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是覺得沒什么,這種情況尤其發生在大集團公司身上。一個集團被我們熟知,主要是其中的幾個產品。比如一提到中石化,大家會想到什么?石油?哈哈
有誰知道中石化還會生產化肥?其實作為國內的化工巨頭,中石化涉及面真的是太廣了,只不過他給人的映像就是賣石油的,不知道是中石化的悲哀還是國人的悲哀。
兩桶油
存在即合理!每個事物的興起必然是迎合了當下市場的需求,化肥和石油一樣作為基礎行業的必需品,尤其在農業領域有著很大的需求,而農業又是國家的基礎產業,中石化布局化肥產業雖在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
賺錢即是王道!剛才我們說到了化肥是基礎行業的必需品,那么需求量是巨大的。只要有需求,那么就會有生產,只要構成了供需關系,那么里面就一定存在利益關系,如果是壟斷企業,那么就會存在高利潤,如果是一般企業,薄利多銷也是一個營銷手段,總而言之就是賺錢!
肯德基賣啤酒,這沒什么好奇怪的。要知道,那些世界性的連鎖品牌,為了服(取)務(悅)消費者,有過各種千奇百怪的賣品搭配。
比如說,必勝客賣過外套和球鞋,科技含量滿滿;可口可樂出過自拍神器,套在可樂瓶底,拍出來的照片永遠隱約像是可口可樂的廣告,你為Coca-Cola代言。
肯德基當然也有這種大膽的創新之舉,比如說早些年推出過指甲油,難道是擔心女孩子們吃吮指原味雞舔掉了指甲油,順便在KFC補個妝?
這樣做,最主要的功能是吸引用戶注意力。就拿KFC賣啤酒這件事,青島人喝到KFC啤酒之前,全國人民就知道了,看來KFC充值不少哇。當年可口可樂自拍神器,通過粉絲的自發傳播,收獲了一眾好評(后來的密語瓶,應該也是受此啟發吧)。
另外,用羅永浩的話來說,很多大公司的設計、研發能力是過剩的,為了激發大家的靈感(或是消遣),帶領設計師和工程師設計一些好玩的東西,萬一一不小心成了下一個雅馬哈呢。
當然了,入鄉隨俗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KFC在青島地區推出啤酒,青島人感受很正常,畢竟人家滿大街的人打完啤酒提著塑料袋就喝了。
其他地方的這種“效應”很多,比如說在武漢,任何小吃店,不管你是湖南米粉還是重慶小面,必賣熱干面,否則你完全活不下去——沙縣版已經有了,期待蘭州拉面版的熱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