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反義詞是什么?
許多人一下子會懵住,故事的反義詞是新聞。很多人一下明白了,可不唄,過去的事情是故事,才發生的事情叫新聞。
那么故事與新聞的分界點在哪里?
許多人又懵住了,分界點在哪呢?新聞詞面的釋義:泛指社會上最近發生的事情。那這最近是多近?
最近的釋義:指說話前或后不久的日子。不久是多久?
不久的釋義:指距離某個時期或某件事情時間不遠。
哦,原來不遠就是最近,最近也就是不遠。這不是廢話,因為我們要明確故事和新聞的分界點在哪里,答案就要出來了。
“小明啊,到樓下小店幫媽媽買瓶醬油。”小明很郁悶,在中國誰都知道的小明,小明是名人,可這名人當的太無聊了,誰都知道小明,可誰都不認識小明,小明到底是男?是女?咱們手里握著手機或坐在電腦前,只是個看官,這次不糾結小明到底是誰,是男是女,要想糾結這個問題,待君子下次再說。
“小明啊,想什么呢?別傻站著了,媽這炒菜快沒醬油了,快去打醬油!”
昨天晚飯后在小區遛彎,身后傳來了一個孩子跟媽媽的對話。
“媽媽,我們王老師家一定是賣醬油的。”
“別瞎說,家長會上王老師說她家開了個服裝店。差點忘了,改天去店里看看。”
“每次有同學犯錯誤,王老師都說,你不是來上學的,是打醬油的。王老師家就是賣醬油的。”
聽著倆人的對話我笑了起來,忙扭頭對小孩說:“孩子,打醬油是路過圍觀的意思。”
“神經病。”孩子的媽媽扔了三個字給我,拉著孩子轉身走了,并且對孩子說:“別理路上搭腔的人,壞人可多了。”
我無奈地望著倆人的背影,用手摸了一下我的腦袋,平復一下被風凌亂的幾根頭發。走遠的孩子聲依然傳來:“那王老師家究竟是不是賣醬油呢?”
“小明,幫你媽買過醬油再幫我買個8瓦的節能燈泡。”小明的爸爸接了一句。
“小明啊,別聽你爸的,建材店還要多走幾步,我這急等著醬油炒菜呢。”
“哎呦喂,能有幾步遠啊,建材店明明就在隔壁嘛。”
“隔壁也耽誤時間啊,我這著急著呢!”
故事與新聞的分界點出來了,就在醬油店和建材店的中間,一組墻的距離。也就是說,上一個新聞是故事,這個新聞才叫新聞。所以某個名人大腕出了丑聞的新聞時,公關公司會想盡一切辦法制造另一個新聞,使得上一個新聞變成故事。大多數打醬油的人們時間緊,不會再留意過去的事情。
如果這世界只發生一件事,那么這件事永遠是新聞,就不會有君子流年的故事。如果世界真的如此,那就是《楚門的世界》,可怕的讓人躲在被窩里都覺得心驚膽戰地胸悶。捂著被子缺氧當然會胸悶。
(關注欣賞更多有意思的事情)
小強媽媽是一個非常相信迷信的人,她每逢農歷初一、十五都要燒香敬菩薩,除了燒香還要給菩薩上供品,供品就是從小店里買來的糕點等東西。
小強從隱隱約約記事開始,就把媽媽給菩薩燒香上供的事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有時候小強看到媽媽給菩薩燒香上供時,還偷著看到底有沒有菩薩來吃供的東西,可每次都讓小強失望。
小強現在已經十多歲了,他知道媽媽給菩薩燒香上供是在搞迷信活動。他上學時聽老師講過: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什么神啊鬼的,可媽媽要這么做又奈何不了她。
今天又是農歷初一,小強媽媽把香點著,把供品都放在客廳的小方凳子上敬菩薩,她正急著外出辦事。于是就對因星期天在家做作業的小強講,我出去一會,你看好方凳上的供品。小強邊做作業邊答應媽媽說:你放心去辦事吧,這里有我呢。
小強見媽媽走后心想,從我似懂非懂開始媽媽就每逢農歷初一、十五都燒香敬菩薩,可每次都沒有見到菩薩吃什么,想著想著小強就不由自主的走到放供品的小方凳子邊隨手拿起供品吃了。
小強媽媽從外辦事回來見方凳子上敬菩薩的供品有人動過,于是就問小強這供品怎么少了許多,小強講你這些供品是用來敬菩薩的,少了當然是菩薩吃的了。小強媽媽講菩薩是泥做的,怎么會吃東西呢,小強回他媽媽說,既然菩薩是泥做的,又不能吃東西你敬他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