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啤酒分兩類,大眾喝的,小眾喝的。
大眾消費的啤酒是啤酒行業的主力,如今的趨勢是兩個字,“集中”。整個啤酒行業的集中度將越來越高,露頭的青島啤酒,華潤雪花這幾個主力品牌,基本上統治了這一類產品的超市貨柜以及各種大小餐廳。次要品牌出現了萎縮,這里面點名也不太好,介于今年有世界杯,一些小啤酒廠出現了一次短暫的繁榮。但是過些天,應該會回到他們前幾年的情景,那就是不停的關啤酒廠。而行業排位靠前的幾家龍頭,則在進一步的擴張產能,雖然每年提升的產能也十分有限,但是萎縮還不至于。啤酒作為一種快消品,影響因素也是比較明確的。比如渠道的廣泛度,比如規模化造就的成本優勢。啤酒的門檻并不是太高,但是規模化導致的成本降低是非常明顯的。在A股的啤酒行業股票里面,舉例說青島啤酒的銷售凈利率是13%,而燕京啤酒是3.49%,而在啤酒的銷售凈利率里面,現時的數據里面青島啤酒的凈利潤率是最高的。這當然不能很準確的說明問題,但是至少可以解釋一部分的問題所在。那也就是說規模化對于這一部分是有效果的。
另外最近幾年進口品牌開始走本地化路線,特別是百威,樂堡(重啤的銷售凈利率在A股啤酒排名第二,現在,預計和嘉士伯有關聯)。也許還有三得利,這些成為一只新生力量,由于本地化生產,設備先進。所以在價格和品質上面幾乎是同等級選手,好在青島啤酒之類的國產也不弱,據說青島啤酒也算是外國人最知名的中國品牌之一了。但是這將加劇小啤酒企業的退出。
關于小眾的精釀和一些小眾的黑白啤,果啤,江山代有人才出,如今的市場實質上還沒有一個強者出現,這一類的銷售全靠流行,一旦起風,豬都會飛。但是并不是穩定和持久的消費能力,畢竟從各種酒類的定位來看,高檔酒的定位應該是紅白酒。但是也不要小看這些略帶特色的產品。想想某雞尾酒前幾年也刮起了一陣風不是?
啤酒行業做為酒水飲料行業中的一個分支,其前景是不需要質疑的,各種的文化傳承都會讓啤酒行業一直發展下去,其從業者要做的,就是如何發展和適應社會市場需求。
從目前的市場狀況看,傳統的啤酒依然是市場的主流,但是隨著啤酒的消費升級和分級,高端啤酒的市場發展得更加快速,各種的工業或者手工的精釀啤酒開始登上消費的主流,所以想進入啤酒行業的人可以從這些啤酒入手,開展自己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