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美國啤酒銷量》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請問有誰知道世界前三大啤酒公司英博,安海斯.布希,南非啤酒公司的發展背景和營銷策略
南非啤酒集團
公司發展背景:
總部設在約翰內斯堡的南非釀酒公司是世界著名釀酒廠商。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消除和蘇聯、東歐發生的巨變,并不只是政治上的分界線,它是一個銷售更多啤酒的信號。隨著西方國家對南非制裁的取消和新的市場的開放,SAB很快進入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東歐、拉美甚至中國的市場。
1895年,SAB創立于約翰內斯堡,主要為愛喝酒的金礦工人服務。SAB銷售收入的47%是南非蘭特(rand),在過去的12年內,蘭特兌美元貶值了80%。在過去的兩年,由于蘭特貶值,SAB的年收入減少了20億美元。SAB并購米勒,除了取得市場份額,還可以得到美元這種“硬通貨”。另外,SAB還可以獲得美國第二大啤酒銷售網,為它在1999年購買的捷克啤酒品牌Pilsner Urguell提供增長空間。
營銷策略及市場細分:
在一家又一家國際知名啤酒企業逐漸淡出中國市場之際,借助其商業合作伙伴華潤獨特的前臺運作,排名世界第二的南非啤酒集團(SAB)幾乎徹底改變了中國啤酒市場的游戲規則,僅僅是借助二線市場和二線市場上的地方品牌,一個中國第二大啤酒釀造商的雛形已經顯露———
早已染指中國市場
當售價8元的500毫升裝金藍劍啤酒在成都及四川許多地方出人意料地好賣時,南非啤酒集團(以下簡稱SAB)的投資專家們看到了在中國取得更大利潤的曙光。
近日,一個驚人的消息半遮半掩地被透露出————華潤啤酒正在同國內一家巨型啤酒企業進行合資談判。不論其結果如何,都足以令中國啤酒業格局乾坤翻轉。負責這一談判的正是持有華潤啤酒49%股份的SAB。
知情人士透露,華潤收購國內啤酒企業所有的談判均由SAB操作,從1993年12月31日華潤偶然地吃下東北雪花啤酒開始,華潤負責經營管理,SAB負責投資與收購談判和技術支持的原則就從來沒有改變過。八年來,華潤啤酒共在中國啤酒市場砸下40億元資金,到目前其旗下擁有27家生產單位。作為華潤啤酒的控股股東,華潤創業持有華潤啤酒51%的股權。
一直以來,華潤啤酒在中國市場上都以一個不懂產業的外行資本方的面孔出現,可事實上,其背后有著國際啤酒巨頭SAB在中國市場的動作。上個月,當SAB宣布,斥資46億美元收購曾排名全球第三的米樂啤酒公司,并更名為南非米樂啤酒公司后,SAB一躍而成為全球第二大啤酒公司,SAB還會再甘于以隱身人的角色出現么?
境外資本市場分析說,SAB從美國著名煙草與食品巨頭菲利普·莫里斯公司手中接過米樂啤酒公司,意在美國市場,而不斷追加在華潤啤酒的投資,則是其控制中國市場的策略。美國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大啤酒消費市場,而中國則有望在12個月內全面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啤酒生產與消費國。一手抓住美國市場,一手捉牢中國市場,SAB從策略上已經立于不敗之地了。
SAB試探中國市場始于1994年。正是在那一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啤酒生產與消費國,并持續至今。如果說那時候SAB與華潤一起收購雪花啤酒純屬偶然行為,那么今天它通過持股華潤啤酒成為中國啤酒行業第二號巨頭,顯然是其堅定的長期投資策略的必然結果。
啤酒業唯一的外資贏家
SAB在中國絕對不是知名度最高的洋啤酒,至今甚至沒有幾個消費者知道SAB最知名的啤酒品牌是什么,但這絲毫不影響它在中國市場上的成功擴張。當其它國際啤酒巨頭紛紛丟牌退場之際,它仍然在中國啤酒這個巨大的牌桌前堅持著。
“SAB顯然是中國最成功的外國啤酒企業,”約翰內斯堡證券基金飲料行業分析師艾蘭·斯托姆說。在十多年前的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眾多外國啤酒企業蜂擁到中國銷售自己的“國際品牌”,但不久它們發現自己只是迅速損失了大筆資金,于是紛紛賣掉啤酒廠或者在市場運作中敗下陣來。英國的Bass,澳大利亞的Fosters,剛剛被SAB兼并的米樂,日本的朝日、麒麟等啤酒公司,上世紀九十年代都投資于中國,隨后又賣出了企業。但是SAB持續擴張著,它的做法簡單得僅僅是買進一些地方啤酒企業的股份。
買進地方強勢品牌啤酒企業,這種獨具一格的運作模式,正是SAB銳利的競爭優勢之所在。買進當地釀酒廠,繼而投資其生產設備技術并大力推廣其原有優勢品牌,而不是讓他們改產SAB原有的國際知名品牌如大城堡、捷克人和PilsnerUrqueli。SAB的一位發言人在接受外電采訪時說,SAB寧可讓這些地方市場遠離國際品牌云集的國際市場,“我們全神貫注于當地品牌,并集中精力于一些二線市場,遠離被一些國有啤酒釀造企事業搞得競爭過度的市常”
SAB的做法給人的感覺是,那些早期投資中國啤酒的國際大佬們犯的最大的錯誤是,讓當時口袋里可自由支配的錢并不寬裕的中國人去買那些價格昂貴的國際名牌。
對華潤增資1億美元
SAB的中國策略是繼續擴大投資。
去年12月,華潤啤酒搶先在兩家中國二線市場的領導品牌身上插上它在中國第26家和第27家啤酒企業的標記。它從法國達能亞洲公司手中收購了湖北省東西湖啤酒60%的股份,SAB沒有透露收購價格,但是它說獲得的全部資產價值7600萬美元。同時它為擁有雪花啤酒85%的股權支付了560萬美元。
SAB表示,它將從資本市場抽吸更多的資金投資中國。今年4月,它宣布一項向華潤啤酒新增投資1億美元的計劃。SAB非洲和亞洲經理安德魯·派克說,這些資金將用于這些在中國收購來的企業及其品牌建設。同時也在各地推一個叫雪片(snowflake)的顯得很時尚的啤酒品牌。
SAB指稱,其在中國的生意是有利潤的,并表示在中國的投資正處于管理升級、市場整合階段,而獲得更多的收益的機會就在其中。SAB的管理策略是堅決不參與收購來的企業的日常管理,它說,“在非洲的經驗告訴我們,與一個強有力的當地合作伙伴一起進入一個新市場是非常有益的。由于巨大的語音與文化差異,強調將日常管理分派給中國管理者是非常有必要的。”事實上,管理工作由有著深厚的政府背景的華潤方面派員承擔。與SAB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英國BASS啤酒,由于與中國合作伙伴的關系太僵,BASS的管理者在去自己的生產基地視察時不得不帶上保鏢。
用中國市場平衡全球份額
中國大陸啤酒消費者人均每年的啤酒飲用量僅18升,而全球平均達50升。SAB的分析師說,在中國要掙更多的錢,一個要素是將啤酒送到最大量的人群當中。“改善啤酒質量和銷售網絡是銷售增長的關鍵,我們相信我們正在做到這一點。西部是一個未開發的潛在市場,東海岸和東北部地區是目前的主要供應和銷售市常所以實際上,在每個省會城市,離我們預想的銷量極限還有很高的空間。”
另一條生財之道是說服人們一年喝比18升更多的啤酒,而建立品牌正是通往此處之路,這也是為什么SAB現在開始要讓雪片牌顯得時尚的原因。不過,SAB渴望的品牌忠誠度的建立,需要時間和市場智慧。
SAB是在南非和倫敦兩地的上市公司。南非本土的產量提供了SAB2000年度48%的利潤,但是南非的貨幣在過去的12年中對美元的匯率下降了74%,已經嚴重傷害到它的根本的利益了。更有甚者,非洲的愛滋病患者大幅增長,許多15歲到50歲的啤酒飲用者的家庭健康開支大幅增加而不得不縮減啤酒消費。在印度,SAB則陷于千變萬化的規則的沼澤之中。倫敦的一位證券分析師說,這是SAB之所以如此不遺余力地投資中國的真正的原因,因為中國市場同SAB剛剛收購來的加盟者美國米樂公司一樣,將幫助SAB去平衡在其它市場上失去的份額。
事實上,中國市場或許可以從根本上幫助SAB撐起在全球啤酒市場上豪賭的局面,SAB握住了一只強有力的中國之手。
一年賺走1500億,荷蘭“喜力”啤酒公司的收入憑什么碾壓中國的茅臺青島啤酒?
目前,國內外有許多啤酒品牌。世界最知名的三大啤酒巨頭是百威英博、喜力啤酒和嘉士伯,它們的啤酒產量幾乎占世界的一半。近年來,國內市場已經成為世界上消費量最大的啤酒市場,國外品牌的進入不可避免地會導致與國內品牌青島和華潤雪花的激烈競爭。根據喜力啤酒2019年發布的業績,去年凈收入為224.71億歐元(約1500億元人民幣),這數據約為青島啤酒公司的五倍,甚至超過茅臺。這數據讓人驚愕,喜力是如何做出這樣出色的業績的,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贊助一系列體育活動,提高知名度。
喜力啤酒長期以來一直與體育賽事聯系在一起,多年來一直積極參與體育贊助,其中最著名的應該是與歐洲冠軍聯賽的合作。在全球化的道路上,品牌也不斷完善其推廣策略,包括贊助橄欖球世界杯和歐洲橄欖球錦標賽。此外,他們還積極參加一些地方比賽,如美國網球公開賽和上海網球大師賽。
與華潤啤酒在中國合作,積極開拓銷售渠道
20世紀90年代初,喜力啤酒進入大中華區市場。然而,由于銷售渠道沒有順利打開,喜力啤酒在25年的運營中市場份額不到1%,這與喜力作為國際知名品牌的地位相當不一致。為了改變中國的困境,喜力與去年位居全國第一的華潤啤酒達成了深入合作。后者以40%的權益贏得喜力在中國的業務,并借助華潤啤酒強大的銷售渠道增加其份額。華潤啤酒也將利用喜力品牌發展高端市場。
近年來,雖然國產啤酒的銷量很高,但與國外品牌相比并沒有賺多少錢。開始轉向高端市場,這似乎也是國內啤酒制造商的共識。據著名研究機構歐睿咨詢預測稱,國內啤酒消費者的需求正從未分化的低端啤酒轉向高品質啤酒。去年,高端輕啤酒的收入比例超過了低端輕啤酒。據估計,到2020年,高端輕啤酒收入的比重將達到44.2%。
與此同時,華潤啤酒一直在升級其高端產品,如臉譜、純生和晶尊。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低端雪花仍然是華潤啤酒的主力軍,達到其銷售額的近90%。喜力在中國的業務并入華潤后,預計將借助品牌積極爭奪高端市場份額,豐富夜市和高端餐飲渠道的資源。
業內一些人士認為,華潤啤酒與喜力啤酒的合作是業內的里程碑事件。國內啤酒的競爭已經從規模競爭轉變為價值競爭。贏得高端市場是行業參與者的決定性手段。
大家都喝的什么啤酒?
也許你印象中的啤酒酒精度都很低,超過10% 的都不常見。更多的人也不關心啤酒的酒精度,畢竟啤酒在大多時候都在扮演休閑飲料的角色。我想告訴你的是,啤酒的酒精度可以比日常喝的白酒、威士忌還要高得多。
“美國精釀啤酒革命”領導品牌波士頓酒廠曾釀造過一款紀念酒。它的酒精度達到了當時十分驚人的27%,總共只生產了8000 瓶,起名為“烏托邦”。后來,酒廠幾乎每兩三年都會生產一款特別版本的“烏托邦”。2012 年,“烏托邦”這個系列的十周年紀念版本,酒精度達到29%。但在2012 年的時候,29% 的酒精度已經不算什么了。在2009 年至2010 年間,幾個酒廠之間展開了一場關于酒精度極限的較量,最終將啤酒酒精度的極限定格在67.5%。
打開騰訊新聞,查看更多圖片
首先挑起這場戰爭的是德國酒廠“少仕博”(Schorschbr?u),他們在2009 年釀造了一款酒精度達到40% 的啤酒。與烏托邦啤酒單純依賴發酵和陳放不同,他們利用啤酒中酒精與水冰點不同的原理,通過冰凍的方法將酒液中的水分逐漸剝離,提升酒精度。
2010 年,啤酒營銷界的奇才,蘇格蘭釀酒狗酒廠釀造了一款酒精度為41%的啤酒,僅僅比“少仕博”的酒精度高1 個百分點,起名為“擊沉俾斯麥”。“俾斯麥”號戰列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海軍最強大的戰列艦之一,以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名字命名。因此,這完全是與上面那款德國啤酒針鋒相對的作品。
“少仕博”隨后推出了酒精度43% 的啤酒來還擊。其間,荷蘭的一家酒廠也進來攪局,推出了一款酒精度45% 的啤酒。
“釀酒狗”自然不會落后,他們推出了一款名為“終結歷史”的啤酒,酒精度達到55%。而從名字也可以看出,“釀酒狗”玩膩了。這款“終結歷史”極具爭議,全球限量12 瓶,每瓶售價500 英鎊。每款酒的外包裝都是動物標本,其中灰松鼠4 瓶、浣熊7 瓶、野兔1 瓶。雖然“釀酒狗”表示這些標本都是經過非獵殺渠道得來的,但還是引起了太多人的抗議。
隨后,德國人也表示出了自己的誠意,推出了一款酒精度為57.7% 的啤酒,名字叫“封頂之作”,意味著這將會是他們釀制的最后一款超烈啤酒,不過在最后還是用高出的2.7% 踩了“釀酒狗”一腳。剛剛亂入的荷蘭人覺得被兩家酒廠輕松超越了10%,最后還被各種無視,很沒有面子,于是推出了一款酒精度為60% 的啤酒,起名為“開創未來”。不僅回應了被“終結的歷史”,還以每瓶35 歐元的價格回應“釀酒狗”的高價策略。
大家都以為“釀酒狗”不會就此罷休的時候,他們卻沒有做出回應。2012 年,當人們都已經忘了這場戰爭的時候,蘇格蘭的釀造大師酒廠推出了一款酒精度達到了65% 的啤酒。為此,他們還去申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在有人覺得啤酒大戰又要重新打響的時候,之前的三家酒廠卻沒有做出任何的回應。一年后,沒人理睬的釀造大師酒廠再次把自己的紀錄提高2.5%,酒精度達到67.5%,頗有些嘩眾取寵的味道。
近些年,啤酒酒精度經常被當作營銷噱頭使用。2016 年4 月,綽號“黑曼巴”的NBA 球星科比·布萊恩特宣布退役,市面上出現了一款號稱酒精度為70%的黑曼巴啤酒。經過各種調查之后發現,這是個名副其實的“山寨貨”。前文提到酒精度為67.5% 啤酒,在后來推出的版本里也加入了食用酒精勾兌而成,并且有國外啤酒愛好者經過多次實驗,質疑其酒精度未必能達到67.5%,賣的只是個噱頭。
最有可能重啟的高酒精度啤酒可能還在蘇格蘭。2017 年, 有新聞說“ 釀酒狗”為了新酒廠的宣傳推廣打算再做一次“終結歷史”,如果你有幸發現了這款高酒精度的啤酒,千萬不要錯過。
關于《美國啤酒銷量》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