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代理的利潤很高,是毛的。純的有多少,要看怎么代理,說三點:
第一個,代理級別。拿某個時段的茅臺酒價格舉例。茅臺酒出廠價969每瓶,還包含增值稅。同時的自營店銷售價1499元每瓶,對大型商超1399元每瓶。可是,市場批發價2350元每瓶,零售價2500元每瓶,還不一定買得到。
這里面可以看出來,代理商最頂端能969元每瓶拿到貨,然后最低零售價2500元每瓶,中間差價2500-969=1531元,是出廠價的158%,厲害吧?
至于這中間多少級代理,分別什么價拿到貨,賺錢還是賠錢,我們買酒的人不管,也管不了,反正就是本來969元的酒,LZ掏兩瓶半的錢,花2500元還不好買到,買到還不敢說是真的。這錢都被誰賺了?代理商。
第二個,代理廠家。如今不論大小酒廠,都一個市場模式,代理銷售為主,自己銷售為輔。酒廠越大,銷售環節越多,出廠價和零售價的差額越大,就像茅臺,還有五糧液。有條件的,爭取到一級代理,沒條件的,做下線,為上一級代理打工,掙個仨瓜倆棗。
許多不怎么有實力的代理商,知道硬骨頭啃不動,就找中小酒廠,代理他們的產品。做得好的,可以分離出三兩個代理層次,享受一級代理的利益。大多數一桿子插到底,這邊酒廠進貨,那邊直接終端零售,中間的利潤獨享。這樣的毛利潤也在100%以上。
第三個,功德性質的代理。相比于一般白酒代理商,功德性質的代理人不以賺錢為第一位,而是把喝酒人的利益擺在第一位,為喝酒人謀利益。是不是功德性質的代理,有兩個基本標準可以判斷:
●第一個標準是真酒,純糧食酒,沒有酒精酒。
●第二個標準是高性價比。就是零售價在出廠價的100%以內,越低于100%,性價比越高。最高性價比在50%,屬于保本低利。
這個性質的賣酒人,市場看著有很多,都是打著“廠價銷售”、“廠家直銷”、“沒有中間價”,搞得買酒人迷糊,不知道誰的是真。這里的標準就可以幫你分辨,誰真誰假。
這兩個基本標準如同照妖鏡,是不是功德性質的賣酒人,值不值得買酒人的信賴,就用這兩個標準對照,立現原型。代理白酒,若是全國性一線品牌,利潤大。但單件利潤不高。由市場導入期的15%逐漸降到市場成長期的10%。由成長期的10%逐漸降到市場成熟期的8%到5%左右。但量大,如牛欄山二鍋頭,一個縣,幾十萬人,能賣到大幾萬甚至十幾萬件。1件150元左右【12瓶】,其初是利潤高的,1件賺幾十塊,但當產品賣成通貨時,1件平均利潤賺8塊錢到10塊。因為小店飯店一次性進貨都是10件起,批發部進貨都是50件一進,大批發部能幾百件一進。賣高了,別的地方會竄過來。為此,代理商只能自行放低利潤。既便如此,一年也能賺到一百萬左右。但是如果單獨做這一款酒,凈賺一百萬是沒有的,因為倉儲運輸工人工資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雖然廠家會支付一部分人員工資,雖然量大后銷售成本反而會降低,但支出還是存在的。為此,廠家也會為代理商考慮,結合市場需求,一般會選擇價格比之高的兩款酒,以訂貨會的形式向市場推廣。這個新品所獲利潤可以抵消掉所有開支。新品如果能占據另一價位的市場,那又是一個利潤增長點。為此,單做一個品種白酒,利潤率不高,但量大,能掙錢,能掙大錢,但是前提條件,你要把產品賣到市場占有率第一。 這樣,兩三年下來,你足可以在縣城買房子和車子了。更重要的是,兩三年下來,你有了密集的銷售網絡,可以接與本品牌不相沖突的其他品牌的酒,以增加利潤。甚至可以做啤酒,紅酒,黃酒。這樣,利潤更大,自己發展的更穩。這是對大流通性全國一線品牌的利潤的概述。對于單瓶價在100多元的酒,做到市場占有率第一,一個縣【幾十萬人口】,銷量至少在千萬以上。利潤在10%左右。賣的越多賺的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