園區在黃河區建產一個小微企業創業孵化基地,免費入駐,在政策上并給予一定的支持,等小微企業做到一定體量可以讓遷到其它園區。對于研發智能產品的小微企業給予資金上的扶持,讓他們免去后顧之猶。
如果這樣發展,我相信濟南的明天會越來越好!
喜歡請關注評論,我們一起探討濟南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