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格桑花開散文
格桑花的花期是在每年的6-9月份左右,因為生長的環境不同,所以開花的時間具有差異。海拔較低的地區開花較早,能在6月份就開花,7-8月份會大片開放,是最佳的觀賞時期,海拔高的地區開花較晚。
開花早晚還跟種植時間有關,要是種植時間在春季,開花就早,種植時間在夏末秋初,開花期會在9-10月份。
2. 格桑花開抒情散文
“格桑花開了”的意思是幸福的生活到來了。
格桑花又稱格桑梅朵,在藏語中,格桑象征著美好時光、幸福,梅朵是花的意思,因此格桑花也叫幸福花,長期以來一直寄托著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
格桑花對環境的適應性強,有著很強的耐寒能力,是高原上的生命之花,生命力頑強,也被當作堅持、勇敢的象征。格桑花充分展示了藏族人民不屈不撓、一往無前的精神。
3. 格桑花 散文
(第一首),花如蝴蝶影如飛,五彩斑斕掩翠微。點染農家妝美景,飄搖田野沐霞輝。風華招展翩躚舞,歲月輕匆浪漫催。看似平凡寓夢想,擎風瀝雨伴春歸。
4. 格桑花開美文
格桑花開了,開在對岸
看上去很美。看得見卻夠不著
夠不著也一樣的美
雪蓮花開了,開在冰山之巔
我看不見,卻能想起來
想起來也一樣的美
看上去很美,不如想起來很美
你在的時候很美,哪比得上
不在的時候也很美
相遇很美,離別也一樣的美
彼此夢見,代價更加昂貴:
我送給你一串看不見的腳印
你還給我兩行摸得著的眼淚
想得通就能想得美
想得開,才知道花真的開了:
忘掉了你帶走的陰影
卻忘不掉你帶來的光輝
花啊,想開就開
想不開,難道就不開了嗎?
你明明不想開,可還是開了
因為不開比開還要累
我也一樣:忍住了看你
卻忍不住想你
想你比看你還要陶醉:哪來的暗香?
不容拒絕地彌漫著心肺
——倉央嘉措《忍住了看你,卻忍不住想你》
5. 格桑花散文詩
格桑花又稱為格桑梅朵 ,波斯菊、金露梅、翠菊、狼毒花、高山杜鵑、雪蓮、枸杞和宇宙等都有格桑花的說法,其中波斯菊具有八片花瓣,金露梅的耐寒性較好,能夠在-50度的低溫環境下生存,如同生命力頑強的野花。
從植物學上而言,格桑花是藏區分布較廣的翠菊,翠菊是一年生或兩年生的草本植物,通常在每年的5-10月份的時候開花,花朵顏色常為藍紫色、淺紅色以及淺白色。
6. 格桑花花開花落隨筆
格桑花屬菊科植物,多為8片花瓣,中間是淡黃色花蕊。
7. 格桑花開的季節散文
雅魯藏布江日夜不停的流淌,
這從喜馬拉雅山流來的水喲,
匯成了神奇的雅魯藏布江.
雅魯藏布江孕育了這天上的西藏,
呀拉索,這就是那格桑花開的地方.
天上的祥云在布達拉宮的上空飄蕩,
一路朝圣的腳步伴著一路格桑花香.
手中轉動的經筒那是千年不改的信仰,
神奇的八瓣格桑梅朵就是虔誠的向往,
呀拉索,這就是格桑花神奇的力量.
藍天下的高原托起這天上的西藏,
四月的高原風吹開了吉祥的格桑.
千年的祈盼在這里千年傳唱,
吉祥的格桑花開千年的夢想,
呀拉索,這就是那格桑花開的地方.
吉祥的格桑梅朵開在天上的西藏,
吉祥的格桑花開那是圣潔和善良.
請高原的風和這高原的太陽,
把你的美麗圣潔帶到向佛的天堂,
呀拉索,這就是格桑花開的地方.
吉祥的格桑梅朵開在天上的西藏,
吉祥的格桑花開那是圣潔和善良.
請高原的風和這高原的太陽,
把你的美麗圣潔帶到向佛的天堂,
呀拉索,這就是格桑花開的地方.
8. 描寫格桑花的散文
花如蝴蝶影如飛,五彩斑斕掩翠微。
點染農家妝美景,飄搖田野沐霞輝。
風華招展翩躚舞,歲月輕匆浪漫催。
看似平凡寓夢想,擎風瀝雨伴春歸。
9. 關于格桑花的詩詞,散文
格桑花生長在海拔5000米以上,屬翠菊科的格桑花,又稱娑蘿,它的故鄉是西藏、青海、川西、滇西北那無邊的大草原,是西藏首府拉薩的市花。格桑花從廣義上講,凡是生長在高原上的花朵,都可以稱之為格桑花。所以,絕大多數人誤認為的波斯菊,當然也可以被稱作格桑花。
其實,格桑在藏語中的意思是是美好時光,幸福快樂的意思!“格桑花”是一種贊美式的稱謂,格桑花藏語就叫“格桑梅朵”,意思是“幸福之花”。藏族有個傳說:不管是誰,只要找到八瓣格桑花,就找到了幸福。結果,藏族同胞發現這種花大多都是八瓣的,于是就叫這種花為格桑花,,“格桑梅朵”極有可能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頑強的野花的代名詞,而從植物學特征上講菊科紫菀屬植物和拉薩至昌都常見的栽培植物翠菊,都符合格桑花的特征。另外在藏區也有如:金露梅、狼毒花、高山杜鵑、雪蓮等植物稱為格桑花的說法是不是很樂觀。藏族,有個美麗的傳說,不管是誰,只要找到八瓣花瓣的格桑花,就能找到幸福。格桑花是高原上最美的花,在很多藏族歌曲里都把勤勞美麗的姑娘比喻成格桑花,格桑花是高原幸福和愛情的象征,也是藏族人民心中永遠的追求。
山原難得幾回春,被雪懷冰寄此身。
只許云天分野艷,不同梅李競香塵。
微軀瘦損猶無憾,素色妝成每自珍。
或問千江東逝水,憑誰憐取眼前人。
詠格桑花
玲瓏柔姿似仙葩,無畏暑寒競芳華。
胡琴悠揚隨風舞,雪原佛光看牛馬。
祁山魂夢幾多路,散入尋常百姓家。