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屠夫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的父親季諾維也夫斯基,是一名律師。
2. 了解屠格涅夫
是屠格涅夫寫的《門檻》吧
門檻
我看見一所大廈。正面一道窄門大開著,門里一片陰暗的濃霧。高高的門檻外面站著一個女郎……,一個俄羅斯女郎。
濃霧里吹著帶雪的風,從那建筑的深處透出一股寒氣,同時還有一個緩慢、重濁的聲音問著:
“啊,你想跨進這門檻來作什么?你知道里面有什么東西在等著你?”
“我知道?!迸蛇@樣回答。
“寒冷、饑餓、憎恨、嘲笑、輕視、侮辱、監獄、疾病,甚至于死亡?”
“我知道。”
“跟人們的疏遠,完全的孤獨?”
“我知道,我準備好了。我愿意忍受一切的痛苦,一切的打擊?!?/p>
“不僅是你的敵人,就是你的親戚,你的朋友也都要給你這些痛苦、這些打擊?”
“是……就是他們給我這些,我也要忍受。”
“好。你也準備著犧牲嗎?”
“是。”
“這是無名的犧牲,你會滅亡,甚至沒有人……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尊崇地紀念你?!?/p>
“我不要人感激,我不要人憐惜。我也不要名聲?!?/p>
“你甘心去犯罪?”
姑娘埋下了她的頭。
“我也甘心……去犯罪。”
里面的聲音停了一會兒。過后又說出這樣的話:
“你知道將來在困苦中你會否認你現在這個信仰,你會以為你是白白地浪費了你的青春?”
“這一層我也知道。我只求你放我進去?!?/p>
“進來吧?!?/p>
女郎跨進了門檻。一幅厚簾子立刻放下來?!?/p>
“傻瓜!”有人在后面嘲罵。
“一個圣人!”不知道從什么地方傳來了這一聲回答。
《門檻》賞析之一
《門檻》是屠格涅夫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由于晚年的屠格涅夫的自由主義幻想和對民主主義漸進論的信念,已被19世紀下半葉沙皇俄國和西歐舊世界的現實碰得粉碎,同時,他又遠離祖國,身患重病,生活艱難,因而情緒更加消極悲觀。他的82篇散文詩,大都是低沉的、憂郁的。然而,《門檻》卻猶如他晚年沉悶作品中的一股清泉,回響著作者青年時代熱情追求、探索的余音。這主要應歸功于屠格涅夫即使在晚年處于悲觀狀態,也仍然保
持著對俄國社會敏銳的觀察力。
屠格涅夫創作《門檻》這篇散文詩時,正當俄國發生了“五十人案”“一百九十三人案”和薇拉·查蘇里奇(女民粹主義者)刺殺彼得堡總督事件,同時,屠格涅夫受到女革命家索菲亞·彼洛夫斯卡婭活動的影響,受到女友尤·伏列夫斯卡婭獻身精神的感染,對那些為俄國的解放事業不惜犧牲一切的英雄欽敬不已。于是,集他們于“俄羅斯的姑娘”之一身,通過虛幻的夢境,謳歌了俄國社會現實中的優秀分子,著力表現他們的崇高信仰和無私無畏的獻身精神。從“俄羅斯的姑娘”身上,人們可以看到索菲亞式的革命者水晶般純潔的靈魂。
《門檻》作為屠格涅夫散文詩中的代表作,在藝術上集中表現了作者所寫散文詩的特點:簡單而又深刻,樸素而富有哲理,情、景、理、事配合默契,既含蓄,又明晰,既連貫,又跳躍,使人讀后回味無窮。
第一,象征手法運用得很好。
象征這種藝術手法能借助一個或一組具體、生動的形象,暗示出一種思想或事物的某些本質的東西來,它能使形象性的藝術與抽象性的思想概念相溝通。屠格涅夫的《門檻》成功地運用了象征手法。
文章的開頭,作者就通過自己虛幻的夢境(《門檻》的副標題是“夢”),推出了一組象征性形象:“一座大樓”,象征著人類社會生活中偉大而又壯麗的事業革命;“門里一片陰森的黑暗”,“發散著寒氣”,象征沙俄專制制度的黑暗統治和革命者所處的惡劣環境;“高高的門檻”,象征橫阻在革命者面前的一切艱難險阻。
站在這“高高的門檻前”的,是“一位姑娘……一位俄羅斯的姑娘”。這個姑娘,象征索菲亞式的女革命家。作品開頭幾句把讀者的思路從夢境一下子帶到現實的俄國,引起人們對現實中的“俄羅斯的姑娘”的聯想;“一個慢吞吞的、不響亮的聲音”,象征革命事業對有志者提出的考驗;最后兩行的“傻瓜”和“圣人”,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揭示出市儈主義者和革命人民之間的尖銳對立。
只要循著這些具體、生動的象征性形象的軌跡進入屠格涅夫給你描繪的意境,你就會豁然開朗,這篇散文詩的寓意是多么發人深省、耐人尋味。
恩格斯說:“作者的見解愈隱蔽,對藝術作品來說就愈好些?!毕笳餍允址ǖ倪\用,使《門檻》的主題比較隱蔽,但是,毫不含混。盡管作者直到最后一行,才用“圣人”兩字對他筆下的英雄表示了贊美,但通篇都在為這個結論醞釀氣氛,字里行間給你的感覺正是這謎底似的兩個字。這也是作者純熟地運用象征手法所達到的藝術境界。
第二,風格冷峻、凝重,結構嚴謹、自然。
屠格涅夫素以擅長描寫女性著稱,在他的許多作品中,曾經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富于理想色彩的進步的女性形象。但是,縱觀“屠格涅夫家的姑娘們”(人們的戲稱),從《羅亭》的娜泰麗雅到《貴族之家》的麗莎,《前夜》的葉琳娜,《處女地》的瑪麗安娜等,作者都是以清麗的文筆,抒情地、富有詩意地加以描繪、塑造的。只有《門檻》中的女革命家形象,描寫的風格是冷峻的、凝重的。這位女革命家,從出現在“高高的門檻前”到“跨進了門檻”,沒有姑娘的動人微笑,也沒有女性的脈脈柔情。然而,作者通過她沉靜的回答、堅毅果敢的態度和無私無畏的選擇,不加任何評判,非但不失其可愛和魅力,反而更能震撼人心,令人肅然起敬,使這位“俄羅斯的姑娘”的形象不同于屠格涅夫一生中塑造的其他任何女性,氣質非凡,獨放異彩。
由于《門檻》的主題是通過夢境來表現的,所以,從表面上看,全文自始至終給人以虛幻、朦朧的感覺,正如人們在夢中所能見到的那樣。結尾處用了“有人”和“不知從什么地方”兩個不確定的詞,似乎“傻瓜”和“一個圣人”這兩個聲音是山谷里飄來的回聲。這些與全文的象征手法融為一體,使文章的結構嚴謹、協調自然。
第三,內容濃縮、凝練,語言樸素、精當。
《門檻》全文共四百來字,短小精悍,樸素無華,十分純凈。沒有任何修飾,連描繪性的詞藻都很難找到。全部筆墨只用來勾勒出一個決心跨越“門檻”的女革命家形象,充分顯示出她為事業獻身的內在的壯美。
中間部分,也是重點部分,作者著力表現艱難困苦是多么嚴峻,俄羅斯女郎的決心卻又是何等堅定!考驗通過“一個慢吞吞的、不響亮的聲音”傳出來:“寒冷,饑餓,憎恨,嘲笑,蔑視,侮辱,監獄,疾病,甚至于死亡?”“跟人們疏遠,完全的孤獨?”每一個詞都是一幅怵目驚心的圖畫!至于回答,那更是簡單之極:三個“我知道”,一個“我也知道”,兩個“是”。簡單重復,斬釘截鐵,沒有一個多余的字。然而,她勇于為革命事業捐軀的崇高形象,卻已生動地矗立在讀者面前。這里的奧秘在于屠格涅夫充分信任他的讀者,相信只要他寫出了作品的“靈魂”,他就把理解作品的鑰匙交給了讀者,沒寫出來的部分讀者自己是會加進去的。
另外,《門檻》避開了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過程,只寫心理活動的結果,這也大大濃縮了作品的內容。例如,當問到“你還準備犯罪”時,作者只寫了結果:“姑娘埋下了頭……”如此果敢無畏的女郎竟然埋下了頭,其痛苦抉擇時的心理是多么復雜就不待細說了。屠格涅夫語言的簡潔、樸素,并不意味著單調、枯澀,而是緊湊、凝練又不失其細膩,清新淡雅又不失其含蓄。難怪列寧在列舉俄羅斯語言大師時,讓屠格涅夫名列首位。
再來談談屠格涅夫貴族自由主義的政治立場和悲觀主義宿命論的哲學觀點在《門檻》中留下的印記。
其一,屠格涅夫只希望如1861年那樣溫和的改革,而不能接受車爾尼雪夫斯基所倡導的那種轟轟烈烈的革命,以至從內心深處感到革命、流血、暴力,是一種應該感到內疚的“犯罪”行為,這大概可以作為女郎“埋下了頭”的解釋,盡管他對革命民主主義者、革命家本身欽佩備至,十分尊敬,因為他隱約意識到,他們才是歷史前進的路標,“如果這樣的人沒有了,那么歷史這本書就該永遠合上了”。
其二,雖然作者由衷地贊美女郎對自己信仰的堅定、真誠和自我犧牲精神,但屠格涅夫自己卻不具有、也不贊成那種信仰。他認為用木犁淺翻處女地的工作成效甚微,幾乎等于白白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甚至認為姑娘將來會否認自己“現在這個信仰”。這在女郎光彩照人的崇高形象背后投來了悲劇的陰影。用如此悲觀的眼光去看女郎跨過的門檻后面那所巨大的建筑里所有的,當然只有黑沉沉的昏暗了。作者在他所描繪的未來中,幾乎沒有一點光明、溫暖和希望,雖然他不得不承認她是“一個圣人”!
這就是這位貴族知識分子的狹隘和偏見,也是屠格涅夫自己始終沒能跨過“門檻”的原因。
《門檻》賞析之二
從視覺形象來說,這里有“一座大樓”,有一道敞開的“窄門”,門里有“陰森的黑暗”,有“高高的門檻”,還有一位“俄羅斯姑娘”。
從膚覺的感受來說,黑暗中散發著“寒氣”。
從聽覺的角度來說,大廈里傳出來一個“慢吞吞的不響亮的聲音”。然后是一連串的對答……
隨著閱讀進程的展開,讀者從多種感官中體驗著這首散文詩對心靈的撞擊。屠格涅夫似乎把每個人都帶到了這座令人顫栗的“門檻”前,來聆聽那近乎嚴酷考驗式的問詢。然而,令人感受最深的莫過于那“門檻”內傳出的“寒冷,饑餓,憎恨,嘲笑,蔑視,侮辱,監獄,疾病,甚至于死亡?”的信息。此外,還有“疏遠”、“孤獨”和“準備犧牲”。作家極盡渲染之能勢,幾乎用盡人們可以想象到的所有表現殘酷的詞語。其目的卻在于襯托那位站立在“門檻”前,就要走進來的俄羅斯姑娘。
姑娘,對這一切都“知道”,并“準備好了”。其堅毅與果決已經著實令人欽佩了??筛钜粚拥耐纯啵河H戚、朋友的打擊,姑娘也能“忍受”。為了把姑娘的形象刻劃得更深刻,文章寫道:“你準備著無名的犧牲嗎?你會滅亡沒有一個人……甚至沒有一個人會尊敬地懷念你?!钡珶o論如何,姑娘還是要走進這革命的“門檻”。她真的走進來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判(當然這是意料之中的)。我們說,這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姑娘,又的確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圣人”啊!這是作家的贊嘆,也是每一個讀者的由衷的贊嘆。
象征,作為一種藝術手法,其表現含蓄與深刻的功力簡直是無可限量的。作家對象征性物象的選擇顯示著作家所獨有的創造性。一個“門檻”隔開了兩個世界;一個“門檻”隔開了兩種人生;一個“門檻”考驗著革命者的勇氣和真誠;一個“門檻”檢驗著一個戰士對世界的認知和對生命價值的判定?!伴T檻”作為一個可視而又寓含深廣的象征符號,它所啟示給人們的聯想與想象,當是無法窮盡的。象征具有著強烈的藝術魅力。圍繞著“門檻”作家還設計出一系列的象征符號,諸如“女郎”、“重濁的聲音”、“犯罪”、“傻瓜”、“圣人”等,也都賦予了相應的含義。因此,整篇散文詩的意韻是極其豐厚的。
解讀屠格涅夫的散文詩《門檻》
白鼎心
門檻具有象征意義,象征著信仰的一切障礙。那個“緩慢的重濁的聲音”與女郎的回答,其實是她思想矛盾的過程,心靈斗爭的歷程。正是在這種矛盾斗爭中她得到了一次升華,真正地堅強又結實地邁出了自己渴望又猶豫的那一步。
要堅持自己認為美好的但又不為現行思想法律制度風俗習慣所容的信仰,就必須付出代價。怎樣的代價?一切的肉體的精神的痛苦與磨難:必須承受寒冷,饑餓,憎恨,嘲笑,輕視,侮辱,監獄,疾病,甚至于死亡;必須承受跟現行不合理的法律、制度以及一切的不合理斗爭的殘酷;必須承受別人給予的疏遠孤獨痛苦和打擊,甚至是朋友親人給的;必須承受為信仰獻身后卻不被理解承認的失落與不平衡;必須承受信仰忠誠的考驗;必須承受可能的失敗后的惆悵迷茫。
作者夢中的俄羅斯女郎,從作者所處的時代以及她的思想分析,不難看出是作為反罪惡的農奴制的勇士存在的。推翻農奴制建立有利于俄羅斯經濟社會發展的社會形態是她的信仰與理想。這種信仰理想無疑是符合時代的,必定會推動俄羅斯經濟社會的發展,但未必為當時的人們所理解,也必定會遭受到當局所控制的意識形態的侮辱誹謗,以及當局暴力的迫害打擊。真的勇士,就必須要有所付出,甚至于鮮血與頭顱。如果你選擇了這條道路,或許只能與寒冷,饑餓,憎恨,嘲笑,輕視,侮辱,監獄,疾病,甚至于死亡孤燈長伴。
腐朽的但在政治上依舊占統治地位的政權,他們掌握了法律。如果你違背了他們的意志,他們就可以給你扣上“犯罪”的帽子。既然是政權,在群眾中,至少是在沒有覺醒的群眾中,必然是有威嚴與聲望的。再加上他們掌握了意識形態,于是你就真的“犯罪”了。法律,任何一個統治者的法律,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類共同的利益,這是共性。同時又有維持不同統治者統治的特殊性,無論是腐朽的,還是進步的。女郎埋下了頭,說明她在這上面有著猶豫,但她還是做出了決定——“我也準備去犯罪……”勇士們應該分清楚法律與法律的不同,做“罪犯”沒有什么可恥的,如果你是為了自己的信仰。
真理面前,朋友親人未必是志同道合者,甚至于反對者,堅決的反對者。對一個人來講,冷眼貧困兇狠屠刀也許只是一只小螞蟻,但朋友親人的冷漠孤立讓他真的產生了孤獨恐懼感,朋友親人的背叛讓他痛不欲生。正像文中所說,“和人的疏遠,完全的孤獨”,“不僅是你的敵人,而且你的親戚,你的朋友都給你這些痛苦,這些打擊”。敢于堅持真理的精英們,準備著忍受品味人生極端的痛苦吧?!端帯分械南蔫げ槐徊桊^里庸俗市儈的人們理解,沒有什么值得遺憾的,但給他上墳的母親就真的理解嗎?一切的悲哀盡在秋風吹動著的棵棵如鐵絲的枯草中。
人需要被理解,不然“理解萬歲”就不會成為世人共同的心聲。斗士們亦是如此,然而……于是他們便不再寄托于當代人,而寄托于未來的人們,也正是他們主要為之奮斗的人們。未來的人們是否理解?他們看不見聽不到,于是有些斗士寧愿相信這是真的??捎行├碇堑亩肥克麄兡軌蝾A見到自己未必會被后人理解,正像文中所說“這是無名的犧牲!你會毀掉,甚至沒有人……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尊崇地紀念你”。這些斗士就像為孩子苦苦奮斗一生的白發蒼蒼的老父親,最后卻被自己的孩子推上了墻頭。有人說歷史上多少英勇的斗士原不被世人理解,但最終還是理解了,我們怎么就沒有見到依舊被冤屈的斗士呢?我要說,如果見到了,他們也就不是被冤屈的了。他們的獻身是否超越了“理解”?沒有,沒有人可以做到完全意義上的超越,即使圣人。他們至少需要自我的理解。這種自我的理解就深沉地隱藏在“我不要人感激,我不要人憐憫,我也不要聲名”之中。斗士們,獻身吧,即使是無名的獻身!
一個需要英雄的民族通常是個不幸的民族;一個造就英雄的時代同時又可能是一個葬送英雄的時代。不然布魯諾怎會被燒死?如果你認為布魯諾是永恒的,是人生追求的至高至善至美,如果你愿意沿著他的路走下去,一切的困難又算什么?俗人理解的最壞的結局不過是再經歷一次火的洗禮。于是女郎邁進了門檻,義無返顧的。
當為一種信仰流汗流血時,當為一種理想到處碰壁時,善于思考的人杰們通常會對這種信仰理想提出懷疑。有,很正常的,說明這批人很具有思想。沒有才叫不正常,說明這批人都是些沒思考力的盲從者,也就談不上什么人杰了。真理都不是一下子搞清楚的,都是經過反復思索實踐逐漸認識的。孫中山提出暴力革命前,也曾寄托于改良。說對信仰不要盲從。但這不等于說對信仰不要執著,不執著的信仰也就不能稱其為信仰。執著的含義在于堅持追求完善發展,在流汗流血碰壁中堅持追求完善發展。穆罕默德傳播自己的宗教,開始時被人稱作瘋子,甚至受到婦女孩子的嘲笑,并受到當局的拘捕流放,可第二個十年他的宗教已經控制了整個阿拉伯。將近二十年的奮斗,人生共有幾個二十年。
還有一種比較“悲哀”的現實,奮斗了幾十年,甚至一生,信仰的理想依舊沒有實現。那時你定會有失望惆悵迷茫的情緒。于是對女郎有了這樣的問題:“你知道將來你會否認你現在有的這信仰,你會以為你是白白地浪費了你的青年的生命?”可人生是否就是真的荒廢了?沒有。如果你有奮斗的一生,那就沒有白來世間一回。奮斗使你的人生永遠畫不上句號?;剡^頭說,如果不為自己的信仰奮斗,做什么才算有意義呢,什么才算不荒度此生呢?女郎做出了回答:這一層我也知道。我只求你放我進去。女郎做出了行動——跨進了門檻。一幅厚的簾子立刻放了下來。
當你具備這一切的時候也就具備了邁進這門檻的“腳力”。
這種奮斗的意念或許不被很多人理解,甚至還是大多數,但終會被人理解。世界也許不是公平的,但最終是公平的?!安恢獜氖裁吹胤絹淼幕卮稹本褪且环N理解,一種公平,對女郎的選擇。布魯諾是被燒死的,可他正是在烈火中得到永生。
3. 屠格涅夫下
13.(6分)無風、悶、烏云逼壓。
14.(6分)第一個“平穩”:不畏暴風雨的勇敢;救伴侶的堅定執著。
第二個“平穩”:不僅有勇敢堅定,還有救回伴侶的放心和兩鴿相伴的安全感。
15.(4分)用大量的篇幅生動地描寫暴風雨來臨前的恐怖和暴風雨的厲害,是為了襯托小小鴿子的勇敢堅定執著。
16.(4分)略
4. 屠格涅夫的簡介
我打獵歸來,沿著花園的林蔭路走著。獵狗跑在我前邊。忽然,我的獵狗放慢腳步,躡足潛行,好象嗅到了前邊有什么野物。我順著林蔭路望去,看見了一只嘴角嫩黃、頭上生著柔毛的小麻雀。風正猛烈地吹動著林蔭路上的白樺樹。小麻雀分明是從巢里跌落下來的,它呆呆地伏在地上,孤苦無援地張開兩只剛剛長出羽毛的小翅膀。
我的獵狗慢慢地逼近它!
突然,一只黑胸脯的老麻雀從附近一棵樹上撲下來!象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狗的面前——它全身倒豎著羽毛,驚惶萬狀,發出絕望凄慘的吱吱喳喳的尖叫,兩次向露出牙齒、大張著的狗嘴邊跳撲過去。它是撲下來救護小麻雀的,它以自己的軀體掩護著自己的幼兒……可是,由于恐怖,它整個小小的軀體都在顫抖,它那細小的叫聲變得粗暴嘶了,它嚇呆了,但它似乎在準備犧牲自己,進行一場搏斗!
在它看來,獵狗該是個多么龐大的怪物??!但是,它還是不愿安然站在高高的樹枝上……。一種比它的意志更強大的力量,使它從那兒飛撲下來。
我的獵狗站住了。慢慢向后退去……。看來,它也承認和畏懼了這種力量。
我急忙叫開受窘的狗——我懷著極恭敬的心情,走開了。
是啊,請不要見笑。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鳥兒,我崇敬它那愛的沖動和勇氣。
愛,我想,比死和死的恐懼更加強大。只有依靠它,依靠這種愛,生命才能維持下去,發展下去。
一八七八年四月
【作者簡介】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俄文名: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1818年11月9日~1883年9月3日),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處女地》,中篇小說《阿霞》、《初戀》等。
5. 屠格涅夫 介紹
故鄉
作者:屠格涅夫(俄)
六月里的最后一天。周圍是俄羅斯廣袤千里、幅員遼闊的疆土——我親愛的家鄉。整個天空一片蔚藍。天上只有一朵云彩,似乎是在飄動,又似乎是在消散。沒有風,天氣暖和……空氣里仿佛彌漫著鮮牛奶似的味道!云雀在鳴囀,大脖子鴿群咕咕叫著,燕子無聲地飛翔,馬兒打著響鼻、嚼著草,狗兒沒有吠叫,溫馴地搖尾站著??諝饫镎趄v著一種煙味,還有草香,并且混雜著一點兒松焦油和皮革的氣味。大麻已經長得很茂盛,散發出它那濃郁的、好聞的氣味。一條坡度和緩的深谷,山谷兩側各栽植數行柳樹,它們的樹冠連成一片,下面的樹干已經皸裂。一條小溪在山谷中流淌,透過清澈的漣漪,溪底的碎石子仿佛在顫動。遠處,天地相交的地方,依稀可見一條大河的碧波。沿著山谷,一側是整齊的小糧庫、緊閉門戶的小倉房;另一側,散落著五六家薄板屋頂的松木農舍。家家屋頂上,豎著一根裝上椋鳥(椋[liáng]鳥:鳥類的一科)巢的長竿子;家家門檐上,飾著一匹鐵鑄的揚鬃奔馬。粗糙不平的窗玻璃,輝映出彩虹的顏色。護窗板上,涂畫著插有花束的陶罐。家家農舍前,端端正正擺著一條結實的長凳。貓兒警惕地豎起耳朵,在土臺上蜷縮成一團。高高的門檻后面,清涼的前室里一片幽暗。我把毛毯鋪開,躺在山谷的邊緣。周圍是整堆整堆剛剛割下、清香醉人的干草。聰慧的屋主人把干草鋪散在小木屋前:讓干草再曬上一會兒,然后就送進草棚里貯藏起來。到時候,睡在干草上面那才舒坦呢!孩子們長著卷發的小腦袋,從一堆堆干草后面鉆出來。鳳頭雞在草堆里尋找蚊蚋(蚋[ruì]:一種昆蟲)和小蟲吃;白唇的小狗在亂草堆里打滾戲耍。幾個長著淡褐色卷發的小伙子,穿著干凈的襯衫,襯衫的下擺低低地束在腰間,腳蹬沉重的鑲邊皮靴,胸口靠在卸掉了牲口的大車上,彼此興致勃勃地談天、逗笑。一個圓臉的少婦從窗戶里探出頭來。不知是由于聽了小伙子們的說笑,還是因為看到了干草堆里孩子們的嘻鬧,她也笑了。另一個少婦正伸出粗壯的胳膊,從井里吊起一只濕漉漉的大水桶……水桶在繩子上抖動著,晃蕩著,滴下一滴滴閃光的水珠。年老的女主人站在我面前,她穿一件方格呢裙子,蹬一雙新的厚皮靴。在她黝黑、瘦小的脖子上,繞著三圈大空心珠穿成的項鏈;花白頭發上系著一條帶小紅點兒的黃頭巾,頭巾低低地遮蓋到那已失去神采的眼睛上面。但老年人的眼睛卻彬彬有禮地笑著,那張布滿皺紋的臉上也堆滿了微笑??瓷先?,老人家已有60多歲了……然而即使到現在也還看得出:她當年是一位絕色美人!她張開右手曬得黝黑的五指,提著一罐剛從地窖里取來的沒有脫脂的冷牛奶,罐壁上布滿了小玻璃珠似的水珠;左手掌心里,托著一大塊還冒著熱氣的面包。她遞給我說:“隨便吃吧,遠方的客人!”這時一只公雞忽然啼叫起來,忙不迭地撲楞起翅膀;一頭拴在圈里的小牛犢和它呼應著,不慌不忙地發出哞哞的叫聲?!扒七@片燕麥長得真好?。 眰鱽砦荫R車夫的聲音。啊,俄羅斯自由之鄉,多么愜意、安寧、富足!啊,多么寧靜和美好!于是我想道:皇城(皇城:指君士坦丁堡,即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城內圣索非亞大堂原為拜占庭帝國東正教的宮廷教堂。1453年土耳其人入主后改為伊斯蘭教清真寺)里圣索菲亞教堂圓頂上的十字架,還有我們這些城里人所孜孜以求的一切,現在又算得了什么呢?
一八七八年二月
6. 屠格涅夫 作品
我打獵回來,走在林陰路上。獵狗跑在我的前面。
突然,我的獵狗放慢腳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風猛烈地搖撼著路旁的梧桐樹。我順著林陰路望去,看見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它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分明是剛出生不久,從巢里掉下來的。
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著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兒。可是因為緊張,它渾身發抖了,發出嘶啞的聲音。它呆立著不動,準備著一場搏斗。在它看來,獵狗是個多么龐大的怪物??!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
獵狗愣住了,它可能沒料到老麻雀會有這么大的勇氣,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我急忙喚回我的獵狗,帶著它走開了。
7. 涅格屠夫先生
第五人格屠夫不需要綁定,只有獲得需要屠夫角色之后在排位,匹配是才可以選擇使用。
8. 屠格涅夫的小說
1.《羅亭》 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作品以主人公羅亭與娜塔莉亞的愛情為主要線索,以各種人物的對話、觀點、評價為輔助線索。小說通過對拉松斯卡婭、皮加索夫以及羅亭后來相隨的那個愛好科學的先生的描寫,展示了19世紀40年代貴族地主保守、庸俗、無聊、反動的生活,同時,通過描寫波克爾斯基和羅亭,使讀者看到了19世紀40年代貴族知識分子的活動。
2.《貴族之家》 鮮明、形象地描繪了俄國貴族的興亡史。拉夫列茨基雖有遠大目標,但怯懦得不知所措,甚至寄希望于貴族少女的指點與拯救。在《貴族之家》中,作家通過拉夫列茨基與麗莎的愛情波折,探索了人生和個人幸福問題。
3.《前夜》 反映的是改革的“前夜”。1853年夏,兩名貴族青年舒賓和別爾謝涅夫在莫斯科河畔漫無邊際的閑聊,漸漸談到了愛情,談到了們他倆都悄悄愛上長發姑娘葉琳娜。葉琳娜是一位有同情心、醉心理想的姑娘。這個熱情、正直、有自我犧牲精神、美麗的俄羅斯姑娘愛上了一個以解放祖國為己任的保加利亞青年。她不管父母反對,嫁給了他。她決心為解放保加利亞而獻身。雖然她的丈夫在他們回保加利亞的路上病故,但她忠于自己的信仰,一個人出發到保加利亞去了。
4.《父與子》 貴族子弟基爾沙諾夫大學畢業后,帶著他的朋友、平民出身的醫科大學生巴扎羅夫到父親的田莊作客。巴扎羅夫的民主主義觀點,同基爾沙諾夫一家、特別是同阿爾卡狄的伯父巴威爾的貴族自由主義觀點發生了尖銳的沖突,在這場沖突中巴扎羅夫占了上風。有一次,巴扎羅夫和阿爾卡狄到省城去參加舞會,遇見貴族寡婦奧津佐娃,巴扎羅夫對她產生了愛情,但是遭到拒絕。最后巴扎羅夫回到父母家中,在一次解剖尸體的時候感染病菌而死。
5.《處女地》 處女地,屠格涅夫于1877年在停筆十年之后又創作了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以民粹主義者“到民間去”運動為背景,以一個理想主義者理想的破滅和他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描述了又一代青年的思想歷程。
9. 屠夫涅夫的作品
基涅夫風格意思是指,克蘇魯風格是小說家洛夫克拉夫特創立的傳說體系。克蘇魯風格是一種反神話體系,里面的角色沒有善惡之分,神不是神,魔不是魔,對于人類沒有任何情感。
克蘇魯風格源自于上個世界,以洛夫克拉夫特為首的科幻小說作家創造的神話體系。
在克蘇魯傳說的小說故事中,角色可能會因探究過深或通過一些機遇遭遇舊日支配者或是其他的宇宙種族,而他們的結果大多數是死亡和陷入瘋狂。
但克蘇魯神話本質上并非神話,而屬于傳說。神話是民間文學的一種。遠古時代人民的集體口頭創作。擴展資料:上世紀以洛夫克拉夫特為首的一幫作家創造了一個怪異的神話體系。即宇宙中有著各種各樣的恐怖未知存在,人類相對于它們十分渺小,對它們的探索和研究將召致毀滅性的災難。
洛夫克拉夫特逝世后,作為其作品版權的繼承者,奧古斯特·威廉·德雷斯進一步完善了克蘇魯神話的體系,并構筑了一個大致的框架。
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說的共同主題是:在宇宙中人類的價值毫無意義,并且所有對神秘未知的探求都會招致災難的結局。
人類經常要依靠宇宙中其它強大存在的力量,然而這些存在對人類卻毫無興趣——除非是懷有惡意的進行利用。參考資料來源:--克蘇魯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