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青島啤酒14度330毫升24瓶》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 1、青島啤酒介紹
- 2、啤酒最高度數多少
- 3、青島啤酒的現代發展
- 4、青島啤酒(包括山水)在浙江省舟山市的銷售情況(越詳細越好)
- 5、從建材城西路到五星青島啤酒廠怎么走
- 6、跪求:青島啤酒發展中遇到過什么大的困難?
青島啤酒介紹
這上面介紹的很詳細
還可以去看看《青啤百年攻略》這本書!
對于了解青啤不錯~
啤酒最高度數多少
細心一點你可以發現目前國內的啤酒的度數都在下降,例如百威從原來的11度(麥芽度)和4度(酒精度)降為9度和3.3度。力波黑啤酒也從14.5度5.5度降為11度和4度。還有青島啤酒等等。價格沒變,口味清淡了很多。我還喝到過1.8度的啤酒,和白開水沒啥區別了。
國內生產的國際品牌(例如虎牌啤酒)也有小降。國外進口啤酒度數都高于11度和4度,我見到最高的度數是比利時的一款,約17度和8度。據說日本在英國賣的一款啤酒的酒精度數高達18度。而德國釀制的一款啤酒,酒精度數為40度,是世界最高。
青島啤酒的現代發展
青啤于1993年7月15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成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國H股,同年8月27日在上海證交所上市。 做大做強的階段:青啤的品牌一向走高中檔的市場,但高中檔市場僅占全中國市場的百分之十五左右。增長快速及潛力巨大的,卻是占有百分之八十五市場份額的大眾市場。因此從1993年開始,青啤總經理彭作義希望借著收購當地啤酒品牌來打入不同省市的大眾市場。青啤以”做大做強” 及 “低成本收購”作為整個收購策略的藍圖及核心,并以增加產量到300萬噸及增加市場占有率到10%以上為目標。
彭作義所謂”做大做強”的理念就是透過購并把市場向下延伸,以高中檔的市場補貼大眾市場,進而打入一直被忽略的大眾市場。但由于青啤是獨資經營的公司,并無母公司的財務支持,因此需獨力承擔收購重責。也就是說,青啤在進行收購活動時需要作出比競爭對手例如北京控股的燕京啤酒和華潤的雪花啤酒付出更多直接的代價。因此為了能在短時間內進占更大的市場,因此不得不實施“低成本收購”。截至2003年,青啤的并購中有42%屬于破產收購,這個比例是相當驚人的。到2001年,青啤已完成了四十多項收并活動,廠房遍布十七個省市。生產量由96年的35萬噸升至2001年的251萬噸,而市場占有率也由96年的3%升至2001年的11%,達到彭作義所講“增加生產量到300萬噸”及“增加市場占有率到10%” 的目標,成為全國最大的啤酒廠。2001年,雖然青島己占有市場11%,但單單這一年,青島在低檔的大眾市場的虧損己達到7千多萬元,青島需要以高中檔市場所賺的利潤去補貼低檔市場。青啤在不斷收購的同時,營業和管理費用亦不斷上升,子公司營業及管理費用從1998年的8541萬上升至2002年的12億3921萬,勁升14.5倍。
青啤生產能力透過高速度收購不斷提高。雖然青啤產量歷年亦有提升,但升幅較慢。青啤于2001年的生產能力已超過三百六十萬噸,但產量只有二百五十萬噸,廠房空置率更高達百分之三十,嚴重浪費生產力及資源。結果是青啤的邊際利潤的表現在三大啤酒廠中明顯最差,青島啤酒只有1.80%,而擁有燕京啤酒的北京控股就有13.90%,而華潤雪花啤酒也高達9.86%而大幅超過青啤。可見過往的急速收購活動對青啤害多于利。 (1)架構重組
(2)品牌重組
(3)增減子公司股權
(4)減慢收購速度。我認為這些重組的做法對于大部分公司而言具有相當參考性,因此我們將作進一步的詳細分析。 經過一輪瘋狂收購后,青啤旗下的品牌增至四十多個,不但難以管理,更造成“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情況。有鑒于此,青啤進行品牌重組,欲在5年之內將40多個品牌減至10個以下。例如在東北地區,青啤旗下的啤酒品牌一共有三個,分別為五星啤酒、興凱湖啤酒及青島啤酒。經過重組整合后,青啤把這三個品牌歸納為一個品牌——「青島啤酒」推出市面,再與同區的對手 ---雪花啤酒和百威啤酒競爭。
增減子公司的股權:自1994年收購揚州啤酒廠以后,青啤兼并了四十多家啤酒企業,但這四十多家企業卻是1/3盈利、1/3持平、1/3虧損。為增加盈利,減少開支,青啤增持了一些表現較好的子公司的股權。而減持表現較差的,甚至注銷它們。舉例而言,青啤增持西安公司的股權由56.32%至76.1%,增持渭南公司股權由41.28% 至69.28%, 增持薛城公司股權由70%到85%。青啤同時減持北京三環股權由54%至29%,并注銷了江蘇(90%)和上海啤酒(35%)的營銷。 青啤自從大量收購全國各地的啤酒廠后,負債率不斷上升,銀行因此不愿再借貸給青啤。由于資金不足,青啤無法繼續瘋狂收購。再者,新上任的總經理有意推行新政,減慢收購,并進行內部整合。青啤自2001年開始已大大減慢收購的速度。2002至2003年間,青啤只收購了兩間的啤酒廠,分別為:廈門銀城股份有限公司及湖南華獅啤酒廠,青啤在這兩項收購中,共享了1.24億元。
由以往青啤股價的走勢看來,大部份時間青啤H股股價會在并購消息發放后下跌,反映香港機構投資者對青島啤酒并購消息抱負面反應。由于對青島啤酒的前景抱懷疑態度或質疑一連串并購對青島啤酒能否產生協同效應,觸發投資者于并購消息發報后拋售青島啤酒股票。反之,青島A股股價卻受并購利好消息影響而令其股價不斷上揚。改革前,A股股價一直偏好,這由于國內的小股民羊群心態下,視收購為好消息。但改革后,A股股價并未因改革而大幅上升,基本保持穩定。而香港機構投資人較國內股民更著重基礎分析。由于機構投資人認為青啤做大做強的策略失當,因此青啤瘋狂收購的結果使得青啤H股股價在改革前一路下滑。但改革后股價卻不斷上升,顯然是機構投資人肯定青啤的改革策略。
2008年12月末,世界權威的品牌價值研究機構——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舉辦的“2008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年度大獎”評選活動中,青島啤酒憑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榮登“中國最佳信譽品牌”大獎。
青島啤酒(包括山水)在浙江省舟山市的銷售情況(越詳細越好)
生產量由96年的35萬噸升至2001年的251萬噸,而市場占有率也由96年的3%升至2001年的11%,達到彭作義所講“增加生產量到300萬噸”及“增加市場占有率到10%” 的目標,成為全國最大的啤酒廠。2001年,雖然青島己占有市場11%,但單單這一年,青島在低檔的大眾市場的虧損己達到7千多萬元,青島需要以高中檔市場所賺的利潤去補貼低檔市場。青啤在不斷收購的同時,營業和管理費用亦不斷上升,子公司營業及管理費用從1998年的8541萬上升至2002年的12億3921萬,勁升14.5倍。
從建材城西路到五星青島啤酒廠怎么走
駕車路線:全程約686.3公里
起點:建材城西路
1.北京市內駕車方案
1) 從起點向西北方向出發,沿G6輔路行駛120米,左轉進入安寧莊路
2) 沿安寧莊路行駛250米,過西三旗橋,調頭進入安寧莊路
3) 沿安寧莊路行駛250米,右轉進入G6輔路
4) 沿G6輔路行駛940米,進入G6輔路
5) 沿G6輔路行駛350米,稍向左轉進入京藏高速公路
6) 沿京藏高速公路行駛2.4公里,過清河大橋,朝北五環/京承高速/圓明園/雁棲湖方向,稍向右轉進入上清橋
2.沿上清橋行駛510米,過上清橋約600米后,直行進入五環
3.沿五環行駛30.2公里,過五方橋,朝京津高速公路/天津方向,稍向右轉進入化工橋
4.沿化工橋行駛,過化工橋約1.5公里后,直行進入京津高速公路
5.沿京津高速公路行駛46.3公里,朝靜海/濟南/梅江會展中心/上海方向,稍向右轉進入和平莊互通
6.沿和平莊互通行駛490米,過和平莊互通約920米后,直行進入京滬高速公路
7.沿京滬高速公路行駛48.7公里,朝外環西路/津靜橋/濱海新區/東營方向,稍向右轉進入當城互通
8.沿當城互通行駛550米,過當城互通約370米后,直行進入榮烏高速公路
9.沿榮烏高速公路行駛416.8公里,朝青島/G2011方向,稍向右轉進入青新高速公路
10.沿青新高速公路行駛107.3公里,過西黃埠大橋約1.6公里后,直行進入青銀高速公路
11.沿青銀高速公路行駛14.5公里,過張村河大橋,朝市區/海爾路方向,稍向右轉進入青鋼立交橋
12.青島市內駕車方案
1) 沿青鋼立交橋行駛650米,直行進入遼陽東路
2) 沿遼陽東路行駛2.5公里,稍向右轉進入遼陽西路
3) 沿遼陽西路行駛4.3公里,朝威海路/內蒙古路/環灣路/青島北站方向,稍向左轉進入杭鞍高架路
4) 沿杭鞍高架路行駛1.6公里,朝鞍山路/人民路/威海路方向,稍向右轉上匝道
5) 沿匝道行駛410米,右前方轉彎進入人民路
6) 沿人民路行駛40米,過右側的振業商廈約70米后,調頭進入人民路
7) 沿人民路行駛130米,右前方轉彎進入人民路
8) 沿人民路行駛230米,直行進入威海路
9) 沿威海路行駛1.5公里,過右側的蘇寧威海路旗艦店,直行進入登州路
10) 沿登州路行駛550米,到達終點(在道路右側)
終點:青島啤酒廠
跪求:青島啤酒發展中遇到過什么大的困難?
為了能在短時間內進占更大的市場,因此不得不實施“低成本收購”。截至2003年,青啤的并購中有42%屬于破產收購,這個比例是相當驚人的。2001年,雖然青島己占有市場11%,但單單這一年,青島在低檔的大眾市場的虧損己達到7千多萬元,青島需要以高中檔市場所賺的利潤去補貼低檔市場。青啤在不斷收購的同時,營業和管理費用亦不斷上升,子公司營業及管理費用從1998年的8541萬上升至2002年的12億3921萬,勁升14.5倍。
解決方法:2000年起先后組建八個事業部,把全國的子公司按區域收歸各事業部,劃小范圍管理,統一產供銷、市場及行政管理,共同使用運輸、分銷等系統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節省人手及成本。瘋狂收購后,青啤旗下的品牌增至四十多個,不但難以管理,更造成“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情況。有鑒于此,青啤進行品牌重組,欲在5年之內將40多個品牌減至10個以下。增持了一些表現較好的子公司的股權,而減持表現較差的,甚至注銷它們。自從大量收購全國各地的啤酒廠后,負債率不斷上升,銀行因此不愿再借貸給青啤。由于資金不足,青啤無法繼續瘋狂收購。于是青啤推行新政,減慢收購,并進行內部整合。
以上是以前發生的事情,現在好像沒什么大的困難。還有青島啤酒現在不生產瓶蓋,有生產的話那也應該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關于《青島啤酒14度330毫升24瓶》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